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机制文件实施意见

时间:2022-09-13 01:19:00

导语:长效机制文件实施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长效机制文件实施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根据中央和区、市党委的有关要求,现就学习贯彻以上四个文件提出如下具体意见:

一、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文件主要精神和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形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制度成果,是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的根本要求之一。《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等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着眼于总结和运用先进性教育的成功经验,着眼于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四个文件的制定和印发,是对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的系统总结,是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创新性与操作性,标志着党的制度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对于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更好地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不懈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于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级党组织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出发,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学习,加强宣传,全面把握文件精神,营造贯彻实施文件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把学习贯彻文件作为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思想的重要内容,作为增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制度保证,努力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完善措施,深入贯彻文件的有关要求

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各项制度成果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宝贵经验,各级党组织要着眼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期性,着眼于基层党的建设的经常性工作,以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四个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为重点,紧密结合县委组织部制定的保持党员先进性五项机制20项具体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并从实际出发,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经验做法,完善措施,强化管理,切实加强对党员的经常性教育,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牢记使命,增强宗旨意识,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建立党员定期培训制度,保证党员教育工作正常化。各级党组织要制定党员教育培训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学习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年要举办1期以上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确保村党组织书记参训率达到85%以上;各乡镇党委每半年至少举办1期乡村党员干部培训班,特别要加强对农村4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的培训,使45岁以下党员培训面达到80%以上;村党组织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党员培训。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对新入党干部职工和入党积极分子每年组织一次培训。

2、推进基层党建资源支撑体系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党员教育师资队伍的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党员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要加大党员教育经费投入,有计划地向农村、街道社区、“两新”组织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组织要把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教育经费和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保证基层党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做事、有能力做成事。要加强党员活动场所建设,充分发挥其党员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要有效整合和利用县委党校、乡镇业余党校、党员电教频道、党建网站、科技示范基地等教育资源,使其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

3、严格管理措施,促进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坚持教育与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落实“”制度,深入实施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机关学习制度建设的意见》,使学习形成制度化、规范化。要严格按照中央规定的课时要求,合理安排党员集体教育活动,创新教育活动的方式,确保每年参加所在党组织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党员民主评议坚持以支部为单位每年进行1次。每5年集中开展1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

4、加强实践锻炼,提高党员实际工作能力。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设岗定责管理等多种方式,为党员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要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党员到基层锻炼,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锻炼,选派优秀党员到先进地区锻炼,使党员在实践中增强能力,自觉践行先进性。

(二)完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创新载体,组织党员干部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努力增强为民服务的本领。

1、进一步深化服务型乡镇政府建设。在服务理念上,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真正做到一切以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标准,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取向,通过理念创新带动行为创新;在服务形式上,要整合乡镇资源,规范和完善乡镇政府服务中心,通过实行“一站式”集中服务,建立村级服务代办点,推行服务,组建便民服务队上门服务、现场办公等有效形式,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服务内容上,要立足新农村建设实际,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面;在服务方法上,要完善工作制度,推行开门办公、挂牌服务、岗位承诺、首问责任、全程服务、干部联系卡、限时办结等制度,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2、创新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要积极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党代表与党员群众之间的联系。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好定期接待群众工作,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每年深入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特别要注意深入艰苦地区和问题多的地区,了解实际情况,慰问困难群众。要继续推进村务、财务、党务“三公开”,确保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要坚持民主决策,把调查研究成果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充分体现和维护好群众利益。

3、深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开展以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继续在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扶主导产业、促农民增收”大下乡活动,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职工党员与农民党员结对帮扶。组织镇区机关单位与街道社区开展“共驻共建”活动。各级党组织采取多种措施,教育引导党员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努力帮助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镇贫困居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每个有能力的党员都要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在农村党员中大力推广党群共富联合体、党员服务区、党员承诺制、设岗定责等成功经验和做法,通过让党员实实在在地为群众服务,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4、建立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各级党组织都要切实加强对全县困难党员的关爱和帮扶力度,通过建立困难党员台账,逐一制定帮扶措施,确定专人联系,实行分类帮扶。要建立好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制度,每年利用“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慰问,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激励各条战线的党员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增强党员队伍整体活力

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增强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从加强党的建设全局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承担起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职责。

1、规范流动党员管理程序和措施。各级党组织要严格执行党员外出备案制度和行前教育制度,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履行有关手续。对外来流动党员要做好身份确认工作,并及时将外来流动党员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各基层党委每年底要上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县委组织部每年要对这项工作进行一次抽查。

2、推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县乡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点)、流动党支部等,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网络,扩大工作覆盖面,为流动党员接转组织关系、参加组织活动、提供政策咨询、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提供便利。

3、实行联系走访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指定专人联系流动党员,定期走访流动党员,对外出流动党员采取书信、电话等方式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通过邮送学习资料等方式抓好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努力做到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间断。

4、实行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党支部要根据流动党员的从业特点,对党员外出期间的政治、学习等方面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将目标、任务进行量化,保证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5、推动流动党员管理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探索建立流动党员网络管理平台,逐步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的信息化、动态化,不断增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的有效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6、做好关心、服务流动党员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为流动党员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和帮助,从生活、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予以必要的关心和支持,解除后顾之忧,切实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与政治责任感。

(四)明确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形成党建工作齐抓共管格局

各级党组织要按照中央和区、市党委的要求,通过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1、严格落实党建第一责任人制度。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党建工作领导组织,明确党委书记和党支部书记同是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根据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党建工作,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的督查和考核评价。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每年为所在乡镇、部门和单位的党员至少上一次党课。

2、健全基层党建经常性督查制度。上一级党组织要采取专项督查、巡回检查和随机抽查等有效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所属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县委领导要经常深入党建工作联系点进行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基层党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3、坚持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总结前一阶段党建工作情况,提出下一阶段工作计划,制定相应工作措施,集中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

4、完善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每年要向上级党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要继续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考核目标,并适当增加实绩考核中的分值和比重,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使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

5、实行党建调研宣传工作制度。县委组织部每年组织一次党建工作调研活动,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党建工作要求和基层存在的问题,确定好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做到主动思考,创新党建工作特色。要注重发掘、培育典型,每个乡镇都要抓5个以上的典型村。要通过各种形式对党建工作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深入宣传,县委组织部将在“宁城党建网”上对各级党组织的特色工作、典型经验等进行刊发。

6、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要采取有力措施,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依托县委党校和乡镇业余党校,认真做好党组织书记岗位初任培训和在职轮训工作,坚持新任党组织书记上任半年内必须参加由上级党委组织的培训,坚持定期安排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接受在职轮训,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工作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长效机制取得实效

各基层党委要把贯彻落实好中央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四个文件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工作合力,按照“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总体目标,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并提出贯彻落实文件的具体措施,对已有文件中与中央四个文件主要精神不符合、不一致的要抓紧修订,确保中央文件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各基层党委要定期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贯彻落实工作,研究决定基层党建的重要事项,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各基层党委要加强对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听取汇报,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贯彻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把监督检查情况与干部考核、表彰等工作结合起来,对成绩突出、执行得力的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执行不力的予以批评,切实增强制度的约束力。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发挥群众监督与舆论监督的作用,定期向社会公布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情况。县委适时对各基层党委及部分基层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的情况进行检查。

各基层党组织要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和指导下,按照中央关于先进性长效机制文件中的各项要求,结合本乡镇、本部门和本单位已制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各项措施,从实际出发,总结成功经验,克服薄弱环节,找准工作着力点,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先进性长效机制的各项举措转化为加强基层党建的实际成效,不断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