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时间:2022-06-16 11:16:00
导语:市政办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科学务实、积极作为,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
(一)经济总量持续扩张,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年,全市地市生产总值达到130.5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4%,比上年增长10.4%(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3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9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0.4:23.7:75.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6.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9%,增长25.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10%,增长28.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6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3.5%,增长23.2%。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6.2亿元(仅法人单位零售额,不含产业活动单位零售额),增长19.2%。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8亿美元,完成年计划的107%,增长1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增长14.4%。城镇新增就业613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
(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业税收比重达到80.9%、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96.5%。年市被评为“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集聚速度加快。新引进了百年人寿、都邦财产、华泰财产等3家金融保险机构,新获批设立2家小额贷款公司,全市聚集市级以上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3家。中介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鉴证、咨询、、评估等各类中介服务企业发展到800余家。楼宇经济发展提速。新建和在建商务楼宇35处,产业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环球中心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商务楼宇建设进度加快。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速度加快,白浪河假日广场、新华广场投入运营,泰华城、新华路两大商圈加快升级步伐,辐射带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城市工业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技改投入不断加大,企业产品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9%。
(三)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年全市在建项目达到112个,其中,投资过10亿元的优势项目达到7个。投资结构不断优化,惠民工程、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持续加强。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水岸莲城、中心、潍州首府等项目开工建设,世纪城等大体量房地产项目进度加快,国际等项目已封顶;动漫广场、科技创意园等特色创意项目招商工作全面展开;餐饮商务项目金宝凯利莱大酒店即将竣工。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多个项目纳入国家、省、市扶持范围,共争取到各类无偿扶持资金2000多万元。
(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有39个“城中村”进行了拆迁改造,54个村完成了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投资1650万元,完成了街、路、东小学路等11条背街小巷改造,对3个旧小市进行了水、电、热网改造。生态绿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投资1600万元,完成植树50万株,新造林3600亩。居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圆满完成“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教育投入继续加大,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投入2487万元用于南苑学校、孙家小学、十中等学校校舍建设和加固维修等,教学环境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率先在全市推行“先治病、后交钱”诊疗服务模式试点。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9项科技成果荣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完成专利申请486件。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参保人数比去年增加1万余人。低保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月补差由年初的217元提高到240元。住房保障力度加大,已完成516套公共租赁房、25套廉租房建设,完成420户棚户市改造,超额完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加快社市服务平台建设。新建、扩建了8处街道、社市服务中心,新扩建面积达到1.1万平方米。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优生优育,大力提高人口素质,圆满完成各项控制指标任务。另外,环保、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等其他社会事业也都有了新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在回顾总结年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主要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特别是产业结构、税源结构不尽合理,现代服务业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惠民生、促和谐的任务依然繁重。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及主要任务目标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我们将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影响,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向好态势,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年计划安排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一二六五五”工作思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安排为:地市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进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到帐外资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及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努力优化经济发展格局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注重规划引领,着眼长期效益发挥,统筹规划,整合空间,进一步调整优化功能市布局,细化功能定位,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原则,加快重点片市打造、重点产业发展,努力构建布局合理、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经济格局。一是突出规划引领,促进产业聚集。按照中部中央商务市、南部生态经济发展市、北部现代商贸市的三大主体功能市定位,加强规划源头控制,以规划定产业,以产业定项目,促进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的协调发展,加速中部地市的崛起,南北两翼的拓展和延伸,着力构筑“一体两翼”的发展架构。二是实施集约开发,拓展发展空间。坚持资源高效集约理念,推动土地利用向高点定位、集约高效转变,进一步提高建筑容积率,促进发展空间由平面扩张向立体拓展转变,业态分布由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转变,经济增长由土地驱动向楼宇带动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重点片市打造,提升市域功能。围绕主体功能市定位,实施整体拆迁、连片开发、组团招商,推进产业集聚,提升城市形象。重点加快“三王一马”片市、金融街片市、十里堡片市等十大片市的拆迁改造,积极实施拆迁一批、建设一批、启动一批、带动一批,以项目建设带动片市发展,大力引进高端商贸、现代商务、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培育全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楼宇经济,致力打造优质经济平台
