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安排
时间:2022-02-09 10:16:00
导语: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安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推进今年工作,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进一步加快,这为我们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国际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因素在进一步增加,人民币加速升值,外贸出口变数加大,资源能源制约加剧,环境约束性指标压力加重,宏观调控继续加强,这使我们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同时,嵊州经过多年的积累,经济社会发展已到了“蓄势发力、转型突破”的关键时期,机遇和风险并存。为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增强发展意识、追赶意识和危机意识,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牢牢抓住和利用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创业创新,奋力追赶,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又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充分估计和积极化解各种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破难克坚中推动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新的一年,政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进一步解放思想,进一步激发创业创新热情,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城乡统筹,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指标: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其中工业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二是民生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0‰以内。
三是约束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左右。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要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围绕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加快产业升级。加速集群发展,重点壮大提升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三大产业。拓展延伸领带服装产业,实施“真丝拓展计划”,做高做精领带服饰,做大做强服装家纺,努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真丝产业集聚地。巩固提升电器厨具产业,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并逐步从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品牌营销转轨,促进“嵊州制造”向“嵊州创造”转变。不断壮大机械电机产业,加强产业内部联系,推动专业化协作,积极研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与此同时,要大力引进培育汽摩配件、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扶优扶强,加大骨干龙头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5亿元6家、超20亿元1家。深化企业改革,激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积极发展建筑房地产业,实施“建筑企业回流工程”,培育地方税源经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亿元以上。
强化招商投入。不断优化平台建设,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三级平台,为招商投入创造良好环境。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增强开发区自身运行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拓展工业功能区发展平台,完善集镇产业和块状经济规划,进一步开展工业强镇(街)、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发展竞赛,争取在集镇特色产业培育、工业总量扩张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外源投入,抓好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立足周边,拓展境外,推进土地招商和产业招商,引进一批与本地产业配套的优质项目。以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为载体,以规划和政策为导向,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提高设备投入比重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份额。同时,加强服务引导,用足用好外贸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广泛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努力引进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重点突破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研发中心2个。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争取获得更多发明专利。继续实行创优争牌扶持政策,提升领带省级区域名牌,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单体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努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深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修改,努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确保发展空间需求。加快盘活土地存量,全面摸排全市待置换用地、已农转用地块、已供闲置土地和可利用坡地,依法清理处置闲置土地,加快推进土地征收和项目落地。完善招拍挂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优先供地。健全“以亩产论英雄”的工作机制,加大亩均投入、产出和税收贡献考评力度,鼓励建设多层和高层标准厂房,鼓励实施存量土地技改和零增地技改。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强化以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产业导向,腾出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发展现代先进产业。探索排污指标市场化运作机制,腾出排污指标给产业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创建工作,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改造,引进、研发各种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来抓,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业布局规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筹建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建成茶叶市场,推进花木市场建设;注重培育为家电厨具、机械电机、汽车及其零配件等产业配套的要素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物流、设计、咨询、信息、会展等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加快世贸广场星级酒店、鹿山路商贸步行街以及建材、家居、汽车4S店等消费品市场建设,进一步引进高档酒店和大型零售企业;推进城乡放心消费,建设国商配送中心、浙东农批市场连锁配送中心;加快崇仁温泉等项目建设,完善百丈飞瀑、王羲之故里等景区功能;办好领带越剧节和书法朝圣节,进一步打响“越剧文化之旅”品牌。
(二)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深化开发区产业提升和扩容规划、城南新区建设规划,修编完善中心镇和中心村规划,加强规模调整后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供水等一体化专项规划。注重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规划、各分区和各专项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嵊州山水地形特点,深化沿路、沿江、沿山景观控制规划,凸显山水风貌,促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细部设计,强化历史古迹保护和利用,挖掘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加快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新区建设,完善城南新区路网和配套市政设施,完成环城南路改造等续建项目,实施官河南路延伸段建设工程,筹建企业总部大厦;建设双塔大桥附属设施及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启动下中西排涝站闸工程。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商贸步行街二期拆迁改造、长春路二期拓宽改造;按照“显山露水”的要求,启动城西湿地公园、鹿山森林公园一期项目。加快城市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动建南山、前岩水库国家级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上俞堰坝引水应急工程、500kV苍岩输变电工程等建设,建成清风水利枢纽工程。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力争完成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
积极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坚持以工业功能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心镇产业布局,培育块状经济,增强中心镇经济实力。坚持能放则放,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分税制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原则,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用好中心镇建设启动资金,加大对中心镇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心镇创新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镇培育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支持其他集镇创出特色。
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推进和谐城管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继续开展市区交通秩序、违章设摊等专项整治。健全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平稳、有序推进城市拆迁工作。增加公共绿地,加强市政、园林、环卫、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改善社区条件;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社区大家亲”活动,推进和谐新社区创建。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茶叶、花木、香榧、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外拓基地3万亩,力争农业企业加工产值和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各增长1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企业达到8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加强茶叶、香榧等区域集群品牌建设。以推介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引导农庄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化农民信箱工程和农技大师制度,扶持农产品贩销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救灾储备制度。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个私集聚区建设,做大农村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培育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全年新发展家庭个私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自转能力,拓宽农民创业门路。落实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民专业技能、转移就业技能以及预备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例在60%以上。
