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的工作意见
时间:2022-07-15 10:33:00
导语: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的工作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大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内有关规定,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总体要求: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紧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一主题,突出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这一重点,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落实教育责任,确保教育效果,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推动和谐中卫建设提供基础保证。
(二)党员经常性教育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党的观念、党员意识和执政意识,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清正廉洁、拒腐防变;严守党的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2、增强党员工作本领。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做好本职工作和自主创业、带领群众创业的能力。
3、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成为自觉学习的模范,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勇于创新、创造一流业绩的模范,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的模范。
(三)党员经常性教育要遵循的工作原则: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密联系实际,促进各项工作;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激发党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坚持面向全体党员,分类实施,按需施教,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坚持教育与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坚持开门搞教育,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坚持常抓不懈、不断创新,努力实现党员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
(一)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基本内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教育;党章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国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
在加强基本内容教育的基础上,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和任务,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农村党员要加强与“三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教育,设施农业、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实用技术培训;社区党员要加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社区安全防范教育和下岗失业党员职业技能培训;企业党员要加强岗位技能教育、安全生产教育和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培训;学校党员要加强教师党员的教育法规、业务技能、师德教育和学生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机关、事业单位党员要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政策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教育。
(二)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方法途径:
1、抓好学习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的集体学习。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每周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不少于1次,全年累积不少于12天;农村、社区、企业党组织平均每月组织党员集体学习不少于1次,全年累积不少于6天。同时,要引导党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利用业余时间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认真搞好自学。机关、事业单位党员每年作学习笔记不少于2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文章4篇以上;农村、社区、企业有书写能力的党员每年作学习笔记不少于1万字,撰写心得体会文章2篇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参加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带头参加所在基层党组织的集体学习。
2、加强实践锻炼。组织党员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各类“创先争优”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党员“评星定格”活动、城乡党支部和党员“手拉手”结对帮扶、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争双创”和党员承诺服务等形式,为党员服务群众、加强党性锻炼搭建平台。同时,通过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下派机关干部到农村基层挂职等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年轻党员到基层锻炼,到艰苦地区、艰苦岗位锻炼。
3、严格组织生活。认真执行“”制度,坚持和完善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定期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各基层党支部要结合党员冬季轮训和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认真开展党员“评星定格”和民主评议党员工作。
各县(区)党委每5年作出统一安排,集中开展一次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组织党员对照党章规定、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从思想、学习、工作和作风等方面查找问题,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分析原因,切实搞好整改。要在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和撰写党性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进行分析评议。党支部要根据党员的一贯表现、征求到的意见和专题组织生活会的评议情况,对每个党员提出评议意见,督促党员整改,并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通报有关情况。党员领导干部还要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方面,从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方面深入剖析;要带头执行组织生活的各项制度,自觉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员“评星定格”活动要严格按照程序,对照民主评议党员10个方面的内容,认真搞好测评、做好公示,并将评定结果及时在党员先进性评比竞赛台上公布。
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要及时帮助教育,促其改正;对经教育不改的,要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作出处理。
4、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政治、思想、工作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帮助党员。通过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组织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尽可能地帮助党员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组织党员开展经常性谈心活动,沟通思想,相互启发教育。经常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及时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员教育队伍建设。要选好配齐市、县党校工作人员和基层党务工作者,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员经常性教育中的骨干作用。按照素质较高、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要求,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等组成的党员教育师资队伍,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深入基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市委党校每3年要对基层党委书记轮训一次;各县党校每3年要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基层党支部书记轮训一次。
(二)加强教育阵地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市、县、镇(乡)、村四级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市、县级培训基地要以党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基地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建立党员教育基地。镇(乡)培训分校要逐步建成独立的远程教育网,有条件的村培训站可依托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络平台建立远程教育接收站,不具备条件的村要配齐电化教育设备,保证农村党员教育培训需要。同时,要加强农村、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员活动场地建设,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阵地保证。
(三)妥善解决教育经费。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党员教育经费。党员教育经费要列入市、县财政预算,并列入各部门、各单位日常工作经费之内。党员教育经费要向农村、街道社区和其他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党员经常性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抓出成效。市、县党委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负有领导责任,要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工作;各基层党委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负有指导责任,要负责做好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指导、督查工作;各基层党支部对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负有直接责任,要结合本单位实际,认真执行落实上级党组织安排部署、具体计划,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的检查指导。
(二)建立组织机构。市、县党委都要建立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宣传部门和党校等为成员单位的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及时了解掌握党员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研究制定、组织实施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工作计划、政策措施,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进行经验交流。各成员单位要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市、县组织部门负责做好联系会议的牵头工作,抓好各项工作机制的组织落实和党员教材的管理工作,协调解决党员教育工作中的有关问题;纪检机关负责抓好党的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宣传部门负责理论教育、路线方针教育和形势教育的计划制定、组织辅导、教材编审及宣传先进典型等工作;市、县党校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协作,负责做好师资力量培训和有关教材编写工作。
