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意见
时间:2022-08-21 04:47:00
导语:政务公开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中办发[2005]12号,以下简称中央《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我省政务公开工作,经省委、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依法治省,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省委、省政府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自1998年推行政务公开制度以来,先后部署在省政府直属机关和全省县以上行政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各地各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结合实际,狠抓落实,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全省政务公开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政务公开工作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求在一些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各地各部门开展不平衡;有的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行政机关部门负责同志依法行政的观念和政务公开的意识比较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真公开”的措施和办法不多,公开程序不规范,公开形式比较单一,公开方式不便民,工作责任不落实,而且缺乏监督检查的措施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妨碍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行使。因此,各地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意见》上来,进一步深化对推行政务公开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认真研究本地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二、明确推行政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内容
推行政务公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精神,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为根本要求,提高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切实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的服务。
要坚持严格依法,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的范围、程序履行公开义务;要坚持全面真实,对各类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要如实公开,并保证信息充分、真实有效;要坚持及时便民,即按照规定对应当公开的事项,采用方便、快捷的方式及时公开。要通过推行政务公开,努力使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提高,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切合实际,稳步实施,着重在深化完善和巩固提高上下功夫。特别要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突出工作重点,加大“真公开”力度,在涉及“权、钱、人”的使用管理等群众关心、反映强烈、容易产生不正之风和滋生腐败的要害问题上有新的突破。乡(镇)要重点公开其贯彻落实有关“三农”工作政策,农村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扶贫赈灾、征兵工作、土地征用、筹资筹劳和减轻农民负担,各类涉农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的使用及审计情况,以及其他农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农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市、县(市、区)要重点公开本地区城乡发展规划,财政预决算报告,重大项目审批和实施,行政许可事项办理,政府采购,征地拆迁、补偿标准、安置方案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税费征收和减免政策的执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文化教育、计划生育、扶贫救灾等政策、措施及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城镇廉租住房建设、销售和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报、发生和处置等情况。省政府直属部门要重点公开本地区本部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总体规划,财政预算报告,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调整、取消以及行政许可事项办理,国有企业重组改制、产权交易等情况。要围绕上述重点内容,制定具体公开方案,分类向社会或在单位内部公开。
三、建立健全有关制度
政务公开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按照中央《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立足根本,注重长远,进一步加强制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建设,严格按制度办事,保证政务公开规范运行。
当前,要抓紧建立健全以下几项制度:
一是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制度。对应当让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事项,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如公开事项发生变更、撤销或终止,要及时公布并作出说明。对只涉及部分人和事的事项,要按照申请的提出、受理、审查和处理等程序,向申请人公开有关事项,如确实不能公开的,也要及时向申请人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二是政务公开评议和考核制度。把政务公开纳入社会评议政风、行风的范围,组织发动群众,对政务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全面,时间是否及时,程序是否符合规定,制度是否落实到位等进行评议,同时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各单位年终工作考评和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并将评议结果与年终工作考评和目标责任制考核相挂钩。
三是政务公开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职责和责任,对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不力、搞形式主义的,要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履行主动公开义务、弄虚作假、侵犯群众民主权利、损害群众合法利益、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四是政府信息公开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向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通报行政机关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举报投诉及处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以及其他应当通告的事项。
四、探索创新载体和方式方法
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已有的政务公开方式方法,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工作新要求,积极探索节约、高效、快捷、便民的政务公开新载体,推进政务公开工作深入开展。要认真总结通过政府公报、政务公开栏、公开办事指南等形式公开政务的有效做法,不断加以完善和推广;通过各类综合或专项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公开行政许可、公共服务等事项;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制度,通过政府新闻会定期政务信息,同时,充分利用和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政务公开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通过社会公示、听证和专家咨询、论证以及邀请人民群众旁听政府有关会议等形式,对行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予以公开;加快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电子政务,逐步扩大网上审批、查询、交费、办证、咨询、投诉、求助等服务项目的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
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要进一步强化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行政监督和外部监督。各级纪检监察、审计和法制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对政务公开工作情况实施专项监督;各级政务公开牵头负责部门要经常组织人员,对各地各部门政务公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特别是对工作进展慢、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的单位要进行重点督查。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等社会监督的作用,在投诉信箱、投诉电话、聘请政务公开监督员等多种形式的基础上,研究采取方便群众监督的形式和方法。要积极探索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政务公开监督投诉受理平台,畅通群众投诉渠道,特别要重视解决基层、农村群众特别是残疾人、文盲等弱势群体的监督投诉问题。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要加强政务公开组织机构建设,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必须由各地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同时,要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补充有关人员。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本地本部门政务公开工作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各级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指导,搞好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落实。
各市和省直各部门要在7月20日前,将本地本部门贯彻中央《意见》和省《实施意见》的情况书面报省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