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办工业结构调整意见

时间:2022-05-13 10:13:00

导语:市政办工业结构调整意见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政办工业结构调整意见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加快建立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现就加快我市工业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迅速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近年来,我市牢牢把握“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一手抓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一手抓引进引办增加总量,使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652.6亿元、利税74.1亿元、利润43.4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8%、19.2%、19.76%和15.74%。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的比重达到72.94%,工业用电量达到33.72亿度,同比增长15.41%,占全市用电量的82.55%。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截止目前,我市已建立了6家省级技术中心、22家市级技术中心;树脂产量列居亚洲第一,小功率电动机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牌”商标、酒业有限公司的“牌”商标、炊具机械有限公司的“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有28件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有22种产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此外,章鼓牌罗茨鼓风机、中集改装车、重汽载重车、腾龙排气管、家电电机、汽车配件厂的刹车系统及主要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初步形成了集团、电机、钢铁、发电等160家过亿元的骨干企业群体,其中收入过40亿元的企业1家,过2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6家。

目前,我市工业经济虽然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工业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进一步显现,我市工业发展已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年总书记在视察工作时,对全省提出了“两个进一步”和“三个着力”的要求,特别是突出强调了转方式、调结构的问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更加注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突出强调要重点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这些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从国内外大环境来看,明年全球经济将进入“后危机时代”,企稳较好、经济复苏,但国际金融风险、贸易增长、地区安全等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发达国家纷纷推出以低碳、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重点的竞争策略和发展主张;我国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外贸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越来越窄,以高能耗和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以为继,在这种大背景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已经刻不容缓。从全省和整个市来看,将进入“后全运时代”,全运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趋显现,蓝色经济区建设方兴未艾,省会建设加速迈进。从我市情况看,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时期,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项目缺乏,传统产业占比大、能耗偏高,工业发展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尤其是随着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不足、自给率低,工业用地紧张,环境容量有限等资源环境条件的逐渐贫化,我市难以长期支撑资源能源主导型工业的高速发展。此外,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所酝酿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将要来临,并以此助推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时代”转化为“低碳时代”,“转方式、调结构”已经势在必行。如何抓住机遇,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抓住后危机时代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根本上提高工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工业全面振兴。各企业、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坚定信心,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积极作为,科学务实,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努力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加快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以调高调优调强为目标,主攻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支持一批优势产业向高端环节延伸,重点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重点创建一批知名品牌,重点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做优做新传统产业,大力培植新兴产业,努力建设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

(二)目标任务: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有效运用规划引导、政策扶持、行政推动等手段,积极推进工业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和发展水平的提升。

1、加快推进组织结构调整。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依靠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和适度有序的宏观调控,全面推进企业改革步伐,引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对企业进行高位嫁接改造。制定出台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的大型企业集团,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企业间充分竞争,以大企业为龙头、产业产品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的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争取到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40家,实现销售收入1300亿元、增加值340亿元、利税128亿元、利润76亿元,四项指标年增幅达19%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企业达到4家、过30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过10亿元的企业达到20家、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00家。力争到“十二五”末,重汽属地、集团、、工业园4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增加品种、改善质量、节能降耗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关联企业在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区域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在巩固优化传统产业的同时,努力培植电子信息、航空维修等高成长性产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争取到年底,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利税100亿元、利润60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0.8%、78.1%和78.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5%。

3、加快推进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具有重大作用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积极发展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特色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营造优越的名牌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创牌意识,努力打响“制造”品牌。到年,争创国家名牌产品2个,国家驰名商标5个,省级名牌和著名商标各30个,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取得新进展,在创建世界知名品牌上实现突破。

4、加快推进技术结构调整。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在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力争到年底,全市重点企业技术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左右;主要工业企业装备居国内先进水平比重达到70%,其中居国际先进水平的达到30%;企业技术中心数量达到100个左右,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

