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思路及总结
时间:2022-02-23 03:25:00
导语:财政工作思路及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我局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现衡阳在“一点一线”地区崛起的战略目标,积极开源节流,增收节支,全市财政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效
总体上讲,*年的工作可圈可点,各项指标完成较好,市委、市政府对我局一年来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表示了充分肯定,对我局的工作非常满意。
第一,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年,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要求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向40亿元目标奋斗。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始终站在全局的高度,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积极主动抓财税征管,财政收入实现了近十年来所没有的快速增长。据快报反映,财政总收入突破40亿元,完成400342万元,比上年增加83568万元,增长26.4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2522万元,比上年增加51727万元,增长25.76%;上划中央“两税”完成101762万元,比上年增加26478万元,增长35.17%;上划所得税完成45686万元,比上年增加5363万元,增长13.30%。市本级完成财政总收入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长21.7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3788万元,比上年增加11769万元,增长18.98%;上划中央“两税”完成28744万元,比上年增加4676万元,增长19.43%;上划所得税完成20268万元,比上年增加3536万元,增长21.13%。财政收入呈现三个鲜明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财政总收入从1994年突破10亿元到2003年20亿元用了10年时间,从20亿元到2005年30亿元用了2年时间,而从30亿元到今年40亿元仅用了1年时间。7个县市财政总收入全部过亿元,6个县突破2亿元,其中耒阳市达到6.5亿元,常宁达到4.05亿元,衡东、衡南超过了3亿元。二是在全省的追赶速度明显加快。在14个市州中,我市财政总收入继续排第六位,但追赶的速度在加快,与排第五位的常德比,差距在逐步缩小。2005年常德财政总收入是35.5亿元,我市比常德相差3.86亿元,今年预计相差1.88亿元。与排第七位的湘潭的距离在拉开,今年我市比湘潭的财政总收入多10亿元,而2005年这一差距为7.48亿元。三是收入质量进一步提高。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6.08%,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9.56%,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
第二,公共财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财政要确保的一些基本支出、重点支出、不可预见性开支,基本做到了保障到位。一是重点安排关系“人”的支出,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重点打足教育系统、农口科研单位、劳改劳教系统的人员经费,增加支出1988万元;优先安排住房公积金和职工医疗保障经费,增加支出1380万元;落实市直单位公务员津补贴所需经费,安排公务员工资改革经费3205万元。二是高度关注民生,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今年,全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为61686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22.52%,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0.7%。全市安排再就业资金6554万元,4.8万人受益,其中市本级安排800万元,在独立工矿区和市区零就业家庭人员中招聘1000人从事公益性服务工作,社会反映良好;发放社会养老金5.96亿元,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为100%;发放低保资金1.26亿元,完成增长15%的目标;及时拨付军转干部解困资金2081万元,解决了企业军转干部工资、部分企业军转干部医疗保险、离退休军转干部生活困难等问题。财政安排2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及重大传染病、职业病的防治。三是全力以赴支持抗灾救灾工作。耒阳、衡南等县市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全市争取上级救灾资金1.1亿元,本级财政安排230万元,确保了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四是着力打造文明城市。市本级投入城建方面的资金在4.6亿元以上,其中开行贷款3.8亿元,财政预算安排8000万元。改造了34条背街小巷,完成了公铁大桥抢修、东西主干渠清淤,确保了蔡伦大道、白沙大道、石鼓书院、雁峰公园等重点工程竣工以及湘江东南风光、蒸水南堤、雁城新路、蒸湘南路等项目开工建设,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五是扶持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减免各项税费1000万元;落实石油价格改革政策,发放弱势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石油价格改革补贴资金8245万元;制定廉租户租赁补贴保障办法,为400多户人均建筑面积在8平方米以下的享受低保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六是加大教育科学事业保障力度。全市科技支出达到3592万元,增长22.14%,教育支出达到91886万元,增长7%。七是确保政权机关正常运转和政法机关吃“皇粮”。市本级普遍提高零基预算单位编内在职人员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增加支出396万元。同时,切实保障政法机关经费,*年,全市公检法司支出完成45589万元,增加1891万元,增长4.33%。市本级加大了对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力度,年初预算按人均4.5万元的标准一次性安排到位。加大了对基层公安机构建设力度,配备警用车辆及办公设备,新建、维修基层派出机构。
