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强基富民意见
时间:2022-09-30 03:30:00
导语:建设强基富民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实施农村党建“强基富民”工程,是省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抓手。按照《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关于实施“强基富民”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的通知》(豫办〔**〕3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全市农村实施“强基富民”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充分运用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有效机制,实施“双强”工程、“农村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和“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工程”,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方式和工作方式,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和活动场所建设,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工作目标
1、建设一个好班子。农村党组织达到“五个好”标准,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结构更加合理,到2010年全市农村“双强”党组织书记比例达到80%以上,“双强”村干部比例达到70%以上;农村党组织设置健全,符合组建党组织条件的全部建立党组织;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发展1名党员,党员结构明显改善;解决好村级组织无活动场所问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部达标;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并充分发挥作用。
2、带出一支好队伍。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关心党支部建设,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创办致富项目,热心公益事业;干部队伍作风明显转变,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公仆意识和政策法制观念,积极联系和服务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形成一套好机制。农村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措施得力,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并富有成效;认真落实“”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普遍推行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定岗定责、星级管理制度,形成党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加强,村“两委”班子团结协调,村级组织制度健全,村级事务规范有序,基本实现“一制四化”;政务、村务、党务实行“三务公开”,广大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4、创出一番新业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富有成效,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形成有较强带动力的主导产业,村级集体收入明显增长,服务经济发展、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益事业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构建和谐农村取得明显成效;农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收入明显增加,自身素质有较大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推进措施
1、实施“农村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
(1)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强力推进“双强”工程,注重把“双强”型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双强”党员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人选;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选派市、县、乡三级机关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制定鼓励机关干部到基层工作的措施,充实农村干部队伍;积极实施“大学生村干部”计划,力争用3年时间,使每个村有1名大学生村干部。
(2)改革干部选任方式。运用“两推一选”(党员推荐、群众推荐,党内民主选举)方式,把党性强、会致富、甘奉献、有威信的优秀人才选进村党组织领导班子。
(3)抓好农村基层干部培训。贯彻落实“十一五”期间基层干部培训规划,按照分级培训的要求,用3年时间,市委直接对所有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培训一遍,县(市、区)对村“两委”成员培训一遍。
(4)实施农村干部创业工程。开展“支部建基地,党员带农户”活动,力争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导产业,80%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创办致富项目,通过项目带动、技术示范、市场服务等方式,带领和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2、推进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
(1)抓好规范化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按照“突出重点、规范有序、简便易行、实用实效”的原则,对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增强制度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督促检查活动,抓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以年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为契机,开展以村务公开、财务审计、民主评议、民主决策、创业承诺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集中活动”。
(2)推进农村“三务公开”。不断拓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的广度和深度,重点对乡镇重大事项、专项资金使用以及创业承诺等政务内容进行公开,对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土地征用和宅基地划分等村务内容进行公开,对党组织年度工作计划、发展党员、党费收缴、党员干部评议奖惩等党务进行公开。在发挥公开栏主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公开形式,增强公开实效。
(3)理顺村“两委”关系。明确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鼓励村党组织书记参加村委会选举,力争5年内“一肩挑”比例达到80%以上。
(4)抓好村级组织配套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指导村委会如期换届、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切实加强村委会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等活动,加强共青团、妇联等配套组织建设,支持和保证这些组织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
3、创新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
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在坚持按地域、建制村为主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优化农村党组织设置,开展“支部联建”活动,推行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支部加协会”等设置形式,把支部建在协会中,建在产业链上,建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根据党员人数和经济规模,适时建立村党委或党总支,合理设置党支部。适应党员特点多元化的要求,根据党员年龄、特长、从业情况等设置党小组。
4、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按照中央、省委要求,今明两年完成51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坚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审批、统一采购、统一验收,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达到“有旗子、有牌子、有办公设施、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党务村务公开栏”的“五有”标准。严格财经纪律,严格工程质量,严格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廉政工程”、“精品工程”。要充分发挥活动场所的作用,坚持“一室多用”的原则,强化服务功能,为村民提供文体、卫生、科技、法律、教育、信息等服务,使活动场所成为“党员之家”和“群众之家”。
5、健全农村党员经常性管理机制
(1)做好党员日常管理。认真落实“”制度,推行“党员活动日”制度,教育引导党员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支部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推行党员星级评比制度,建立健全党员承诺制,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促进党员履行义务、发挥作用。
