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工作总结

时间:2022-01-24 12:07:00

导语:年终工作总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终工作总结

2008年,四川省双拥工作在全国双拥办的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命名大会精神以及省委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五次、六次全会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省“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总体取向,将建设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结合起来,把深入开展抗震救灾、抓好安置群众和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当前全省的中心工作,以开展创建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为契机,以实施“关爱功臣活动”为重点,切实搞好“惠民行动”等“民生工程”,努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泛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不断推动双拥工作上新台阶,为加快经济和恢复重建家园建设、构建和谐四川和促进驻川部队全面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一、以贯彻落实全国命名表彰大会精神为引领,深入开展双拥和国防教育,进一步夯实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全省上下把学习贯彻全国双拥命名表彰大会精神作为双拥工作的大事来抓。一是全省各级新闻媒体、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党政网、公众网和《四川省双拥工作信息》对会议精神及时作了专题报道,集中宣传了我省受表彰的双拥模范城和双拥模范单位(个人)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社会各界自觉参与双拥工作的社会氛围。二是各地纷纷结合元旦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以军地联谊、召开双拥总结表彰会和举行“全国双拥模范城”揭牌仪式等形式,对会议精神进行传达学习。广安市以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传达贯彻全国双拥会议精神,专题总结双拥创建工作。宜宾市隆重举行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揭牌仪式暨2008年党政军迎春座谈会学习传达全国双拥会议精神,并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文学介绍拥军事迹。泸州市广泛开展以双拥促稳定、促发展、建和谐为主题的双拥国防教育,以多种形式为优抚对象注真情、办实事、送温暖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军民的双拥热情。三是各地结合9月下旬正式启动的四川省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的创建命名工作,把贯彻落实全国双拥会议精神情况,作为创建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省双拥办还在《国防时报》上增设了每周一期的双拥专刊,加大宣传力度。四是省民政厅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联合省军区政治部深入基层,对双拥创建工作情况、当前制约全省双拥创建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及建议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五是大力宣传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与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自然灾害英勇斗争中,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光荣传统,以及与全国人民在抗击自然灾害斗争中形成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谱写出的动人事迹。成都市反映部队官兵抗震救灾事迹的5期情况简报为全国双拥办转发。德阳市组织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巡回报告20余场,大力宣传报道了曾洪国、彭波等抗震救灾英模人物的感人事迹。攀枝花市举办庆祝八一建军节暨抗震救灾纪实摄影展,广安组织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歌咏比赛活动,开展“重走英烈路、再促军民情”旅游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以及巴中在巴中日报、巴中电视台开辟双拥专栏140期,制作了《革命老区双拥情》《红土盛开双拥花》《老区双拥谱新篇》等专题片,达州市军分区组织的主题为“弘扬红军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增强国防意识,展现民兵风采”的国防教育征兵宣传,凉山州的凉山日报打破常规发稿,每天用8个版面刊发抗震救灾特别报道,开设20多个抗震救灾专栏等形式和活动都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10571多篇双拥国防宣传稿件在电视、报刊、广播上发表,组织教育14628次,受教育人数达3222.33万人,有3014个双拥工作先进单位和3282名先进个人受到表彰。

二、以做好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加快发展为中心,广泛开展军民双拥共建活动,推动全省双拥工作纵深发展

