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09 09:50:00

导语: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工作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大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和省级科技强市建设,推动我市向创新型城市迈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线,以打造企业为主体的区域创新体系为中心,以科技体制和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条件和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加强科技工作领导为保证,全面提升我市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和科技强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主要目标。到2010年,科技创新能力基本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备,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和水平位居全国县(市)的前列,基本形成创新型城市的框架体系,为我市迈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奠定坚实的基础。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以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政策法规为引导,产业集群为基础,科技服务机构为纽带,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融资中介等机构相互联动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完善。

——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5年内实施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创新基金项目100项,重点新产品500项,获授权专利数4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以上。

——创新主体建设得到加强。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研发机构达到20家,重点行业均建有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科技中介组织达到15家,主导产业的创新服务机构建设基本适应产业发展创新的要求,科技孵化器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功能齐全,基本适应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需求。

——全社会科技投入形成一定规模。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基本形成。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国家级、省级和温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以上和3%,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以上。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有50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0家企业被认定为温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家。高技术产业总量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

——农业科技进一步发展。列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个,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个,农业科技研发中心3-4家,农业科技型企业10家,温州市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家。科技兴海取得重要进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科技兴海服务体系和投入体系,争取在温台舟蓝色海洋农业产业带占有一席之地。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科技对人口、卫生、资源、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取得一批重要的科技成果,培养和引进一批高水平人才,引进共建一批较高水平的创新载体。

二、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大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引导、支持民营资本和科技人员积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传统产业的大中型企业发展为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更多的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对新认定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给予每家一次性补助30万元和15万元。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研发资金(R&D)占销售收入达到规定比例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从其对当地财政作出的贡献中拿出一部分资金,奖励该企业的研究开发。软件生产企业的工资和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积极引进外商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外资企业认定为“双密企业”(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经批准享受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外商分得的企业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且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经投资者申请和税务机关核准,退还其投资部分已缴纳企业所得税税款的40%。扶持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重点企业。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对出口规模较大的A类高新技术企业,可给予便捷通关待遇。对重视自主创新、研发投入大,且与上年相比增长率特别高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每年择优予以重奖。

4、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国家火炬计划*智能电器产业基地和省级智能电器特色产业基地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发展规划,科技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在电器智能化、国际化方面搭建更多的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开展高层次的产学研活动,支持企业引进跨国电器公司的先进技术或合作开发高档电器产品,或联合大院名校开发和攻关,提高高端电器产品的比重,提升整个基地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使智能电器特色产业基地真正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加快虹桥科技园区建设,着重培育壮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经济开发区要设立科技园,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和孵化毕业企业发展。

5、加大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力度。对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项目给予科技经费补助15万元,对省火炬项目和国家级新产品给予补助10万元,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给予补助5万元,省级新产品补助1万元。上述项目通过同级科技行政部门组织的验收或鉴定后,实行一次性补助,同一产品或项目补助标准就高不就低。对新产品产值率在50%以上的企业,每年择优予以奖励。

三、积极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积极促进我市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元器件和新材料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对上述高新技术领域密切相关的产业进行重点支持。切实解决地方支柱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问题,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提升和优化支柱产业技术水平。加强科技资金集成,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每年实施若干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每个项目给予科技经费资助20万-50万元。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对其承担国家973、863、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经费,根据国家下拨的资金额度进行一定比例配套支持。

7、运用信息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电器、电子仪表、服装等区域优势产业中,通过运用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技术和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的高效化、最优化;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市场形态和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加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在交通能源、金融保险、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服务咨询、财务会计、文教卫生、城乡建设、社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对列入企业信息化工程及信息化试点和示范企业计划的,根据其实施规模给予经费支持5万—15万元。

8、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鼓励科技人员和民间资金通过多种途径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新认定的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每家补助1万元。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可参照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各类工业园区在企业入园筛选中,应优先安排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园,并在地价上给予优惠。

9、大力发展民营科研机构。鼓励企业或科技人员兴办民办研究所,开展相关领域的技术研究,使民营科研机构成为改造提升我市传统产业的生力军。在民办研究所申办过程中,相关部门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民营科研机构积极申报各类科技研究开发项目。对符合孵化器入驻条件的民营科研机构优先给予扶持。民营科研机构依照有关法规享受税收等优惠政策。

四、加强科技平台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10、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作用。切实抓好集科研、开发、生产、信息、管理、培训于一体的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孵化创业中心软硬环境,为创业者提供全程优质服务;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虚拟或实体型研发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寻求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创业种子资金,吸引全国各地的科技人员和留学生带高新技术项目来孵化创业中心创业,努力把市科技孵化创业中心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孵化器。鼓励建设与支柱产业有密切关系的专业科技孵化器。

11、加快企业研发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单独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研发中心,对新认定的温州市级企业研发中心给予经费补助5万元;积极鼓励企业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经认定后给予经费补助20万元;争取在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产业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认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专案补助。鼓励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性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12、积极引进共建创新载体。加强与大院名校合作,共建不同形式的科研机构。围绕主导产业,争取引进共建电器工程、电子工程和船舶工程等专业研究院,为我市优势行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提供本土化的科技力量支撑。对引进共建的专业研究院,根据其规模和引进研发人员的层次,提供场地、办公生活条件和基本研发设备的专项支持。

