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产业厅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时间:2022-12-29 05:34:00

导语:信息产业厅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信息产业厅年终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省信息化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游宁丰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我厅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性障碍两项核心任务,大胆开拓,在推动消费类电子产业升级,增强我省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性障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为继续保持“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产业及信息化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厅还大力强化无线电监管工作,提高主动监测管理水平,保障了广播电视、民航、铁路、水运等重要领域无线电通信安全。全省信息化建设呈现出了“产用互动”、全社会合力推进的新局面。现将2005年的工作情况及2006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2005年全省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信息产业保持稳健增长。

2005年全省信息产业克服了原材料涨价、煤电油运紧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保持稳健增长。据快报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9586亿元,同比增长25.5%;工业增加值1755.5亿元,同比增长20.7%;出货值7056.6亿元,同比增长28.4%;产品销售收入9351.2亿元,同比增长20.5%。上述各项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总量继续位居全省九大工业产业之首,软件及系统集成收入515.9亿元,同比增长29.7%。电子信息产业在2006年将成为我省第一个产值过万亿元的产业。总体来看,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排头兵地位突出,工业总产值、出货值、产品销售收入等主要指标约占全国全行业三分之一。

(二)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一些原创性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我省连续实施几年的信息产业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直接催生或带动了一些原创性技术的突破,发展壮大了一批企业,有力地增强了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我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的华为公司GT800数字集群系统与中兴公司GOTA数字集群系统一道,双双被国家鉴定为全球首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从芯片级到应用层的所有核心技术和安全机制的全面自主知识产权,华为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被正式纳入国际标准,中兴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获全国第五届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广晟数码的数字音频编解码算法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已经成为国家数字电视音频标准的两个候选方案之一。依托于珠海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设计基地而发展起来的炬力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短短三年内实现了产值从百万元级到亿元级的几何级数增长,最近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成功上市,其自主设计的mp3芯片已占全球市场40%的份额,占有率世界第一。一批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大企业如华为、中兴、TCL等积极开拓国外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始占据国外重要的3G通信市场和消费类电子市场。另外,我省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重点扶持的广东省Linux公共技术支持中心、嵌入式软件技术支持中心已经成为聚集国内外软件企业的重要平台,IBM、Intel、Oracle、RedHut等国际著名公司都在Linux中心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软件设计、生产、制造企业之间形成了较明显的上下游链条合作关系。由广东省linux中心牵头国内主要软件企业提出的《广东省基于linux的办公套件软件产品标准》已由省质监局正式,成为国内第一个linux软件产品地方标准。

(三)突破体制性障碍工作有了良好开端,信息技术应用向深层次展开。

一批以跨部门跨地区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特征的的信息系统建成开通,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监管、公共服务的业务协同。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整合了工商、税务、海关、银行、质监、经贸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实现了全省范围内跨地区、跨部门信用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公开,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信用体系的建设;国内首创的全省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了公安、交通、保监会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数据交换,促进了交通管理、交通运营、保险等单位的联合监管和业务协同,提高了对交通违章事件的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全省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把省财政厅的预算系统和省人大财经委进行连接,使省人大可实时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联网系统可查询到省级全部一级预算单位和部分二级预算单位每天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支付的每一笔资金情况。

与此同时,各地市紧密结合应用需求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涌现了许多在全国有影响的应用典型。中山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着眼于优化行政流程,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一站式服务为重点,对政府行政审批事项进行梳理,近200项审批业务全部在网上进行,得到了中央机构与编制委员会的高度评价;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确定江门市电子政务信息安全试点后,2005年又确定省府办公厅、民政厅、江门市、佛山市南海区作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应用试点,积极探索如何确定信息安全保护等级来切实保障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也取得一定进展。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的服装研究开发中心、佛山市南海区金沙镇的五金创新中心、西樵镇的纺织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通过对广大中小企业服务,已发展成为各自行业内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信息服务中心。另外,我省山区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已在全省28个山区县开展工作,并取得成效,引起了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信息产业部的高度关注和好评,被认为是利用信息技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实践。

二、2005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初步构建全省“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体系。

