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管理体制思考
时间:2022-09-18 05:04:00
导语:社区管理体制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元,在城市改革、发展、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重要,已成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社区建设是加强城市管理的基层基础工作,**年以来,我区的社区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调整了城市社区规模,建立了社区组织体系,有了一支专职社工队伍,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社区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和稳固,社区组织管理体制还不是很顺,长效运行机制尚不完善和资金短缺等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笔者在社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谈谈个人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主要问题和不足:
(一)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社区居委会组织不相适应。社区居民委员会是在党的领导下,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政府与居委会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但目前存在社区工作关系不顺的问题:一是职能部门工作“缺位”,有关工作进社区,牌子进来了,但经费不能完全落实,人员不能保证。二是社区工作“错位”,政府有的职能部门不分“主办”和“协办”,既不给经费也不给人员,硬向社区居委会交任务、派工作,还设有名目繁多的检查考评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把街道办事处和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从指导与协助、服务与监督的关系,变成了上下级关系。三是居委会工作“越位”,因政府大量的行政事务向社区延伸,均由社区居委会去落实和代行监管,如安全生产、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环境卫生清扫、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忽略了社区居委会是居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执法权这一性质。现在社区居委会既承担自我管理职能,又承担政府重心下移后的行政管理职能。使社区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影响和束缚了社区自治功能的培育和发展。
(二)社区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社区工作人员相对不足。居委会规模调整后,社区规模增大,社区居民人数增加,平均管辖3500多户,一般有5000-7000人,大的有10000多人。随着政府中心工作下移,并不断向社区延伸,社区事务也相对增多,管理难度相对加大。社区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涉及到党建、精神文明、综治、城管、计生、档案、安全生产、民政、社保、国防等10大类近100项工作任务,工作繁忙。而目前每个社区包括居委会成员、计生专工、社保专工仅有6至7人。在做好居委会日常工作外,还要承担各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完成下派给社区的工作任务和有关人口、经济、安全生产等专项调查或大型普查。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还要双休日上班、错时上班,社区干部苦于没有分身之术,疲于应付,社区工作力量比较薄弱。
(三)社区干部队伍尚不稳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社区专工队伍:一是社区专工素质虽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看还缺乏社区工作系统知识和业务培训,知识面不够宽,有的还难以信任社区工作,从而影响整个社区工作水平的提高。二是社区专工的生活待遇偏低。经济收入除“两保”外政府拨付的月基本工资仅600元、奖金100元,职务月补贴50至150元不等。**年我区出台的《莲都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专工待遇有所微调,但仍然偏底。另外,社区之间自有资金收入不一,社区的财务使用全区没有统一的管理规定,各街道及社区各行其事,造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专工收入也不很平衡,难以调动全体社区专工的积极性。社区专工大部份通过公开招聘的,由于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为此社区难留优秀人才。莲都区从**年公开招聘的87名社区工作者中,到目前止,因社区专工待遇低而自动辞职或跳槽的已有21名。这就直接影响着社区专工队伍的素质和队伍的稳定。
(四)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还较为薄弱,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社区基础设施虽有明显改善,大多数社区居委会有了办公用房,但不尽人意,有的设置不合理,有的在二楼、甚至在三楼,居民(特别是残疾人)办事很不方便。由于社区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目前仍有少数社区的办公用房没有落实。活动用房不足,尤其是服务和经营用房很缺乏。社区难以开展无偿、低偿和有偿相结合的各种社会化的服务和经营活动。“市区一家”的理念与实际还有较大的差距。莲都区每个社区的办公经费每年仅有10000元,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各社区之间的共建单位整合不一,其共建经费的筹集多少也悬殊较大,不利于平衡发展。社区的发展没有完善的财政支撑体系,社区工作将失去动力和活力。
(五)社区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各社区虽都建立了服务机构,但作用发挥不够,社区服务只是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社区服务的内容单一,大多从事的都是无偿的,短期的,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性服务。社区服务队伍还不够健全,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有的街道一级还没有建立服务中心,还难以满足社区不同层次居民的服务需求。
二、意见和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为此建议:
(一)重视社区建设,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总书记指出:“加强社区建设是客观形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关系到城市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社区建设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应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在全国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2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文件精神,要把社区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社区建设工作力度。并由政府牵头,各相关部门协同,制定社区建设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内容,确定工作标准,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加快社区建设的步伐。
(二)建立社区工作站,理顺社区工作关系。把社区工作站作为政府在社区的服务平台,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协助、配合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社区开展工作,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工作站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承办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交办的社区综合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城管、卫生、文化、环境保护、社会劳动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等事务,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依法自治。建立社区工作站,实现社区工作站人员承接行政事务与居民自治开展自我服务事务相分离,创新社区管理体制。目前,已有深圳、苏州、上海等许多城市实施建立了社区工作站,我们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通过建立社区工作站,探索新型的社区工作运作模式,克服居委会行政化倾向,减少社区居委会负担。同时精简会议,减少不必要的台帐,取消对社区居委会工作的考核评比,还社区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本来面目。
(三)稳定社工人才,建设高素质的社区干部队伍。一是加强社区专工队伍建设。建立社区工作站后,按照社区辖区面积和工作量大小,配备相应数额的工作人员纳入编制,参照机关事业单位一般职工的有关管理规定实施管理。并享受与之相同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同时,从街道办事处选拔优秀人员下派到社区担任党(总)支书记、站长等职,充实社区一线力量,强化社区专工队伍。二是区级要经常性地组织专题培训班对社区干部开展专业教育和培训,完善社工的知识结构,掌握现代管理社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提高服务社区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制定全区社区财务管理规定,严格财务管理,全面实行社区财务会计委托制,提高透明度,规范社区干部行为。四是进一步完善社区专工考核制度,健全激励、竞争、约束、监督等管理机制。建立起社区干部优胜劣汰机制,充分调动社区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设一支政治思想好、政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工作作风硬的优秀社区干部队伍。
(四)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是社区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建设“有形”社区,增强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载体。社区基础设施匮乏,财力投入不足,始终是社区建设的“瓶颈”。要广开渠道,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逐渐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要加大社区资源整合力度,调剂、利用现有设施资源,解决社区基础设施缺乏问题,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尽快落实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活动用房。
(五)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居民的全方位需求。要从健全服务组织,拓展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手段,完善服务机制入手。建立以便民利民服务、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福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一是整合社区资源,降低服务成本,增强服务功能。在街道设立社区服务中心、社区设立社区服务站。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站)把需要受理的行政事务捆绑在一起,实行“一站式”办公服务,集行政事务办理、家政、法律、计生、中介、就业、社会互助服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既有利于加强统一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又有利于推进政务公开,增强社区工作的透明度和影响力,提高服务效率。二是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机制,改善服务手段,推进信息化进程。社区服务要坚持做到“四个面向”,即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会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三是政府工作部门要求工作站协助或承办的工作,应实行“费随事转”,要为社区工作站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白云社区党总支书记徐爱宣居委会主任卢君红)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