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再就业意见

时间:2022-09-12 02:19:00

导语:就业再就业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就业再就业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36号,以下简称国务院《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皖政〔**〕3号,以下简称省政府《意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蚌政〔**〕44号)及相关配套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推进劳动力市场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重点解决好体制转轨遗留的再就业问题,统筹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逐步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有利于扩大就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

(二)今后几年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目标任务是:重点做好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增强就业稳定性,提高再就业质量;有步聚地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努力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改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环境,积极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加强失业调控,规范企业裁员,减少失业人员数量;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期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以上,年均增长3千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3万人以上,**期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之内。

(三)把组织起来就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抓手。加强就业创业基地(再就业园区)建设,使其成为组织起来就业人员的创业平台和中小企业的“孵化器”,通过实施“定期孵化制度”(两年),滚动扶持培育一批小企业。**年要完善和规范现有再就业园区,建成占地面积不低于4000平方米、经营户数不少于80户、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的就业创业基地;结合城市建设和方便群众生活的需要,开辟商业、饮食服务等就业再就业一条街,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经营场地。各乡镇组建劳务派遣机构,有条件的社区设立劳务派遣站,通过劳务派遣方式为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及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服务。继续发展各类非正规就业组织,依托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托底安置服务。

鼓励劳动者通过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实现灵活就业。组织实施“创业扶持工程”,大力开展“以政策扶持促创业活动”,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与灵活就业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等政策措施,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四)对下列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且尚未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人员(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享受有关扶持政策:

1.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即协议期满出中心、但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且仍未再就业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尚未再就业的原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

2.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即已按企业兼并破产计划关闭破产的企业中,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且仍未再就业的人员。

3.城镇集体企业失业人员及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即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尚未再就业的原集体企业的失业人员;国有企业所办集体企业(即厂办大集体企业)下岗职工是指现有的、成立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国有企业批准或资助兴办的、以安置回城知识青年和国有企业职工子女就业为目的、主要向主办国有企业提供配套产品或劳务服务、在工商行政机关登记注册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的下岗职工。

4.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由就业转失业人员。

乡镇机构改革中的分流人员、军转干部随调家属按其调出地所在单位性质均可比照以上条件办理。

(五)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1.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3年内在规定的减免额度内(8000元/年)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费但未享受满3年的人员,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2.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持有军人退出现役有效证件的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自筹资金不足的,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一般不超过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1次,展期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根据人数和经营项目扩大贷款规模。

对利用上述贷款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均作为微利项目,在贷款期限内据实给予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对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自办创业项目、申请小额担保贷款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在贷款期限内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各承担25%贴息(展期不贴息)。

(六)鼓励企业吸纳就业。

1.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其新增加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在相应期限内定额(4800元/年、人)依次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年底前核准减免税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仍按原方式继续享受减免税政策。

2.对上述企业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社会保险补贴标准按企业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计算,个人应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仍由本人承担。对**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企业,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3.鼓励和推动组织起来就业。对各类组织起来就业实体的扶持政策,除税收政策以外的各项扶持政策仍按《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等6部门关于大力推动下岗失业人员组织起来就业的意见》(皖政办〔2004〕27号)和省财政厅、劳动保障厅《安徽省省级安排的增加就业岗位专项补助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财社〔2004〕327号)等有关规定执行。

(七)对就业困难对象实施就业援助。

1.就业援助的对象主要包括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列人员:

(1)国有、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的“4050”人员(即女40周岁以上、男50周岁以上,计算年龄最晚至**年12月31日);

(2)市级以上(含市级)劳模、企业军转干部、单亲(丧偶)家庭和夫妻双下岗失业家庭人员、现役军人家属、公安民警家属中就业特殊困难人员;

(3)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家庭成员中,目前无人从事有收入的劳动(灵活就业人员年收入月平均达不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的城镇下岗失业“零就业家庭”人员。

(4)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失业1年以上的城镇其他由就业转失业人员。

2.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街道社区和其他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凡安置就业困难对象的岗位均作为公益性岗位。

