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边产业合作意见

时间:2022-09-22 02:45:00

导语:与周边产业合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与周边产业合作意见

近年来,一批汽车、石化、钢铁、造船等大型项目纷纷落户我市周边的广州、深圳、惠州等地,这些大项目产业链条长,关联带动能力强,将在更大范围带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充分发挥我市的产业配套优势,积极创造和抓住开放合作机遇,主动承接周边城市大型项目的辐射带动,加强产业配套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提高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随着“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深入推进,珠三角地区各市实现快速、协调发展,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龙头作用越来越突出,区域产业关联越来越密切,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逐步走向一体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的空间布局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进入“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加快推动工业产业高级化和重型化发展。广州、深圳、惠州等地及时引进以日系三大汽车合资项目、中船集团龙穴工程、中海壳牌南海石化、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为龙头的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强的大项目,这些大型的重化项目对周边地区的产业资源整合和带动提升作用十分明显。

我市凭借着区位优势和先行一步的政策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然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源瓶颈约束的日益严重,比较优势明显弱化,发展后劲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要求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必须要加快实施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发展战略,全方位创新发展动力。要积极主动破除封闭自给思想,增强开放合作意识,抓住周边地区产业尤其是大型项目快速发展为我市带来的难得机遇,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优势,积极引进和发展与之相配套的协作项目,带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认清当前我市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一)有利条件

1.产业基础扎实。我市建立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业、家具制造业、玩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以及化工制品制造业等八大支柱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产业链条日趋完善,产业配套能力不断加强。产业集约发展水平日益提升,特色产业加快壮大,大朗毛织、石龙电子信息、虎门服装、大岭山家具、长安五金模具等五个产业集群被省认定为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去年我市又编制了电子信息、家具、毛织、服装、五金模具五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产业集群升级发展的思路。我市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升级发展为我市与周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2.招商引资能力强。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强调“东莞之外都是外”,大力引进国内外资金和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和支持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促进产业本土化发展。经过长期积累,不断完善、创新和提高,我市已具备了较强的招商引资能力和良好投资环境,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3.承接平台优势显现。松山湖、虎门港、东部工业园作为新一轮引资的重要平台日益显现出优势。松山湖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招商引资逐步取得突破,已吸引了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东莞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万科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东莞基地、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等广深两地的重要项目签约进驻。虎门港开发区已吸引了周边城市的番龙石油、中海油仓储、东洲石化、深圳赤湾散杂货码头等一批大型企业前来投资。东部工业园作为东部制造业的中心,目前各项规划建设进展顺利。

4.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经过几年来花大力气抓城市建设,我市城市各项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城市承载能力大大提高,为城市经济和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年,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含乡村道路)3891公里,公路密度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公路货物周转量27.86亿吨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5.82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865万人公里;物流功能和服务不断提升,虎门港获准建设泊位和仓储项目达18个。电力能源供应不断增强,至**年底全市累计地方电厂装机容量296万千瓦,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185项,建成变电站111座,主变总容量3506.7万千伏安。日供水能力达到600万吨。城市配套能力的不断提高,为我市与周边地区进行产业合作提供保障。

(二)存在问题

当前,我市与周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是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情况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的研究不够深入,了解和掌握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动态不够及时,缺乏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周边地区引进大项目的情况跟踪不够及时。

二是与周边地区合作交流还不够充分。我市主动走出去与周边发达地区的交流活动相对较少,政府层面还没有建立健全紧密的沟通协调机制,产业合作层面还不够广泛,合作程度不够深入,面向周边地区进行宣传和双方往来有待加强。

三是面向周边地区的产业招商工作力度还不够大。我市招商引资长期存在“舍近求远”的现象,招商对象重点一直放在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境外国家和地区,对内开放不够,面向周边地区宣传推介东莞的力度和引进内资的水平有待提高。

三、抓住重点领域开展产业合作

围绕周边地区支柱产业与大型项目的发展趋势,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和自身优势,我市与周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的重点领域主要有汽车配件、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产业。

