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二

时间:2022-02-18 01:26:00

导语: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二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的意见二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

近年来,我市老龄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全市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重,老龄问题十分突出,面临的形式较为严峻,尤其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老龄工作抓构建设、敬老道德建设、宣传舆论及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精神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精神,推动我省老龄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老龄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2006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达25.2万人,占总人口的16.2%,80岁以上高龄老人达2.5万人。预测至2010年,我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9.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8.2%。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且“未富先老”和城乡倒置是我市人口老龄化的显著特点。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力年龄结构、人口抚养比结构、赡养比结构、代际利益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对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加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快老年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性,不断增强做好老龄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强化老龄工作意识,加快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落实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我市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积极解决当前老年人的养老、医疗、服务等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广大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真正让老年人体验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建立健全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

在城镇,不断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加大力度,逐步将城镇各类从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范围。要力争于2010年底前将城镇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全部纳入基本养老保障范围。并在“十一五”期木,将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要在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与此同时,要积极依托社区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使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

在农村,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加强家庭成员养老和土地养老保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要在试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参保面.并切实解决好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

至2010年,在城市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补充医疗保险和公务员医疗补助为辅,大病医疗救助和商业医疗保险等多形式、多渠道结合的医疗保障体系。城市综合医院要健全和完善老年特诊室、老年病房,各县(区)医院开设老年病专科门诊,并建好老年病防治指导中心。要在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为重点的医疗保健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家庭病床,采取定点、巡回上门服务等多种形式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和心理咨询服务,使其老年健康教育普及率达90%以上。

在农村,要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在不断扩大全市合作医疗试点范围的同时,切实做好特困老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大病救治的补助工作。实现至2010年该项制度覆盖全市农村老人的目标。并依托各乡镇卫生院建设,切实解决好农村老人医疗困难问题。采取措施,提供普遍和平等的初级保健服务,使农村健康教育普及率达80%。与此同时,建立相应的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对符合低保条件及长期因病、因灾等特困老人实施必要的医疗救助。各县(区)卫生部门要实现对辖区内百岁老人每年免费常规体检一次,促进其健康长寿。

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镇低保工作的动态管理,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特困老人做到应保尽保。并不断加快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至2010年,力争使农村特困老人低保覆盖面达100%,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其补助标准。城市“三无”对象要充分发挥社区功能,依托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实现对其生活照料。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老人要全部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并做到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实现集中供养率3年达到50%的目标。其间,新增供养床位1600张,使生活不能自理的农村“五保’,老人的生活得到有效照料城镇新增孤老集中供养床位800张,有效缓解城镇孤老安置床位紧张局面。

三、加快建立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不断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

2010年底前,市及各县(区)均要新建或改(扩)建一所多功能的老年活动服务中心,并充分发挥其枢纽作用,负责对本辖区为老服务工作进行指导、规划、示范、管理、培训及信息汇总处理,同时与社区相衔接形成信息网络化管理与服务。95%的乡镇和90%的社区(村)要建有为老服务活动站(室),并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负责为辖区老人提供具体的医疗康复、家政服务、老人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慰籍、体育健身、文化娱乐、帮困助残、法律咨询、权益维护等服务要坚持走社会福利社会化、产业化路子。市上2年内完成对原社会福利院迁建和扩建,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老年公寓(拥有床位150张);各县(区)也要在争取政府投入的同时,多方引进资金,采取多种所有制形式,新建1所综合性、多功能的老年福利院或老年颐养公寓、老年康复院。30%的社区力争建有能容纳20名老人的代养、寄养综合机构或“星光老年之家”。全市未来3年要建有以“五保”集中供养为主的敬老院50所,力争使我市各种所有制形式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达到老年人总数的10‰,努力形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以其他多种所有制老年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为老服务机构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要力争解决现有老年大学教学用房不适应的问题,不断改善其办学条件。“十一五”期间,力争新建县级老年大学3所。要努力增加投入,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在公园、展览馆、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文化娱乐体育场所增加面向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同时、在全市范围积极实行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实行老年人凭《优待证》减免费进公园、风景区、公共体育场所、图书馆、展览馆等,力争实现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免医院普通门诊挂号费等。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兴办、市场推动、加快发展”的方针,制定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各种政策,采取税收优惠、减免费用、信贷支持等扶持政策,大力扶植尚在起步阶段的老龄产业,并积极开发适应老年人特点的产品和项目,以满足广大社会老人的不同消费需求。

四、建立较为完善的老年人权益保障体系

要在全社会积极开展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进一步加大《老年法》的宣传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四川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及《四川省老年人优待规定》。把《老年法》的普法工作列入“五五”普法规划。将尊老助老养老等传统教育切实纳入各大、中、小学教育内容。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老年人权益保护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要以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县(区)”活动为载体,全面落实各项老年法律法规和政策.把做好签订《家庭瞻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积极组织开展送法律下乡、法律进社区和开设法律讲座等,不断提高全体公民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和法律意识.要以各种形式组织老年人学法、知法,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依法处理和打击各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不法行为的力度,不断建立和完善老年法律保障体系.市及各县(区)均要建立和完善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援助中心,各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法律服务网点,建立为老法律服务热线,使广大老人能就地就近并及时得到有效的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要加大政府对开展法律援助的投入,加大组织社会各界捐款对老年法律援助的支持。各级司法部门对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件做到优先受理、优先立案、优先审理和优先执行。对交纳诉讼费和公证费确有困难的老人要给予酌情减免,并将法律援助工作重点向社区、乡镇延伸,确保老人获得更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要认真贯彻落实《雅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四川省优待老年人规定)的实施意见》,督促各职能部门切实履行为老年人提供优待服务的职责和义务.按时发放百岁老人长寿补贴金,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对9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金制度,以及逐步建立对70岁以上老年人乘坐城市公交车给予优惠或减免,对贫困家庭老年人去世的丧葬殡仪服务费给予优惠和减免制度。

