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中小学德育意见
时间:2022-09-27 11:21:00
导语:改进中小学德育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县(市)、区教育(文教体、社会事业)局,局直属各学校,各民办学校:
为发挥德育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导向和保证作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工作原则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德育工作要紧扣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这个中心,本着“抓德育,强素质,促教学,提质量”的工作原则,不断创新,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二、主要工作
1、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把学习、执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经常性工作,加强常规管理。在全市中小学重点进行讲文明、讲礼貌、遵规守纪、勤奋学习、遵守公德、立志成材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社会公德意识和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各地各校要针对主题,细化教育目标,抓住教育细节,制定相关细则,不断深化养成教育。大力加强学风、校风建设,全面开展“优良学风班”、“学风进步班”评选活动,在校园内形成勤奋学习、文明健康的良好风气;继续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人”——六项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启动“遵规守纪,勤奋学习”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认真预习、认真上课、认真作业、认真复习、认真考试”为主要内容的学生学习“五认真”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在学生中营造乐学、勤学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广泛开展“学习之星”、“文明之星”评比,鼓励学生认真刻苦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市教育局将不定期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
2、进一步推行“两制”。各地各校要依据徐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学生成长伙伴制”的实施意见》,充分发挥导师、伙伴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把实施“两制”与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紧密结合起来抓实抓好。**-**学年第一学期,各地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在当地初级中学推行“两制”。**-**学年第二学期,全市将在各中小学全面推行“两制”,并把教师担任导师情况作为教师评先评优的考核指标之一。市教育局在徐州教育网/德育园地栏目设立“两制”专栏,推荐专家观点,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两制大家谈”征集活动,各地各校要积极发动教师参与,及时上报实践中的经验、探索中的思考,市教育局将择优刊发,于**年暑期从中选择优秀论文和经验总结进行评选、表彰。
3、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市教育局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加大培训力度,保证各校的人员需求。各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级培训,扩大辅导员队伍;要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兼职教师的作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深入持续健康发展。各校要依据《关于印发<徐州市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暂行办法>和<徐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守则>的通知》(徐教基〔**〕44号)、《关于印发<徐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的通知》(徐教基〔**〕45号),做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定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把上好心育课作为广大班主任的一项基本技能,作为青年班主任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
4、进一步加强学科渗透。要不断强化教师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认识,按阶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通过课堂讲授、课堂训练、课外活动加强德育渗透,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市教育局印发的《学科渗透德育课堂评价表》制定各学科渗透德育优秀课、优秀教案标准,在各类优质课评选活动中把学科渗透德育情况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内容。
5、进一步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确保每学年初中20天、高中30天实践时间。要积极拓宽德育领域,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在学生中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珍爱生命”安全教育和崇尚科学文明、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的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教育、生殖健康教育、国防教育,形成校园文化特色。
6、加强“三结合”教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指导各中小学家长学校积极开展工作,并主动和当地关工委、妇联等组织配合,加强对家长学校工作的督查、指导,定期开展家长学校的专项评估检查。各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网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配合;要利用学校开放日、校长接待日等形式,展示学校教育成果,听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7、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地各学校要以贯彻落实《关于禁止在职教师从事有偿家教的暂行规定》、《师德师风考核意见》等文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继续开展“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评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发挥榜样作用,激励教师以身作则,增强责任心。各地各校要鼓励和组织班主任和德育骨干参加教育局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建立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岗前、岗位校级培训制度,围绕全局中心工作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德育工作研讨活动,定期培训教师,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各地各学校要制定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学校要适当增加班主任津贴,职评时应适当加大班主任工作权重;要加快骨干班主任队伍建设,开展首席班主任试点,不断提高德育队伍综合素质。
三、有关要求
1、围绕中心抓德育。部分地区和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德育、智育“油水”分离、德育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分离的现象。各地各校要本着“德育为先,教学为主,素质为重,育人为本”的教育模式,把德育工作真正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针对本校实际,分析学生状况,找准问题,找准不足,通过提高课堂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养成良好习惯等教育细节,有计划、有系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2、戒虚求实搞活动。部分学校德育工作流于形式,仍然处于就德育抓德育,为了活动搞活动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的功能,降低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作用。各地各校要设计符合学生心理、贴近学生生活的活动,在活动中深刻挖掘德育工作内涵,努力由单纯抓德育工作向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方向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扎扎实实推进德育工作。
3、开拓创新求发展。各地各校在多年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局限于以往的工作经验,不能把维持原有成绩,平稳不出事作为德育工作标准。要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创新工作方法,真正为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学风、校风的形成,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 上一篇:检测教学质量分析讲话
- 下一篇:信息技术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