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城乡环境整治意见
时间:2022-06-05 03:08:00
导语:市政办城乡环境整治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为进一步推动农村“五化”建设向纵深开展,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深入进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重点,集中攻坚,健全机制,长效运转,全力打造文明生态和谐宜居新形象。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原则,在“五化”工程实现广覆盖、“五风”建设深入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城乡环境整体上水平、提档次,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突出“五治”(治脏、治乱、治绿、治水、治短)重点,开展四项主题活动,建立长效机制,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全面打造文明生态和谐宜居新形象。
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目标是“三统一、一健全”:
--城乡垃圾统一清运处理。逐步建立“户集-村(社区)收-镇(街道)运-市处理”体系,解决垃圾围村、围城、围河、围路现象,垃圾清理“无三乱”(乱堆、乱扔、乱埋)。
--沿线路域统一形象要求。对城乡道路开展综合治理,实现路面卫生整洁、配套设施整齐、人车通行秩序井然;路域实现“三无一高”,即无违章建筑物、无脏乱差可视物、无不规章广告物,全部做到高标准绿化,既要保障道路畅通,又要提升景观形象。
--村内环境统一清洁标准。突出村庄绿化、净化、美化重点,抓好河塘整治和水资源利用,不断提高自来水规模供水率和普及率;全面清理“三大堆”,实施好“绿村”工程,推进“一池三改”,建设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
--环境综治长效管理机制健全。完善管理机制,所有村庄实现“五个有”:有坚强班子、有专业队伍、有配套设施、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城乡环境长效管理机制。
二、主要内容
(一)以治“脏”为重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
1.强化市政管理。加强市政设施养护管理,提高设施完好率。加快推进常州路等10条老城区商业街综合整治,依法治理户外广告,全面拆除违章建(构)筑物。抓好14处市场环境综合整治,并将其它9处市场逐步纳入管辖范围。在城区5个办事处设立环卫管理机构,在强化设施配备的同时,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着重抓好无物业小区、工业园垃圾收集、市级统运。与城区范围内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签订落实“门前五包”(包卫生、包绿化、包市政设施、包市容市貌、包户外广告)责任书。加强全市餐饮单位厨余垃圾清运处理,作为卫生许可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监控范围。
2.建立健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体系。按照“户集-村(社区)收-镇(街道)运-市处理”原则,农户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清扫,将垃圾送入指定垃圾箱(池);村按规定配(建)好垃圾箱(池),一般以每10户或村庄街道每50米设置一只垃圾箱(池),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村推行垃圾袋装。村级负责落实专人,及时将垃圾运送到指定的垃圾收集场,在市建设局指导下,各镇、街道办事处因地制宜进行处理。
3.配套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从实现“户集-村(社区)收-镇(街道)运-市处理”出发,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逐步配套完善城乡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年,市财政安排900万元,配备10辆压缩式垃圾车和1.5万个垃圾桶,年内实现所有镇驻地、工业区以及107个村庄垃圾的清运处理。年内投资800万元升级改造垃圾处理场,不断提升低碳化处理水平。
(二)以治“乱”为重点,打造沿路沿线新景观
4.强化城乡道路建设。坚持多渠道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通村道路、通农民集中居住区道路建设,不断提高公路的交通环境和畅通水平。严格按照《公路法》、《省公路条例》,推进湾高速、高速、青兰高速、国道、朱诸路、营里路、董张路、“四条外环线”、站前大道等主干线建设,达到“四配套一管理”(绿化配套、路肩配套、水系配套、标牌配套和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求。
5.开展路域环境整治。进一步整顿规范城区和城乡主干道沿线沿路的小修理厂、小废品收购站、小洗车点、小马路市场、小加工厂、加油站等经营场所,全面清理无证经营和占压路面、人行道经营业户。对市域内公路沿线违章建筑全面拆除,大力整治户外广告和非法广告,全面落实企业“门前五包”责任制,杜绝乱推乱放现象。着力改善铁路、铁路电气化客运专线等铁路沿线环境面貌,美化城镇景观,展示地域特色,提升整体形象。
6.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治理乱停乱放乱行乱运行为,做到按灯停走、按线行驶、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停放有序;规范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位置,依法处理乱停乱放车辆;禁止货运载重车辆进入城市主干道;禁止所有车辆超载,查处沿途撒漏问题。
(三)以治“绿”为重点,实现农村绿化广覆盖
7.大力开展村庄绿化。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5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实施“绿村”工程,通过围村林与庭院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对村庄内部街道、农户房前屋后空闲地、休闲场所、进出村路及与主干道节点开展绿化,实现路路有绿相接,村村有树成行。有条件村要建设面积100-300平方米的小景点或小游园一处以上。村内街道两侧要开展绿化、美化;进出村庄的主要道路每侧植树2行以上(或建乔灌花草等绿化带);围村林要保证栽植6行以上;植树成活、保存率达98%以上。在实现村庄绿化广覆盖基础上,围绕市域内国道、路、“四条外环线”、站前大道等重要道路两侧,打造绿村示范带,重点高标准打造绿化示范村300个。
8.科学合理调整林木品种结构。由市林业局指导确定村庄绿化规划布局、品种选择。成片造林、通道林带、农田林网、围村林,要以发展速生经济林和混交林为主,因地制宜发展名优果树。镇处绿化、庭院绿化以景观林、常绿树木为主,适当加大观花、观叶、观果等植物种植比例,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
(四)以治“水”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涵养力
9.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从完善农村水利设施入手,年内完成水利项目237处。重点抓好洋河国道段、碧沟河马店段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年内完成铺集西部区域、南部区域、庄和全市农村学校饮水安全工程,解决87个村庄、21所学校12.18万人的饮水问题;同时年内新开工张应、九龙等4处农村规模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保障134个村庄、9.18万人的饮水安全。实施大沽河西岸堤防正阳路以上9公里标准段工程、高速与河交叉点路域治理工程,整治堤防、建闸坝拦蓄水源,提高水源存蓄量。实施等8座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5处病险水闸和农村灌排泵站的维修改造任务。
