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

时间:2022-06-05 12:00:00

导语:市政办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办现代畜牧业发展意见

为加快推进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和畜牧强市建设步伐,再创畜牧业发展新优势,根据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畜牧兽医局《市畜牧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

一、“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镇处及市直有关部门、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狠抓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及养殖投入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重点,保持了全市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截止到年底,全市实现大家畜存栏22.15万头,比年增加了14.4%,羊存养24.19万只,比年增加了24.7%,家禽存栏1433.52万只,比年增加了16.4%,生猪存栏55.82万头,比年增加了54.6%,生猪出栏100.76万头,比年增加了61.2%,肉蛋奶总量达到29.83万吨,比年增加了30.7%,畜牧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35.1%,畜牧业产值、肉蛋奶总量等主要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一是畜牧业养殖方式发生明显转变。5年来共争取生猪和蛋鸡等各项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新建和改扩建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80处,生猪、蛋鸡标准化饲养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组织8家企业参加了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市级4家。积极推进无公害畜产品品牌建设,共有9家11类产品通过了省、国家无公害畜产品和产地认定。大力发展生态环保畜牧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建设生态发酵床养殖场(小区)40余处,生态发酵床总面积达到10万多平方米,年可出栏生猪20余万头。136家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2%,比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化经营体系日趋完善。“十一五”期间,一大批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起点高、规模大的内外资龙头企业陆续落户我市,如年出栏生猪10万头的新加坡新雅生猪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生猪6万头的韩国新青峰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新希望琴牌乳业、鑫盛联食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20余家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市畜牧产业化经营的主力军,辐射带动了全市生猪、奶牛产业的快速发展,一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相继兴起。截止到目前,全市规模养殖场户已达到869家,涉及生猪、奶牛、蛋鸡、肉鸡、肉羊等十余个品种。饲料兽药等相关配套产业迅猛发展,全市目前共有兽药生产企业6家,饲料生产企业26家。扶持和规范了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全市畜牧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40多家,涉及生产、加工、运销等多个领域,包括生猪、肉鸡、蛋鸡、奶牛、肉牛、特种动物等10多种畜禽,发展社员2万余人,其中和美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畜牧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57户,涉及、诸城、高密、等四个县市,共收取股本金56万元,仅存养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就达90家,占社员总数的57.3%。合作社成员存养能繁母猪总量达到5600头,年出栏育肥猪达到12万头以上。

三是畜禽良种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种畜禽场由“十五”期间的4个增加到23个,存栏种畜禽13万头套(只),年可为社会提供优质种畜禽1020万头套(只),优质种畜禽精液数量20万支(份)。在全市建立了16个家畜改良站、配种站、输精点,拥有人工授精员、配种员队伍70多人,自2008年开始实施高产奶牛冻精细管和生猪良种精液补贴项目,共使用推广使用高产奶牛冻精15300万支,完成奶牛改良7650头。推广良种猪精液45万份,与配母猪11.25万头,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面达到了75%以上。全市牛、羊、猪、鸡的良种普及率分别达到了84%、80%、96%、97%。黑猪地方良种得到了迅猛发展,2007年,在铺集镇由民间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黑猪繁育基地,现存栏黑猪4000余头,并在、、济南等地成立了5处专卖店,黑猪猪肉产品售价高达80元/公斤,并带动了全市黑猪的大发展,黑猪品牌优势得到了较好发挥。

四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不断健全。在全市811个行政村统一配备了505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每1-2个行政村1名,每人每月300元的误工补贴纳入了和两级财政预算。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由原先的10处增加到12处,根据养殖分布情况每1-2个镇设一处,每处4-6人,经费全部纳入市财政预算。2007年开始对全市10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进行了统一规划建设,总投资280万元,每处建设面积350平方米,实验室面积60平方米,每处配备一辆执法用车,彻底解决了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局面,基层站的规范化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投资120万元,建设了全省一流的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建筑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中,实验室面积500平方米,并通过了省级实验室计量认证和国家兽医实验室监督评审,在全国县级实验室处于领先水平。2008年,又争取国家扩大内需资金150万元,为疫控中心和各基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配备了化验仪器设施,全面提升了动物疫病检测能力,市、镇、村三位一体的动物防疫网络体系基本形成。狠抓免疫与预防,全面实施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春、夏、秋三次集中强制免疫,推广程序化免疫和畜禽免疫补免日制度,畜禽免疫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到90%以上,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加强疫病监测和预警,每年检测重大动物疫病病原样品1万余份,抗体检测4万余份,科学评估了重大动物疫病风险。

