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保供养资金意见

时间:2022-09-12 04:52:00

导语:五保供养资金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五保供养资金意见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民生工程的意见》(皖政[2008]3号)和**省民生工程办公室《2008年全省民生工作要点》(民生办[2008]9号)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和规范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管理,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严格执行五保供养政策,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

2008年,五保供养工作严格按照省政府要求,切实做好五保供养提标兑现落实工作,除省财政人均补助850元外,地方配套资金全部以现金打卡方式按时足额落实到位,确保五保对象人均供养水平达到省政府规定的1200元以上的要求,并根据我县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补助标准。

入院五保户的土地收益归敬老院集体所有,分散五保户的土地收益归五保户所有。乡镇人民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补助和改善五保对象生活。

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村五保户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加大农村医疗救助力度,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参加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帮助其享受到相应的医疗费用报销待遇,并将患大病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立医疗服务协作关系,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对象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应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

二、坚持定期审核制度,实现五保供养对象动态管理

实现五保供养对象的动态管理,依法、准确地确定好五保供养对象,直接关系到五保供养资金的使用效益。一是每年二月底之前组织开展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核查工作,按照《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及时核销已经死亡的五保对象,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供养范围。二是对于那些群众有反映的已保对象,县、乡两级要核实到村、到户、到人,对于不符合五保条件的要予以清理。三是五保对象中已经转为城镇居民,并已经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要及时将其从五保供养对象中核销。

三、统筹供养经费,严格五保供养资金管理

对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严格的专户管理。省级财政从一般转移支付中下达的省级五保供养经费以及县级统筹的村级转移支付中用于五保供养的资金,县财政部门在年初和年中分两次调入县五保供养财政专户。财政专户的收入来源包括:上级财政补助资金、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其他资金和利息收入等。财政专户的支出包括:发放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供养经费、集中转入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机构的供养经费。

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供养经费发放,按季度兑现,由县民政局统一登记造册,经财政局审核后,全部通过财政涉农资金“一卡式”发放到户。入住敬老院的五保供养对象的供养经费,要直接拨付到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专户储存,专帐核算,确保专款专用。财政专户内结余的五保供养资金,只能用于五保供养对象的动态管理和提高五保供养标准所需经费。

四、全力推进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集中供养率和集中居住率

各乡镇要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合理规划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或资助农村敬老院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期建成布局比较合理、设施基本配套、管理较为规范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到2010年,全县农村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30%以上。

各乡镇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内部民主管理制度,吸纳五保供养对象参与机构管理与监督,组织开展工作人员培训,提高供养服务技能和水平。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杜绝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乡镇在落实好国家供养政策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敬老院创新思路,发展生产,以副补院。乡镇政府要为敬老院划拨或调剂必要的生产用地,提供优惠政策。敬老院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促进敬老院发展,改善院民生活,让敬老院成为广大院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安居场所。

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农村五保供养政策落到实处

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五保供养对象准确、供养资金安全及时发放,以及相关政策落实的有效手段。民政、财政部门要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进行监督检查,对反映较多、问题突出的地方要进行重点检查。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对五保供养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防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平调、挤占、挪用、抵扣的五保供养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