在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广东省信息化调研两大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我厅与省委政研室一道共同编制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20年)》,于2005年7月由省委省政府联合正式,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05-2010年)》也已编制完成,并经2005年12月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以建立“一套机制”、完善“两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即建立统筹规划、科学决策、开放合作、协同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业化为导向的信息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和支撑信息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体系;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企业信息化工程、信息兴农工程、社会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面实现纲要所提出的到2010年的各项发展目标,使全社会充分享有信息化发展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厅还制定了《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05-2010年)》,基本完成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无线电管理“十一五”规划》以及《广东省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已开始启动。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全省“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发展规划体系。

(二)以消费类电子为重点,找准突破口,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自2003年底省政府机构改革,我厅履行电子信息产业管理职能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保持电子信息产业总量规模优势的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后劲,巩固和保持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通过大力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认真抓好行业经济运行分析和行业规范管理,加强对各市的调研,争取信息产业部的支持和指导,2003年到2004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从5700亿元上升到7454亿元,增长30.9%,工业增加值达到1639.9亿元,同比增长34.2%。但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附加值高的关键器件配套,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没有根本改观。经过反复深入调研,并充分借鉴广东省九大产业竞争力调研和信息化调研的成果,我们认为,要真正提高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突破新型显示器、集成电路等关键器件配套不足的瓶颈,通过一些大的项目带动,完善产业链,形成产业聚集,提高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考虑到我省信息产业在国内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通信设备制造和消费类电子两个方面,由于有华为、中兴等一批优势企业的支撑,我省通信设备制造的优势较为牢固,进一步加快消费类电子的发展成为巩固和保持我省信息产业排头兵地位的关键。按照长春同志、德江书记、华华省长、宁丰副省长关于加快我省消费类电子发展,做大做强信息产业的批示,经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选择了两个突破口,希望以此提升我省的产业层次,提高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增强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后劲。

一是着手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这是一个代表消费类电子产品数字化、平板化、集成化趋势,凝聚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链的基础性、战略性项目,具有极高的产业关联度,是推动消费类电子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直接关系到我省彩电、计算机以至整个消费类电子产业能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我们经过半年多的深入调研和反复研究,并广泛征集了省发改委、经贸委、国资委、科技厅、外经贸厅、金融办、人行广州分行等部门,TCL、创维、康佳等省内主要企业以及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意见,并与海内外有技术有实力的TFT-LCD企业进行了接触,均得到积极的响应和支持,佛山、广州、东莞、肇庆等地市也对此项目的建设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信息产业部也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为此,我厅与省经贸委共同向省政府提出了发展TFT-LCD项目的建议,华华省长、阳胜、宁丰副省长均批示支持,要求我们加强项目的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方案。2005年12月26日召开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12月30日的省政府常务会议连续对此项目进行了专题审议,决定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办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大力扶持,由省给予贴息支持,3年解决9亿元贷款贴息,抓紧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并成立由游宁丰副省长任组长,省信息产业厅、发改委、经贸委为副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项目立项,结合TFT技术引进,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项目建设及开展吸收消化再创新等工作。目前,项目具体实施方案正在抓紧制定。

二是大力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我厅联合省发改委、科技厅、广电局、质监局共同制定了《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力图抢抓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3C)融合的机遇,从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入手,通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字家庭产品和技术应用规范标准,组织制造、运营、服务三方面结成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联盟,突破关键技术,形成产业链,推动我省消费类电子实现产业升级,顺利过渡到数字化和3C融合的新发展阶段。这一计划的着眼点在于利用全省庞大的广电信息资源和其它网络增值业务资源,强化消费电子制造方面的优势,营造一个制造业、运营业、信息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环境,形成产业聚集,使广东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家庭产品生产和消费地区。这一计划的提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国内现有的两大数字家庭联盟——闪联标准工作组和中国家庭网络标准产业联盟(E家佳),以及国际重要的数字家庭产业代表之一英特尔公司均与我厅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目前,我厅已将数字家庭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纳入2005年度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招标项目。12月26日召开的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该计划给予了充分肯定,强调要按照“统一技术体系、全省互联互通、分级设置前端、共享频道资源、合理分配收益”的原则,尽快建立我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统一技术业务规范体系、数字家庭产品和服务的应用规范,把广晟数字音频编解码标准作为广东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的技术标准之一,把广东省有线电视网作为我省家庭信息化的主通道,安排一定的信道用于电子政务对公众的服务,全面推行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