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十一五”期间,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从强化动物检疫监督入手,加强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建设。向各定点屠宰场派驻了驻场检疫员,开展屠宰检疫。以基层动物防疫监督站为主体,通过村级动物防疫员协助报检,对出栏动物开展产地检疫,并定期开展对动物及其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开展了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做到了检疫和检测同步,确保畜禽及其产品卫生安全。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契机,集中开展了奶站清理整顿,全面取缔非法收奶站,生鲜乳收购站由原先的16个规范为现在的10个,并开展了“三聚氰胺”检测工作。强化畜禽投入品监管,定期开展饲料兽药生产经营市场和使用环节专项整治,对兽药生产企业全面推行GMP认证管理,全市6家兽药生产企业全部通过了农业部GMP认证,对兽药经营企业全面推行GSP认证管理,目前已有57家经营企业通过了省局的GSP认证,认证覆盖面达到了72%以上。全面落实官方兽医制度,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全面监管。加强动物卫生执法,平均每年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0余起。投资50多万元开展了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全市全面推行了牲畜新型二维码耳标和机打检疫证制度,并将牲畜免疫信息、动物产地检疫信息和动物屠宰检疫信息及时上传中央数据库,确保了动物及其产品从产地、流通到市场的全程追溯,从源头上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市畜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饲养方式仍比较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小,仍存在相当数量小规模、分散饲养形式,导致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难度加大。

二是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缺乏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是养殖用地不足、土地调整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是养殖场户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发展滞后,环境保护压力加大。

五是发生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潜在风险依然存在,疫病、药残、人为添加非法添加物等发生的几率加大,导致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严峻。

三、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高产、高质、高效、生态、安全、品牌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稳产量保供给、抓防疫保安全、调结构促发展”为重点,坚持走内涵式、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加快畜牧产业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畜产品深加工,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着力提升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市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

(二)基本原则

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按照集约化、科技化、信息化和生态化要求,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按照区域资源优势,在畜牧业生产发展上合理布局,统筹规划,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进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养殖用地规划。

三是完善产业体系。增强政府对畜牧业的引导作用,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各种中介合作组织,完善市场信息网络,着力构建有利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四是注重生态保护。在全面考虑动物防疫、环境保护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定位,实现生产与生态相统一、发展和保护相一致、人与自然相和谐。

五是突出科技创新。面向市场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提高畜禽产品良种率,加快地方良种品牌开发。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支撑体系,大力推广标准化和实用技术,进一步提高标准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向技术集约型畜牧业的转变。

(三)目标任务

到年,畜产品质量与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主要畜禽产品供给稳定增长。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2.95万吨,其中肉类总产量达到14.26万吨,蛋类总产量达到12.21万吨,奶类总产量达到6.48万吨,年均递增2.01%。把增长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上来,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7%以上。

二是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面完成。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实现全方位覆盖,检疫率达到100%。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实现全方位监管,监管到位率100%,确保安全使用。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不发生重大区域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三是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显著提升。加快养殖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大力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加快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建设,促进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粗放型向集约型、资源消耗型向循环利用性转变。生猪、禽类、奶牛、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85%、95%、85%、75%。

四是生态环保水平明显改善。畜禽养殖对环境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实现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清洁生产,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重点

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按照突出区域资源优势和产品特色的原则,围绕完善四大体系、振兴三大产业、实施十大工程,加快推进现代畜牧业建设。

1、完善四大体系

一是完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按照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畜禽深加工、养殖基地建设、畜牧专业合作社发展等三大重点工程,突出发展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体化的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

二是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以黑猪保种选育和产业化开发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体系,提高品种资源保护能力;以规模化良繁基地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良繁体系,提高畜禽良种科技转化能力;以人工授精站建设为重点,完善畜禽品种改良体系,提高畜禽良种供应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监管有效的畜禽良种繁育改良推广体系。加强种公猪站和牛、羊良种改良站点建设,年,建设镇、村级生猪改良站30个,牛、羊改良站(点)20个,不断提升畜禽良种改良和推广水平。奶牛改良率达100%,良种猪人工授精推广率达到8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率达到90%以上,蛋鸡良种覆盖面达到100%。

三是完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市、镇、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实现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管理,突出机制、队伍和工作流程建设。积极推行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制度,重点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和乡村兽医队伍建设。加强市、镇两级动物疫病监测实验室建设,充实完善仪器设备,提升动物疫病检测水平。加强疫情预警预报机制建设,及时掌握和科学评估疫情形势,不断提高科学防控能力。加强动物标识和疫病可追溯机制建设,实现动物疫病全程追溯。加强疫情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提高快速反应和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逐步建立牢固完善、机制健全、应对有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四是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府管理、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产销联防、部门联动、城乡联控”的长效监管格局。加大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上下连结、高效运转的畜产品质量监管网络体系。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畜禽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对主要畜禽产品生产基地、屠宰加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超市的全程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建立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是生猪产业。以生猪调出大县项目为契机,以构建完整的生猪产业链为重点,支持新雅、新青峰、鑫盛联等生猪产业链项目建设。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为契机,以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为重点,规范市场运作,加快10万头黑猪及其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项目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提高饲养管理水平,突破性发展生猪精深加工,因地制宜发展发酵床生态养殖。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建设一级以上种猪场2个,二级种猪场12个,基本普及三元杂交和配套系优质猪。年,全市年出栏优质生猪120万头。