第三,支持新农村建设取得良好开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一项英明决策。今年,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把它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来抓,加大支持力度,广大农村和农民切实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好处。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市本级今年在上年基础上增加安排2000万元,加上中央、省安排的专项资金,今年投入新农村建设的资金达到5亿元,较上年有大幅度增长。二是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共争取中央及省财政批准我市立项农业项目93个,安排扶持资金11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财政部、省财政厅批复我市6个,安排资金1862万元,是历年来项目最多,扶持力度最大的一年。三是大力支持农村义务教育,认真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持政策。全市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人15.6万人,享受免杂费学生10.6万人,享受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学生1.8万人。认真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我局被评为全国落实计生奖扶政策先进单位。四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100个农村示范村完成了规划修编。投资43406万元,修筑通乡公路、通达公路、通畅公路,投资1100万元新建42个乡镇客运站,10个渡口改造,进一步改善了老百姓出行和运输条件。投资258万元新建沼气池9000口,投资660万元建设部分农村饮水工程,解决了4.5万农民的饮水问题。五是稳步推进农村卫生体系建设。今年省市共安排资金1861万元,支持7所中心卫生院和78所乡镇卫生院建设,目前各项资金全部到位,正在抓紧施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单位扩大到3个,新增了衡阳县和常宁市。3县市共有173万农民参合,筹集资金7924万元,进一步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六是全面落实农民补贴政策,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累计向全市农民发放粮食直补资金5382万元,良种补贴3713.86万元,退耕还林补助9366万元,成品油价格改革种粮农民综合补贴5837万元。全市按500万种粮农民计算,人平增加现金收入48.5元。
第四,培植工业主体财源收到明显成效。我们紧扣市委、市政府“用工业化总揽经济工作全局”的思想,从政策上、资金上大力培植工业主体财源。可以说,*年是我市支持新型工业化力度最大的一年,思想是最明确的一年,成效是最明显的一年。全年市财政对工业的投入达到7000万元以上。一是大力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工业主体财源。全年安排5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对我市重点企业进行扶持,重点企业的财税贡献水平进一步增加。增加安排中小企业发展资金500万元,用于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盘活财政原安排的1000万元规模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筹措高科技引导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300万元,对风顺车轿、华意机械等12个项目予以财政支持。积极向省厅争取821万元挖改资金,重点支持了特变电工、建滔化工、镭目科技等高科技企业。二是运用财政政策扶持工业发展。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工业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衡阳市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加上2002年市政府10号文件,市财政安排3000万元,用于兑现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比上年增加500万元。特别是招商引资奖励办法的出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三是大力支持加快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争取开行贷款13320万元,大力支持松木工业园和白沙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积极支持企业改制。筹集国企改制资金1亿元,支持江头煤矿、百货大楼、清水塘铅矿等51户国有企业改制,盘活国有存量资产7亿元,处置债务7.4亿元,调增企业资金3000万元。到目前为上,市直226户国有企业中,已经政府批复203户,国企改制工作已经接近尾声。
第五,财政改革和管理迈出新的步伐。第一,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7月28日,首批15家试点单位正式上线运行,资金拨付全部通过网上进行。11月28日,原进入会计集中核算的50家一级预算单位又上线运行。截止12月12日,我市共拨付预算指标1716.24万元,办理财政直接支付619.83万元,办理授权支付业务429.46万元。县市区的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南岳、衡山、耒阳、衡南、蒸湘等县市区目前已经启动了改革。第二,顺利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效提高财政预算编制、分析水平。目前基本建成了新的政府收入分类体系、支出分类体系、经济分类体系和科目编码体系,为明年的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政府采购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共完成政府采购49824万元,同比增加23660万元,增幅达90.43%,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4.5亿元的计划,节约财政资金6716万元,节支率为11.88%。第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推进。衡阳县作为试点县,启动了乡镇机构改革第二步工作,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在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开始实施。第五,会计管理、会计集中核算等基础管理工作更加扎实。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咨询及记账机构申报设立的审批程序。继续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在支出核算管理方面,严把审核关,共拒付不规范的业务和不合理支出。第六,加强财政投资评审,有效节约财政资金。对重点工程项目进行概算、预算及结算审查。其中为白沙、松木、景观大道、石鼓书院等4个重点工程编制标底及上限值1.7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直接为政府节约建设资金近3000万元;对松木工业园上倪路、松枫路上限值的编制,一次减少财政投资2000万元。