各级针对新形势下双拥工作的特点,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作为开展双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建活动,有力提升全省双拥工作整体水平。一是进一步加强军人维权服务体系建设,保障部队官兵及其家庭应有合法权益。今年4月,省政法委等11个委厅办制定颁发《四川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机制若干规定(试行)》(川政法[2008]66号),为依法维护保障国防和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成都市在维护保障军人及其家属合法权益上,先后妥善协调解决部队官兵家庭涉法和家人安置住房问题。巴中各级人民法院均建立了军人维权合议庭,通江县法院先后为300多名军人及军人家属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省各地为部队和军人、军烈属提供司法服务732人次,调解军人及军属涉法问题487件,法院审理涉军案件192起,对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优待政策的6位烈士子女和11名优抚对象子女分别给予加分照顾和优先录取,解决随军家属就业954人,解决军队干部子女入学入托3653人,维护和保障了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二是强化各项优抚安置政策落实,积极做好复退军转工作。据统计,全省共向86253户义务兵家庭发放优待金14038.9万元,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户平均1628元,优待面达100%。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最高的达5900元(全省平均为1700元);城镇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最高的达2970元(全省平均为1400元)。攀枝花市城镇退役义务兵,初级一期、二期以上复员士官,自谋职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标准分别达4.7万、7万、8.4万元,为全省最高。石棉县城镇义务兵优待金由去年的150元/人年提高到今年的1200元/人年,提高幅度大。目前,全省共安置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46057名,接收安置转业干部2061名、军休干部585人,支付安置经费9187.5万元、军休经费60062万元。三是加大投入支持国防部队建设,着力改善官兵工作生活条件。全省加大投入,积极支持部队建设。据统计,各地支援国防重点工程建设236个,投入经费8680.2万元;参与部队科研项目27个,支援部队建设投入经费18384万元;为部队培训科技人才20504人,投入科技拥军经费616.3万元;减免各类经费2286.7万元,补助官兵生活经费2750.5万元。宜宾市今年仅市本级用于支持驻宜部队(含宜宾舰)营房改造、军事设施建设、伙食补助等资金就达1398万余元,支持63819部队观测站搬迁场地建设费4500万元。泸州纳溪区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新建消防大队办公楼,解决资金16万元为消防大队购置指挥车一辆。巴中支持驻巴部队“菜蓝子”工程建设,为武警支队建立了200亩的蔬菜基地。达州先后划拨土地213亩,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用于部队建设。古蔺县投入20多万元为95645部队61分队重新架设了专供部队的10千伏高压线。四是大力开展拥军慰问活动,为抗震救灾官兵做好服务保障。灾情发生后,全省各地广泛开展支前拥军活动,做好部队后勤保障,各地主要领导纷纷带队深入一线慰问抗震救灾部队官兵。在建军节前夕,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长蒋巨峰、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等省上主要领导带队组成7个慰问团,慰问奋战在抗震救灾和维护藏区社会稳定的一线部队官兵,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向参加抗震救灾和维稳的解放军、武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发送慰问信、赠送锦旗和纪念章。自贡、德阳、绵阳、广元、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甘孜、阿坝、凉山等市(州)主要领导率慰问团慰问抗震救灾和驻训维稳官兵,极大的鼓舞了抗震救灾和维稳官兵的斗志。成都市主要领导先后到驻蓉和参加救灾的260多个部队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向部队赠送了500余万元的慰问金和720余万元的电器和生活日用品。阿坝州成立了“心连心”文艺小分队,深入到基层部队进行慰问演出。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行业,都自觉投入到抗击自然灾害斗争中,积极支持和配合部队遂行抗震救灾任务和灾后重建工作。人民群众自发为部队送水送饭,支前拥军。攀枝花、自贡、泸州、资阳、达州、遂宁等地给予未安工作的随军家属发放月人均200-300元的生活补助费,蓬安县在了解到参加抗震救灾的蓬安籍战士唐荣兵家庭住房损毁情况后,由政府在1月内建造了100平米的新居。这些举措极大的鼓舞了部队官兵抗震救灾士气。