(三)加强督查考核。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学习计划、中心组学习、学习考勤、读书笔记检查、学习情况通报、学习效果考评、集中轮训等制度,并对党员学习记录、教案、总结、发言记录、心得体会、研讨文章以及党员和领导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学习鉴定、成绩及奖罚情况等进行整理归档,分级建立档案。要经常对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严格考核。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集体教育活动的党员,要给予严肃批评;长期不改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组织处理。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对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党组织给予表彰,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党组织给予批评并限期整改。要总结和宣传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成功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促进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
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新形势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忠实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丰富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容,畅通群众表达意愿的渠道,把帮扶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努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
二、总体要求
1、尊重和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赋予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正当利益,自觉同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2、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采取多种方式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群众情绪,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
3、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关心群众疾苦,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入手,解群众之难、帮群众之需,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4、虚心向群众学习。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发现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和宣传群众创造的有益经验,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不断吸取营养、经受锻炼,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5、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凝聚民心,积聚力量。
三、主要方式
1、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按照市委的安排,每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要和农村困难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使农村党员、群众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2、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服务(办实事)活动。按照市委安排,每个党员要围绕“评星定格”10个方面的内容,逐项作出公开服务承诺,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年底结合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严格兑现奖罚。
3、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按照“因人设岗、因事设岗、按需设岗、因岗定责”的原则,紧密联系农村实际设定岗位,积极组织和引导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充分发挥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积极作用。
4、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积极参加所在地建立的志愿者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利民活动,义务参加党员服务站(点)开展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政府或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5、深入基层调研。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特别要注意深入到山区、艰苦地方和民族矛盾和问题多的地方,走访慰问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6、做好信访及接待群众工作。建立和完善信访接待制度,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接待信访群众,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受客观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向群众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
四、组织领导
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把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列入重要议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强指导、狠抓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基层党组织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切实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具体组织工作。
1、建立网络,服务群众。各县及城区各镇(乡)党委、村(社区)党组织要建立党员服务站,农村及城市集贸市场、居民住宅楼和商务写字楼要建立党员服务点,进一步拓宽服务群众的层面。党员服务站(点)要在做好本地区、本单位党员和流动党员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群众工作。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窗口服务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党员服务站(点)。通过建立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网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力所能及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拉近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畅通渠道,听取意见。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加大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力度,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逐步推行党务公开,着力推广居民(村民)议事等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要公开设置征求意见箱、热线电话和举报电话等,利用电子政务等信息网络手段,方便群众反映情况、发表意见,帮助党员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对涉及多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要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情况,要认真进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向群众进行反馈。
3、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下级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督促检查,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情况的督促检查。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以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要把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情况作为党员“评星定格”、党性分析评议和考核评优的重要内容,不断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树立和表彰先进典型,不断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措施,推动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
中卫市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及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促使流动党员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根据《党章》和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
第三条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原则是:
1、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2、坚持区别情况、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职业特点和居住地点等情况,采取单位管理、行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多种方式,实行分类管理,努力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组织的管理就覆盖到哪里。
3、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服务意识,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第二章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
第四条流出地党组织要了解掌握外出流动党员情况,加强与流入地党组织的联系,配合流入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教育管理工作。
1、在党员外出前对其进行教育并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
2、掌握外出党员的流动去向、外出时间、地点和联系方式等情况。
3、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外出流动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外出流动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
4、外出流动党员返回后,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
5、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的转正工作。
第五条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负有主要责任,要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的联系,把流动党员纳入本地党员教育管理的整体工作中。
1、认真查验外来流动党员的《流动党员活动证》,在验证其党员身份后,及时将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