5、加快推进布局结构调整。依据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按照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成本降低的原则,统筹工业布局,以“一区四园”为载体,以争创各类特色产业基地为依托,沿经十东路、济青路、济青高速、潘王路四大经济隆起带,加快基础设施配套,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布局,形成区域统筹、特色鲜明、错位发展、配套完善的工业布局体系。到年,产业集聚度达到80%以上,园区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占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65.4%。

三、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

技术改造投资省、工期短、见效快,能有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它不仅是应对危机、促进增长的应急之策,而且是优化提升存量资产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水平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把技术改造作为调结构的主要抓手,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使企业质量品种、节能减排、装备水平、安全生产都有一个新的提升,增强工业综合竞争力。

1、优化投资结构。着眼于解决工业总量不大、投入不足的问题,把握好机遇,研究好对策,促进投速、投量、投效有机统一,力争实现三提目标,即提总量,工业投资总量有新的突破,力争今后三年工业投资增幅每年都保持在20%以上;“提占比”,严格控制“两高两低”(低装备水平、低市场占有率)和产能过剩行业投资,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加快发展,增加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园区协调发展的资金投入,努力提高项目装备和技术投资比重,迅速提升投入产出能力;“提速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争取早投产、早达效。力争到年底,全市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57.7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35.04%。其中,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分别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9项、30项、23项13项,分别完成投资37.8亿元、33.9亿元、58亿元和20亿元,分别占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的24.0%、21.5%、36.8%、12.7%。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共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5项,完成投资8亿元,占重点工业项目总投资的5%。

2、抓好技改项目建设。按照国家关于钢铁、汽车、船舶等10个产业振兴规划的发展重点和措施,切实用好增值税转型、进口设备免息、技改贴息等优惠政策,突出关键设备、关键工艺的更新改造,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倍增器”作用,用信息化技术、新材料、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支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产业链长、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到年底,计划实施工业项目600项,完成工业投入450亿元。重点抓好集团投资4.9亿元的氨醇系统优化调整技术改造、纳诺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投资1.86亿元的机械用人造花岗石技术改造、鲁棉天元纺织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纱锭生产线技术改造等350个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240亿元,占工业总投资的53.3%。同时,按照“改造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不断充实完备重点技改项目库,形成早立项、早投入、早见效的良性循环机制,为工业经济发展积蓄后劲。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着力推进信息技术与产品设计开发的融合,积极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技术,提高产品设计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力推广运用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柔性制造等技术,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促进信息技术与供应链管理融合,广泛应用信息管理技术,对企业运营全程以及上游企业、下游企业物流系统实行信息化管理,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努力提高电子信息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

(二)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引才借智、联合共创”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出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努力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能力,推动工业发展方式由要素驱动向创新推动转变。

1、抓好创新平台建设。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制定有效政策,积极引进各类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技术引进消化再创新,努力建设一批集市场研发和信息收集、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中试和批量生产为一体的高档次研发中心,提高产品研发对市场变化的反应能力。鼓励企业以兼并收购国外技术团队和科研平台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产业,支持企业参与或发起制定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推动专利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合作,支持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合作创新,每年组织实施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同时,大力支持企业兼并收购国外技术团队和科研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与开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品和专有技术,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活动的主体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到年,争创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7家,重点骨干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完成200个重大自主创新产业化项目,2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初具规模。

2、加强产学研联合。坚持引进开发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参与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进行科研项目研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重点对罗茨风机、家电电机、重型汽车、酚醛树脂、唐和唐等一批基础好、产业链条长、技术水平高的产品进行横向拓宽和纵向延伸,努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

3、大力发展品牌经济。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品牌建设经验和运作方式,制定实施品牌发展规划,研究制订鼓励政策,着力抓好品牌设计、传播、提升、推广等工作,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兼并、参股国际品牌。积极引导具有名牌产品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在现有主导产品基础上,对产品链条进行横向延伸和纵向开发,努力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争取进入大企业全球采购体系,推动配套产品生产供应国际化,实现由“品牌产品”向“品牌企业”的转变。

