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2022-02-13 03:46:00
导语:政府年终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20*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依靠全区人民,积极开展"作风建设年"和"盘活存量攻坚年、基础设施建设年、体制创新开拓年、项目推进成效年"活动,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区***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目标任务。
一、经济质量稳步提升
20*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20.77亿元,可比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29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48.37亿元,增长17.4%,第三产业增加值142.11亿元,增长14.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24亿元,增长9.7%;实现财政总收入65.78亿元,增长31.1%,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36.79亿元,增长34.0%。
都市农业加快推进。实现农业总产值48.41亿元,增长8.6%;农产品加工产值58.99亿元,增长32.3%。克服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种植业、养殖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农业园区建设稳步发展,新建7个市级都市农业示范园区、2个省级高效生态农业园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品牌农业不断发展,新认定国家驰名商标1件,浙江名牌产品3只、杭州名牌产品9只,荣获"中国生态甲鱼之都"等称号。进一步健全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禽流感等疫病防控取得良好成效。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证无公害基地17家,无公害产品3只,有机农产品10只。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苕溪余杭段防洪、土桥湾铁路桥退堤扩孔等工程顺利竣工,实施11座临村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和北塘防渗工程,荣获省第***"大禹杯"银奖。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确立"三高三倍增"目标。实现工业总产值1166.75亿元,增长21.3%;完成限额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5.76亿元,增长8.8%。加快重点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完成产值905.62亿元,增长24.1%;销售收入突破亿元企业达到162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达到9家;华立、诺贝尔、鼎胜、华鼎、西湖汽车零部件跻身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重工业产值增长26.5%,高于轻工业5.7个百分点。加快项目推进,167个已供未动项目动工建设147个,动工面积3781亩,鼎胜铝业、春风摩托一期、诺邦无纺布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力盘活存量资源,累计盘活存量土地1449亩、闲置厂房32.6万平方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4家,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9.87亿元,增长23.7%,新产品产值109.63亿元,增长40.3%,专利申请1043件,授权611件,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称号。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仓前高新技术产业区块项目有序推进。加强品牌创建,新增中国名牌2只、中国驰名商标5件。进一步加强余杭经济开发区建设,规模工业产值达到116.55亿元,增长22.3%。规范提升镇乡工业功能区建设管理水平,创建市先进工业功能区3个。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工业企业长效服务、百家示范企业创建等活动。争取工业用地指标3646亩;新增注册担保资金1.49亿元,担保融资20.3亿元;培训企业经营者1500余人次;举办99场就业招聘会。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明确建设旅游经济强区和服务业大区战略目标,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54亿元,增长17.1%。莱蒙商业中心(沃尔玛购物广场)、银泰百货利群店、杭州伟鹏家电市场、杭州华东机械市场一期等相继开业,杭州宏丰家居城、浙江亿丰家居建材城等项目加快推进。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首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果品、肉类、水产、蔬菜等4大市场主体工程顺利结顶。基本编制完成乡村旅游发展和旅游商品开发营销等专项规划,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三期、南湖滞洪区保护与开发、良渚"大美丽洲"等旅游项目进展顺利。陆羽山庄成为区内首家五星级旅游饭店,假日旅行社连续六年跻身"全国百强",江南水乡博物馆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博物馆AAA级旅游景区。休闲观光旅游快速发展,山沟沟景区获得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称号。成功举办20*休闲发展国际论坛、小丑嘉年华、法国文化周、第六届中国茶圣节、双溪水上狂欢节、超山梅花节等活动,余杭旅游知名度不断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74.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3.12亿元,分别增长14.9%和20.7%。房地产投资回升,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4.7亿元,商品房销售面积280.08万平方米。金融业继续较快发展,全区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04.16亿元,增长19.9%;贷款余额460.14亿元,增长29.4%;当年存、贷款增量双超百亿元。大力实施"创意良渚"基地战略规划,社区、中介、保险等服务行业继续发展。
二、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强。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创建"星级村"102个。深入开展"清洁·绿化余杭"行动,全面完成首批24个重点推进村集中整治工作,启动第二批96个重点推进村清洁行动,创建6个省、市级园林绿化村。村庄整治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创建8个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31个市级重点整治村。积极推进农民多层公寓建设,仓前、五常、星桥项目开工建设,塘栖项目顺利完工并安置到户。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31家,认定省级示范性农民合作社3家,大力实施"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率先在全省完成农房保险工作,政策性农业保险、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全面开展。
基础建设日益完善。规划覆盖面继续扩大,编制完成接轨杭州决战东部发展战略、五常地区产业与空间发展、运河保护与开发等规划。严格实施"阳光规划"工程,强化规划管理和执行。大力推进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市民广场、"595"立交桥改造、体育路延伸、02省道综合整治、老104国道瓶窑段整治、鸬鸟陡岭隧道等工程圆满竣工;高教路一期、高教南路、人民路西延二期、西安路北延二期、南大街南延、和睦路、长新路、崇贤港口作业区一期、径山古道一期工程基本完工;水景园二期、迎体路二期、文二西路延伸、勾仁大道南线、杭浦高速临平互通连接线、"两口两线"余杭段综合整治、石大线整治、仁和港口作业区一期、地铁一号线余杭段、高教路二期等工程加快实施。径山黄湖供水一期、220千伏横岭变二期扩容、110千伏凤山变二期扩容和五常变等6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竣工。
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不断延伸城管综合执法范围,所有镇乡街道均设立了执法中队。创新城管执法模式,启动"数字执法"试点工程,积极发展城管执法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四小车"、户外广告、马路市场、城郊开水炉、建设工地围护等专项整治工作,城管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强化市政设施日常养护,加强挖掘、占道、户外广告等各项审批管理。进一步加大依法拆违力度,共拆除违法建筑13.52万平方米。全面推进城区清洁工作,城区街道45个村(社区)达到合格村标准。进入主城区公交一体化工作顺利完成,公共交通管理得到加强。严格国土资源管理,工业用地招拍挂81宗,启动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和宅基地整村整理试点工作。