2、加强对外来流动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收缴党费。
3、关心外来流动党员,为他们的就业、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帮助。
4、在《流动党员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外来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等情况,及时将他们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
5、做好外来流动人员中预备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6、积极帮助集体外来流动党员建立正式或临时党组织,开展党的组织活动。
第三章对流动党员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日常组织生活,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外出前,应向所在党支部报告外出事由、时间、地点及联系方式,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
2、外出后,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若所到单位尚未建立党组织,党员可与其上级主管部门的党组织联系,也可与其它所在地党组织联系。
3、外出期间要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流入地党的组织生活,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流动党员原则上应按月交纳党费,因外出地点变动频繁等原因按月交纳确有困难的,可以按季度交纳。
4、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一次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外出地点、就业单位、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流出地党组织和有关党组织报告。
5、外出返回后,及时将《流动党员活动证》交给流出地党组织查验,如实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
第四章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第七条对外来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工作地点比较固定的流动党员,在其就业单位有党组织的,经其原单位党组织同意,将组织关系转入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以就近就便编入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他单位党组织,也可依托商会、行业协会等单位的党组织进行管理。
第八条对外来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固定、且流动党员人数比较集中的,经原单位党组织批准,在其就业单位党组织的帮助下,建立临时党组织;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在就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的帮助下,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党组织关系仍在原单位党组织,委托其就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条件成熟后移交其就业单位党组织管理和领导。
第九条对外来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地点固定的,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原单位党组织出具的党员证明信,在其就业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交纳党费。就业单位没有党组织的,可将《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原单位出具的党员证明信,就近就便参加所在社区(村)党组织或其它党组织的组织生活,按时交纳党费。
第十条对外出时间较长或较短、地点不固定的,其党组织关系仍由原单位党组织管理,外出党员要通过适当方式主动与原单位党组织保持联系,定期汇报思想和外出活动情况,接受原单位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
第十一条在本市、县(区)范围内或县(区)之间流动的党员,能经常返回所在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的,其党组织关系一般维持不变。
第十二条复退军人、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买断工龄及停薪留职、辞职、退职人员在待业期间,其党组织关系分别由市(县)人事劳动保障局所属的人才(劳动)流动服务机构的党组织、民政局复退军人安置办党组织、所在地街道居会、村党组织统一管理。就业后,将组织关系转入工作单位党组织。
第五章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第十三条建立《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经党的基层委员会盖章后,由党支部登记发放。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可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党组织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流出地党组织须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年查验1次,使用满3年的,应及时进行更换新证。流入地党组织应认真填写《流动党员活动证》相关内容。
第十四条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基层党组织要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在流动党员外出前,要逐一登记造册,掌握其外出时间、地点、原因、联系方式等。同时,要对外来党员进行登记,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基层党组织要按季度将流动党员的登记情况上报市、县党委组织部。
第十五条建立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要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有关党组织要及时查处,情节严重的,应按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严肃处理。
第十六条建立定期联系制度。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并以印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
第十七条建立定期走访制度。要组织人员经常走访外来流动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十八条建立流动党员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其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
第十九条建立流动党员补课制度。对未能参加党组织的重大活动的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后,党支部要指定专人负责对其进行补课。
第二十条建立流动党员培训教育制度。要坚持“”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参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党组织的各类活动,引导外来流动党员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
第二十一条建立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应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要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或在外出期间违法乱纪、不遵守党的纪律的流动党员,要按《党章》及党内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第六章其它规定
第二十二条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递手续的流动党员,应在流入地单位的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开具党员证明信和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的流动党员,应在原单位党组织参加党内选举,行使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出流动党员原单位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选举时,如外出党员确因情况特殊无法到会,经党员大会同意,可不计算为应到会人员。
第二十三条流动党员原则上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活动,如果流动期间适逢外出流动党员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外来流动党员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
第二十四条预备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期间,如预备期满,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转正申请,由原所在地单位党组织按照规定程序办理转正手续。原所在地单位党组织在办理转正手续时,要充分听取流动党员流入地党组织的意见。
第七章组织领导
第二十五条各级党组织要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组织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掌握本地区外出和外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定期通报和研究流动党员管理工作。
第二十六条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有条件的可以建立街道(乡镇)、社区(村)党员服务站(点),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同时,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和场所问题。要以原有的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构建“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提供活动阵地。
第二十七条各县、市直各部门(单位)党组织、城区各镇(乡)党委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督促检查,并逐级总结上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市委组织部每年将对各县、各部门、各单位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组织一次抽查。对在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不负责、推诿扯皮的,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将给予必要的组织处理。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为了进一步明确县委、部门党组(党委)、镇(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现就我市建立健全县委、部门党组(党委)、镇(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中心工作任务,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努力形成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机制,促进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和谐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主要原则
1、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把基层党建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逐级明确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整合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基层党建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打造实力中卫、魅力中卫、和谐中卫的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开展,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
3、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从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际出发,找准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