10.积极开展河道、塘湾清淤除障。按照“全面清、重点疏、强势推、长效管”的要求,对城乡河道、沟渠、塘湾开展综合治理,确保农村人畜饮水安全。按照属地管理和事权责任,对骨干河道、塘湾水面上的漂浮物、违章建筑设施等,由镇(处)村两级负责全面清理。对河道岸边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和违章种植等,由所在村组织全面清除。在对河等城乡河道及两岸治脏、治乱、治污的基础上,积极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打造铺集澄月湖、李哥庄大沽河休闲观光区等一批旅游休闲观光景观河湾。
11.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农村污水处理体系建设,年内投资5700万元,在庄镇村和城区北部镇河建设两座污水处理厂,力争十二五末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5%。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把改水与改厕、沼气池建设相结合,推进农村“一池三改”。道路两边、河道两岸、镇区、村庄要全面清除所有露天粪坑和简易厕所,普及村(居)农户卫生厕所,提倡新建房配套三格式无害化卫生厕所。对村内养殖散户实行退户入区、集中圈养,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15个,引导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发酵池、沉淀池,集中清理解决好所有村庄内的畜禽粪便乱堆乱放问题。
(五)以治“短”为重点,实现综合整治长效化
12.健全队伍。要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进一步抓好村级班子建设,成立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对垃圾的收集、清运要落实专人,每个村要按照50户配一名保洁员的标准,定报酬、定标准、定责任、定考核,村内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13.落实经费。日常运行所需经费由市镇(处)两级财政分担,市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各镇、街道办事处进行配套,用于垃圾处理体系的运转。在逐步加大公共财力投入的同时,通过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捐资、企业单位资助、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渠道进行筹集。
14.建章立制。各镇处要根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整治制度,完善长效机制。引导村级制定保洁管理详规,通过门前“三包”等方式,切实加强农村环境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村民卫生行为,变短期整治为长效管理,切实提高村(居)垃圾集中处理水平,扩大覆盖面,长效保洁。
三、活动载体
为调动全市上下的工作积极性,早动手,快行动,出实效,集中开展四项活动:
15.开展“清洁家园我先行”活动。市文明办牵头,统筹协调,组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采取划片包段模式,分城区、农村两个阶段开展集中活动,清垃圾、搞绿化、作宣传,以实际行动参与环境整治,营造浓厚氛围。
16.开展“部门联村”活动。认真总结“五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做法,继续组织100个市直部门、事业单位与村庄开展帮联活动,通过出资出物出力等多种形式,与村庄结对共建,互促提高。
17.开展“村企共建”活动。以各镇、街道办事处为主体,积极引导企业从造福乡邻入手,在着力搞好企业自身周边环境整治基础上,与村庄结对帮扶,发挥企业的资金、技术、人员优势,组织企业员工参与环境整治,帮助村庄治脏、治污、造绿,共同打造和谐新农村。
18.开展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活动。深入推进“五风”建设,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清理“三大堆”整治活动。加大农村新能源推广力度,大力开展农村沼气、秸杆固化气化、秸杆还田等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继续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持续打造农村亮化工程。以培育新农民为目标,开展“整洁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在农家”、“宜居农村”等评选活动,努力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村书屋、休闲文化大院等文化阵地建设,配备完善体育健身器材,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通过“五风”推树活动,打造一批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明生态示范镇、示范村,力争有更多的村镇跨入市级以上文明生态村镇行列。
四、保障措施
19.明确责任,加强领导。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这项工作列入责任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市级领导要主动抓好联系镇处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计划,把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积极抓好落实。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深入农村基层,加强督促与指导,切实保证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市财政、建设、城管行政执法、工商、公路、交通、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按照责任分工和业务职能,履职尽责,主动善为,形成综合整治的强大合力。文明办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好主题活动,形成全民整治的良好局面。
20.加强考核,严格奖惩。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全市工作目标考核,单列50分,强化工作落实。要制定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办法,硬化考核指标。要努力创新督导形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日常动态督导考核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限时解决问题。要严格奖惩,市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对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的镇村进行表彰奖励。各镇、街道办事处也要制定考核细则,明任务、定指标,加强对村(居)的考核奖惩。
21.强化宣传,广造舆论。相关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职能,广造舆论,通过专栏、专刊或制作专题片等方式,集中宣传报道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情况,重点宣传先进典型及其经验做法,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镇、街道办事处要组织村庄,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发放明白纸、印发宣传册、张贴标语、组织外出参观、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广泛宣传,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环境整治、齐心共建文明家园”的浓厚氛围。
- 上一篇:邮政部门半年总结及打算
- 下一篇:市委全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