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农技站一年工作小结
时间:2022-12-25 04:42:00
导语:市农技站一年工作小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10年我站在局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顺利实施了良种补贴项目,优质糯稻基地建设,顺利开展了粮油高产创建活动,狠抓农业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工作;广泛收集农情信息,强化信息处理,充分应用农情信息指导农业生产。全年生产工作任务得到圆满完成,粮油单产提高、粮食总产大幅度增产,油菜籽因面积减少而总产减少;大春努力克服了低温寡照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大春生产前阶段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大力推广了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实现了种满种尽,为大春粮食生产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全市粮油作物生产实绩
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实现粮油单产提高、粮食总产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因面积减少而总产减少。小春:油菜播种出苗期遭受长时大雨,出现严重涝灾死苗;去冬今春遭受长时轻度干旱,严重威胁大小麦生长发育。狠抓了防涝、抗旱工作,实现小春粮面积、单产、总产大幅度提高;油菜籽因面积减少虽然单产增加,总产仍然减少。大春生产从播种到移栽一直遭遇低温寡照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水稻烂种死苗严重,缺秧现象突出,秧苗素质差;中后期遭遇稻飞虱大面积爆发。狠抓了抗低温技术措施保秧苗,不育秧苗保满栽满插种满种尽,推广稀植高产栽培技术保单产;配合植保站狠抓稻飞虱的防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94.03万亩,比上年减少2.79万亩,减2.88%。粮食作物播面69.43万亩,比上年增加104亩,持平。其中:小春粮食播面28.01万亩,比上年增加1.05万亩,增3.88%;大春粮食播面41.42万亩,比上年减少1.03万亩,减2.44%。油菜播面90615亩,比上年减少6583亩,减6.77%。
单产:所有作物单产均有不同程度增产。其中:粮食作物单产402.32公斤,比上年增加0.32公斤,略有增加;油菜单产145.00公斤,增5.00公斤,增3.26%。
总产:粮食总产27.934万吨,比上年增加0.284万吨吨,增1.03%。其中:小春为8.295万吨,增加0.380万吨,增4.80%;大春19.639万吨,减少0.096万吨,减0.48%;油菜总产1.313万吨,减少509吨,减3.73%。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认真实施各种项目,落实惠农政策:实施2009年和2010年收获的小麦良种补44.40万亩,补贴资金444.04万元;油菜良种补贴项89869.9目亩,补贴资金89.87万元;水稻良种补贴35.75万亩,补贴资金536.21万元;玉米良种补贴2.57万亩,补贴资金25.74万元;合计91.71万亩,补贴资金107.27万元。
(二)开展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全市实施水稻、小麦高产创建项目4.28万亩,攻关田验收平均产量水稻683.2公斤,小麦399.3公斤。项目区平均产量水稻624.6公斤,小麦391.75公斤分别比全市平均产量增产114.6、103.31公斤,分别增22.3%、35.8%;亩增收228.28元。增加粮食总产522.07吨,增收1043.88万元。
1、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在富新、什地、新市建立小麦创高产示范片,面积达到2.0万亩,主要推广小麦新品种和带状免耕机播栽培技术。据市组织专家现场收打测产验收:百亩攻关片小麦平均亩产399.3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288.44公斤)增加110.86公斤,增产38.43%;千亩展示范片小麦平均亩产394.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105.66公斤,增产36.63%;万亩示范区富新片区小麦平均亩产392.5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104.06公斤,增产36.08%;新市片区小麦平均亩产391.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102.56公斤,增产35.56%;小麦辐射区平均亩产321公斤,比全县平均亩增32.56公斤,增产11.29%。2个小麦万亩示范区共增产小麦206.62万公斤,增收371.916万元;小麦辐射区共增产小麦55.35万公斤,增收99.634万元;示范区和辐射区总增产261.97万公斤,增收471.55万元。
2、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在新市、什地、富新分别建立了2.0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主要技术为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据德阳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现场收打测产验收:百亩攻关片水稻平均亩产683.2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510.5公斤)增加172.7公斤,增产33.83%;千亩展示范片平均亩产631.8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121.6公斤,增产23.80%;万亩示范区均亩产624.6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增114.1公斤,增产22.3%;辐射区平均亩产601.4公斤,比全县平均亩增90.9公斤,增产17.80%。示范区和辐射区共增产260.1万公斤,增收572.33万元。