五、加强敬老道德和法制建设,强化老龄宣传教育,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在生活上关心老年人、精神上慰籍老年人、权益上维护老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以创模活动为载体,把传统孝道文化精髓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在全社会大力开展尊老、养老、助老主题教育。充分利用和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加大对老龄工作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全社会充分了解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家庭、社会和单位对老年人应尽的义务要不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表彰先进,树立典范,发挥示范引导作用。要把弘扬尊老、养老、助老等传统美德作为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村社的重要考评内容。市及各县(区)广播电台、电视、报刊开办老龄专题栏目和老年节目,及时报道和宣传老龄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及典型事迹,并积极创作出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好作品。要把加强老龄教育,提高老年人身心健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内容、加强老年人思想政治工作,加大老年教育投入,加快老年教学设施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使老年教学活动更加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内容占领老年人思想阵地,使老年人做到始终坚信党、坚信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邪教。2010年,全市县级老年大学达到7所,其中示范性老年大学2—3所,40%的乡镇建有老年学校,90%的社区(村)均有老年人协会及老年教学网点。因地制宜,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老年颐养康乐和进取有为相结合的老年教育,使其教育面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80%,全面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各县(区)要建有1所设施齐备,功能完备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要建有老年活动站,社区(村)要建有老年活动室。成立各级老年文艺组织、老年体协及老年体育指导站,做到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老年文艺汇演、老年才艺展演、画展、体育竞赛及健身活动,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适时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工作,在老年人中广泛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不断增强老人们自我保健能力。各社区(村)均要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全市老年体育人口3年后达到40%以上。

六、积极引导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为

要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与智慧,调动老年人积极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老有所为,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团结和凝聚广大老人积极参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和谐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老年人协会及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老专家、老教师等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弘扬传统美德,传播先进文化,推广科学技术知识,调解邻里纠纷,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以及力所能及也参与助学、助困、助残、助业等活动。要通过组织开展创建敬老模范单位活动,积极开发老年人才资源,建立起老年人才档案之老年人才信息库。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积极为老知识分子和具有专业技能的老年人才参与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和牵线搭桥。要充分尊重老年人的创造参与愿望,发挥老年人的创造才能,肯定老年人的创造成果。各乡镇、社区要深入开屏,“双向服务”活动,成立老同志“智囊团”和“顾问团”,充分发挥其在政治、威望、经验、亲情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参谋助手作用,为和谐社区建设及新农村建设奉献出智慧。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实现老有所为的新途径,以更好地实现老年人的人生价值。

七、加强老龄组织机构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各县(区)老龄工作委员会是本级政府主管老龄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老龄事业发展的需要切实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老龄工作机构,切实解决落实好与老龄工作相适应的编制、人员、办公场地.尤其要配备好专职干部,县级老龄办一般不少于2人,办公室主任由民政局局长兼任,履行老龄办第一责任人职责。主持日常工作的专职副主任按民政局副局级干部配备;乡镇(街道)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由乡镇主要领导担任,日常工作由社会事务办(民政所)承担;村(社区)老龄工作领导小组由村(社区)领导担任组长,由老龄委员负责日常工作。老年人口较多、工作任务较重的乡镇(街道)应逐步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老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按公共财政要求,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经费和老龄工作经费投入增长机制。自2008年起,在上年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每年按全市老年人总数每人0.2-0.3元,县级财政按该县(区)上年度老年人总数每人不低于0.2-0.3元标准安排,作为老龄专项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由各级老龄工作部门掌握使用。该经费主要用于老龄宣传、教育、培训、创模表彰、老龄问题调研及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等同时,在国家发行的彩票公益金中每年安排20%的福利金用于社会老人福利服务事业,并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逐步提高比例。各级老龄委办公室作为老龄委的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参谋助手作用。要有计划地通过政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老龄工作队伍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要把老龄工作干部纳入干部考核、选拔、交流、培训和管理之中。各级民政部门要为本级老龄办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对老龄办工作人员的管理使用和生活待遇要一视同仁。同时,要有计划地做好基层老年群众组织负责人的能力培训工作,强化规范管理,充分发挥老年组织作为党和政府团结联系老年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八、加强领导,齐抓共管,不断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老龄工作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老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工作目标管理,及时研究解决老龄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涉老部门在制定专门规划时,要把老龄事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规划,根据本级政府确定的老龄工作目标和任务,及时研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并督促本系统抓好落实。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加快建立正常的老龄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机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保障老龄事业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各级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计划工作,谋划发展,积极研究应对人口老龄化之策,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同其它事业同步发展,确保老年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