二是蛋鸡产业。以胶东、李哥庄、胶莱、铺集等蛋鸡优势集聚区为发展重点,不断优化饲养品种,大力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稳定蛋鸡产量,确保市场供应。到年,蛋鸡存栏1000万只,蛋产量10万吨,蛋鸡标准化饲养率达到95%。

三是奶牛产业。支持新希望琴牌乳业二期工程建设,实现日加工鲜奶量倍增,加快名特优奶制品开发,不断提升对本地鲜奶的收购量,提高辐射带动能力。以提高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为重点,建设10处规模大、档次高、生产能力强的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配套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奶牛养殖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奶牛养殖优化升级。年,全市奶牛存栏量达到2万头,奶产量6万吨。

3、实施十大工程

一是实施产业和区域布局调整优化工程。坚持突出重点,有进有退,稳定发展生猪、蛋鸡等食粮畜禽,突出发展奶牛、肉牛、肉羊等食草畜禽,大力发展特色养殖,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畜禽优势产业基地。到年,全市基本形成:以为重点的蛋鸡产业区;以等丘陵地区为重点的生猪产业区;以等为重点的奶牛产业区和以为重点的特色养殖产业区。在区域布局上,合理划分适养区、控养区和禁养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市内五个办事处和其他镇处中心区、工业园逐步退出养殖环节。

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及品牌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乳业、食品、食品等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快引进和新建一批标准高、规模大、拉动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进一步扶持黑猪繁育基地等一批养殖企业做大做强,切实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重点抓好新雅30万头生猪产业化开发和10万头黑猪产业化开发项目。加快推进2万头奶牛养殖工程建设,实现我市奶牛的产加销一体化。大力实施品牌培育和创建工程,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推进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到年,全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畜禽生产企业达到20处(个)以上,绿色或有机畜产品2个以上,畜产品地理标志1个。重点培育黑猪、乳业、星无公害猪肉等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名优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工程。采取合作社、托管、代管等形式,引导畜牧养殖专业村及家庭养殖户“退户进区”,将全市90%的散养奶牛、80%的散养生猪迁入集中养殖小区。每年新建、改建、整合畜禽规范化养殖小区4处以上,到年,全市“退户进区”养殖小区达到20处以上。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标准,加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力度,每年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40处以上,年全市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总数达到380处以上,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大力开展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活动,每年创建20处以上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年,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场达到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达到40处以上。

四是实施生态环保养殖示范工程。加快推进健康、环保养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生态化示范区创建活动。大力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及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重点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年,全市开展发酵床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50家,占规模养猪场总数的60%以上,发酵床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以上。

五是实施地方良种产业化开发工程。加大黑猪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力度,加快黑猪及其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开发,通过招引大型畜牧养殖、加工龙头企业,集中建设一处黑猪育种中心和一处黑猪瘦肉型新品系产业化研发中心,争取到年,全市黑猪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2000头以上,黑猪瘦肉型新品系核心群基础母猪达到3000头以上。年黑猪及其瘦肉新品系商品猪10万头以上。充分发挥黑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作用,加强产品包装和推介,不断提高黑猪肉的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制定黑猪养殖基地认证标准,新发展黑猪养殖基地10处以上,通过证明商标来规范黑猪养殖及其产品市场。黑猪瘦肉型新品系通过国家遗传资源委员会的新品种认定。

六是实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工程。全面加强以市疫控中心为龙头、镇(处)农办和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为骨干、村级动物防疫员为基础的动物疫病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在市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18个镇处政府、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和463处畜禽养殖场(村),建设全市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平台、风险评估和预警平台、监控平台、信息搜集和分析平台、调度及培训平台。在市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与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之间建立网络视频会议平台。认真落实畜禽春夏秋集中防疫、程序化免疫和畜禽补免日制度,实现防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加强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建设,不断完善市级疫控中心和10处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市疫控中心实现病原学快速诊断,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实验室全部实现血清学和免疫抗体检测。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建设,建立健全全市动物疫病屏障体系和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1处动物隔离检疫场和1处中型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厂,力争在3年内通过国家无疫区评估。加强基层动物卫生与产品质量监督站规范化建设,完善防疫、冷链、信息网络设施,不断提高一线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逐步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学历水平和补助标准。加快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步伐,到年,基本建立既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达到对所有猪、牛、羊的数据实时采集、传输,实现全面、快速、准确追踪溯源。