第六,机关建设更加充满活力。年初,俊杰局长提出了用2-3年时间争全国文明机关的目标。经过一年的努力,机关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机关功能更完善,机关的人气更旺,公众形象进一步树立。*年,我局有望在连续四年获得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优秀单位之后,第五年继续被评为优秀单位。在市委组织的经济环境民意测评活动中,我局获得了前五名的好成绩。一是毫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全局干部职工运用每周二的固定学习时间,采取请专家讲课、各支部组织学习等形式,开展了“学习新党章”、“学习八荣八耻”、文明市民守则等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三抓”的工作方针,抓教育,提高政治素质;抓提醒,注重警钟长鸣;抓制度,用制度管人育人。时刻注意关心、保护好自己的干部。二是进一步完善机构职能。今年,我局部分机构职能进一步理顺,更加符合财政改革的现实需要,如农税局更名为乡镇财政管理局,加挂耕地占用税、契税征收管理局的牌子。会计核算中心更名为国库集中支付局。成立债务管理办公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实现了职能归位到财政。可以说,这是我局*年工作的一大亮点。三是关心干部的成长,为大家提供舞台。通过平时多宣传自己的干部,关键时候积极争取,*年,市委先后从我局提拔4位同志,其中两位同志任调研员,一位同志任总会计师,一位同志任副调研员。四是广泛开展文体活动,活跃机关文化生活。积极参加的“文明之光”文艺晚会和市直机关迎七·一歌咏比赛,均获得较好的名次。和市体育局、市直工委一道组织了“财政杯”衡阳市直机关羽毛球赛、社区篮球赛,展示了财政风采,树立了财政形象。五是强化机关功能。按照俊杰局长提出的“机关大楼每年都要办一两件实事”的思路,机关着重抓了“阅览室、文印室、档案室”三室建设。目前阅览室已建成,文印室、档案室建设基本完成。六是加强机关信息化建设,提供机关基础装备水平。12月12日,市人大组织的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视察,我局作为市直部门两个视察单位之一,由于管理规范,信息化程度较高,受到视察代表们的一致肯定和好评。七是对财富山庄进行改造提质,树立窗口形象。目前,贵宾楼和重宾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已进入装修招投标阶段,预计可以按照预定期限交付使用。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一,理清工作思路,把握正确的方向。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工作思路,对财政工作来讲,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生产力。今年,我们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更加符合衡阳现实需要的思路和理念。一是突出加快发展。在年初38亿元收入目标基础上,经过审时度势,向40亿元奋进。这个思路较好地把握了财政发展的大势和方向,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市财政总收入圆满完成40亿元目标,这对追赶型的衡阳来说,具有标志性意义,标志着衡阳的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发展平台,对鼓舞衡阳的士气,树立赶超信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明确提出“做强财力”的概念。近几年来,我市始终把做实财政“蛋糕”作为理财的根本来抓,今年,这一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加理性,成效也更加明显。*年,我市人平可用财力达到17718元,较上年的14523万元增加3195元,增长21.9%。近五年是我市人平可用财力增长最快的时期。1997年至2001年,全市人平可用财力从4785元增加到6805元,年均增长9.21%;2002年至*年,全市人平可用财力从9009元增加到17718元,年均增长17.78%。随着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全市人民从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实惠。
第二,不断创新机制,寻求财政发展的治本政策。3月份,俊杰局长带队,就如何加强财税征管先后到郴州、株洲、常德、永州学习考察,为市委、市政府当参谋,建立、完善我市财税征管机制。在此之后,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市本级税收征管的意见》,批准同意了重点税源大户联系办法、税收征管奖励办法和重点企业纳税考核奖励实施办法。今年还成立了财税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从政府办、财政、国税、地税抽调人员组成财税办,及时调度跟踪入库进度,解决财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强了党政协调、财政牵头、税务为主、部门配合的工作合力。通过建立机制,财税征管的力度和效果是多年来最好的,财政和国税、地税的合作是最愉快的,心情是最舒畅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监督机制,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格局,为充分强化财政职能,提高财政监督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第三,做好“人”的工作,调动工作积极性。政策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年工作的一大特色就是我们十分注重做好“人”的工作,发展为了大家,发展更是依靠大家。一是努力为全局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由于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当家理财,善于出主意、想办法,每年都全面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的财政收支目标以及其他任务,赢得了市委、市政府的信赖。市人大、政协对财政工作更加支持,县市区与我们也是以诚相待,非常理解、配合我们的工作。可以说,对上对下,我们的工作环境都是和谐、宽松、融洽的。二是积极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按照每年解决一两个问题的思路,想方设法为机关大院做点事情,保持大院的绿化、美化和安全。三是关心干部的成长进步,实现人生的价值。这几年,几乎每年都要提拔、重用一批优秀、年轻的干部,坚持选贤用能、搞五湖四海的用人导向,在全局形成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总体上讲,目前全局上下是心齐气顺,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较高,精神状态良好。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内部监督,爱护、保护好自己的干部。
尽管*年的工作成绩较大,亮点突出,但是财政运行仍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问题。第一,收入征管存在漏洞。收入的跑、冒、滴、漏还比较严重,收入征管还需进一步加强。第二,财政包袱较重。目前,我市财政特别是县乡财政负债、赤字较大,消赤减债的工作任重道远。第三,支出压力较大。突出表现在对上级财政的依赖程度过大,市级财政的自主空间偏窄。第四,廉政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财政系统一定要防范于未然,加强财政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做到警钟长鸣。
三、2007年工作思路及打算
2007年是“*”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增收节支中心,突出质量财政、和谐财政两大主题,狠抓培植财源、财政改革和财政基础管理三项重点,努力完成2007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保障。
