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意见
时间:2022-09-28 05:17:00
导语:农村社会和谐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我县各级基层党组织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四项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是扩大基层民主,着力保障群众权利。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探索民主议事会、村务点题公开等扩大基层民主的途径,引导党员群众积极投身于基层事务管理、建设和谐社会的行动中。小腮镇积极探索创新,在全镇开展了以“双选”维民权、“双议”集民智、“双评”顺民意、“双亮”聚民心为主要内容的“四双四民”创建活动,坚持村党支部“两推一选”和村委会“海选”,提高基层组织选举的民主化程度;坚持重大事项提交全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决定,切实维护党员和村民的民主权利;坚持党员评议和党员、村民代表对村干部进行评议,提高党员素质,转变干部作风;坚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向党员群众年初亮承诺、年终亮实效,接受党员和村民代表的监督,推进民主治村,切实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构皮滩镇构皮滩村开展了“村务决策提案权、决策酝酿审议权、决策确定表决权、决策运行执行权、决策管理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五权”决策运行机制,将村级各类事务明确决策主体,使群众的民主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二是解决实际问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全县各级党组织把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普遍建立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农村生活救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服务无平台、无机制等问题,县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全面提高全省党的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县组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采取县建协调小组、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村建立党员综合服务站、村民小组建立便民服务点的形式,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化解民事纠纷,开展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代办社会事务。白泥镇镇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推行了镇党政领导包村、村“两委”成员包片、能人党员包户的“三包”制度,群众定期对镇村领导干部和能人党员进行评议,促使基层党员干部集中精力下村访民情、为民办实事。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接访群众320人次,调解纠纷600余件,为群众办理各种服务项目8000多件,便捷、高效的服务得到群众的高度赞誉。
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关注改善民生。牢固树立“抓发展,促和谐“的理念,充分发挥各级基层党组织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中的引领作用。目前,全县形成了精米加工、优质烟、小叶苦丁茶、无公害蔬菜、红金桔、中药材等八大产业基地,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3487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600余万元。各级基层组织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引导农民创建了300多个常规点和38个黔北民居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全县受益人口达8万多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48%。同时,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1600万元,有效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为群众办事的能力。针对农村工作繁重,基层干部辛劳、清贫、清苦的实际,建立了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农村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完善了离任村干部补贴制度,切实激发了农村干部活力,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发挥党员作用,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全县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地方特点,积极创新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了“在农村能人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能人、在能人党员中培养村干部”的“三个培养”机制,全县有1100名农村能人被列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980名党员被列为农村能人进行培养,660名农村能人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240名农村能人进入村级“两委”班子。全面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活动,结合实际,对全县2000余名农村无职党员分五个方面10个类型进行了设岗,明确了责任,要求每名党员向群众作出办实事的承诺,使广大党员变无为为有为,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义务为群众服务,激发了党员活动,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