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藏区维稳和“5.12”特大地震灾害“三场斗争”面前,驻川部队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夺取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家园重大胜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大局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无畏艰险舍生忘死,奋勇当先抢险救灾。“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驻川部队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指示,广大官兵视灾民如亲人,视灾情如命令,不畏艰险,舍生忘死,顽强拼搏,英勇奋战。震后5分钟,四川省军区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就地就近就便的优势,迅速组织抗震救灾,省军区24个师级单位共出动民兵预备役人员5.2万余人,从废墟中救出幸存者1238人,医治伤病员7.66万人次,转移受灾群众48.2万人,运送救灾物资30余万吨,抢修道路1181公里。组织8900余名官兵,连续10昼夜,在深山密林峡谷中成功搜寻失事直升机;提供保障装备近6万台(套),协助开辟了31个空投空降地域,确保23个军级单位、93个师(旅)级单位、389个团级单位在大局下行动;在10万平方公里重灾区快速救人,最大程度地抢救被困群众,用实际行动向党和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答卷。军委郭副主席评价“四川省军区党委是一面旗帜,四川省的民兵是一面旗帜”。成都军区空军先后安全保障党和国家及军委首长的专机飞行107架次,重要任务飞行141架次,安全保障军民航救灾飞行7151架次,运送救灾人员14723人,向灾区投送物资1768吨,转移受困群众11205人,救助伤病员6509人,从废墟中抢救生还者193人,打通道路352公里,清理归还1600多万元现金和贵重物品,成都军区某部陆航部队连续执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专机任务44架次,总理高度评价说“你们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向你们表示感谢和敬意”。武警四川省总队在最短的时间覆盖所有重灾区,第一时间开辟至映秀、漩口水上救援通道,第一时间传出重灾区信息,挖出生还者98人,抢救转移受困群众49706人,抢修公路112.8公里,救治群众8011人,运送救灾物资3870余吨,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8人,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据统计,驻川部队今年以来共出动官兵206.3万人次参与抢险救灾,抢救人民群众102.8万人,抢救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147.7万元,充分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的重大作用,涌现出了邱光华机组、武文斌、柳德占等抗震救灾英雄。二是大力开展扶贫帮教和多形式的便民活动,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驻川部队与地方结成扶贫对子3575个,援建希望工程279个,献爱心捐款3384.8万元、捐物20624万件(套)。省军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协调中央军委、四总部和各大军区,向北川、汶川、青川、都江堰、绵竹、什邡、平武、等受灾区捐赠8.3亿元帮助群众灾后恢复重建。多次组织捐赠活动,为受灾地区送去过冬衣被。成都军区出资1.3亿元捐建聚源高级中学。成都军区空军帮助地方开办各类致富技术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各类技术人员128人,建立扶贫联系点48个现已有134户脱贫,出资120万元支援四川古蔺县护家供水站引水管道5公里重建和22户困难户建房,在彭州市龙门山镇援建了一所可容纳1000名师生的板房学校和一所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26平方米,拥有10个科室,20间病房,80张床位的全钢架活动板房医院。武警四川省总队所属部队积极参加和支援驻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建立援建挂钩点25个,筹集援建资金22.9万元,设立援建项目19个,派出8200余人次,动用机械车辆320台次,协助地方搞好乡村道路建设,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天然林保护及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共为驻地农村修筑道路972.6千米、水渠23千米,抢收灾区油菜、小麦等农作物4900余亩,植树158000余株,退耕还林约605亩,较好地改善了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了生态环境。三是积极援建希望工程,做好兴教助学活动。成都军区空军在继续积极支持仪陇“蓝天希望小学”和都江堰“蓝天希望小学”的捐资助学工作的同时,为改善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条件,驻西昌某部司训大队组织官兵为驻地捐赠助学金8000余元和教学课桌椅200多张,帮助20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为让灾区失学儿童尽快复课,在彭州市龙门山镇援建了一所可容纳1000名师生的9年制移动式平板房学校,并及时联系协调了教材1000套、文具1000套,确保了学生人人有课本有文具,成为灾区最早复课的学校之一。武警四川省总队与地方机关、目标单位、厂矿企业、学校、街道办事处、福利院等行业共建立了849个双拥共建点,双方定期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共同参与地方公益活动,对24所“希望小学”进行帮建,为12所小学开展了共建“少年军校”活动,建立重点助学对子194个,先后派出515名官兵为驻地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军训学生82000余人,为学生夏令营、学生小记者等讲解国防知识120余场次,投入资金12.8万元。驻川部队扶贫帮困支持“新农村”建设,援建希望工程兴教助学活动中,做出突出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以创建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区)为契机,加大领导力度,努力提高全省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各地各部队以贯彻落实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精神为动力,以创建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为契机,深入开展双拥创建活动,以扎实有效的双拥创建活动,认真解决双拥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力提高了全省双拥工作的整体水平。一是着力加强全省双拥工作的领导。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根据全国会议精神,为适应新时期双拥工作和西南战区需要,省委、省政府在调减省级领导参加的各种议事协调机构时,决定由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刘奇葆担任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和另两名常委和1名副省长担任副组长。较之以前,组长由省长改为书记担任,副组长由两名(1名常委)增加到现在的4名(3名常委),领导力度加强。全省各地也对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陆续作了相应的调整。二是依据国家新颁布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对我省的《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进行了重新修订。新修订的《实施细则》严格明确了省级双拥模范城(县)8条标准和8个一票否决规定,对于深入推进全省的双拥工作开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按照国家《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今年启动了新一届省级双拥模范(先进)城(县、区)和双拥先进单位(个人)创建评比活动。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和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高度重视此次活动,11月14日省委书记、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亲自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对如何开展好此次活动作专题研究,具体部署此项工作,会上决定增设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由省委、省政府和省军区命名表彰,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此项决定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创建活动的热情。四是加强对了对全省双拥工作的指导,省双拥办通过在《国防时报》开设了“双拥工作专栏”,以省民政厅公众信息网和“四川省双拥工作简报”刊登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对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宣传报道,给予各地指导。各市(州)县(区)在报刊电台广泛开辟双拥工作栏目,开展新时期双拥工作理论研究。五是各地党委、政府和部队将此项工作纳入政绩考核内容。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认真做好本单位、本系统的双拥工作。各级双拥办认真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不断改善办公条件,着力提高双拥办组织、协调、参谋、指导作用,加强和完善双拥组织机构建设。

四、以实施“关爱功臣活动”为重点,切实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努力适应构建和谐社会需要