(三)大力推动突破体制性障碍工作,初步形成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

为真正解决困扰我省信息化建设多年的投资分散、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瓶颈问题,我厅按照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的指示要求,在游宁丰副省长的直接领导下,深入探索突破体制性障碍的途径,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是制定了《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对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管理、效果评估和数据交换及共享等都进行了规范,初步形成了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首先,把好建设投资关,规定对财政出资的、将建的信息化项目由我厅进行审核,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和概算标准,统一规范项目立项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概算标准进行投资预算;其次,把好资源共享关,由我厅牵头制定省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目录和信息交换协议,规定对政府内部数据交换和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的要求;第三,把好效果评估关,规定全省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必须有相应的绩效评估,以评估意见作为项目建设和各市、部门电子政务工作考核的依据,从而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通过《办法》的实施,作为关键体制性障碍的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确保了新建项目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2005年一年,我厅审核全省电子政务项目16个,核减预算9000多万元,核减的部分都是属于可共享的公共网络或应用系统,有效避免了重复建设,促进了资源共享。

二是加强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建设,以此作为突破体制性障碍的试点。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我厅按照联合共建、深化服务,省定规范标准、各市分头建设的思路,牵头编制了《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业务规范》,对企业信用信息网建设过程中的各业务流程、数据结构、技术标准和项目管理等进行全面规范,突破部门壁垒,实现了条块结合,整合了全省工商、国税、地税、质监、银行、海关、信息等7个部门和21个地市相应部门所掌握的全省190万个企业的信用信息资源,实现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公开。为加强对交通违章事件的监管和服务,我厅会同省公安厅、交通厅、保监局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联合印发了《广东省交通安全信息共享工作实施意见》,于11月共同建成开通了全省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对公安、交通、保监会等部门核心信息的共享,促进了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和业务协同。另外,我厅还大力推进实时在线财政预算监督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网络资源,使人大可实时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截至目前为止,深圳、东莞、江门、佛山、珠海等市都已实现了人大和财政部门的联网工作。

(四)以信息化应用拉动信息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产用互动”的良好局面。

我厅积极推动我省有优势且取得重大突破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电子政务等领域的应用,促进其产业化。采用华为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佛山市无线政务共网试验取得成功,为在佛山举办的第七届“亚洲文化艺术节”的组织提供了通信保障,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已决定采用华为GT800数字集群系统建设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地面调度通信系统试验网。下一步我们还将大力推动华为、中兴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在我省应急联动、民航、医疗救护、市政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我省Linux软件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应用也有了积极的进展,全省新上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器端基本采用了Linux系统,桌面端的应用正在包括省公安厅、信息产业厅在内的省直部门以及佛山等地市逐步试用和推广,全省还确立了第一批共7个电子政务Linux应用试点单位,试点项目涵盖了电子政务综合平台、业务应用系统以及电子政务应用整体推进等多方面的Linux应用。此外,我厅还将《基于Linux的政务办公应用系统业务规范》纳入了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突破Linux在电子政务应用中的关键瓶颈,继续加大Linux软件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力度,促进和带动我省Linux软件产业的发展。

(五)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合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信息化在全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我们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我厅联合多个部门制定了《关于推进山区信息化资源整合的实施意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整合开发农业科技、市场供求、山区旅游等信息资源,完善了山区信息化综合服务体系和培训体系,采用手机短信、视频点播等多种渠道推动信息进村入户。山区信息服务体系已覆盖全省28个山区县及其下属镇和村,信息化培训体系也将为全省51个山区县开展培训服务,有力拓展了山区生产及流通渠道、带动了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提高了招商引资成效,2005年全省通过山区信息化广农网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已签署的合同意向交易额达1.27亿元。