(2)健全农村党员服务群众制度。推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按照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经济发展、思想工作等类别,科学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组织党员根据个人特长和意愿认领岗位,择优定岗,责任到人,并与村党组织签订责任书,向群众公布岗位承诺,年终召开“述岗评岗”活动。开展“党员联户上项目”活动,组织党员带头创办致富项目、带头帮扶贫困群众。定期组织党员积极投身于村庄整治、村容美化、兴办公益事业等工作,广泛开展“党员奉献日”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加强外出务工党员管理。大力实施“金桥工程”,采取单独建、联合建、依托建党组织和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党建工作。开展外出务工党员“双向共管”活动,建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逐步实现网络智能化管理,形成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为主,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4)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落实每个行政村每年至少发展一名党员的要求,建立发展党员工作台帐,对连续3年不发展党员的农村进行跟踪督查。推行群众推荐、党委预审、全程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发展质量。积极拓宽发展党员渠道,注重通过成人中专、行业协会、外建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解决优秀青年农民入党难问题,逐步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
6、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教育培训工作
(1)抓好党员干部经常性教育培训。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分级负责、分层推进的原则,制定培训计划,整合各类资源,层层对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采取专家讲课、考察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确保培训效果。建立农村干部学历教育制度,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农村干部参加成人中专、农广校学习。加大投入力度,保证经费、师资、教材、基地“四落实”,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各级党委管理的党费在使用上要向农村基层倾斜。
(2)抓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依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和基地等,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组建农业科技培训团,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民致富能手”创建活动,重点对生产骨干和产业大户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系统培训,培养一大批种养能手和经营能人。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收计划”,适应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健全培训机制,丰富培训内容,大力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3)抓好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两年内完成所有行政村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任务。加强管理、教学、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制订学习教育计划,全天候开放电教设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和作用。发挥远程教育的辐射功能,探索学习成果的转化途径,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广泛性。
7、建立健全农村党员干部激励保障机制
(1)提高农村干部待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提高农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实行村干部工资补贴与工作实绩挂钩;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
(2)实施党员关怀工程。推广特困党员救助制度、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定补”制度、贫困党员解困基金等制度,建立党组织帮扶、党员互相帮扶和社会救助帮扶相结合,物质、精神多层面关怀的长效机制,实现困难党员“致富有人帮、困难有人管”。
(3)建立激励奖惩机制。每年开展一次“优秀村官”评选活动,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探索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和担任乡镇领导的方式途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实行制定目标、督导落实、绩效考评、奖优罚劣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依据工作绩效评定村干部工资补贴标准和优秀档次,对工作失职的进行组织调整,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8、实行村级组织建设动态管理
坚持对村级组织一年一考评,一年一排序,实行分类管理。开展农村党建示范点创建工程,明确创建标准和方法步骤,培养树立一批村级党组织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大力表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年倒排确定后进村,建立定期排查、设置台帐、领导分包、驻村帮扶等制度,实行经济部门包穷村、政法部门包乱村、党群部门包弱村的办法,对后进村集中进行整治,重点整顿软弱涣散党支部,促使后进及时转化。
四、切实加强领导
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强基富民”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加强对“强基富民”工程的领导,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
1、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要用“三级联创”的责任体系推进“强基富民”工程,落实各级党委抓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县、乡党委对“强基富民”工程负总责,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其他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工密切配合。要逐级分解任务,明确责任领导、完成时限和目标要求,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
2、加强督促指导。各级党委每3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听取“强基富民”工程进展情况汇报。县、乡党委每年要向上级党组织书面报告“强基富民”工程推进情况,县(市、区)党委常委会每年要向全委会报告“强基富民”工程推进情况。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建立“强基富民”工程联系点,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上级党组织至少每半年开展一次督导活动,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完善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严格考评奖惩。每年对“强基富民”工程进行一次考评,把落实“强基富民”工程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与经济社会工作同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定实绩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建立群众监督评价制度,每年对农村党组织、农村党员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完善奖惩激励机制,每年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县、乡、村党组织进行一次表彰;对领导不重视、措施不得力、成效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提出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职责、出现严重问题并造成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凝聚工作合力。各级党委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明确职责分工,搞好协调配合,形成推进“强基富民”工程的工作合力。党委组织部门要把实施“强基富民”工程、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组织工作的重要任务来谋划,整合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在班子配备、干部选拔、干部培训、党员教育、人才工作、党员电教和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共同服务新农村建设。要加强与纪检、宣传、政法、财政、民政、人事、农业、计生、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要抓好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组织市、县直部门与农村结对帮扶,富村与穷村结对帮扶,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使农民群众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5、加强宣传引导。要注重总结经验,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不断把“强基富民”工程引向深入。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实施“强基富民”工程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实际成效,宣传党员和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在农村基层利用横幅、板报等形式宣传“强基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各县(市、区)委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
- 上一篇:五个好基层党组织意见
- 下一篇:大学生村干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