全市财政收支的初步安排是:财政总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比上年增长13%;其中,市本级财政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亦安排增长15%和13%。全市财政支出安排比上年增长7.5%。
为了顺利完成2007年的财政收支目标,促进全市财政又好又快地发展,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扎实开展工作。
(一)以发展经济为动力,努力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一是大力支持发展新型工业。工业是税收的主体。2007年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工业化统领经济发展全局,加大财政支持工业的力度。安排一定规模的工业发展资金,按照“保存量,让增量”的办法,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主线,提升输变电、钢管、盐卤化工、有色冶金等重点产业的发展,大力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好工业园区建设资金保障工作,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程,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围绕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制订相应财政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对龙头项目、重点项目的引进,建设具有全国先进水平的重点产业生产加工基地。二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继续用好信用担保中心扶持资金1000万元,吸引更多的信贷资金、民间资金投入到重点产业和项目的发展上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项贸易洽谈会、会展、贸促会,重点用于宣传推介衡阳,使其成为最佳招商引资平台;统筹民营及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资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资金扶持体系。积极做好出口退税审核、办理等服务工作,鼓励企业出口创汇,拓展我市出口退税空间。打破所有制限制,安排专项资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资助以及鼓励企业创新等手段培育一批扎根于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三是加力推进科技创新。2007年大幅度增加安排科技三项费用,主要用于研发基地建设和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活力;拓展政府采购政策的扶持功能,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继续加快企业财务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有利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四是有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根据衡阳生产要素密集优势,人气很旺,建立第三产业发展基金,大力支持第三产业的优化升级,做大物流业,做强旅游业,做优消费业,提高来自物流业、旅游业、商品流通业、中介服务业、餐饮业、休闲业等方面的税收。
(二)以加强财税征管为主线,努力打造质量财政。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增长12%,主要基于夯实财政基础,做实财政收入“蛋糕”,实现财政又好又快发展考虑。一是继续加强与特变电工、亚新科、中钢、衡管、镭目科技等重点税源企业的联系,加强税收调度,积极主动做好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纳税奖励政策、办理各项政策性退税等服务工作,切实提高企业的依法纳税积极性,保证税收均衡入库,提高重点企业财税贡献水平。二是严格落实衡政办〔*〕10号文件,加强财税征管,突出依法治税。利用税务登记、税控收款机、机打发票、重点税源数据库等综合手段,不断提高税源监控水平。挖掘房地产业、服务业、建筑业等行业税收征管潜力,确保应收尽收。加强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管理,建立国有资产收益征收管理办法和分配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加强财政票据管理,实行源头控管,推行国有自然资源有偿开发利用,建立资源性非税收入征管体系。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税收入库延期审批制度,加强欠税追缴,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案件。三是不断完善现行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办法,调动县乡政府做大财政“蛋糕”、加强财税征管的积极性。紧紧抓住中央、省实施“中部崛起”、“一点一线”快速发展和包括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等机遇,争取上级更多的政策、项目、资金支持。
(三)以支持三农为重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农民富、村容美、乡风正”的总体目标,建立“三农”投入和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逐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一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继续安排龙头企业发展资金,大力培育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集中资金支持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继续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加强动植物疫病、疫情监测和防治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对农业优势产业进行补助,引导其加快发展,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二是推动农村事业进步。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成果,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因贫辍学问题,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农户的子女读书难问题,基本消灭农村中小学危房,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大力支持农村卫生事业,推进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逐步开始建立村级卫生室,加快推进农村医疗合作体系建设,确保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扩大电讯和互联网在农村的覆盖面,确保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支持村村通公路建设和村庄“三清三改”建设,建设农村生态家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三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本领,促使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综合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农民的现金收入。努力实现全市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领先水平。
