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环境保护意见
时间:2022-09-11 06:10:00
导语:改进环境保护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为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改善环境质量,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促进全市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环保投入,强化监督管理,环保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环境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环保基础工作不扎实,整治工作缺乏刚性措施,严格执法不够到位;少数企业环境意识、法制观念淡薄,超标排污、非法排污问题仍较突出;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一些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质量还不满意。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环境问题已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对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齐心协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二、落实制度,加强监管,严格控制新的污染
严格落实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按照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容量,严格核定排污单位的排污总量控制指标,依法组织发放排污许可证,做到持证排污、定量排污;对超标企业实行减排或限排。对无证排污和超标、超量排污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责令限期治理或停产整顿,直至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控制新的污染。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落实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技术起点要高,要采用能耗物耗低、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达到国家相应的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严禁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
依法履行建设项目环保第一审批权的行政职责。所有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确保“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凡对经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或经审批不同意的,发展改革部门不予审批、核准和转报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批准供地手续,电力部门不予供电,规划部门不予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对未履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通知建设单位依法进行项目环评。环保部门定期向金融部门通报建设项目的环评和“三同时”执行情况。对违反环保法律规定,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擅自开工建设并造成污染的,要依法追究建设单位负责人的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
开展环保整治后续督查工作,促进环境管理规范化。各县(区)政府(管委会)编制综合规划、专项规划时,必须依法组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否则规划审批机关不得予以审批,有关部门暂停审批规划中所涉及的项目。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禁建设项目未批先建。在去年开展建设项目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各工业园区(开发区)环保“后续督查”工作,着力在巩固、规范、提升上下功夫。园区(开发区)区域环评编制要限期完成,否则各级环保部门一律不予审批和转报建设项目;对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不落实的项目,一律停产停建,限期补办环保审批手续;对已开工建设但未能通过环保审批的项目,一律予以停建和拆除。严格实行项目准入制度,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对高耗能、重污染的项目坚持做到不洽谈、不审批、不落户。工业园区(开发区)管委会不得进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违规审批的从重从快追究问责,要使工业园区(开发区)真正成为环境保护示范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区、科技应用的集中区。
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减少污染物排放
由市发改委牵头,经委、环保等部门共同参与,研究制定全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方案。当前重点研究解决中小化工企业的结构调整问题。按照关停淘汰、保留升级、整治迁移、限制审批的要求进行治理和整合。对污染重、规模小、群众反映大的企业采取关停措施关闭一批;对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治理有望的企业通过增上设施,补充处理能力,强制清洁生产审核等措施升级一批;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处理、集中监管的思路,加快推进精细化工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通过市场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整治迁移一批。严格执行《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中规定的审批条件,提高审批门槛,严把准入条件,促进企业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减少污染物排放,逐步解决中小化工企业生产扰民、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涉及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
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整治。制定并执行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规定,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保护区。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环境敏感区范围内,不得有污染的工业和集约型畜、禽等养殖项目,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现有一级保护区内与供水无关的设施必须尽快依法拆除。
优先解决好受污染地区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保障群众健康安全。由卫生部门牵头,水利、环保、供水等部门配合,根据群众的投诉与反映,组织开展排查监测工作。辖区政府结合农村饮用水安全规划方案,优先解决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群众饮水安全问题。
加强对重点企业污染源的监管。对全市重点污染源,组织开展彻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环境违法行为。重点抓好化工、酿造发酵、造纸等污染严重行业的治理。各排污企业要进一步改善环保措施,对不能达标排放的,环保部门立即采取措施督促予以治理和整改;对治理后仍不能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要坚决予以关停。对擅自停运环保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的,依法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经济和行政责任,情节严重造成污染事故的,将依法追究企业、部门及政府相关责任人的行政、经济或法律责任。环保部门要严格执行禁排、限排、减排和关停的有关规定,对重点企业都要按照总量要求提出具体的标准。加强监察监测,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监管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规范企业排污行为,提高企业稳定达标排放水平。特别是污染严重、没有治理价值或布局不合理的企业,以及国家明令要求取缔、关闭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要坚决取缔、关闭,并防止死灰复燃。
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为污染物总量削减提供保障。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运营是我市实现“十一五”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目标的关键性措施,也是改善入淮排污口水质的重要手段。各建设责任单位要按照工程进度计划的要求,抓好调度,全力推进,确保如期竣工投运。
五、完善环境违法案件办理程序,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
市环保局、法制办要尽快研究制定我市环保案件查处办法,规范办案程序,提高环保执法的行政效能。
完善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充分发挥环境保护联席会议的作用,经济综合和有关主管部门要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政、税收、金融、价格、贸易、科技等政策。建设、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依法做好各自领域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工作。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由监察、供电、供水、工商、政法等部门参与的互相告知、移送办理、共同联动的强制执行机制,切实保障各级环保部门、各级政府作出限期治理、停产整治等处罚决定得到落实。
依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市环保部门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依法监督并实施限期治理和停产整治,对污染严重且治理无望的企业进行关停。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故意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以及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违法行为,予以从重从快查处。
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实行责任追究制。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对拒不执行环境监管部门和各级政府作出的处罚决定的违法排污企业及其负责人,对纵容、袒护、包庇、监管不力的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责任人,按照实事求是、定性准确、裁量适当的要求,依法追究党纪、政纪法纪责任。及时披露环境违法案件查处情况,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
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提高执法监管水平
加强环境保护队伍建设。环境保护队伍建设是加强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工程,针对环保监管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情况,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环保队伍的建设,尤其要充实基层环保执法队伍的力量。市编制部门应抓紧制订并实施全市环保机构编制规范化建设方案,扩充环保部门的编制,在工业企业相对集中、监管任务较重的区设立环境监察机构,切实解决环保执法队伍力量不足问题,使环境执法力量与执法监管任务相适应。
加快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工作。根据标准化建设要求,健全环境监察、监测体系,市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30%用于环境科研、环境污染监控、事故预警和能力建设等项目;增加环保部门行政罚没款收入列支比例,并按不低于上一年度排污收缴基数的10%安排年度预算,保障环保执法必需经费。
实施《蚌埠市环境自动监控系统管理暂行办法》,对全市重点污染源实现自动监控全覆盖,全面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健全环境安全应急和事故调查体系,加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七、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落实环境保护责任目标
健全环境保护领导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定期研究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中的重大事项,及时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建立环保“后督查”制度。进一步完善环境监管跟踪问效督查制度,对发现的环境问题及环保违法案件查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督促落实到位。对督查中发现的工作不力、整改处罚不到位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建立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环保目标考核纳入市政府对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考核体系,按年度进行考核奖惩。严格执行市政府下发的《关于评先表彰中环境保护“一票否决”的实施意见》,研究出台对县区实施区域限批的操作办法,把总量控制目标完成与否作为各级班子考核的内容,作为评判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依据。对未完成目标任务,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环境污染纠纷的,在评优创先等方面坚决实施一票否决,并依法追究问责。
八、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环境意识
加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和环境法制的宣传力度,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努力营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舆论氛围。继续抓好环境警示教育活动和各类绿色创建活动,切实增强全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环境保护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对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努力提高全民的环境法制意识。
- 上一篇:行政处罚案卷评查汇报
- 下一篇:柴油供应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