今年全省开展“关爱革命功臣”活动注意将工作着力点放在做好重灾区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的维护保障上,重点解决优抚对象在生活、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力求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以保障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提高认识,将“关爱功臣活动”纳入目标任务考核内容。全省将“关爱功臣活动”作为一项重要达标内容,纳入民政优抚工作目标任务,纳入新一届四川省双拥模范创建重要内容,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评比推荐四川省双拥模范创建的一项重要标准。成都、泸州、遂宁等地将“关爱功臣活动”的有关内容纳入重新修订的《拥军优属若干规定》中,使政策法规内容具体、操作性强;德阳、内江、广安、凉山等地也将开展“关爱工程活动”作为双拥工作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市政府对各区、县及各部门的目标考核;阿坝州规定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的县,凡因优抚政策落实不到位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州级双拥先进县的称号。二是心系功臣,积极做好各项优抚安置工作。针对元旦、春节、“八一”、奥运等重大节日和活动,省委、省政府多次发出通知,要求全省各地要切实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军政军民团结的高度出发,组织力量专项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标准落实到位。及时下拨优抚经费151921.61万元,确保了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的按时足额兑现和优抚事业单位维修改造。汶川地震发生后,省民政厅及时对全省优抚对象的人员财产损失情况进行了统计,同时迅速开展救助工作;对28名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英雄落实了烈士待遇,及时兑现了各项抚恤优待政策;在成都军区某陆航团直升机机组失事遇难后,省领导及时对陆航某团和遇难机组人员家属进行慰问,先后赠送慰问金95万元。三是加大力度,想方设法帮助革命功臣更新器械。全省各地通过财政预算、彩票公益金、社会资助等多渠道筹措资金,并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及时帮助残疾退役军人更换新型假肢、残疾人专用三轮车、轮椅等辅助器械。为保障“关爱功臣活动”长期持续深入开展,省财政在2007年安排248万专项经费基础上,今年又安排同样数量专项经费,保证了优抚对象配发、维修、更换残疾人辅助器械工作正常开展。鉴于革命功臣大多年龄偏大,行动不便,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专业技师送服务下乡,受到各地革命功臣赞誉。今年以来,省肢体伤残康复中心派技师先后深入到泸州、宜宾、内江、自贡、眉山等5个地区,上门为141名残疾军人更换、配置辅助器具772件,全年共为残疾军人装配及修理假肢389具,配置矫形器(鞋)456具(双)、辅助器械654具。与此同时,国家民政部向我省配发的残疾军人用手动四轮轮椅车4760辆,手动三轮轮椅车3292辆,手动三轮轮椅车(带电动装置)368辆已全部到位,覆盖了我省15%的残疾军人,已基本满足全省残疾军人配备轮椅车的需要。宜宾市、广元等地还举行了由军地领导、相关部门参加的集中发放仪式;乐山市自2007年以来,及时为残疾军人更换了辅助器械轮椅车308辆,为残疾军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四是拓宽思路,广泛发动改善功臣们的医疗生活住房条件。为提高优抚医院、光荣院的医疗水平,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省市县各级多渠道筹集资金,协调军队医院、社会医疗机构与优抚医院、光荣院以共建形式结队开展活动,有力帮助解决医疗疑难问题和提高服务水平。各地结合“惠民行动”,开展实施“安身工程”和“康复工程”,极大地缓解了优抚对象住房困难和重点优抚对象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军地各级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军地各级职能优势,在生活、住房、医疗“三难”问题上努力为功臣办实事、解难题。各地普遍建立了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今年全省共投入自然增长经费3455.53万元,确保了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发展同步提高。成都、泸州等市实施“优抚对象安居工程”,积极解决优抚对象的住房难,构筑医疗优惠、医疗补助、医疗报销和医疗救助等“四位一体”的优抚对象保障体系;巴中市2008年全市“三红”人员住房困难得到了全部解决,实现了零报告;宜宾“孤寡功臣抚恤、定补标准增加10%”、“功臣骨灰安葬在公益性公墓免费,安葬在经营性公墓收费优惠”等规定在全省尚属首次;资阳市针对地震这一特殊情况下发了《关于2008年“扶优自立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为功臣们排忧解难;攀枝花、雅安在地震后及时对优抚对象的住房进行逐户检查,对危房、住房困难的梳理分类,逐户登记造册,解决好优抚对象住房问题;广元投入资金200余万元,解决地震困难优抚对象1000余户,4000余人的吃、穿、住、医等困难;丹棱县积极筹集资金185万元,为102名因地震致房屋受损的困难功臣维修新建住房。据统计,今年全省各地就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出台文件209件,减免补助优抚对象15.4万人,减免补助经费5615.9万元,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住房7833户,维修改造住房28447间,投入经费8109.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