(一)汽车配件

日系(本田、日产和丰田)三大汽车合资项目已全部落户广州,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供应商随之向主机厂周边聚集,珠三角地区开始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以零部件为基础,以轿车为重点,客车、轻型载货车、专用车和摩托车相辅的汽车产业集群效应。结合我市实际,重点发展如下汽车及零部件产品:

1.专用车。以专用汽车底盘和专用装置为突破口,积极开发高档、高附加值专用车产品。我市在消防专用车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应把城市消防专用车系列做大做强,鼓励发展运油车、消防车、冷藏车、工程车、混凝土搅拌车、医疗专用车、道路清障车等系列产品以及适用于高等级公路运输的专用半挂车、城市环卫车、市政作业车、施工工程车、机场专用车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

2.汽车电子。结合我市现有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优势,重点发展附加值高的汽车电子产品:车身/底盘电子装备、电控燃油喷射系统、ABS制动控制系统、汽车安全电子设备、电子遥控器、电气分配和电子导航系统、车用数字化仪表、安全气囊、车载娱乐设备音响等。

3.汽车专用模具及五金塑料件。要充分利用已经比较完善的塑料加工和机械五金模具工业配套体系,大力发展汽车五金塑料件、汽车专用模具、车用轴承、车用电机等产品,进一步发展轿车用发动机配套件、驱动系统配套件、转向系统配套件、悬挂系统配套件、制动系统配套件等附加值高的产品。

(二)精细化工

我省的原油加工、乙烯、合成材料、涂料、油墨、颜料是国内同行业中的强势行业。广州乙烯和石化的顺利重组、茂名石化、惠州中海壳牌南海石化等项目,均为我市发展化工行业提供了充足和低成本的原料保障。其中惠州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主要生产乙烯,接近上游产品,拉动作用很强,中下游产品开发链条非常长。我市要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结合自身优势,发展与该项目配套的精细化工产业。

我市化工行业的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和造纸业等领域,对电子工业新材料、环保型纺织助剂、印染助剂,基础有机化学制品,胶粘剂,建筑涂料的需求等不断增加;涂料、染料行业有较大的内需市场,我市已初步形成了玩具漆生产基地,但中、低档产品供大于求,应调整向高性能、低污染和专业化方向发展;我省汽车生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缺少配套的高档汽车生产用涂料,翻新修补涂料在国内尚有优势,汽车生产用涂料品种应向高功能和环保方向发展,重点发展水性、粉末涂料。

(三)电子信息

珠江三角洲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国际知名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深圳市在通信制造业和软件业、广州在应用软件业和集成电路业、惠州和顺德在家用视听和信息家电业等方面各有优势,我市要以计算机整机及零配件制造业为主积极参与产业分工。要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的科技力量和知识资源,重点开发电子与光电子零部件制造技术、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技术、显示技术、AV产品制造技术等领域,不断增强研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重点环节的实力;加强自有品牌建设,扶持自有品牌企业,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新型显示器、激光打印机等高附加值整机产品。加快引进平板显示器配套项目,重点发展LCD基板和原材料、后段模块、LCM(后段制造)等配套生产部分;适应3C产品融合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多媒体移动终端、掌上电脑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快行业实现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转型。

另外,在集成电路方面,引入中小规模IC封装厂及IC设计企业,与深圳、广州等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形成配套。软件方面选择应用软件为主攻方向,包括一般性应用软件和专用应用软件。新型电子元器件方面,开发和生产片式电子元器件、陶瓷电容、多层板、大功率器件、敏感元器件及传感器、电力电子器件、高档电声器件、绿色电池、高性能磁性材料、新型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等。

(四)商贸物流

充分发挥虎门港的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一是大力发展集装箱转运。其中沙田西大坦港区重点发展本市的加工贸易进出口业务,麻涌港区重点发展广州开发区大项目大企业的进出口货运业务。二是大力发展汽车物流。利用虎门港沙田和麻涌港区的现有基础,加快发展成为汽车滚装物流出口和国内中转基地;利用麻涌港区临近广州的优势,规划发展成为广州汽车厂商进出口汽车配件的储运基地。三是做大立沙岛石油化工集散基地。立沙岛石化集散基地要立足服务本土、辐射周边,除满足我市化工市场的需要外,同时可以为广州、惠州等地的大型石化项目提供贸易配送服务。