七是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落实畜禽饲养场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建设一处市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鼓励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建立质量安全检测室,提高企业自检和管控能力。加强全市9处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做好“三聚氰胺”定期检测和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生鲜乳质量安全。严格实施生猪、肉牛、肉羊“瘦肉精”检测制度,做到检疫与检测同步,出栏检测与日常监测并重,实现全覆盖、全到位。落实饲养场备案制度,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提高完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设施设备水平,增强动物卫生执法手段和能力,有效打击各种动物卫生违法案件。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强化市场流通和道路检疫监督。采取高压态势加强对加工、贩运病死畜禽及其产品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杜绝不合格畜禽及其产品流入市场。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登记管理制度,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促进畜产品生产标准化、流通标识化、市场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监管法制化、信用普及化,确保广大群众畜产品消费安全,保障畜产品市场的经营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八是实施饲料兽药优化升级工程。严格落实兽药生产企业GMP认证管理制度。支持等5家兽药饲料生产企业进行改造升级,壮大企业发展规模,到年,争取全市实现兽药企业产值过亿元的1家,产值过三千万元的2家;饲料企业产值过亿元的5家。争创国家名牌产品3个,省级名牌产品4个,市级名牌产品6个。组建饲料行业协会和兽药行业协会,增强企业竞争力,维护行业权益。加大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生产、经营、使用的执法监管,对规模场、养殖小区、饲料兽药经营企业以及外地进入我市的饲料兽药产品全部实行备案管理制度。强化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和兽药生物制品规范化管理,兽药经营企业GSP认证覆盖面达到100%,兽用生物制品全部实行一级商制度。加大兽药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到年,全市创建30个放心兽药经营企业,提高全市兽药市场产品合格率10个百分点,达到95%以上。支持秸秆、牧草饲料开发利用,推广饲用玉米等优质饲草饲料作物种植,实现区域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推广秸秆青贮,支持永久性青贮池建设,年青贮玉米秸秆20万吨以上。

九是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加强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支持鼓励在职进修学习,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进一步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定期畜牧兽医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奶牛冻精细管改良和性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支持完善市、镇两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建设,搞好软件开发,发展终端用户,搞好信息服务。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养殖场户、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乡村兽医、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全部列入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的培训和普及力度。

十是实施经营体制创新工程。鼓励龙头企业、规模场、村干部兴办合作社,促进家庭饲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社会服务向合作社为主转变。重点发展由龙头企业、规模场联建和由养殖量比较大的村的村干部领办的合作社,并对现有合作社进行整合、完善、规范和提升。到年,新发展3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培育20家有股本、有场地、有效益,能带动50户以上的畜牧示范合作社,指导和支持100家畜牧专业合作社规范运作,全市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总量达到170家以上,90%以上的畜禽饲养场户参入到畜牧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营组织。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在市养猪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市黑猪产业化开发协会、市奶牛养殖协会、蛋鸡养殖协会等市级畜禽产业协会,增强行业自律意识,加强信息沟通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五)政策保障

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生猪、奶牛养殖场区建设改造的力度。市政府要建立畜牧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年提高畜牧业发展投入。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防疫屏障体系、动物检疫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疫病监测净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的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种畜禽等实验室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是加大对畜牧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有关畜牧业支农惠农政策,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监测经费全部纳入市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积极争取各级逐步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家畜配种改良站点建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养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落实饲料加工企业免征增值税等税收优惠政策。运用贴息、担保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畜牧业的贷款。鼓励社会资金参入现代畜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金融部门要结合畜牧业发展特点,探索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支持广大农户发展畜禽规模化健康养殖。总结能繁母猪、奶牛保险的经验,逐步扩大畜牧业保险试点险种覆盖范围。

三是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预留必要的畜禽养殖用地。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鼓励发展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畜舍,逐步实现养殖场和农田的轮作使用。积极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按照市国土资源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海洋与渔业局《关于完善市设施农用地管理的意见》规定执行。畜牧生态循环和休闲观光型牧场,其永久性设施用地应依法办理农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手续。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围绕建设畜牧业强市和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的要求,制定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及时研究解决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畜牧兽医、发展改革、财政、农业、科技、国土、环保、质监、卫生、金融、物价、税务、公安、交通、工商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现代畜牧业发展。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考核镇处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内容,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建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加强畜牧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市、镇、村三级畜牧兽医信息网络,搞好信息的搜集、分析、研判、,实现对市场变化、疫病流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有效预警预报,强化宏观调控和风险控制,促进现代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