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新局面意见
时间:2022-09-28 11:38:00
导语:基层党建新局面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以来,**县组织工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的精心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不断提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永葆党员先进性这一核心,重点推进“4321”人才工程、“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两大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创了我县新时期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万千百十”党建先锋工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引起较大反响,《湖南日报》、新华社内参、《共产党人》、**电视台、湖南卫视等市、省、中央主流媒体曾先后作了宣传推介,全国共有37个县市来人来电“取经”。在此,我想以一名普通的党务工作者的身份谈谈自己主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体会。
一、激发党员党性意识,关键在于创新党员管理模式
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先进性弱化,同时广大党员又渴求一种全新认同感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基层党员管理模式,在全县全面推行党员星级评定考核管理,把评价标准交给群众、把身份亮给群众,推进党员教育管理由封闭向开放转型。基本做法是:一是严格标准,量化打分。将不同领域党员(农村党员、机关企事业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考核的内容归纳为“五颗星”。其中,思想道德星、遵纪守法星、社会公益星为公共星、基本星;农村党员另含学用科技星、双带致富星,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另含合法经营星、监督维权星,机关党员另含岗位能手星、服务群众星。星级评定实行财税、计生、综治三个一票否决制。二是严格程序,层层把关。县委组织部编写下发了《**县星级党员及星级党支部评定资料》等一整套制度,规范操作程序,严把党员星级评议活动中的“三评一公示”,即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代表评、公示四个环节。最后报党委审批、县委组织部备案。**年全县评选出五星级党员近3000名。三是严格教育,动态管理。党员星级实行动态管理,一年一评,不搞一评定终身,对评选出来的五星级党员,县委统一授牌,对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给予相应组织处置,并实行帮教责任制,做到“无情”处置,“有情”帮教。去年共处置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186人,其中警告、严重警告107人,留党察看73人,开除党籍6人。据初步统计,今年开展星级评议以来,全县增星党员1600余人,降星党员170余人。今年我县还出台了《**县处置不合格党员暂行办法》,共处置一星级和无星级党员173人。“党员表现怎么样,数数星星就知道”,党员星级评定树起了党员““荣誉牌””、点击了党员“兴奋点”、带动了发展“新局面”,“牌子一挂,责任重大;身份一亮,做出榜样”成了广大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党员们争“星”恐后,在全县上下兴起争先创优的滚滚洪流,促进了社会稳定、村风民风好转、干群关系改善、农民整体素质提高,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过去困扰基层干部的计划生育、税费上缴等难题迎刃而解。
二、提升党员队伍素质,重点在于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机制
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走质量建党、兴党、强党之路,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由于历史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原因,党员教育培训方面仍存在观念陈旧、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等问题,教育培训不分老少及行业“一刀切”、“一锅煮”、“一般粗”,教育手段仍是“一张嘴”、“一块板”、“一张报”阶段,教育培训的落后成为提升党员素质的“瓶颈”。针对此现状,我们积极创新党员教育培训方式,变你听我讲、我说你做为“开放式”“互动式”“自助式”教育培训。一是整合资源,创办了流动党校、老年党校、农村经济能人讲演团。去年,组建了一支由政策、法律、经济、卫生、农业实用技术等41位专家、教师组成的“流动党校”讲师团及11名农村经济能人组成的“经济能人讲演团”,定期或不定期给农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党员进行党建理论、政策法规、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着眼于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在培训中的作用,依托我县近几年建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深入田间地头,让农民党员“吃点菜”,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创办了老年党校,让离退休党员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更好地发挥余热。二是开拓眼界,实施农村党支部书记“洗脑工程”。在继续抓好例行的农村支部书记培训、轮训的同时,组织村支书们洗脚进城、进城洗脑,走出**看**、跳出农业看农业,去年先后分3批组织110余名优秀的农村五星级支部书记到长沙、浏阳、华西村等省内外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拓宽视野,启迪发展思路。三是更新手段,大力实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及创办党建网站。自去年来,我县大手笔投入、高起点建设,共筹资200多万元建成了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20多个远程教育站点,成为全市投入最大、档次最高、配置最全的站点。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办**党建网站,创建党员干部网络教育新平台。
三、增强党组织向心力,根本在于创新党员权利保障机制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市场理念的深入人心,部分党员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在对全县党员队伍建设调查中,我们发现党员的权利与义务失衡已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调查反映,有30.2%的农村党员、19%的机关党员认为党员想退党的主要原因是当党员吃亏,农村年轻人递交自愿加入组织的不到10%,76%的不愿加入党组织的年轻人认为加入党组织的约束太多,权利太少,入党吃亏。特别是部分农村党员抱怨党员义务实实在在,权利却口惠而实不至,如在税费上缴、计划生育、捐钱捐物、做义务工方面党员要率先垂范,牵涉到一些个人利益时,往往套上党员讲奉献帽子。对此,我县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利益补偿方式保障党员权利的新机制,认同共产党员的双重身份,确认共产党员作为普通生产消费者的本能需求,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并重。一是建立党送温暖机制。对党员,特别是对困难党员,建立定期慰问制度。今年七一前夕,我县40余名县级领导便走访慰问了194名特困党员。同时,对一些特困党员实行临时救助,去年先后为20余名遭遇天灾人祸的党员救助近万元。二是完善村干保障机制。基层村干部在农村工作一线,压力大、任务重、待遇低,为充分调动村干积极性,在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的同时,县财政投入近8万元为在职村“三大头”共1509人投了平安保险,对任职二十年以上的村老干实行补贴制,截止日前,全县共有近1700余名退职村老干享受补贴待遇,县财政每年需拨付专款30余万元。三是改进激励机制。改进对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奖励办法,在授予荣誉称号的同时,在经济上给甜头、政治上给待遇、使用上给位子。在“万千百十”党建工程及今年实施的“四双”富民党建工程中,对结对帮扶上重点向优秀共产党员倾斜,去年在50名县级领导与150名科局及乡镇党政一把手重点联系的帮扶对象中,优秀五星级党员占72%。同时组织130余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到经济发达地区参观考察。
- 上一篇:信息调研思考
- 下一篇:三结合干部队伍配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