13、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建设。鼓励创建专业化设置、企业化运作的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信息技术服务共享平台,为中小企业生产、科研提供技术、信息和检测服务。对经认定的温州市级以上行业(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给予经费补助10万-30万元。加快科技咨询、评估、信息服务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类科研课题、知识产权申报和各类奖励申报评审服务。对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建立健全中小型科技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担保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支持。

14、办好网上技术市场。推动网上技术市场进企业、进研发机构,充分发挥网上技术市场为企业的科研课题进行产学研合作的对接和保障功能,对网上技术市场成功对接的课题合作项目择优予以支持、申报、奖励。

五、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5、扶持发展农业科技型企业。依托涉农高校科研院所,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农业企业加强技术引进和新品种、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等技术研究推广,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一批农业企业逐步向农业科技型企业转变。对认定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的,给予经费补助5万元。

16、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努力培育水产、茶叶、花卉、药材等农业科技研究所、研发中心;积极创建省级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努力推进引种、试验、推广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

17、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大力开发一批农业种养加科技项目,推广应用一批高效生态种养模式和省工、节本农业技术,不断提高农业产业整体科技水平。对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省级星火项目的,经验收后分别给予经费补助10万元和5万元;对列入省级和温州市级、*市级科技计划的农业、社会发展、软课题重点项目通过同级科技行政部门验收、评审后,分别给予经费补助3万元和2万元。

18、积极实施科技兴海计划。围绕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组织实施深水网箱养殖、苗种繁育和保护、海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等一批重点科技项目,努力攻克海洋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科技兴海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19、依靠科技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建设科技博览中心,充分利用图书馆等基础设施,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技活动,深入开展科普工作,加快全国科普示范市建设;推进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平台;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加强教育科研,提高教育科技水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突发疫情的反应能力和防控水平;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托科技进步,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长足进步,使全社会都能分享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

六、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品牌战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20、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工作。鼓励发明创造,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加大对获得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标准制订的财政补助力度,对被评为省、温州市重大发明专利予以配套奖励;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鼓励企业制定相应的知识产权战略,对获得国家专利示范(试点)企业,每家奖励10万元;对被评定为*市级专利示范企业的,每家奖励3万元。支持发明专利技术的产业化,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充分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社会氛围。

21、着力培育创新人才队伍。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重点产业、科研基地和工程项目为依托,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发现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加强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培训和深造,培养和造就一批不同层次的行业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培养创新型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发挥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健全企业家创业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企业家服务机构,创新服务方式,完善企业家成长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深入实施劳动力素质培训、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壮大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创新型人才。鼓励企业进一步拓展招才引智的思路、渠道和方法,筑巢引凤,通过项目联合开发等方式引进科技创新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建立完善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重点围绕使用好人才、留得住人才,进一步改革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落实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

22、推进企业品牌建设。重点在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农产品食品安全等领域,实施标准提升工程,促进企业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创立自主品牌。培育发展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做大企业品牌。推动中小企业联合创牌,打造区域品牌。鼓励和支持出口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推进国内品牌向国际品牌延伸,争创世界知名品牌。

七、加强自主创新工作领导,健全创新型城市的保障体系

23、加强自主创新工作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单位要切实增强自主创新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自主创新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协调整合各类资源,不断调整完善各项科技政策,指导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帮助解决自主创新中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科技进步。科技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自主创新的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建立*市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参与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评审。

24、建立健全科技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把科技发展和人才工作列入各级干部任期内的重要目标和任务。科技、教育、财政、人事、统计、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工作。

25、加大政府财政性科技投入。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法确保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级财政支出增长速度。继续认真落实重点建设、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经费中安排一部分资金,用于相应的科技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政策。

“十一五”期间,市财政设立“*市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重点用于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国家级、省级重大科技项目配套,科技贷款贴息,创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国家级省级

高新技术企业的补助,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创新型企业、重大发明、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员以及创新型城市建设过程中新载体的支出等。市财政2006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以后年度视支出需要和财力可能予以追加。

26、优化创新创业人才环境。加快解决高层次人才住房问题,吸引高科技人才落户*;建立完善人力资本和技术要素入股、股权分红制度,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可作为无形资产参与入股投资和增资扩股,其作价金额占注册资本比例可达35%,合作各方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鼓励企业以期股、期权等分红形式,奖励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积极倡导敢于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崇尚竞争的创新文化,进一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

27、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整合现有各类科技奖项,突出以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产业化实绩为主的奖励导向,改进评奖办法,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创新项目和个人,并进行表彰和宣传。对在科技创新中取得突出业绩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关部门单位优先向国家、省、市推荐申报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和享受政府津贴,并可优先申报评审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作为市人才重点培养对象。

28、完善科技管理、评价和统计工作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计划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设,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对科技项目实行“全面考核、择优扶持”,提高科技资源效用。建立健

全科技统计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开展专业培训和宣传工作,切实掌握科技发展指针,正确评价地方科技进步水平,推动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

29、营造科技创新良好氛围。建立与现代城市和新农村相适应的科普体系,创新科普教育的形式、内容和载体,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知识和科技工作的典型经验,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全民科技意识,夯实自主创新的基础。加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鼓励开展群众性技术革新活动。充分发挥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积极作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自主创新的时代潮流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