(三)培植壮大集群经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以做强主导产业、做大新兴产业、做精传统产业为目标,以“一区四园”为依托,突出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逐步强化园区载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培育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做大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以主项目区即经济开发区为平台,充分发挥重汽的龙头带动作用,以中集车辆、实力客车、萨博特种车及汽配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完善重汽配套产业园建设,按照整车发展与零部件升级并举思路,全面提升大吨位重型车的技术水平,重点发展重型车、改装车、商务车,积极开发适合城市市场需求的多功能车、专用车和客车,加快发展大中型豪华客车、BRT城市快速公交车和新能源客车,研发工程、环卫、市政、消防等专用性强、高附加值的专用车和特种车,加快研制开发数字化仪表、车载电子装置及汽车电子元器件等产品,形成整车制造与原材料同步推进、整车与零部件协作配套、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的格局。突出抓好重汽提升零部件检测实验能力及自卸车、汽配轿车液压制动零部件、百惠汽车柴油机尿素SDR排放处理装置等配套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力争到年,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24.6亿元、利润1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3.1%、19.2%和18.4%。

2、做强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以成立市铸锻协会为契机,以工业园和工业园为平台,以电机、鼓风机公司、济钢铸造、明威塔机、丰汇设备、伊莱特重工、炊具等企业为龙头,围绕矿山设备、工程机械、起重设备、建筑机械、压缩机等机械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数字智能化、虚拟制造、网络制造等先进技术,提高设计水平和加工装备精度,大力发展微电机、起重设备、法兰盘、罗茨风机、耐磨钢球、气动元件、高档锻打件等产品,提高社会化协作配套水平,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加工配套企业。全面加强与集团的战略合作,搞好工业园规划建设,重点抓好集团投资10亿元与中国重汽合作的模具、塑料、钣金生产项目,鼓风机公司投资1亿元的离心鼓风机及压缩机,天鹅棉业投资4亿元的棉花机械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努力建设罗茨风机、炊具机械两大产品集群,积极争创“中国铸造之乡”、“中国炊具之乡”,努力打造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形成较为完备的机械制造产业体系。力争到年,机械制造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414.5亿元、利税44.4亿元、利润28.2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1.9%、34.7%和37%。

3、做优化工产业集群。依托镇化工工业园,以集团、日月化工、集团、中氟化工、胜邦绿野等企业为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化肥、树脂、农药、氟材料四大重点产品,全面提升合成氨生产能力,拉长煤化工产业链,重点培育聚四氟乙烯等氟材料,加快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制药以及农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和生物化工产品。同时,针对精细化工产业链的缺失环节,积极吸引国家大型化工项目来我市布点,吸引化工业跨国巨头来我市进行大规模投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链延伸,向集聚化、系列化、高科技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上下游衔接配套的化工生态产业链。重点抓好集团投资6亿元的异氰基变羧酸基系列化合物和1万吨/年纤维素乙醇以及投资2亿元的年产1000万平方米新型节能阻燃环保酚醛泡沫复合墙体材料、华氟化工投资1亿元的年产500吨聚氟乙烯氟树脂和年产1000吨碳酰氟、日月化工投资8亿元的年产4万吨聚甲醛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为龙头的生物质化工产业园,以明泉化工、日月化工为龙头的煤化工产业园,以中氟化工为龙头的氟化工产业园,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发展。力争到年,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264亿元、利税24.6亿元、利润13.5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20.3%、19.2%和17.8%。

4、做好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依托等龙头骨干企业,积极引进业内世界名牌企业,重点发展饮料、八宝粥、方便面、肉食品、矿泉水、白酒等产品。同时,加快发展培育与食品制饮料业规模相匹配的原料基地,为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优质资源保障。突出抓好九阳集团投资4亿元的年产5万吨豆料项目、投资1亿元的新上快速生产线、联合制罐投资3.3亿元的饮料用二片式铝质易拉罐、福贞投资1.7亿元为银鹭配套包装罐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实施,确保按时投产达效,努力打造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食品饮料产业集群迅速成为拉动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力争到年实现销售收入71.5亿元、利税6.4亿元、利润4.3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5.5%、5%和5.7%。

