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时间:2022-07-16 05:11:00

导语: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进一步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经济开发区、鸭业园区、菱塘光电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为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快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中央、省、扬州市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2008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目标

1、宽带入户:

新增宽带上网农户1万户,到2008年底,我市宽带入户率提升7个百分点,突破15%,并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乡镇具体目标见附件1)。

2、信息化乡镇、村推进(信息化乡镇、村标准见附件2):

建成三星级信息化乡镇2个:高邮镇、郭集镇;

建成二星级信息化乡镇11个:开发区、车逻镇、龙虬镇、三垛镇、八桥镇、卸甲镇、汉留镇、汤庄镇、天山镇、送桥镇、菱塘回族乡;

建成一星级信息化乡镇8个:临泽镇、甘垛镇、横泾镇、界首镇、马棚镇、司徒镇、周山镇、周巷镇。

建成信息化村40个(见附件3)。

3、对农民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信息化服务站12个,信息服务点覆盖各行政村,力争实现“一镇(乡)一站、一村一点”;

二、2008年农村信息化建设主要任务

1、实施宽带入户“1158”工程,每个行政村树立一个农村信息化应用典型,有十名党员干部、种养大户、农民经济人带头接入宽带网,所有行政村百户宽带上网率提升5%,达到或超过8%,实现村村通宽带,全面扩大农村地区信息网络覆盖范围。

2、实施“服务新农村、建设信息村”工程,今年完成信息化示范村网站的建设。通过建设村务公开、村民论坛、村长信箱等网上栏目,在互联网上信息,村务基本实现电子化,进一步展示新农村的风采,促进新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实现新农村信息化水平由电话村向宽带村、信息村的提升。

3、实施农村信息平台建设工程,抓好“高邮新农村”网站建设。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以服务农民为宗旨,由市电信局配合市新农办、信息办、农林局、水利局、农机局、国土资源局、民政局、气象局、科技局、教育局等单位,通过开发整合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涉农新闻、涉农政策、气象服务、在线咨询、农产品供求、农业招商、农资农机、劳务用工、在线培训”等信息,利用互联网平台,将“高邮新农村”网站建成能够满足农民各种需求的“信息大超市”和“大百科全书”,使其成为我市农民获取信息和推销农副产品的平台,成为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外界了解高邮“三农”信息的重要窗口,打造具有高邮特色的“三农”信息服务链。

4、实施“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进农家”工程。在丰富农村党员教育网内容的同时,依托先进的网络平台,实现由党员干部向党员农户的拓展延伸,充分发挥农村党员教育网的作用,年底前实现农村党员教育网步入30%以上的农村党员家庭,使其成为新农村信息化的开路工程。

5、实施电子政务向村延伸工程。利用农村信息化平台将电子政务系统向行政村全面延伸,今年市政府确定建设的二星级以上的信息化乡镇要在2008年8月底前建设到位,其余乡镇于2008年年底前建设到位。

三、主要措施和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发动、电信牵头、市场运作、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调整和健全市、乡镇、村、部门四个层面的信息化推进领导组织网络,切实加强农村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指导。

2、组织应用培训。市新农办、信息办、电信局共同制定全市信息化应用知识培训计划,按照计划组织落实;加强互联网络应用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市各相关部门在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动员党员干部、种养大户、农民经纪人和教师、医生、学生等开展互联网接入和应用,全面提升我市的农村信息化普及程度。

3、加强督查指导。在各乡镇开展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同时,由市新农办、信息办牵头对各镇、部门的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掌握进度,做好协调与服务工作。新农办要重点加强对小康村宽带入户工作的督查,将宽带入户纳入小康村评比的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小康村的信息化示范作用。

4、加大政策扶持。电信局要主动与各乡镇、部门对接,加强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体系,积极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会同市新农办研究出台农村信息化相关惠农资费政策、信息化乡镇、村以奖代补政策,示范乡镇、村扶持奖励政策(具体政策另行行文下发),加快我市农村信息化步伐,降低农民使用农村信息化各项产品的门槛,确保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

5、强化考核,严格奖惩。将农村信息化工作纳入全市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考核工作由市新农办、信息办牵头组织,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信息化示范乡镇、村的达标标准制订考核办法,每年底组织考核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