4、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法,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
三、主要责任
1、县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是:
(1)贯彻执行中央和区、市党委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加强本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规划、计划、制度及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党的基层组织,掌握基层党组织的情况和特点,领导和指导基层党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研究制定和实施激励镇(乡)、村干部工作的长效机制;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指导基层党组织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认真做好处置不合格党员工作,引导党员自觉履行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协调基层党组织和相关部门共同抓好基层党建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加强检查考核,认真落实责任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
(6)关心爱护基层党务干部,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2、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是:
(1)贯彻执行中央和区、市党委有关基层党建工作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结合本部门的实际,研究制定加强本部门党建工作的规划、计划、制度及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党的基层组织,掌握基层党组织的情况和特点,督促指导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工作,领导基层党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基层党支部(总支)书记,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指导基层党组织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认真做好处理不合格党员工作,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5)关心爱护基层党务干部,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6)做好本部门及下属单位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
3、镇(乡)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责任是:
(1)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决议、决定和指示;结合本镇(乡)实际,研究制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规划、计划和年度安排,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2)加强镇(乡)党委自身建设,建立健全辖区内农村、企业、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和指导基层党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3)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及时整顿软弱涣散、不起作用的基层党组织;加强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党组织“无处办公”和党员“无处活动”的问题;
(4)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在生产一线和农村有一定技术的年轻农民以及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表彰优秀党员,认真处理不合格党员,引导党员自觉履行党员义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5)认真抓好本镇(乡)基层党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价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机制和工作激励机制。
四、工作目标
1、组织坚强有力。党的基层组织健全,设置科学合理,隶属关系明确,各项制度配套落实,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党员作用突出。广大党员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理想信念坚定,宗旨观念牢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3、工作得到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影响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4、人民群众满意。基层党建工作体现群众意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和发展,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五、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基层党建工作负总责,党委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按照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基层党建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有关职能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县委常委会、市直部门党组(党委)、镇(乡)党委会和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认真听取党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党委(党组)书记每季度要主持召开1次党委(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的党建工作;分管副书记每月要深入基层党组织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督查,督促基层党组织完成党建工作的各项任务。
2、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镇(乡)党委要围绕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基层党建工作重点,结合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确定重点研究课题,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基层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领导班子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县委常委、部门党组成员(党委委员)、镇(乡)党委委员每人每年都要撰写出1篇针对性强、质量较高的专题调研文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总结推广经验,不断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基层党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3、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自己的职责分工,建立各自的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特别要注意在党组织力量比较薄弱、工作难度相对较大的地方和单位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并经常深入联系点检查指导工作,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党建工作及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把自己的联系点建成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党建工作的示范点,县委常委、部门党组成员(党委委员)、镇(乡)党委委员每人每年下基层时间不少于60天。通过抓点带面,整体推进,促使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党建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
4、创先争优,弘扬先进。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深入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要结合“七.一”纪念活动和年底总结表彰活动,对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五个好”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奖励。并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及时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创造浓厚氛围。
5、强化督查,确保效果。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要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指导。要针对本地区、本部门、本镇(乡)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采取检查、督查和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地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在督查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督促整改。要注意检查党员经常性教育、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流动党员管理等基层党建工作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以及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情况,确保基层党建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6、加强考核,形成合力。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执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各项规定,县委常委会每年要向全委会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党组(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要把履行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情况作为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各县、市直各部门党组(党委)、城区镇(乡)党委每年要向市委书面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的情况。对各县、市直部门党组(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特别是党组(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的落实情况,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考核评价工作,要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并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工作实绩评定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和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对抓基层党建工作成绩突出的要予以表彰,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严厉批评,限期整改。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基层党建工作存在严重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领导班子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 上一篇:领导干部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制度
- 下一篇:党支部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