5、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集群。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跨越式发展。以电子等企业为龙头,以电子、电子等企业为依托,加强工控软件开发力度,打造纵向行业应用软件产业链,积极引进电子元器件、零配件、印刷电路板等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加快专用电子设备开发生产,大力发展电子加速器、核电电缆、半导体芯片等高新技术产品,培植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服务业,逐步形成配套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生产协作体系,努力建设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同时,以集团、热电厂、集团等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风力发电设备、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突出抓好电子投资1.2亿元的辐照基地建设和高能电子加速器的研制及产业化、科芯电子投资8000万元的单晶硅片、科技投资1.8亿元的LCD大屏幕、热电厂投资8000万元的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风电技术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年,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实现三年翻一番达到50亿元,新能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

(四)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售份额

牢固树立以市场为核心的工作意识和经营意识,按照“外有突破,内有扩展”原则,把面向市场、响应市场、适应市场、开拓市场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千方百计扩大产品销售。

1、努力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营销网络、队伍和机制建设,建立市场信息分析与预测预警机制,帮助企业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动态,加快产品适应性调整,稳定和拓展客户网络,举办一系列产销对接和工商衔接活动,宣传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升企业抵御风险、开拓市场的能力。

2、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充分用好出口退税等政策,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围绕国际市场需求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增长点。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跨国合作经营,在境外主销市场设立物流中心、分销中心和加工分厂,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做大做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

(五)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推动工业集约发展

通过节能减排实现能源资源的节约高效利用,既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又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举措。目前,我市正处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期,重工业比重不断上升,由2000年的47.8%上升至目前的84%,导致工业发展与降低能耗、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节能减排作为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强化节能考核问责,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增加产业对生态环境的亲和力,使工业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快速转变。争取到年底,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达到1.232吨标准煤。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目标责任制实施意见,组织好循环经济试点和项目库工作,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再利用、再生资源拆解加工利用为重点,充分发挥埠村煤矿、集团等企业的示范作用,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和企业,提高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率,促进企业资源和产品关联共生。到年底,争创1个省级循环经济重点园区、2家省级循环经济型企业,全市综合利用企业达到45家,消化工业废渣314.8吨,实现综合利用产值7.9亿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以上。

2、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本着“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原则,充分利用政策引导、节能监察等手段,着力加强对23家重点能耗企业的定额管理,积极引导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非生产重点用能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和能源审计,形成企业自愿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着力培育一批能源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清洁生产企业。力争到年底,有48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3、加快节能技术进步。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产业,提高节约型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以电缆、电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核电电缆、半导体芯片、ZG型三叶罗茨鼓风机等高端产品的研发步伐;以太阳能、风力发电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太阳能、风能产品的开发利用;以化工、科技、树脂等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碳酰氟、电子加速器、新型吸水材料等高科技产品,全力推进环保型新兴产业发展。

二是实施节能改造工程。围绕国家“十大节能工程”和全省三个“节能100项”,以炼铁高炉、工业锅炉、电机节能、余热余压利用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重点,在钢铁、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分期分批组织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工程,重点抓好明泉化工造气装置优化调整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等200余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快推进重点耗能行业的资源能源集约高效利用。力争到年底,化工行业合成氨综合能耗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材行业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20%以上;水泥、电力、煤炭等几个主要行业能耗分别达到省级先进目标水平。

4、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办法》,严格行业准入,切实从源头上控制高耗能项目的上马。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严格实行差别电价和超耗能加价办法,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深入开展土小企业专项整治行动,对禁止生产和使用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在国内处于落后水平的技术和工艺,重污染、高物耗以及产生严重有毒有害物的产品、技术和企业,限期予以淘汰。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基础上,坚持有保有压,加快调整结构,将有限的环境容量用于支持高端产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六)创新招商选资模式,为工业发展积蓄后劲

