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22 05:24:00
导语:职业教育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一贯高度重视,总书记、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视察职业教育学校,并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多次重要指示。这次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是在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时刻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职业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今天上午,周济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农业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等六个部委的负责同志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刚才,江苏、辽宁、**、四川、广东、陕西等六个省的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我听了以后很受鼓舞,深深感到和几年前相比,职业教育的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一是职业教育事业大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人数从**年的398万增加到**年的515万,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从年的117万增加到**年的480万。高等职业教育构架已经初步建立。二是从各级领导,到教育领域内部,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都开始有了转变,更加重视职业教育,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直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就业率有了较大提高。三是很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创造了很多新的经验和好的做法,把职业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可以说,一种新型的、充满生机活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正在崛起。
这次会议的内容很丰富,明天还将考察江苏的职业教育。会议还将讨论修改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要有新高度
**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职业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两年来,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良好,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显著增强,职业教育的路子越走越宽,正迎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
在充分肯定职业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比较差,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运行机制还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尽快改变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切实发挥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要有新高度。
第一,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大有可为。本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新的关键阶段和重要机遇期。我国人均GDP去年迈上了1000美元的新台阶。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往往可以成为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凸现时期”。这一时期,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城镇化加速发展,为国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面临若干瓶颈和压力,一是资源和环境的瓶颈约束加剧;二是社会矛盾突显,就业压力加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等。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和高消耗,这种建立在传统工业化道路基础上的经济增长,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资源代价。在未来20年里,如果没有基于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我国的能源和资源将难以支撑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总之,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我国未来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二要开发我国最大的潜在资源——人力资源。新型工业化需要大量各类技能型人才,但我国技能型人才出现严重短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职业教育发展滞后。例如在数控技术应用领域,全国每年需要新增几十万操作人员、编程人员和维修人员;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中,全国每年需要新增上百万计算机操作人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加近30万从业人员;在医疗服务领域,社会对各层次护士特别是高级护理人员的需求日益旺盛等等;现代服务业也需要大量通信、金融、保险、物流、批发、采购、农业支撑服务、中介和专业咨询服务等技能型人才。因此,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客观需要。
第二,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关系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耕地面积剧减,水土等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用水每年缺400亿立方米,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经营规模太小,组织化程度、劳动生产率和自我发展能力很低,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安置。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兴农”。即运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农民要能真正掌握现代农业技术,进行科学种田,就必须接受各种农业科技的教育和培训。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8.2%,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都偏低。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对于改造传统农业,加大农业的科技含量,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都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
第三,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产业竞争力,必须以职业教育为基础。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拥有先进的技术装备,还取决于是否拥有能够熟练操作和使用先进技术装备的高素质劳动者。目前我国高级技工、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量的3.5%左右,而发达国家通常占20-40%。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已明显制约先进工艺设备的广泛有效应用,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德国等国家都有着非常完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接受职业教育学生比例远高于我国目前的比例。
为了增强产业竞争力,我们可以引进境外技术和资金,但大批从业人员的素质是不能引进的。我们可以在一段时期集中优势力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的科研开发和管理人才,但是,大量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只能依靠“本土化”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来解决。在选择教育发展战略时,我们必须特别注重发展职业教育。
第四,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我们正面临着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同时并存的局面。我国城镇每年有1000万左右新增劳动力和大量下岗失业人员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同时,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向二、三产业转移。此外,广大农民也需要接受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我国每年初中毕业生约为**万人左右,其中700多万升入普通高中,500万人进入职业学校,还有700多万人,主要是农村初中毕业生,需要经过系统的职业训练,才能进入劳动力市场。“劳务经济”概念的提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提出了新要求。
职业教育和培训作为劳动者转岗、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必经环节,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能力,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解决就业问题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是一项积极而稳定的就业支持政策。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也是今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
第五,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工作中也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教育体系的两个支柱,必须协调发展,不能一条腿长、一条腿短。要改变“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重文化知识、轻技能培养”的倾向,确保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从现在起到2007年,各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在比例上应大体相当,有条件的地方,职业教育所占比例应更高些。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教招生规模中应占一半以上。职业院校要树立“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就是最大的成功”的思想。
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近年来,职业教育在制度建设、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的活动。这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实践。职业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反映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根本利益,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崇高事业。
二、把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本世纪头一、二十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机制,把职业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终身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并与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第一,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型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应当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院校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以下几点:一是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市场、社会需求信息要灵,就业渠道要通畅。二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突出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岗位“零距离”。三是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根据我国现阶段的要求,各地方和行业部门要结合区域、行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实施好相关工程或计划,大力培养社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第二,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办学的格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府主导与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要相结合。一是要积极推进公办职业学校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推动公办职业学校重组和整合,鼓励公办职业学校引进民办运行机制,探索与企事业单位、其他教育机构、社会团体及个人合作,形成多元的办学格局。二是要支持行业企业办学和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对民办职业学校给予与公办职业学校同等的待遇,促进公办、民办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三是要把职业教育作为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先领域。