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我厅分别与英特尔公司、广东移动公司签署了推进山区信息化的合作备忘录,借助企业在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资源,促进山区信息化上台阶。由英特尔公司出资,带动相关电脑厂商、网络运营商联合建设的乡镇信息化体验中心已陆续在惠州市惠东县、清远市清新县和肇庆市的高要、封开、德庆和广宁等县市建成。广东移动公司支持的“全省山区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系统”也将很快试运行,爱立信中国公司也捐助了1000万元用于促进山区信息化建设。由我厅和省委组织部共同主办的面向51个山区县分管副县长的“山区信息化与县域经济发展”研讨班取得了园满成功。我厅还与省中小企业局联合组织,以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微软(中国)、用友软件、英特尔、金蝶软件等17家行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带动一批信息化服务企业和信息化应用企业共同组建了广东省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共同推进我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此外,我厅在18个地级市建立了企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为中小企业搭建了交流学习与合作的良好平台,在21个市和部分县区举办了56场“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巡回讲座,共计6300多家企业、13500人次参加。

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也已全面展开,完成了《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专项规划》,与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签署了有关软件业、电子商务、无线电管理等方面的10多项合作协议,成立了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确立了在软件、粤港通关、无线电管理等方面的具体合作任务,并重点围绕粤港通关便利化,与香港合作积极推动RFID试点应用的有关工作。

(六)加强无线电管理,保障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

一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民航等重要领域无线电通信保障安全。在加强无线电频率、台站和发射设备监管和清理整顿的基础上,着重加强民航、铁路、水上等重要无线电业务的安全保障。我厅起草了《广东省民用机场电磁环境保护规定》,并已提请省政府以政府规章的形式,以广州白云机场等为重点建立无线电严管区,净化机场周边电磁环境,力图从根本上保障民航无线电通信安全。同时,我厅还与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广州军区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密切合作,成立了广东省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领导小组和协调办公室,建立了广东省保护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工作长效机制。另外,针对2005年入夏以来我省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厅全面加强了汛期三防无线电通信安全保障工作,加强对三防专用频率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汛期三防无线电通信顺畅,无线电系统一些单位和个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

二是突出重点,加强全省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以高山监测站为重点,加强全省无线电监测网络建设,确定了广州、清远、佛山、江门、中山五个高山监测站的布局方案,全面覆盖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实时无线电监测与测向。目前已完成总体技术方案设计,整个高山监测站一期工程建设将全面展开。为切实提高无线电监测水平,我厅改变了以往平均分配无线电管理资金的做法,集中力量建设能够切实提高全省无线电监测管理水平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了广州白云机场无缝覆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珠海和中山市无缝覆盖无线电监测试验网、湛江东海岛沿海无线电监测固定站、茂名市水上无线电监测站、汕头市水上无线电监测网南澳监测站以及粤东五市监测联网等重大项目的建设。

三是积极推动无线电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紧密跟踪国家3G发展政策,完成了3G网络技术试验频率的清理和回收,同时,积极支持推动我省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走出去,配合开展3G出口产品试验,为我省迎接3G的发展作积极的准备。全面清退800MHz模拟集群频率,为数字集群在我省的推广和应用腾出了频率空间,组织开展了“广东省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研究”,加快数字集群共网平台的建设步伐,推动我省国产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应用。

四是开展更深层次的粤港澳间无线电管理协作。成立粤港无线电监测合作专家组,成功开展了广州与香港两地的无线电监测系统联网试验,实现了穗港两地无线电监测资源的共享,从而显著提高了粤港跨地区干扰查处能力;粤港双方在推动RFID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提出了开展盐田港集装箱管理和宝供物流公司仓库存储管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RFID)技术应用试点的计划,宝供物流公司的项目经报国家批准,已经开始实施。

(七)认真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我厅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增强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的重要措施来抓,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5年上半年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深入开展了先进性教育活动。通过剖析、查摆、谈心等方式,找准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明确了整改方向,同时通过广泛深入、开诚布公的的谈心,增进了同志们相互之间的理解,促进了队伍的团结,厅里的工作气氛更融洽、和谐。

根据厅机关自身查摆出来的问题,并结合省委先进性教育整改方案中涉及到我厅的七个方面的要求,厅党组经过深入研究,提出了狠抓重点,加快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克服体制性障碍;加快山区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泛珠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提高无线电管理监管水平等六个方面的整改实施方案,并对各项整改任务进行分解由每位厅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落实。经过深入的整改落实,我厅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保障了2005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厅依据自己的职能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是将固本强基工作做好做实,选派三位同志到茂名市茂港区覃社村蹲点帮扶,并根据村的实际情况,多方筹集资金开展了速生丰产林、乡村道路硬底化、村小水利工程等建设,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深入解决长期困扰村民的交通、水利等困难,受到了村民以及茂名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针对群众对公众移动通信基站产生辐射的担心和投诉问题,深入开展了城市尤其是人员密集地区的移动通信发射基站的管理和清理工作,制定了移动通信基站管理办法,对全省基站开展抽样检查,对不符合规定、违规设置的基站坚决清理,同时加强对新建基站的规划和审核,以科学的态度做好群众的说服解释工作,半年多来,群众的投诉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按国家《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要求,基站电磁辐射合格率达到了95%以上。