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产业招商、资源招商、项目招商,主动承接国际高端制造业和服务外包转移以及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资本转移,努力争取国内外大型优势企业在我市投资布点,为工业发展积蓄后劲。

1、优化招商机制。研究出台新的《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提高招商引资在全方位目标考核中的权重,设立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和“突出贡献奖”,对在招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重奖,对贡献突出的领导干部优先提拔。积极推动中小企业围绕13个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与国外先进制造企业合资合作,对引进鼓励类大项目、世界500强投资项目、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项目的给予奖励,对实现以商招商的企业给予重奖,努力营造以商招商、以商促商良好氛围。

2、推动企业招商。强化“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以市场换项目,以存量换增量”观念,支持优势骨干企业抓住国际能源资源和资产价格回落的有利时机,面向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以资产、资源、品牌为纽带,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挂靠联合,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重点抓好华民铸锻与集团的合资合作,全面推进、化工与集团,电机与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快速扩张。

3、深化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的前伸后延、上下关联,着力引进孵化性强、带动力大、供应链长的综合项目,形成关联度更高的企业集群,促进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快速形成。重点围绕交通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对外加强合资合作、对内加速资源整合”的发展思路,积极引进与重汽配套的“关键”补链项目,使其成为中国重汽一级配套商,通过一级配套商的辐射作用带动本地二级、三级、四级汽车零部件配套商的发展,逐步在形成交通装备业各企业间耦合共生的产业链条,大幅度提高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

(七)加强队伍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围绕传统产业振兴和新型产业培育人才需要,以人才智力引进和本地人才培养为手段,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加快企业家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为结构调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1、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实行职业经理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百名”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建设计划,继续举办现代企业管理高层研修班、职业经理人培训班,适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国内外竞争与合作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2、加强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百名专家聘任计划”,通过采取与高校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联办企业等办法,以“担任顾问、兼职、技术入股”等形式,加大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深化企业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加快完善企业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积极推行科技骨干年薪制和期权期股试点,对有特殊贡献的高科技人才实行重奖,最大限度地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培植一批高层次企业技术创新型团队。

3、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实施企业全员培训工程,着力提高职工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广大职工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积极引导各企业建立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设立“首席技师”、“有突出贡献技师”和“杰出技术能手”,借助高等职业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金蓝领”培训、“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努力打造一支技能高、操作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技师型员工队伍。

(八)完善政策机制,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市工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业结构调整联席会议制度,对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年度目标,协调解决重大事项,推进落实重大项目,定期对工业结构调整重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建立灵敏高效的产业风险预警机制,正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趋向和市场走势,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运行监测、综合调度、应急指挥,为企业调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全面促进规划实施。完善生产要素保障供应机制,尽快启动220千伏绣江输电变电工程、220千伏官庄变电站和琅沟热电厂循环水供热工程建设,规划实施华电发电公司的循环水供热工程和500千伏变电站工程,积极为企业协调解决电、气、土地等瓶颈制约问题,为“十二五”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要素保障。

2、制定出台政策。

一是设立市工业结构调整引导资金,重点鼓励支持企业做好产业布局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重大项目投资、重大技术改造、自主创新、品牌创建、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是出台《工业“122”工程实施意见》,着力培育10家龙头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和20家创新型企业,努力培植一批收入过30亿元、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企业群体,使其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强力引擎。

三是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社会资本入股、财政投入等渠道,扩大担保公司资本规模。积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通过申报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形式,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全面加快上市步伐,努力破解融资担保瓶颈,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四是研究制定对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多、质量好的乡镇(街道)的考核奖励办法,切实解决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偏少的问题。

五是继续实行进企业收费保护制度,进一步落实减化手续提高效能制度。

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取消和停止征收19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降低12项收费标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精减压缩收费项目,实行一门办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宽松环境,为工业结构调整营造良好氛围,推动我市工业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