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时间:2022-09-13 01:58:00

导语: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

为巩固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关于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鲁发[**]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按照上级要求,扎实开展了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和群众满意站所、“五个好”镇党委和基层满意市直部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提高了全市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拓展“三级联创”活动内容、创新“三级联创”活动载体,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推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是党的建设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有效形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常抓不懈的长效机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为加强农村党的建设赋予了新内涵。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有利于巩固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健全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意识,提高他们带领群众科学发展的本领,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有利于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党的建设,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有利于把激发农村党组织、党员干部内在活力与稳定完善强化支农惠农政策结合起来,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全面增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活力;有利于把加强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与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结合起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步伐。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深化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把深化“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有力措施,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不断开创农村党的建设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强劲动力,真正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二、明确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总书记在建党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争创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市为动力,以保持党同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镇村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党组织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保持和发展农村党员先进性,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建设青岛西海岸都市新区、经济新区、科教新区、和谐新区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紧扣主题,服务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生产力、壮大农村实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来进行,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用“三级联创”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三级联创”活动成效。

统筹规划,分类指导。通盘考虑、系统规划农村党的建设,坚持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相结合,坚持集中教育、整顿与经常性工作相衔接,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其他领域基层组织配套联动,区别情况,分类指导,提高综合效益。

上下联动,协调推进。进一步分解落实目标责任,完善评选表彰办法,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形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环环紧扣、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

积极探索,务求实效。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切实建立健全符合上级要求、切合基层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工作运行机制。

深化“三级联创”活动的目标任务是:遵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农村党建工作规律,尊重党员群众意愿,积极推进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网络化、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科学化、党的制度与活动规范化、作用发挥经常化、组织领导机制化,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使农村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忠实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模范带头人,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各镇党委要围绕“五个好”的目标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始终重视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在提升自身政治、业务素质上有新进步;进一步提高带领群众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提高倡导现代生活方式、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上有新面貌;进一步提高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按章理事的能力,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上有新进展;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能力,在转变干部作风、构建新型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上有新气象。

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排头兵”的作用,深入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要重视和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其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倡导文明新风、扩大基层民主和服务农民群众等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使广大农村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的领路人、生活宽裕的实现人、乡风文明的带头人、村容整洁的指导人、管理民主的践行人。

市直部门和镇处站所党组织,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心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践行服务承诺,创建服务名牌,提高为农村基层服务、为农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三、健全落实农村党员和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深入总结完善农村党的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经验,不断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内容,推动“三级联创”活动向宽领域拓展、深层次推进、高水平发展,切实建立起农村党员和党组织保持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要,要着重围绕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

(一)健全完善农村党组织保持先进性长效机制。按照自身素质高、群众威信高、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双高双强”的要求,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党员选拔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注意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改善干部队伍结构、健全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把握全局、保证发展、协调利益、服务群众、依法办事和群众工作的能力。重视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在“选”“育”“管”上下功夫,切实增强村党组织书记驾驭农村工作的本领。加强农村后备干部培养,村主要干部要达到一职一备。扎实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增强农村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建立村情档案,对村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党组织。制定落实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指标体系。要严格组织生活制度,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拓宽党的工作范围和领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和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办法,加快党组织组建步伐。鼓励和支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发展,积极推行“支部+协会+园区”新型党组织设置模式,构建以镇村党组织为主体,以产业、协会和园区党支部为骨干,以专业党小组为基础的新型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广泛开展农村党建工作示范点、农村党员科技示范户等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和示范村的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

(二)健全完善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继续实施“三进三挂一升级”工程,不断完善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校、科技培训基地、“新农村大学堂”等载体的作用,提升农村党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增加教育培训的长效性、时代性和针对性。注意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优势,定期组织农村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学习。要重视发展党员工作,把农村生产一线青年农民、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科技致富能手、非党村主任和计生主任作为新形势下农村发展党员的重点,特别要优先发展那些政策观念、市场观念、集体观念强,带头致富能力强和带动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强的优秀分子入党。积极创新加强农村党员管理的有效途径,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双强”和“三向培养”活动,探索建立农村党员“五星级”管理制度和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制度,增强农村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其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认真贯彻《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切实保障农村党员重大事项知情权和参与权,维护党员行使民主权利。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农村党员干部,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服务机制。建设“老党员之家”,探索实行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生活困难老党员集中供养制度,做好关心慰问困难党员工作。加强党内监督,改进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肃妥善地处置不合格党员,健全党员队伍自我纯洁制度。

(三)健全完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长效机制。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无往而不胜的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深化把“第一时间交给群众”内涵,大力推行“便民服务直通车”制度,健全完善党员公开承诺制度,积极实施市直部门和企业“双包”责任制、新农村工作指导员等制度,扎实开展科室联村1对1、党员联户1+3“双联”活动。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围绕“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构建新型党群干群关系”这一主题,整合全市干部资源,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大规模的走访调查活动,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集中群众智慧,使我们作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和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切实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体现心里想着群众,思路为了群众,工作服务群众,成果惠及群众。

(四)健全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以“村党组织实施决策组织权、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实施决策表决权、村民委员会实施决策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实施决策监督权”为主要内容的村级组织“四权”决策机制,巩固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规范村“两委”的具体职责和工作程序,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继续实施村级组织“4+X”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农村干部集中学习、入户走访、民主听证、村级重大事务决策报批、工作责任与结果公示、村务公开和财务审接等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六项制度”,推进村级组织建设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健全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推进镇村党务政务公开、镇处站所和市直部门办事公开。

(五)建立完善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物质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村级基本支出保障机制的意见》,根据各村支出缺口,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妥善化解镇村债务,加快强村富民步伐。认真实施《胶南市村干部工资保障管理暂行办法》,以镇村为主、市财政定额补助的办法保障农村干部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建立完善农村干部退休退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调动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人兼”、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切实减少农村干部职数,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努力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加强农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三级联创”活动是建立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效机制,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全市各级党组织一定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着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要把党的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统一规划、一体推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胶南,坚持将“三级联创”活动纳入全市“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修订完善《胶南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做到目标同向,同步推进。市、镇两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一岗双责”责任制,各村党组织书记要履行直接责任人的职责,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要建立科学考评体系,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把“三级联创”活动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作为对各镇和市直部门的考核重点,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内容纳入“五个好”镇村党组织、群众满意站所和基层满意市直部门的创建标准。组织部门要会同市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制定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体考核办法,把深化“三级联创”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和对其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各镇村也要把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列入考核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要鼓励创新、强化宣传,促进各项工作落实。设立农村基层党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青年突击手”、“巾帼功德奖”、“好少年”、“可亲可敬老年人”争创活动,保持农村党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注重发现典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推广“三级联创”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三级联创”活动的创造性和实效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