三、主要体会

“十五计划”实施的五年,正是我厅组建开展工作的五年,从组建之初的摸索,到大胆开拓取得今天的成绩,为“十五”期间的各项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经历了许多曲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体会,要推动信息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以下几点至关重要。

一是领导的重视。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信息化的发展,把信息化建设放在优先位置,积极推动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应用,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2003年专程到我厅调研,强调要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推进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张德江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为深入解决当前我省面临的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存在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性障碍的问题,德江书记还亲自前往北京,委托中国科协邀请包括28名院士在内的100多名专家来广东开展信息化调研。在调研成果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专门制定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2005—2010年)》,提出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省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从长春书记主持制定《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意见》到德江书记主持制定《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两任省委书记都对信息化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黄华华省长在2004年与2005年两次召开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性障碍和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问题。游宁丰副省长多次对信息化发展的各类重大问题作出批示,引导我省信息化建设进入规范、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信息产业部与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都对我省信息化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王旭东部长三年内两次到我省调研,对我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鼓舞和推动作用,国信办曲维枝、陈大卫、杨学山副主任,信息产业部奚国华、娄勤俭、苟仲文、蒋耀平副部长也都多次到我省调研指导工作,推动我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快速发展。

二是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信息化建设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只有依靠各部门、全社会齐抓共管,协同作战,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进展。实践证明,我省信息化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各部门密切配合的结果。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网的建设,依靠的是信息、工商、税务、海关、银行、质监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电子政务建设方面,与省编办密切配合,加强电子政务在促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探索;山区信息化建设充分依靠山区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科研院所的协助支持。另外,全省道路交通安全信息共享系统、实时在线财政监督预算系统建设,Linux行动计划、数字家庭行动计划的提出和实施都是各部门通力合作的结果。目前,我省已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一些国内外的大企业纷纷参与到我省山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中来,有力地推动了我省信息化发展。在今后的信息化建设中,仍然要继续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推进。

三是准确的政府职能定位。五年来,我厅对如何履行好政府职能的认识逐渐深化。厅组建之初,我们就提出要找准厅的定位,切实履行政府职能,不越位、不错位,形成了“制定专项规划、研究产业政策、抓好重点项目、加强管理协调”的推进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2004年初,游宁丰副省长在对广州信息化进行调研时,提出了信息化主管部门要谋大局、立规范、重应用、抓共性的工作要求,据此,结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厅进一步提出了“抓规划立规范、抓共性促应用、抓评估促实效”的工作要求,要求全省信息系统将工作重点从具体管理项目、资金转到为投资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上来,认真做好综合协调、规划编制、政策制定、监管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注重解决关系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根本问题。按照这一工作要求,我们从信息化发展的全局入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制定了《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广东省“一站式”电子政务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草案)》等一系列规划、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同时找准行业的共性问题,积极推动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加强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等,使我省信息化建设逐渐步入规范、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四是要找准关键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对信息化发展基本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坚持资源整合、以应用为核心,从最关键的环节入手推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突破信息化建设体制性障碍两项核心任务,从最关键的环节入手,突出抓好关键领域重点突破、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推进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项目、制定广东省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办法、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信息系统试点建设等重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我省信息化发展最关键的瓶颈问题,带动整个信息化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打开了信息化工作的新局面,为十一五期间我省信息化继续保持全国的排头兵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要在认真总结“十五”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全国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以落实《广东省信息化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05-2010年)》为主线,进一步提高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积极参与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启动液晶平板显示器(TFT-LCD)项目。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具体实施方案,争取国家支持,深入细致地开展项目立项、申报、融资、对外洽谈等工作。结合TFT技术引进组织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项目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建设TFT-LCD生产线及其配套项目。探索形成吸收消化再创新的工作机制,抓紧对海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开展新型显示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研究、开发,并以此为基础和载体,推动我省消费类电子的集成创新和自主创新,争取将珠江三角洲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新型显示器件生产基地。

