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之我见

时间:2022-08-03 03:48:00

导语:发挥人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之我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发挥人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之我见

[内容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拟在时政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必要性,并结合有关的司法实践,就如何完善人大制度建设,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抛砖引玉,更好地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人大、和谐社会、主导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们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这在我们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月19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并强调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提高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凡此种种充分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大局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迫切要求,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二、人大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之探讨

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这种状态是各种社会构成单元在某一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最有序的排列和融合,它的构建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放社会生产力,调整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的繁荣昌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深入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永葆党的先进性,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又一重要思想和重大举措,也是人大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内在需要,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1、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是人大适应复杂多变的国内和国际形势的必然要求。

从国内来看,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一方面,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瓶颈性的制约问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民族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际来看,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但国际形势仍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中,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面临严峻的压力,民族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面对国内国际形势各种挑战和风险,要求我们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及其人民代表大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局面。为此,人大要充分发挥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中的主导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相对稳定的社会法治环境,充分体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2、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是加强和完善党对人大的领导、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

加强党的领导是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站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既是对全党的要求,也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要求,更是对人大自身工作的新要求。为此,人大应当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的引导作用,把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张转变为国家意志,动员全社会为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听民声、顺民意、聚民力、谋发展,使党的主张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社会发展的要求高度统一,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发挥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是由人大的性质、地位和历史任务所决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们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这牵涉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形成一种和谐的意识和理念,并用这种意识和理念去指导社会行为。当社会行为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要求发生矛盾或冲突时,就需要社会的力量来制约、平衡和消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依靠全民的价值行为取向和公共权力的主导才能顺利实现。人大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处的独特地位决定了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当主动承担主导作用,通过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责,直接或间接地规范、约束各种社会行为,消除各种社会矛盾,兼容公共权力和社会公众的价值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发挥人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主导作用的几点建议

1、服务大局,加强立法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状态的社会关系,必须以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为基础。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法制日趋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为确立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社会关系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我国的法制建设历程毕竟短暂,法制规范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作为具有立法权的各级人大机关,不但要对原有的法律规范进行调整,消除其与社会发展部和谐的成分,而且还要对新的社会生活领域加以法律规制,保证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各级人大要始终牢记发展第一要务,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主动加强立法调研,认真做好立法规划,适时立法规范和调整社会关系,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逐步完善各方面的法制体系。

2、优化环境,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

在加强立法工作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大普法宣传工作力度,成立人大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和完善人大宣传制度,拓宽信息渠道,优化宣传环境,及时通报各种重要决策和重大活动信息,定期开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月活动,有针对性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讨会解决相关问题,增强全社会的人大意识,使全体公民都能养成尊法、守法、护法的良好习惯,自觉用法律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全面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把握重点,切实履行重大事项决定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导向。

重大事项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权力,人大要善于通过运用这一权力,引导全社会的价值取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在依法作出重大事项决定之前,首先必须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考虑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把党的主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人民的意愿很好地结合起来,保证党的意图及时通过法定程序转变成国家意志。在审议决定重大事项时,要善于正确分析社会经济形势,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的分配问题,吃透“上情”,明了“下情”,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切实实现决策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4、改进方式,着力提高依法监督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序的发展环境。

法治社会中最重要的规则是法律规则,严格地遵守法律规则,社会矛盾和冲突就可以得到最大限度地降低或减少,从而为各种社会利益提供公平公正的生存发展环境。在我国,法律实施主体主要是“一府两院”,任何确保法律执行不走样、解决问题不拖拉,人大必须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不断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一是通过法律监督,充分体现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使“一府两院”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二是通过个案监督,强化人大信访工作,努力维护群众利益,积极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三是把监督人和监督事有机结合起来,依法用好人事任免权和干部监督权,使“一府两院”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和检验,自觉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5、提升素质,切实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争做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代表性、广泛性和先进性是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该而且能够发挥其表率作用。各级人大应当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争做各行各业的模范。作为人大代表,应当自觉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群众生活,反映群众呼声,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管理事务中去,善于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使代表权力的运用真正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作者:陈思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