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时间:2022-10-05 05:34:00

导语: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建设,真正建立起党管人才的有效运行机制,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支持,根据市委、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围绕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宏观管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通过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2、工作目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逐步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的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人才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党政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的工作制度;造就一支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二、突出重点,加快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实施“151人才工程”,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引进培养10名获国家、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及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引进培养5O名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及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引进培养急需专业的本科学历技术人才1000名。

加强我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坚持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并举,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进理念。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采取调动、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等形式,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点是:“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获得国家、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者;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归国留学人员;高级技工人才;市“311人才工程”人选;携带高新技术创办、合办、承包、租赁高新技术企业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和我区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有较好效益的人才;其他具有特殊才能的专业人才。

4、抓好急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招才引智。通过组织用人单位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到高等院校招聘等多种方式引进急需专业人才。同时,按照发展效益型、科技型和外向型经济的要求,大力引进国外智力。采取引导、调控、培训并举的办法,培养本地人才,充分发挥本地人才的作用,鼓励机关事业单位有一技之长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建功立业。本着“长短结合、按需培训、提高素质”的原则,建立培训教育基地,有计划、多形式、多渠道地加强各类人才的培训。在此基础上,围绕我区重点发展的建材、纺织服装、化工、医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及农业高新技术等相关产业,依托高等院校联合办学,加快我区急需人才的培养。采取用人单位出资和财政资助等方式,每年在全区选拔10名左右企业厂长(经理)和具有一定管理经验、有培养前途的35岁左右的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内先进企业(集团)、国外公司和商务基地进行研修学习,重点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从全区教育、科技、卫生发展需求出发,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人员,采取挂职、轮训、进修等方式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习,全面提高我区的科教水平;注重培养和引进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通晓国际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5、加强园区等人才载体建设。加强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产业化载体的建设,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中试基地建设,使之成为高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

三、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6、签订聘用合同,落实编制和职务岗位。人才引进后,用人单位应与之签订《聘用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及有关工资福利待遇;引进的硕士以上研究生,进机关事业单位不受编制限制,实行先进人,后增加编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限制,可直接聘任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也可根据其本人自身条件和工作业绩,实行低职高聘。

7、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支持鼓励引进的各类人才以高新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等形式参与经济开发和收入分配,并按有关规定获取收益;允许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在不侵犯本单位合法权益、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业余兼职活动;企业可以适当的方式对有突出贡献人员进行重奖,其奖励数额及涉及的权利与义务自主确定。

8、提高人才岗位津贴,改善住房条件、医疗保健等待遇。凡符合市人才岗位补贴标准的人才一律按市标准执行。“151人才工程”中,入围第一层次人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5000元,获二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0元,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2000元,获二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1000元,获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元,博士后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0元,博士研究生学历的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2000元;入围第二层次人员中,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300元,获二等奖的首位人员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100元,获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的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200元,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三年内每人每月财政补贴1000元。对同时符合两项以上(含两项)的财政补贴不重复进行补贴,按最高项执行。“151人才工程”中,入围第一、二层次的人才,根据不同的用人单位分别由区财政和用人单位提供相应的科研活动经费。

建立专业技术人才最低收入保障线制度。博士研究生月收入不低于3000元,硕士研究生月收入不低于1800元。

来**定居的高层次人才,应优先优惠解决住房,采取用人单位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的办法提供安家费。凡调入或毕业安置到我区工作的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分别由财政提供安家补助费7万元、5万元和2万元。高层次人才的住房,由用人单位提供,安家补助费不足部分由人才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上述享受政府补助人员,凡在**服务满5年以上的,住房产权归个人所有。从我区考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回**工作的人员,享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要积极创造条件,建设留学回国人员公寓、博士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周转房。

按照有关规定,要充分保障专业技术人才的医疗养老保险待遇。鼓励单位通过建立补充协议或商业保险的形式,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医疗养老保险水平。

四、改革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新机制

9、完善自主用人制度。按照统一部署,逐步实行事业单位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和单位自主择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政府宏观调控、个人自由申报、社会客观评价、单位自主聘任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

10、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打破国界、地域、户籍、身份等限制,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方式。鼓励海内外人才采取柔性流动的方式来我区企业任职或兼职,创办、合办企业或从事产业转移、技术转让、市场开拓等工作。用人单位聘用柔性流动人才,必须与受聘人员签订契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加强人才调控管理。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管理人员素质,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人才资源开发和现代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能力。制定人才调控政策,使人才向重点产业、行业和重点企业聚集,使人才规模、结构和质量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积极探索适合专业技术人员成长规律的管理体制,针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特点,制定和完善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12、实行灵活的户籍管理。按淄政发[2001]204号文件要求,对政府批准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愿意落户的,可凭人事部门出具的有效证明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其配偶、父母(包括配偶的父母)、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不愿落户的,可持人事部门发给的《外来人才聘用证》到公安机关办理《人才居住证》,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13、加强人才管理法制建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才管理的需要,加强对人才政策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培养、激励、流动、管理等政策,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政策体系;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加强督促检查,逐步实现人才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五、加强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人才资源合理配置

14、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网络。大力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完善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人才市场体系。落实《山东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和《淄博市人才市场管理规定》,完善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规范中介行为,强化市场监管;加强行业自律,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创造良好的人才市场环境。

15、强化人才中介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人事,推行人事档案、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社会化服务;发展职业介绍所等多种形式的中介服务机构,增强服务功能;逐步建立海外人才招聘机构,广泛引进海外学子和各类优秀人才。

16、加快人才信息化工作。要积极推进各类人才信息库和人才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尽快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区人才信息资源中心,并与市信息资源中心联网,加强人才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信息共享,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提供信息服务。

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

17、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奖励为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功人员和为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投资回报机制,促进人才投资与回报的良性循环。

18、强化企业在投入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一般企业技术开发经费要达到年销售收入的1%以上,区级重点企业集团要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5%以上。企业用于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培养费用应不低于年销售收入的1%。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上述发生费用列入管理成本。

七、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工作任务落实

19、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讨论研究,适时制定政策措施。一把手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重视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宏观指导的作用,明确职责范围,提高工作效率,落实例会制度,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问题。组织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适时出台有关政策。

2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区领导及组织、人事部门,要直接掌握一批专家,加强与专家的沟通和联系,做好专家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人事部门要适时举办专家理论研讨班,组织休养考察等活动,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增强党在知识分子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2、强化督促检查。建立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党政主要领导政绩的重要内容。要定期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检查,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23、加强人才管理部门自身建设。强化办事机构,充实人员力量,并保持相对稳定。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经费,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意识。重视对人才理论、人才成长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研究,学习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确保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良好服务。

24、本意见由区人事局负责解释,自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