(二)组织实施《广东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联合数字家庭行动计划各成员单位,制定我省数字家庭行动计划整体规划,包括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数字电视发展专项规划、数字家庭技术发展专项规划。制定我省数字家庭产品和服务的地方应用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建立我省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统一技术业务规范体系。建立公共技术支持服务中心,搭建公共结算平台、媒体资源库等公共支撑系统,组建数字家庭产业发展联盟,联合国内外数字家庭产业链企业,用市场化、国际化的方式共同开拓市场。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以行政区域为范围进行综合试点,建立数字家庭体验中心,与市民互动。促进制造业、服务业和信息内容产业的互动发展。

(三)继续加大关键领域重点突破力度。按照《广东省电子信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目录指南》,推动消费电子与网络通讯、软件与社会信息化、新型元器件及电子设备等三个领域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提高我省信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面向3C融合的数字家庭网络平台关键技术与设备、新一代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设备、IPv6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数字音视频核心技术与产业化、基于linux的政务办公应用系统业务规范、嵌入式软件、中间件技术、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设计制造、电子产品生产装备的设计制造等项目的研发工作。

(四)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制定省、市电子政务基础信息交换共享目录,建设省电子政务数据中心,实现信息资源在各级政府部门间的交换共享。会同省府办公厅、发改委、财政厅等部门,共同推进政府核心业务之间的畅通,推进政府业务应用系统之间实现协同办公。大力推进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建设,实现首批省直单位的电子公文交换。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共同制定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指南、信息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和信息化建设项目概算标准,规范信息化项目建设。抓紧建设全省应急联动指挥信息系统,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一道,共同制定完善省政府应急联动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在原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方面专业应急指挥系统,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应急联动调度。加快“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首先推进省、市、县各级行政机关建立和完善部门网站,初步推行网上审批,逐步实现各级行政机关面向公众和企业的主要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抓好国家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试点工作,建立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标准规范和工作程序。

(五)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大力推动产业集群信息技术创新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联盟的作用,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步伐。以发展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整合港口、银行、海关、工商、税务等相关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推动跨部门、跨行业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及国际物流通关的电子化管理。大力推动电子标签(RFID)、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在粤港信息化合作专责小组领导下,重点利用RFID技术促进粤港通关便利化。制定全省电子商务发展规划,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等支撑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六)继续深入推进农村和山区信息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整合资源,制定信息、农业、科技、旅游等部门信息交换、共享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各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平台,推动“市场信息村村通”、“科技信息村村通”,并逐步扩充到经贸、劳动、民政、人事、教育等部门的资源共享,形成统一规范的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信息服务手段,突破信息进村入户瓶颈,解决农村信息不畅的问题,实现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在应用层面的融合,直接为农民提供急需的市场供求、农业病虫害和农村劳务等信息。配合固本强基工程,将山区信息化应用扩展到农村基层管理、农村党群教育等领域。

(七)提高无线电监管水平,推广无线电新技术应用。一是开展频谱资源管理战略理论研究,优化整合频谱资源,加大闲置频率回收力度,及时为新技术新业务规划频率,充分发挥频谱资源的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二是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同时规范全省无线电行政执法程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重点加强对可能影响到民航、水上等重要无线电业务的违法违规电台的监督检查,保证安全生产。三是以广州、清远、佛山、江门、中山五个高山监测站建设为重点,加快全省无线电监测网的建设,使无线电监测覆盖珠江三角洲重要区域,实现实时无线电监测与测向,有效加强对新白云机场等重点对象的无线电监测和保护力度。四是大力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技术和GT800和GoTa数字集群技术的产业化。抢抓国家即将开放3G市场的有利时机,营造条件,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从芯片到整机,从终端到系统较为完整的3G产品产业链。加快推动数字集群通信在我省应急联动、医疗救护、市政管理、民航、铁路等领域的应用,重点加快建设珠海市GoTa数字集群通信应急联动试验网和深圳市宝安国际机场的基于GT800数字集群系统的机场地面调度通信系统试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