生态保护扎实推进。编制完成区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通过省级基本达标生态区技术核查考核验收。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塘栖污水处理厂通水试运行,良渚组团、余杭组团污水处理工程进水调试,临平第二污水系统应急工程和黄湖、崇贤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逐步推广。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能耗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分别下降8.0%和12.5%,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分别减少3.7%和5.5%。全面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巩固苕溪"禁鸭"成果,基本完成运河主干流两侧畜禽禁养。开展崇贤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关停转迁30家污染企业。超额完成省、市各项造林绿化任务,荣获省绿化模范区称号,百丈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
三、改革开放纵深拓展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调整"一副三组团"规划和建设机制,设立五常街道,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余杭经济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临平街道分设。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组建城市建设集团。完善区行政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功能,认真开展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开展行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22家行业协会全部完成脱钩。继续开展供销联社系统整体改革,稳步推进工业资产公司整体改制。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机制,流转土地15.23万亩,规模经营10.56万亩。完成19个村的撤村建居改革工作和50个村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任务,东湖街道全面完成撤村建居。
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强化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成功组织北京、香港等招商推介活动,全年新批外资项目70个,合同利用外资4.71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84亿美元;实际到帐内资78.17亿元,其中市外39.55亿元。外贸出口快速增长,实现外贸出货值226.54亿元,其中自营出口23.29亿美元,分别增长13.3%和40.3%。外经工作取得新进展,成立境外机构4家,对外投资1383.6万美元,泰国华立泰中罗勇工业园区正式启动建设。与衢州柯城区"山海协作"工作稳步推进,与四川阆中新农村建设对口支援任务圆满完成。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加强,成功举办20*瑞典·发现中国暨江南文化节,与法国碧茜市、英国科克利斯市等国外城市建立友好交流关系。
四、社会事业深入发展
文化建设出现新局面。文物考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良渚文化博物馆新馆顺利建成,周边环境整治深入开展;莫角山核心遗址保护与展示列入全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人民书店总部落户谛都科技城。文体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全国健身秧歌大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活动。文体设施不断完善,区游泳馆开馆运营,创建省、市级"东海文化明珠"镇乡4个,省体育强镇4个,"中国盲人门球训练基地"在塘栖挂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曲艺杭摊《西湖春秋》获得全国"群星奖"。启动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塘栖广济桥修缮、瓶窑南山造像维修保护一期工程。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省率先命名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农村有线广播通响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突破90%,顺利完成卫星广播电视转星调整。
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巩固深化省级文明城区、体育强区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精心开展"传承良渚文化,弘扬余杭精神"宣传教育活动,深入创建文明村镇、社区和单位。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被命名为"中国故事之乡"。统筹城乡文明建设,认真组织"公民道德宣传月"、"乡风评议"、"太炎读书节"、"相约周末文化夜市"、"十佳杰出青年"和"感动余杭"人物评选等活动。大力净化育人社会环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人防工作,圆满完成征兵任务。
教育卫生事业继续加强。全面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规划,余杭中学、余杭镇二中、良渚镇中、瓶窑镇中、临平街道中学、五常中心小学等项目开工建设,区社区学院、径山镇中、仁和镇中新建项目和闲林镇中、仓前镇中扩建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大力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成立临平一小等6个名校教育集团。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全区3-5周岁幼儿入园率达到99.3%。推进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8%。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成人教育,多元化办学格局初步形成。医疗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启动区公共卫生中心大楼、区一院主体迁建、区二院病房大楼等项目建设。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增设临平、良渚2家卫生监督分所。全面开展"全民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全民生活品质提高。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创建省市级卫生镇5个、卫生村53个。积极贯彻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生育管理和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计划生育率达到99.2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27‰以内。
五、民生建设不断加强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98元,增长11.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983元,增长14.2%。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31.38亿元,增长8.6%。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24平方米和63.2平方米。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每百户居民拥有汽车22.6辆,网络宽带、数字电视用户分别达到10.3万户、6.5万户。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就业人员18315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5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区企业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94万人、20.85万人、22.06万人、13.60万人、15.38万人。全面推进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征地农转非享受政策优惠的参保人数达到49600人,有23643人按月领取养老基本生活保障金。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人数达到60.12万人,参保率为99.17%,报销率为44.73%。扩大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5037户11327人享受城乡低保政策,全年发放低保金1355.61万元。积极应对物价上涨影响,向1.5万名困难群众发放物价补贴251.7万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累计帮扶各类困难群众7096户19757次,发放救助款3465.27万元。住房公积金建制工作进展顺利,净增建制职工5482人。