(四)以和谐财政为主题,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财政肩负着繁重的任务和直接的责任。2007年财政系统要开展以“和谐财政”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并把和谐的理念贯穿到财政分配的具体环节上。一是有保有压,确保重点项目支出需要。继续把“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作为政治任务,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妥善合理地安排各项财政支出。确保公务员工资改革经费、政法机关“吃皇粮”经费、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经费的足额到位,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法定支出的优先增长,千方百计保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二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市本级安排城建资金9000万元,支持重大城建项目建设,把路、水、电、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摆在首位,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功能,改善人居环境。用好城市建设维护费、国债资金和开行贷款,重点完善市政设施建设,大力实施一批与居民利益相连、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民工程”。积极支持巩固全省文明城市成果,争创全国文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和档次。安排资金支持一批文化景致建设,抓好体育中心、体育公园、图书馆、科技馆、展览馆、青少年宫和衡阳体育馆改造等重大工程建设和前期准备工作。按照“整洁、安全、方便、温馨”的要求,支持开展社区达标建设活动,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功能,让居民真正感受社区、享受社区。扩大经济适用房和廉价房规模,解决少数困难户住户难问题。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义务教育投入,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因贫缀学问题,基本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农户的子女读书难问题,努力把我市建成教育大市。认真落实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基础工作”先行思想,适当提高乡村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促进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强化,提高农村文明民主程度。三是大力支持社会保障事业,多做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的工作。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大力支持实施“零就业”援助计划。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制度,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层次,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好城镇低保工作,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做到应保尽保。不断扩大农村低保覆盖范围,做到“低水平、广覆盖”。支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优抚保障机制和社会救济体系,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加大农村扶贫力度,做好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工作。
(五)以深化改革为途径,狠抓财政基础管理。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要求,认真编制部门预算,进一步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坚决破除有关单位对财政安排资金存在既得利益的思想,严格实行零基预算。要着重对一般性、年度性的预算安排进行清理取消,按零基预算要求重新考虑安排。确属政策性的专项安排,也要进行清理。以此推进零基预算的不断规范,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水平和使用效益。高度重视财政预算编制完整性问题,严格按预算批复执行。下大力气减少结转,所有预算安排资金及上级安排资金,原则上要在当年下拨。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完成市本级及各县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年内将市本级所有行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纳入改革范围,形成资金支付制衡机制和内控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高效。三是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试行财政专项支出预算绩效考评,对财政性资金安排的项目实行事前绩效审核、事中绩效跟踪、事后绩效检查。四是深化会计改革。贯彻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建立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衔接的会计准则体系,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会计人员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库,提高会计社会公信力;加大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对部分行政、企事业单位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五是加强财政基础管理。开展财政基础工作达标活动、财政调研活动竞赛,促进各级财政部门从注重财政业务、放松基础管理工作向业务工作和基础工作并重转变,提高理财能力和参谋水平。进一步加强财政干部培训,深化开展文明教育活动,争创全国文明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业务、文明素质。加快全市财政系统“金财工程”建设,搞好软硬件和网络的建管,建立财政基础数据库,提高财政工作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理财层次。
- 上一篇:市财政局年度工作总结
- 下一篇:市财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