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经信局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意见

时间:2022-05-15 09:25:00

导语:区经信局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经信局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意见

为更好地服务省会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的新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动全区都市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意见。

一、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意义

都市型现代农业是顺应城市建设要求和农业发展水平提升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不断满足城乡居民要求为目标,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模式为载体,融生产、生活、生态、示范、休闲、观光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具有优良生态、优美景观、优势产业、优质产品的显著特性。目前,市农业正处在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现代农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作为市区的有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得天独厚条件,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已成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必然选择。

都市型现代农业不仅能够拓展农业发展的生产、生态、生活功能、而且可以通过提供食物安全、劳动就业、生态保障、休闲娱乐和科技示范等多个平台实现和提升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新鲜安全营养的基础上,对农业观光、休闲、体验、教育等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推动省会现代农业提升,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原则

㈠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城市、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和富裕农民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建设各具特色的园区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转型为核心,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新功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实施产业互动发展和产业融合,提高农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促进省会城市农业创新与升级,辐射带动全区农业发展,逐步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框架。

㈡发展目标

1、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功能。结合区域优势,确定区域布局主导产业,通过规划和调整,提高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加大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装备水平和产出水平;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质量体系和产品认证以及监督检测,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无害化水平;通过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名、特、优、新为重点,培育出一批满足多层次和个性化需求的唯一性特色产品,提高农业市场化服务水平。

2、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农业的生态功能。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建设,开发和推广应用相关农业生态的技术和设备,初步建立起涵养能力较强、生态景观优美、空气水源清洁、高效节能节水和农业废弃物得到有效治理利用、生态服务价值较高的农业生态体系。

3、进一步拓展农业的生活功能。以服务城市为导向,面向消费市场日益多样化,特别是高端消费市场的新需求,使农业在满足消费者物质需求的同时,不断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加快开发以旅游休闲观光和农产品展示交易为主的生活功能,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生活功能相对齐备、经营模式多样、服务水平较高的农业休闲观光园区。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4年全力构建起集生态、观光、休闲、餐饮、文化“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统一的都市现代农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实现小麦、玉米主要粮食作物高产稳产田稳定在30万亩;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5万亩;蔬菜面积达到15万亩;畜牧小区总数达到160个;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

㈢发展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实现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坚持城乡互动原则。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和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扩散、渗透和辐射。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解决当前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问题,又着眼于农业的长远发展,有效利用、配置、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的有效统一。坚持生态优先,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保护、发展生产力,保持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坚持科技先导的原则。充分借助省城的科技优势,加强农业科研与应用,增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速农业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发挥科技在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

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我区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资源状况、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功能拓展的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无所作为,坚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

三、发展布局和主要模式

㈠发展布局

根据我区不同地域的资源状况和功能特点,构建“一区、一带、三线、70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1137”都市型现代农业区域经济布局新框架。“一区”即园博都市农业开发区,在经济开发区、农业高新区、主城区、大学科技园、旅游度假区及其周围着力培植都市型现代农业区;“一带”即沿我区境内东岸着力打造滨河都市农业风情带;“三线”即突出抓好国道104线“设施农业、林果、茶叶”产业带;省道104线“中药材、畜牧、林果”产业带;国道220线“精品蔬菜、花卉苗木”产业带。

㈡主要模式

1、生态景观型农业。以构筑生态良性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优化、美化、净化城市环境为主要功能,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优美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舒适的休闲、观光场所,促进人与自然、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

2、体验参与型农业。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体,让市民和游客在接触自然、体验农艺中调节身心健康,享受田园之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3、高科技设施型农业。应用工程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农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等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设资本、技术、设施高度密集的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高科技设施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可控化和工业化,展示现代高科技农业风采。

4、旅游度假型农业。依托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特色农艺园,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满足与适应市民走出城市、回归自然,享受宁静安逸生活的心理和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5、特色精品型农业。按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从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组织生产富有地域特色的安全、营养、优质、鲜活农副产品,适应人民生活对食品消费要求不断提高的需要。

6、物流会展型农业。以服务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城市近城区的物流中心和流通网络,通过运输、加工、包装、仓储、配送等环节,使农产品创造更大的增值空间;通过农业会展这个有效载体,扩大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促进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帮助农民增收。

四、建设重点

(一)强力提升六大主导产业,提供安全、优质、营养的特色农产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板块。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布局,实施产业聚集,打造规模效应,做大做强蔬菜、林果、畜牧、苗木花卉、传统农业、生态旅游六大产业。

(二)大力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坚持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中介组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四位一体”协调推进的产业化工作思路。重点培植农业龙头企业。

一要做强做精主导产业,提高企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

二要坚持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要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知名度。

大力扶持各类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突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规范交易行为,提高知名度,增强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

(三)加强生态体系建设,为市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屏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护农村饮用水源,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加强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为重点,着力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切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四)加强旅游资源和项目开发建设,为市场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的场所和保存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着力构建生态旅游板块。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实施土地整理和破损山体治理项目;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全面提升水利设施的质量标准;加快道路交通建设。

五、保障措施

㈠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成立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和组织协调等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全局高度,切实落实好规划,全面加强指导,并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全区都市现代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明确责任,分工负责。区都市现代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搞好跟踪服务,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区农业局要牵头做好规划制订、工作协调、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区农办负责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区林业局负责林业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林果、花卉苗木产业技术指导;区水务局负责农业农村水利工程项目及现代水利工程技术和方法的引进和推广;区发改委负责将都市农业发展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计划,加强指导服务,并会同区财政每年安排一批农业重点项目和资金;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筹集和管理,对各部门提出的农业项目进行汇总、审核,平衡项目和资金安排;区科技局负责相关科技项目的立项;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区乡道路勘察设计,并多方筹措资金,加强乡村主干道路和产业片区生产道路建设;区环保局负责对产业基地的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区旅游局负责指导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品牌经营,帮助组织客源、开拓市场。

㈡强化政策扶持,创新发展机制

1、进一步加快土地确权,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为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2、整合项目和资金,实行部门包村、扶贫包村、产业包村,重点打造“一区、一带、三线”内的重点项目。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制定奖励政策直接扶持,实行产业贴息政策。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农业多元化投融资办法。坚持园区运营企业化,充分吸引社会资金投资都市农业,形成政府、农民和社会共同投资的格局,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5、进一步加大农产品品牌推进力度。强化品牌意识,把品牌作为开拓市场、巩固市场的金钥匙;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加大有机、绿色、无公害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进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场影响力;规范销售行为,在完善农产品标识上求突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㈢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1、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训的力度,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加快农业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科研开发,加快培育农业科技创新的新主体;大力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化,加快培育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农业科技企业。

2、加强科技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科技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和技能拓展培训,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为都市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㈣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重点加快农产品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规范和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与完善配套;切实加强国内外农业安全信息的情报工作,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逐步与国际接轨,指导全区绿色和有机农业、外向型农业的发展。

2、进一步完善“区有检测中心、园区有检测点”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建立完善的检测制度,配齐必要的仪器设备,提升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定期进行产品检测,及时公开监测结果,以指导生产、引导消费。

3、积极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产地环境定点监测等工作。重点加强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加强质量安全执法监督,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全面实施“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