(三)开展“三大行动”促进农业科技广泛应用:通过以大培训、大示范、大推广“三大行动”为重点的工作措施的落实,促进农作物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广泛应用,良种良法的科技措施入户到田。
1、抓新技术、新品种成果引进、筛选和本土化。我站小春引进新品种4个,新的栽培技术两项,通过试验筛选,选定了“川麦48”小麦品种和麦类带状耕机播栽培技术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制定了相应的栽培配套技术,实现其本土化;大春引进并进行了26个品种、超高产水稻防倒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试验和示范。
2、抓好大示范,树立样板。我站牵头在全市各乡镇建立镇级示范片17个,新技术、新品种小春示范4.00万亩,大春示范8.5万亩,其中小麦新品种2.4万亩,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3.5万亩。同时,建立市级示范片3个,示范面积2.6万亩,其中在新市、富新建立水稻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示范片,示范1.2万亩。
3、抓好大规模培训,实现大推广。牵头组织镇、村、组技术培训3.60万人次;市级技术培训0.30万人次。通过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呈现出大规模推广的态势。新品种的覆盖率达到了87.6%,其中优质稻、优质麦、优质油菜面积达到50.7万亩。麦类、油菜等免耕面积24.3万亩,水稻旱育秧技术30.6万亩,超高产强化栽培技术3.5万亩。
(四)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竞赛活动。利用高产创建平台,开展了高产创建竞赛活动,掀起粮油高产创建高潮。吸引发动全市6700户农户、科技人员85人、行政人员20人参加了竞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绵竹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立验收小组,对申请验收的田块进行了验收,全市(南、中、沿山)验收29个田块,面积36.5亩。南部最高亩产693.6公斤。中部最高亩产达642.5公斤,沿山最高亩产达653.2公斤。经评审,南中北各产生集体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农户奖: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各竞赛项目镇赛出了特色、赛出了水平,对整市推进高产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建设特色农业基地:
1、糯稻基地:在齐天镇建立优质酿酒糯稻基地170亩。由于粳型糯稻是新作物,加之技术人员尚未完全掌握好栽培技术,各品种普遍表现其适应性较差:出现稻瘟病、早期纹枯病、分蘖迟、植株矮小和缺钾症。科技人员在密切关注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糯稻平均产量371.6公斤,市场价格高达3.82元/公斤,平均亩产值1420.4元,比种植籼粘稻(普通稻)高370.4元,农民亩增收620.4元。增加总收入62968元。
2、糯高粱基地:在土门镇建立糯高粱生产基地30亩。由于糯高粱是新作物,技术人员尚未完全掌握好栽培技术,主要由于低温灾害天气影响,播种后,烂种、死苗严重。目前,尚存0.5亩,平均亩产175公斤。
三、农情信息工作一步加强,大大促进了全市农业生产的指导
2010年度我市农情定期汇报工作,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农技站紧紧围绕“三农”工作,以稳定粮食生产、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为中心,加强组织领导,做好调查研究,按时完成定期报送任务和临时调查内容,积极汇报突发灾情,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农情信息工作任务。收集报送定期进度信24息期,收集省、市上级农业主管部门交办及突发灾情8期,不定期报送农情信息30期。我站利用局内各科站上报的调查数据、文字信息材料和自身实地调查情况及时准确地分析、整理、拟写《绵竹农业》25期并及时上报,为省农业厅、德阳市农业局和绵竹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时掌握农情、灾情、墒情动态,正确分析农业生产形势,制定农业生产政策措施,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农技信息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良种补贴由于财政部门精力问题未能实现即时兑现。部分镇乡补贴面积花名册已经丢失。
2、站内技术力量薄弱,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高,一些传统的工作无精力开展。
3、小麦、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品种未实行统共,品种多乱杂,指导难度大;加之遭受灾害性天气的影响。今年未达到目标。
4、乡镇技术指导不力,在指导农业生产中我们的技术较难直接到农户。公务员之家
五、下年计划
在抓好农情信息、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推广、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等工作的同时,突出抓好水稻、小麦高产创建工作,突出抓好糯稻基地建设工作。
- 上一篇:市农业局明年小春生产意见
- 下一篇:市林业局委员会机关群团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