(1)招用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的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补贴的标准和期限同本意见第十条第二款。凡由政府投资在街道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增加工伤保险项目。对**年底前核准社会保险补贴但未到期的,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其中,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工作超过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期限可相应延长。

(2)各类机关和财政拨款事业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支付的月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并可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凡由政府投资在街道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每人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岗位补贴,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3.鼓励组建公益性劳务派遣机构,通过资金和政策扶持,对辖区内就业困难对象实现托底安置。

(八)努力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对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4050”人员以及其他就业困难对象灵活就业的,个人自愿申报就业并同时参加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定额给予养老、医疗保险补贴,其中养老保险补贴为每人每月78元、医疗保险补贴为每人每月10元,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凡**年底前已经审批享受社保补贴的,在剩余期限内按此政策执行。

(九)切实加强《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和使用的管理。

1.严格《再就业优惠证》审核发放程序,防止弄虚作假、欺骗冒领。《再就业优惠证》实行年检制度,未进行年检的自动作废。对出租、转让和伪造、租借《再就业优惠证》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信息交换和协查制度,在提供政策扶持后,要及时在《再就业优惠证》上进行标注,对已办理退休手续及参军、内养、死亡的持证人,应及时收回其《再就业优惠证》。

2.《再就业优惠证》实行属地管理,中央和省属企业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证》,由县劳动保障部门核发和管理。在国务院《通知》下发前(即**年11月9日前)已通过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被用人单位招收等途径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不再领取《再就业优惠证》。《再就业优惠证》的发放截止日期为2008年12月31日。

3.《再就业优惠证》在全省范围内适用,持《再就业优惠证》跨地区就业的人员,凭证享受就业地税费减免政策,其他政策仍由《再就业优惠证》发放地按规定负责落实。

4.《再就业优惠证》由省劳动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县劳动保障部门免费发放。

有关《再就业优惠证》的申领程序及审核发放管理办法由县劳动保障局制定并组织实施。

三、统筹城乡就业,完善就业服务

(十)统筹城乡就业工作。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取消农村劳动力进城和跨地区就业的限制,完善农村劳动者进城务工和跨地区就业合法权益保障的政策措施。加强对包括城镇新成长劳动者、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以及进城登记求职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简称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村劳动者,下同)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

为下列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和进城农村劳动者发放《安徽省就业服务卡》(以下简称《就业服务卡》):

1.城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者;

2.各类高等院校毕业生;

3.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

4.优秀运动队退役运动员;

5.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的被征地农民;

6.进城登记求职和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

7.城镇其他登记失业人员(不含按规定领取《再就业优惠证》人员)。

符合条件的上述人员可直接向户籍所在地或就业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所属就业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审核确认并报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就业服务卡》。

有关《就业服务卡》的发放和管理办法由县劳动保障局按有关规定制定并组织实施。

(十一)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规范公共就业服务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全面推进“以人为本”的就业服务,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人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服务,同时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培训申请、鉴定申报等“一站式”就业服务。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公共就业服务职能,逐步建立起职责明确、功能完整、分工合理、运作顺畅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积极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转业培训、创业指导、就业困难群体援助和托底安置、失业保险等公益性服务。根据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开展职业介绍的情况,经考核评估后给予职业介绍补贴。

鼓励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对提供免费职业介绍以及其他免费就业服务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其提供的服务数量、服务项目、服务质量和实际效果,经考核评估后,给予资金补贴。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通过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帮助辖区内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比照社会办职业介绍机构享受职业介绍补贴。

(十二)广泛动员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为城乡劳动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培训。完善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制度,对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的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人员给予一次性培训补贴。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实训基地网络,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操作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市场需求大、培训效果明显的公共实训示范基地,按照实训人数给予补助。

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提供公共服务,为参加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鉴定服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和《就业服务卡》的人员通过初次技能鉴定(限国家规定实行准入制度的指定工种)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生活确有困难的,可给予一次性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具体的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