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十一五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时间:2022-08-09 09:26:00

导语:市十一五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十一五工业领域产业结构调整意见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确保节能减排的任务完成,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紧紧围绕工业发展“22222工程”,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引导社会投资,推进我市工业结构实现优化调整,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调整目标

立足我市工业经济现状,以提高综合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在“十一五”期间以培育国际性产业集群为重点,优先发展已经具有一定基础的电工电器、电子信息产业,逐步把我市打造成为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不断加强企业的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以产业升级保证我市工业竞争力,力争将我市工业经济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经济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十一五”期间力争实现以下六个方面的目标:

---工业总量。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率为12%以上。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311亿元,年增长率为15%,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生产总值930亿元,年增长率为14.6%。

----工业规模。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200家,其中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企业100家,超10亿元的企业20家,超50亿元的企业3家。

----节能减排。2010年,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在2005年的0.68吨标煤基础上下降20%,达到0.54吨标煤;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15%、15.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要从2005年的4436吨减至2010年的3771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从2005年的0.93万吨减至2010年的0.79万吨。

----工业用水量。2010年全市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由2005年147.6立方米/万元的基础上下降20%,达到118.1立方米/万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65%。

----创建绿色企业。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50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争取50家企业清洁生产工作通过省级审核验收,30家省市级绿色企业,4个工业园区开展生态化建设和改造工作。

----技术创新。2010年,累计实施国家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重大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创新基金项目100项,开发新产品500个,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20%以上;获授权专利数4000项,其中发明专利200项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主要行业70%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建立3家国家级技术中心,1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科技投入。2010年,国家级、省级和温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研发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5%以上和3%,全社会科技活动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2%以上。

----名牌战略。到2010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法10个,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0个,新增国家免检产品10个。

二、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巩固发展支柱产业。

通过推进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大企业、大项目发展方向,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成为工业经济支撑力量;通过促进大企业加快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带动相关配套企业共同发展。壮大我市工业六大支柱: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建工钻头、休闲服装、汽摩配、水产品加工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群:依托产业基础,在沿海平原地区培育以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建工钻头、水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群,形成五大产业功能块。电工电器产业功能块:整合柳市、北白象片的产业功能区,优化空间布局;依托*经济开发区,拓展发展空间。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块:以现有的产业功能区为基础,加快建设虹桥科技工业园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建工钻头产业功能块:依托芙蓉产业功能区,集聚发展建工钻头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功能块:依托蒲歧产业功能区,发展鲨鱼和其他水产品精深加工;依托山老区种植基地,发展铁皮枫斗等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其他产业功能块:依托乐成、磐石、清江、天成等产业功能区,发展头盔、休闲服装、节日灯等特色产业。

发挥港口、岸线资源和区位优势,以船舶工业、能源(电力)工业、综合型临港工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船舶工业结构提升。坚持“以整治促规范提高,以扶持促发展壮大”的方针,在推进船舶工业布局调整的同时,实现产品升级和组织优化。,产值预计达到85亿元。加快能源(电力)工业发展。积极配合上级政府建设浙能*电厂工程和5万吨级煤码头等配套工程。要求温州电厂一、二期进行烟尘脱硫技术改造。积极开展海洋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利用的前期研究工作。全力推进临港工业发展。与*湾港区协调开发,全力推进*湾临港工业区建设,积极发展综合型临港工业。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大项目,发展出口加工业,尽早形成*湾临港工业区的规模效应、集聚效应。

(二)加快推进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推动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大力促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产学研相结合,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加快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提高工业投资中技术改造投资的比重。

1、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我市科研单位、企业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大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鼓励重点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究所、中试基地、博士后流动站等研发机构,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极具活力的科技创新主体。

2、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和技术的开发;环境保护与资源综合利用及循环经济、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开发;电工电器等支柱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重点产品研究开发;全力提升电工电器、电子信息等一批重点企业技术水平。

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

4、围绕质量、品种、效益,重点在装备改造、工艺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取得突破。

5、围绕节能降耗、资源利用、清洁生产,重点支持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项目建设。

(三)推动企业结构战略性改组,实施品牌化战略

积极实施培优扶强。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鼓励企业做精做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提高配套能力和配套水平,强化与大中型企业的分工协作,构筑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支撑的开放竞争的产业组织体系。

