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

时间:2022-09-26 10:09:00

导语: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药材经济发展规划

种植面积超过1.5万亩的主要有:玉竹、金银花、杜仲、百合、黄姜、栀子等,中药材品种中。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玉竹,面积已超过6万亩,其次为金银花,种植面积也达3.5万亩。另外种植面积在0.2-1.5万亩的还有白术、党参、天麻、葛根、苡米、黄柏、白芍、射干、淮山等,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年加工中药材原料4万吨以上。

用途广泛,中药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药。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医药需求的升温,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药材栽培投资期短、效益高,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易接受,当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有效途径。市委市政府把中药材列为了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因此,中药材产业将会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亮点。

一、市中药材生产发展现状

无论种植面积还是产值都有很大的增长,市经济作物生产中已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产值约占整个经济作物总产值的三分之一。预计今后几年仍会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增长。据统计,2008年全市中药材种值面积已达26.5万亩,中药材生产是近年来我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比2000年的5万亩增加21.5万亩,增长4.3倍。其中:新化县种植12万亩,涟源4万亩,双峰9万亩,娄星区0.8万亩,冷水江0.6万亩,开发区0.1万亩。中药材总产值4.5亿元,比2000年增加3.7亿元,增长4.6倍。中药材生产已成为我市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支柱产业。

二、我市中药材生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市中药材产业近年得到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种植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低。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规模还较小,布局比较分散,多数农户都是利用边角地、瘦地和一些旱地、坡地、山地发展起来的。虽然涌现出了一批专业大户,但成规模连片种植的还不是很多,集约化程度低。二是服务滞后,扶持不够。社会化服务只局限在产中的农资供应和技术指导,产前的信息和产后销售服务等环节仍然比较滞后,同时专业技术人才缺少,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服务,对流通经纪人和商贩缺乏统一管理和正确引导,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销售网络。同时信贷的支持力度不够,不少农民因缺少资金而无法扩大种植规模。三是信息不畅,抗风险能力差。由于农户分散经营,缺乏正确的市场信息引导,加上销售渠道狭窄,无法抵御市场风险,从而极易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标准化种植缺乏,品质意识不强。农民对中药材GAP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种植、管理、施肥、施药,采收都比较随意,种植的不规范,导致有效成份缺失,重金属和农药残留超标等,不符合CAP要求,这将严重制约中药材生产的发展。五是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目前全市有成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10家,但真正具有现代生产线和加工技术的不多,大部分生产设备落后,加工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从而也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我市发展中药材生产的有利条件

1、多元气候良好生态环境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

我市地处云贵高原向江浙丘平过渡地带,山地成片,丘岗交错,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72米,地势高差悬殊,最高山峰1622米,最低海拔仅64米。山地气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带谱分布明显,从山脚至山顶的气候为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土壤为红壤、黄壤、山地黄壤、山地灌丛草甸土;植被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暖性林、暖性灌草丛。由于山区资源分布的立体性、垂直地带性、地貌与土壤的多变性,以及南北、东西等向的差异性,造成山区多层次、多类型、小范围内千变万化的生态环境条件,成为各种药用动植物生长繁育的好场所。全市中药材种类1146个,245科,811属。其中植物类71科,612属,1034种;动物药74科,99属,101种;矿物药11种。中药材品种繁多,蕴藏量大,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发展前景。

2、有良好的中药材发展基础。我市有传统的中药材种植习惯,随着国际市场对中医药的需求升温,近年我市中药材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市现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基地5个,5000亩以上基地10个,1000亩以上基地40个。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9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即新化奉家、水车的金银花、大黄、苡米、云木香基地;新化槎溪、双峰甘棠、三塘、涟源古塘、荷塘玉竹基地;新化文田、大熊山的茯苓、厚朴基地;新化金凤、天门的天麻基地;新化圳上的杜仲基地;新化吉庆的板蓝根、柴胡基地;新化坐石的百合基地;新化曹家、白溪的桔梗基地;冷江三尖、潘桥的栀子基地。

3、中药材加工业的兴起为发展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全市上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家,年加工能力达4万吨以上。随着一些中药材加工企业的投产和兴建,加工能力还在逐年扩大,80%以上的中药材原料将在市内就地加工转化进入国际国内市场。中药材加工企业大都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公司核心区+农户分散区”模式,在各县市建立中药材GAP种植示范基地,彻底解决广大药农丰产卖难的问题,调动了广大药农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全市中药材生产的快速发展。

四、2009-2013年全市中药材发展规划

2013年全市中药材面积发展到40万亩,总产值20亿元,面积增加13.5万亩,产值增加15.5亿元。全市建成万亩以上基地8个,5000亩以上基地15个,1000亩以上基地50个。根据现有基地建设和发展情况,建设好十大中药材生产基地:㈠新化奉家、水车金银花、大黄、苡米、云木香基地;㈡新化槎溪、双峰甘棠、三塘、涟源古塘、荷塘玉竹、白术基地;㈢新化圳上、古台山杜仲基地;㈣新化文田、大熊山的茯苓、厚朴基地;㈤新化金凤、天门的天麻基地;㈥新化吉庆、曹家、白溪的板兰根、桔梗、柴胡基地;㈦双峰杏子、蛇形山、新化坐石的百合基地;㈧冷水江三尖、潘桥、新化田坪的栀子基地;㈨涟源龙山、白马的黄柏、黄姜基地;㈩娄星区双江的党参基地。

大力发展中药材加工企业。积极扶持以星剑药业、福泰药业、四春堂药业为龙头的现有中药材加工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积极引进发展兴建一批中药材加工企业,使成规模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年加工中药材原料8万吨以上。

五、实施中药材发展规划的主要措施

1、抓住地域特色,选好特色品种,形成支柱产业。改变过去那种品种多杂散的局面,集中精力选择具有地方特色、有一定技术基础、产品质量高、竞争力强、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材品种作为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

2、建立中药材生产高新技术示范园和中药材种苗基地。加大中药材高新技术研究力度,不断开发出满足国际国内市场需求的中药新品种。同时积极引进中药材新品种和加快中药材种苗繁殖力度,以满足全市中药材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3、下力气抓好基地建设。基地是产业的基础,针对当前主导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规模化程度较低的实际,要下功夫扩大基地建设规模,有了一定规模,就能带动市场开发。在基地建设中要突出本地山青水秀、无污染的自然优势,按照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的产品基地,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适应当前中药材国际化的需要,培育名牌产品。

4、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熟技术推广力度。积极开发我市农村一些好的传统种植技术,同时大力推广新技术。要加快对现有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技术培训力度,尽快普及中药材种植技术。

5、培植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目前我市中药材加工企业除星剑药业、福泰药业、回春堂药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余中药材加工企业普遍偏小,加工制成品深度不够,多是中间或初级产品。要加快内联外引,尽快形成几家产值过亿的龙头企业。

6、加快中药材产品的流通。利用多种信息,搭建娄底中药材营销平台,通过合资、合作、委托等形式,与国内国际一些大公司共同开拓我市中药材市场,以促进我市中药材产业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