四、加强引导与服务,为全方位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一)高度重视区域产业合作

市各有关职能部门、各镇街要充分认识我市加强与周边地区产业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进一步增强开放发展的大局意识,积极主动融入到珠三角大区域的整体层面去谋求新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各职能部门、各镇街要积极发挥各自职能,紧紧围绕周边地区产业的合作发展,抓住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做好统筹规划,深入发掘产业合作资源,主动承接好周边地区的产业辐射。

(二)全方位开展交流和沟通

加强与周边城市在政府与政府、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行业与行业之间多层面的交流和合作,逐步建立、不断强化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促发展的经贸合作关系。一是要加强政府层面的互访沟通。要主动走出去,与周边城市政府和对口职能部门建立定期互访沟通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召开协调沟通会,加强沟通,增进了解,扩大合作。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掌握周边地区的产业发展尤其是大项目的动态信息,及时宣传传递到行业协会和企业层面。二是要加强企业层面的协调沟通。通过邀请周边地区企业走进来与组织我市企业走出去相结合,举办信息交流、合作洽谈、项目推进、投资环境说明等多种形式的经贸合作活动,积极创造各类交流平台,主动抓好向外推介,广泛宣传东莞的城市人文、产业结构、投资环境。三是抓住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推动实质性合作。相关部门要针对重点合作项目建立全程跟踪服务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确保项目早日投产和正常运营。四是推动行业层面交流。积极发挥市数码产业协会、石油化工行业协会等相关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以协会为纽带,加强与对口行业协会的沟通和交流,掌握产业发展动态,吸引同行企业来莞投资,推动同行企业的相互合作。

(三)做好产业合作发展规划

围绕区域产业合作方向和发展重点,突出发挥联合优势、互补优势和错位优势,找准合作结合点,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把区域产业合作与产业升级和产业集群发展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引导产业合作有序推进。大力引进周边地区产业化成熟、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项目及其配套项目,不断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快聚集一批产业技术水平先进、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企业,提升产业链薄弱环节,不断丰富和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四)创新产业合作招商模式

紧紧抓住近年我市利用内资快速增长的有利态势,积极转变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对内招商工作。在招商对象上,广州和深圳是我市吸引内资的主要来源地,占整个内资的近半,要主动接受两大中心城市的辐射,争取更多优质的项目进驻我市。在招商模式上,实行网上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同时,改变以往各自为政、分散行动的做法,加强统筹协调,做到全市一条心、一盘棋。要针对周边城市有较强辐射配套需求的重点产业和大项目,全市统一组织的大型招商活动,分专题进行组团式的统一推介、统一招商,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对招商成果和项目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各镇街、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与周边地区建立联系,加强宣传推介和信息收集,保持日常性的信息沟通,促进对内招商工作的不间断开展。

(五)依托重点园区抓好产业承接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与周边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必须做到高起点,在空间上要以园区为主要载体对大型项目的配套产业进行整体式承接,实施集约发展。要主动走出去,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城市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尤其是产业园区发展的成功经验,结合东莞的实际和现实条件,以松山湖科技产业园、虎门港和东部工业园三大园区为主要载体,通过引进集聚一批大型配套项目,加快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条,逐步培育建立起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商贸物流的产业链条,促进配套产业尽快成型成熟。

(六)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

充分利用广州、深圳等地技术、人才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补充和壮大我市人才队伍力量。深入贯彻实施市政府人才政策,切实做好促进专业人才发展的创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配套,加强人才服务站和人才市场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才引进载体,加强对周边地区策划、管理、营销、技术专业人才的吸引和引进,让更多高素质人才认同东莞,服务东莞,植根东莞。同时加强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鼓励我市各大中专院校及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开设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及电子信息相关专业课程,逐步构建大中专院校、社会职业教育、企业岗位培训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企业第一线生产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能型、紧缺型专业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此外,要利用周边城市的人才培育力量,开展跨地区人才合作战略,共享教育资源,采取联合办学、定向培养、委托代培等方式,开展人才的联合开发,并提倡和鼓励人才合理的横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