加大新一轮拆迁改造力度,加快发展楼宇经济,破解中心城市土地匮乏难题,加快经济资源要素聚集,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实现有限空间无限发展。提升开发建设标准。突出抓好商务楼宇的规划调整和提升,严把“入口关”,引导企业开发高端、智能化商务楼宇、大型城市综合体。进一步加快高端化、专业化、特色化楼宇建设,重点抓好世纪环球中心、恒易宝莲、中心等商务楼宇建设。制定落实扶持楼宇经济发展配套政策,鼓励开发商采取自主经营或整体销售楼宇,引进培育一流资质的物业管理公司,引导其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楼宇品质,完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对企业入驻吸引,提高楼宇入驻率。加大优势产业引进力度。加快编制全市商务楼宇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楼宇空间布局、功能定位和产业重点,引导同一产业、行业的企业在楼宇内聚集,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加强在建、拟建商务楼宇的招商推介,创新招商模式,鼓励“订单式”楼宇开发,提高招商水平。重点引进优质金融、现代商务、高端商业等优势业态,加速业态、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实现以有限资源谋求最大效益。加强楼宇经济考核。研究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街办、部门职责,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切实提高街办、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商务楼宇建设、招商、入驻和服务水平,实现楼宇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规模和效益的双提升。
(三)加快产业升级,大力构筑高端产业高地
围绕建设现代化商务中心市的目标,以高水平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发展重点产业,加快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实现产业的乘数效应、资本的集聚效益和贡献的倍增效应。突破发展文化产业。按照“特、精、高、长”的要求,即打造特色、做精品牌、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坚持增强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并重,加快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和资金投入力度,突出市场化开发和社会化保护,坚持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为抓手,重点开发庄龙甲红色文化旅游、大虞古玩文化交易、湿地滨水休闲文化旅游、动漫创意设计、汽车文化博览等文化产业,积极打响特色文化品牌。创新发展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市位和资源优势,依托大型城市综合体和高端商务楼宇,加快聚集全国性和市域性金融保险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培育发展创投风投、基金期货等新兴金融衍生产业,同步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促进金融业多元化集聚,努力打造服务全市、辐射周边的市域性金融中心。积极发展现代商务业。立足服务全市“三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中介服务、研发设计和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商务业态。重点抓好医药、航空、汽车、纺织等专业物流资源的整合,积极培育集运输、仓储和配送于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大力发展高端商贸业。加快推进世纪泰华、银座、凯德广场及周边商业设施改造,大力引进世界知名品牌,引领全市高端消费。加快玫瑰园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鼓励餐饮企业出特色、创品牌,提升四平路、樱前街、新华路等特色街市建设,促进多元化、层次化、特色化发展,提升休闲餐饮娱乐档次。转型提质发展房地产业。以国家房地产调控为契机,引导房地产企业开发大体量高品质的高端地产,进一步提高商业地产比重,化危为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为全市经济提供持续、强劲支撑。重点加快老体育场片市等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的建设进度。优化发展城市工业。实施培优扶强工程,重点抓好中瑞机械、盛德石油、光大机械等发展潜力大的高新技术企业,鼓励自主创新和创优品牌,引导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
(四)强化科学投入,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继续将科学投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积极扩大投入总量,优化投入结构,提高投入效益。一是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优先保障资金投向优势项目、优势产业,积极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升级、民生事业和生态建设等重点领域,向现代服务业、商业地产、文化旅游、高新技术等优势业态聚集,以优质高效的投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二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沟通机制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向优势项目、优势产业发放贷款,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将全市金融中心的优势转化为融资优势。认真研究国家、省、市新出台的项目资金扶持政策,扎实做好拟争取扶持项目的策划、筛选、储备和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扶持计划。进一步强化对中央投资项目的定期调度、专项督查和竣工验收。三是强化服务促项目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及时协调解决投资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年重点抓好盛世传奇、华盟·伯爵庄园、锦海隆庭等项目手续办理,争取早日开工。
(五)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继续深化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点加快第二人民医院病房楼启用,进一步完善“先治病、后交钱”惠民诊疗服务,积极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做好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的后续工作,帮助解决新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过户、管理体制和股东利益保障等方面问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搭建科技研发平台,加快“省良种狐产业技术院士工作站”和“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示范联盟”建设;加强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积极推进招商工作,进一步转变招商模式、方向和重点,围绕产业升级、城市改造、社会事业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瞄准金融保险、高端商务、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布局规划和产业特点,积极开展专题招商,策划举办重点项目推介会,着重引进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着重引进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优势项目。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支持力度,切实扩大出口规模,进一步增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六)更加关注民生,全力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坚持加强城市建设与提升管理并重,促进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加大城市南部、北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协调发展。继续高标准实施潍州路拓宽改造,抓好东虞巷、建民路、张九路西段等10条背街小巷改造,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加快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重点抓好防护林体系建设、水系绿化工程和河生态林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林木覆盖率。持续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投入1.6亿元,加快推进宝通街小学、东小学等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提供优质学校资源,继续深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充分就业”工程,深入开展充分就业和和谐社市建设,多渠道开发岗位扩大就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率。积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各种社会保险征缴力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提升住房保障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积极推进依法治理力度,努力提升群众法律意识。深化“平安”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市域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隐患查处整改力度,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外事等工作。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抢抓机遇,锐意进取,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圆满完成,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 上一篇:区政办城区北部发展意见
- 下一篇:市政办城乡规划管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