市场监管继续加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超山蜜饯等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明显改善。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检查生产经营单位13685家。全面实施市场准入制度,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取证率达到100%,食品市场、商场、超市全部建立进货索票、索证制度。积极构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络,创建星级文明规范市场11家、绿色农贸市场5家、食品放心店319家。切实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医疗用品市场进一步净化。
实事工程顺利完成。开展农民健康促进活动,建立534名社区责任医师团队,为7000余户农村困难家庭、33733名慢性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为47.87万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者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实施山区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完成4个镇乡10个村(社区)的饮用水工程,新增农村饮水受益人口2.4万人。对51719位70周岁以上无养老保障、无政府固定补助的老年人,由区财政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年发放总额3215.65万元;对302位常年卧床不起的贫困残疾人按月发放生活护理补助,发放总额56万元。加强"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全区所有建制村设立连锁放心店,连锁门店总数达到288家。实施通村联网道路建设,完成联网道路124.6公里;加快交通场站建设,开工建设仁和、崇贤、中泰3个镇乡汽车站。培训失业人员、征地农转非人员5311人,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8060人,培训外来务工人员8514人。开工建设政府保障性住房16.56万平方米,完成6.9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8.94万平方米,完成5.96万平方米;建设人才专用房、外来务工人员公寓4.26万平方米,完成1万平方米;建设农场安置房5.2万平方米。实施城区"畅通工程"建设,制定临平城区指路标志系统建设方案,改造5个路口信号灯;新建占道停车泊位100个,开放已建停车泊位235个,新建改建候车亭88个,其中港湾式候车亭30个,完成北庙河休闲街改建工程。开展送"百场演出、千场电影、万册图书"下基层活动,新建基层健身苑(点)186个、篮球场26个、乒乓球室56个。免除全区农村小学生、城镇小学及初中贫困学生课本和作业本费,免费总额1200万元。
六、民主法制继续推进
法治余杭建设不断深入。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区人大的行政执法评议,积极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进一步密切与各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331件,政协提案348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6.4%以上。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工作,首创"法治余杭"量化评估体系。深入开展"法律六进两延伸"普法宣传教育,仓前镇"法律进学校"活动成为省、市"五五"普法示范点。深入开展行政复议工作,积极推行行政诉讼案件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三星级及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达标率达到74.2%。全面实施"村务管理12345工程",继续贯彻落实"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评价体系"。创新社区居委会"自荐直选"选举模式,顺利完成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
平安余杭建设全面推进。深入开展"平安余杭"建设,积极预防、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人民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3年名列全市第一。加强基层基础综治工作,推进镇乡(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建设。重视区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和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建设,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各类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6.07%,形成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法律援助、12348法律咨询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不断规范,推行"规范管理、分类帮教、一人一档"管理新模式。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新增区级应急预案9个,演练应急预案5次。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事故发生数、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数三个"零增长"。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切实执行政务公开,落实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投标等制度,财政性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和审计工作得到加强。完善经济社会重大问题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等制度,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进一步加大。组建新一届区专家咨询委员会,论证重大项目11个。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改版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府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扎实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机关效能建设得到加强。严格执行各项廉政规定,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进一步增强。
统计、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台湾事务、侨务、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发展成绩,是区委正确领导和全区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区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也是各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解放军、武警驻余杭部队和中央、省、市驻余杭单位,向所有关心、支持余杭建设和发展的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是:要素制约日益加剧,节能减排任务繁重,发展空间进一步受限,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调整;产业层次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增长后劲不足,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比重偏低,促进区域长远发展的大项目不多;城市化水平总体滞后,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升;社会事业建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城乡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少数政府部门和公务员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水平、办事效率不够高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