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产品开发领域,提高专业化生产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品群。以特色产品为载体,通过优化结构和性能,提升产品水平和质量,推动产品向“高、精、特、新、优”升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覆盖面,增强产品竞争力。

积极推动“全民创业”,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我市的企业结构调整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以产权重组为主线,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核心,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为重点,推动企业走产权多元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发展之路。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积极扶持有能力的大型企业上市融资。重点扶持正泰、天正等重点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到“十一五”末,上市企业由目前的1家增加到5家。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1、切实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规模和比重,鼓励技术含量高、消耗低、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的产业,限期淘汰消耗高、污染重、危及安全生产、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依法关闭破坏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2、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抓好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建立并完善能源消耗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和推广优先发展的节能新技术、新设备。

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进一步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积极推广绿色产品,广泛推广资源节约型的新材料、新能源和新产品,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绿色认证,推行国际标准。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工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强化工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责任,成立市工业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加大领导力度和工作力度。建立重大项目建设联系制度,建立工业发展绩效考核体系,把完成工业结构调整目标情况和工业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奖惩机制,研究制定有关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意见,加大财政对工业经济发展引导和支持力度。

(二)严格行业准入,实施分类指导

依据温州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6年本)》,结合*市实际情况,制订的《标准厂房准入条件》、《工业园区准入条件》和《工业用地招拍挂资格条件》,合理运用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研究把握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重点,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优胜劣汰,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鼓励进步和淘汰落后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把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和完善创新体系,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限制和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我市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

对列入鼓励类目录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在管理服务、资本运作、生产许可证申领等方面给予支持。市财政部门要逐年加大对鼓励类项目的公共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市金融部门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扩大鼓励类项目的信贷规模。市税务部门要切实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对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市规划、国土、及公用事业等部门要优先保证鼓励类项目和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重点投资项目用地需求和其他生产要素需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资源向其集中,支持其发展。

对列入限制类目录项目的,市投资主管部门要会同市工商、国土、环保、规划、安监、质监等部门,严格行业准入,禁止投资新建项目。投资管理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和建设、环境保护、质检、消防、海关、工商等部门不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类的现有生产能力,允许企业根据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要求,采取措施改造升级。金融机构应按信贷原则继续给予支持。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有关规定对限制类项目实施兼并重组给予支持。

对列入淘汰类目录的项目,禁止投资。加强行业监管,加大执法力度。市投资主管部门与各相关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格把关,一律不得办理相关项目建设手续,依法限期淘汰。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鼓励和督促使用、生产淘汰类产品、工艺、设备的企业转产或更新换代。市税务部门要对淘汰类项目严格税收监管,不再给予税收优惠。市价格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家、省、市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差别电价。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通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淘汰落后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技术水平。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的产业,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抓紧建设一批带动性强、对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作用明显的重点项目、骨干项目,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中心,大力实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降低资源消耗,建立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清洁生产目标管理问责制。在用水、用电和用能上,扶优限劣,重点向低能耗、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企业倾斜。充分运用价格机制,科学配置和合理利用资源。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强化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十一五”期间全市力争再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家,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经费投入占当年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以上。抓住共性、关键性、前瞻性的核心技术,集中力量,重点扶持,攻关开发,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五)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建设,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信息化是带动工业化的强大动力。通过推动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的运用,提高制造业信息化水平。选择一批骨干企业,重点推广计算机管理和应用,培育一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示范企业,努力实现企业在市场营销、生产制造、产品研发和物流等方面协同运作。鼓励企业对生产线和关键设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提高企业装备技术水平和产品研发和制造水平。推行中小企业实施以财务库存、计划、销售、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为主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创新。建立全市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产品数据库,构建全市工业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积极稳妥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

(六)完善调控政策,加强投资管理

1、加快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

2、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要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调控,根据我市产业发展阶段的实际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园区产业准入政策,引导投资行为。

(七)着力保障资金需求

建立和完善“银企”互动对接机制,建立覆盖全市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政府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多渠道融资方式,探索建立区域性资本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引导企业合理开展资产运营、资本经营,保障工业发展资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