双强村党组织意见

时间:2022-10-05 07:55:00

导语:双强村党组织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双强村党组织意见

为了增强村级党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提高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根据镇江市改革创新成果推介会和市委《关于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近几年来,经过全市不懈努力,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他们在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农村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来看,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尤其是农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有相当一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的年龄偏大,思想观念滞后,工作方式、方法落后,不能很好地完成村党组织应做的工作任务;有的村党组织书记虽然能够应付正常工作,但是,没有带头致富的本领,更缺乏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方法,任职多年,村里面貌依旧,农村经济长期得不到发展,农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得不到提高,这与广大农民日益强烈的致富愿望形成了极大反差,造成了群众对村干部不满意、不拥护,影响了村党组织的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同时,从另外一方面看,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依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率先致富的“能人”,他们中大部分人文化程度较高,懂经营、会管理,而且致富不忘乡邻,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和愿望,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响。但是,由于受传统用人观念的影响,这些人没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出现了“有位无能、有能无位”的局面。因此,通过培养选拔让那些个人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有觉悟、有威信的“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这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的现实需要,它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愿望,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让“双强”型能人充分发挥他们在资金、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引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开辟增收渠道,寻找致富项目,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民驾驭市场经济能力不强、致富无门的问题。这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培养选拔个人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深化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全市“两个率先、两步走”的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目标要求:通过培养选拔工作,今年底全市55%以上的村要配备“双强”党组织书记,2004年底65%以上的村要配备“双强”党组织书记,2005年底75%以上的村要配备“双强”党组织书记。到2006年底,全市85%以上的村要配备“双强”党组织书记。三、广泛培养,严格选拔(一)明确标准。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主要掌握四条标准,即“讲党性、能带富、甘奉献、有威信”。“讲党性”就是具有较高政治觉悟,能够模范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带富”就是具有较强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营管理才能,能够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甘奉献”就是致富不忘乡邻,心系群众,廉洁为民,热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愿望和决心;“有威信”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多数群众拥护,在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时,一定要坚持标准,不能降格以求,更不能唯富是举。(二)广泛培养。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培养造就一个“双强”党员干部群体,才能为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具体要做到“三个培养”:一是把优秀致富能手培养发展为党员,把勤劳致富能手作为培养和发展的重点,着重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路线方针政策及宗旨意识教育,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每个村每年至少要培养3-5名“双强”党员。二是把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各镇要充分利用镇、村党员培训网络,在对党员进行理论培训的同时,重点对他们进行市场经济、农业产业化、实用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知识培训,逐步增强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三是把“双强”党员培养成为村干部。要从优秀的“双强”党员中,选定一部分作为“双强”后备村干部,并围绕其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和带富的本领,交任务、压担子,条件成熟的及时充实到村“两委”班子中去。对“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要实行“一帮一”跟踪帮带,教育和引导他们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掌握必备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使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三)拓宽渠道。对于本村有“双强”村组织书记人选的就在本村选任;本村暂无合适人选的,可以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从镇村企业骨干、新经济组织带头人、有领办经济实体经验的镇机关党员干部,退伍军人和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中择优外选或下派,还可以把本地外出经商办企业致富的人员请回来,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四)按章办事。要严格按照《党章》、《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事,依照既定的程序推荐和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各地要根据实际,对成熟的人选,适时通过“两推一选”等方式将其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的位置上;对于条件不成熟的人选,可先担任村党组织委员,党组织副书记等职务,继续加强培养,提高素质,待条件成熟时再任用为村党组织书记。(五)严格管理。为充分发挥“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作用,对于新任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还要通过完善制度,加强管理,逐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一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素质。采取理论培训、典型引路、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致富和带富的关系、个人与组织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等。二是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各镇党委要指导各村建立健全党组织工作制度、党内生活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干部的言行。三是严格监督约束,防止滥用权力。结合村级党组织“五卡”制管理,每半年由村党组织书记进行述职一次,党员和村民代表对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民主评议。通过评议对群众意见较大的予以调整,对问题严重的予以查处。四是坚持奖优罚劣,鼓励干事创业,镇党委要与村党组织签订目标责任书,对成绩突出的给予表扬,没有完成目标任务予以一定的惩罚,这样使党组织即有压力,又有动力。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一)落实责任。各镇要把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作为落实“三个代表”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作为深化“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三级联创”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日程,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规划,抓好落实。争取在近期内各镇“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比例达到55%以上。组织部门要搞好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日常管理。各镇党委要逐村制定工作措施,抓好具体工作。要实行联系人责任制,每个镇领导干部联系一个“双强”党员干部,每年培养一个党员干部达到“双强”标准,村党组织书记要联系一名“双强”党员,每年培养一名致富能手入党。(二)注意方法。开展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工作,既要积极大胆,又要慎重稳妥。要根据各镇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是对于村班子现状不够好、需要调整的,要尽可能按照“双强”标准来选配班子和党组织书记。经济发展缓慢的贫困村要作为重点,加大选配“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力度,二是对于基本素质较好、工作能够正常开展、群众比较信任、但缺乏致富带富能力的现任村党组织书记,要采取办培训班、到先进地区学习、结对帮带等方式加强培养,着重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三是对于符合“双强”标准的村党组织书记,实行用管结合,加强教育,使其真正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带头人,服务群众、办事能力强的明白人,廉洁自律、处事公道的正派人。四是要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推进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工作,争取这项工作有较大推进。五是避免“一刀切”。由于各地经济发展、致富群体的情况不同,对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时间、数量等不能强求一致,条件具备的地方应抓紧选配,条件不具备的地方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选配,切忌搞“一刀切”,“一阵风”、防止出现不切实际的村级组织“大换班”现象。(三)加强调研。一是调查摸底。各镇要对目前农村的致富能手进行普遍调查摸底,然后对其中比较优秀的、有培养前途的,选定为“双强”党员干部培养对象。对目前现有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双强”村干部、“双强”党员也要调查清楚。二是要针对上述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由镇、村逐人研究制订培养、发展计划,使其尽快成才。三是要逐人建立档案,加强日常管理。(四)激励争创。一是加强培训。对于优秀的“双强”后备干部,各地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尽快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二是搞好扶持。对于“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在工作上要给予支持,帮助解决在致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其领办的企业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三是广泛宣传。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板报、专题片等形式,广泛宣传培养选拔“双强”村党组织书记的重要意义,宣传各地出现的“双强”典型,可以选择一些突出的“双强”党员干部代表,组成报告团,到各地进行演讲,形成学“双强”、争“双强”的良好氛围。四是大力表彰。各镇每年都要评选一批优秀的“双强”村党组织书记,并进行表彰,大力弘扬他们的创业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