第三,在办学模式上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探索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模式。职业教育要从国情和各地实际出发,形成多种形式的、更加灵活、富有弹性的教育培训模式。一要扩大职业院校在合作办学、招生、专业设置、学籍管理、课程开发与安排、教师聘任、教材选用等方面的自主权,提高其面向市场依法自主办学的活力。二要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职前和职后教育相结合,以社会需要为准则,开展形式多样、长短结合的职业教育,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三要实行开放式办学。要在全国选择一批高职院校建立高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实行校企合作和产学合作开放式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四要整合教育资源,使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合理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充分发挥骨干职业学校的“领头羊”作用,集中力量改善职业培训的技术装备和条件,取得带动一片的规模效益,从而更好地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同时赢得企业和社会更多的支持。
第四,在工作重点上要着重抓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两个关键环节。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当前,要以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建设为重点,加快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和现场考察,提高教师自身的技能水平。要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教师的比例。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职教“双师型”师资。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强化职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要着力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07年,要分期分批在重点专业领域建成若干个条件较好、专业种类齐全、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实训基地。要注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新建一批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实训基地的共享。要以政府为主导,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实行政府、企业、院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建共管。实训设备的配置要与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以通用、实用为原则,重点解决好数量不足、实习工位短缺等问题,保证学生得到足够时间的高质量实际操作训练。要努力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争取企业对学校和实习基地在设备、实习场所等方面的支持。
第五,在工作要求上,要求严、求精、求新,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职业教育第一是要求严,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技能训练,要有严格的职业道德要求,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第二是求精,对技术要精益求精;第三是求新,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及时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以适应产业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要求。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还处在初级阶段,与现代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除了在培训上要狠抓质量外,要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学校的装备,为学生掌握现代新技术提供基本条件,逐步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三、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新局面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寄以厚望,也给予极大的关注。职业教育是教育中最富有活力,最可探索,最具灵活性,最可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领域。我们要增强信心,狠下决心,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开创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这里,我提四点工作要求:
第一,巩固和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地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确立了“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这一体制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完善。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拥有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构和规模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条件。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实用人才和促进就业,主要受益在地方。同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也在地方。
地方各级政府要树立“抓好职业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切实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作为地方政府的一件大事来抓。地方各级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教育工作的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职业院校和各类培训中心,督促检查和指导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职业院校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二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统筹安排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三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出台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和措施。四要建立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的机制,组织动员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
第二,建立政府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联合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全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面上的工作指导,不久前,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为召集人,与职业教育工作密切相关的七个部委的有关领导同志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参加部际联席会议的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共同做好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要长期坚持下去,并充分发挥作用。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中的重大政策问题,以多种形式推动和指导全国面上的工作。各地方可以参照这种联席会议的做法,成立类似的机构,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合作,做到认识到位,工作责任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基地建设到位。
第三,坚持多渠道筹措和增加办学经费,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各级政府要按照《职业教育法》的要求,努力增加用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财政拨款,有计划地支持职业院校更新实习设备、改善教学实验设施,特别是加强职业院校共享平台的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同时,政府应把为家庭经济困难群体及其子女支付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为他们提供职业教育培训机会,作为扶贫解困的重要举措,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事实证明,这种教育扶贫的重要方式,具有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
发展职业教育,政府必须投入。如果没有这笔启动资金,职业教育是很难发展壮大的。但是仅仅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多渠道筹措和增加办学经费,采取由政府、学习者、企事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机制,才能保证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企业、事业单位举办职业教育,鼓励社会捐资助学。此外,要吸引国外投资,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合作办学,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和经验。
第四,加强舆论宣传工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发展和改革职业教育,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关系到千家万户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要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及职业教育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职业教育和高技能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及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和就业优势;宣传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鼓励有技术爱好和特长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
要在企业和社会各用人单位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和薪酬制度,逐步提高生产和服务一线技能型工作者、特别是高级技工和技师的经济收入,鼓励各地开展符合本地从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竞赛、评比和展示等活动,尊重、表彰和奖励技能型工作者的劳动成果。要大张旗鼓地弘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风尚,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浓厚氛围。
让我们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抢抓难得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共同开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出重大而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