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方案,推进村庄整治。对重点村全面实施垃圾、污水、住房、河道和养殖业污染等五大整治,提高绿化率;对一般村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清垃圾;对其他村有选择地实施专项改造。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逐步建设农村新社区。鼓励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整理,获取复垦指标1000亩。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和设施。推进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和农民饮用水等水利项目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保障农村用电需求。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强化殡葬管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完善避险安置长效机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四)围绕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软实力
繁荣越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风尚。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越剧事业,规划筹建越剧艺术学校。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崇仁古镇和小黄山遗址的保护利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越剧文化,挖掘王羲之、马寅初等名人文化以及真丝、茶叶等产业文化。以艺术村为窗口,推动根雕、木雕和泥塑等民间工艺产业发展;以民职剧团为重点,大力发展越剧演出业、戏具服装业,营造文化与经济互动的良好氛围。
推进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科学调整城乡校网布局,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省标准化学校达到70%。开展各类教育创建活动,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深化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和班主任培养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以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和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改善体育设施,建设市游泳健身中心,构建市区“15分钟健身圈”,新添一批农村健身路径,积极创建“小康体育村”。
提升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成金庭、下王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任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数字卫生”建设,实施合作医疗门诊结报信息系统,实现门诊即时报销。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卫生监督力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优化计划生育服务,改扩建市计生指导站,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公共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力度。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强化劳动保障综合监管,正确引导劳动者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继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重视社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政策,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及老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妇女和儿童工作。
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山区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保护山区生态,实施饮用水源区域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助资金,继续开展东部山体覆绿。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山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继续加强结对扶贫,推进中心镇与山区乡镇以及城乡学校医院之间的结对帮扶。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逐村逐户做好山区低收入家庭调查工作,通过救助、资助和援助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推进高山移民,鼓励集镇建立移民小区,加快共同奔小康步伐。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对曹娥江流域的环境治理,加强对澄潭江、长乐江、黄泽江等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项目准入环评制度,加大在线监控和依法打击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继续协调处理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落实重点环境问题责任化解制度,及时消除各类污染隐患,建立村厂友好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健全预案体系,加强危险源和隐患排查,强化预测预警,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气象预测以及防灾减灾等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依法监管,坚决整治安全隐患,努力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落实信访工作属地责任制,完善矛盾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对缓刑等五类人员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住房保障工程。把廉租房制度扩面到低保两倍以下家庭,落实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房源100套;实施252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计划;完成旧住宅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改造3万平方米。二是出行畅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努力缓解车辆拥堵问题;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100个城乡公交港湾式站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三年建设计划。三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深入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创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改善街道办学条件,建设剡湖街道中心学校。四是创业就业工程。动建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0名左右,农民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五是全民健康促进工程。按照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20元和15元的标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助标准人均达到60元,使城乡居民免费享受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使参保农民享受健康体检。六是社会保险扩面工程。把全市所有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新增参保人数3.5万人。七是农村水电保障工程。完成第一批45座水库千库保安项目、47座小(二)型以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设清水河道45公里;改善6.34万人的饮用水条件;改造春茶用电台区和线路,保障春茶用电。八是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农家书社五年建设计划,新建10个农村图书流动服务站;组织开展送戏、送书下乡活动,抓好电影放映进村工作;建设一批文化特色村。九是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理顺管理和投资体制,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和放心肉、放心菜供应,投入1000万元补助资金,分三年时间改造提升市区菜市场以及集镇、农村农贸市场。十是弱势群体救助工程。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试行“零起点”医疗救助;改造扩建设施陈旧的敬老院,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努力建设负责任、有作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要加快法治型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市委各项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及时报告工作,确保各项决议意见落实到位。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行重点建议和提案市政府领导领办制。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法律素养,既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又要加强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提高法律法规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执行能力。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行政执法。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要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完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将政府职能转到更加注重为企业和市民服务上来,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将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和规范审批事项,提高窗口审批集中度和审批效率。加快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化,发挥网络平台作用,促进政府与企业、市民的交流互动,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要加快效能型政府建设,提高决策执行能力。以“服务创业、再增感情,推动创新、再破难题”为主题,进一步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建立“破解难题,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大力倡导敢于负责的精神,发扬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增强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弘扬正气,做到敢抓敢管,靠前指挥。狠抓工作落实,实施重点工作、重点工程市领导联系制,分工协作,跟踪督查,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强化行政问责,坚持“守土有责”,严格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确保政令畅通。深入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察和评议活动,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严格工作纪律,查处公务人员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四是要加快清廉型政府建设,提高廉洁从政能力。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财政转移支付、土地资源使用、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健全规划、土地集体会审等工作制度,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收支两条线”,完善“三公”政策,缩小政府部门收入差距。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层级监督,确保权力依法而行、为民而用。大力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力戒奢侈和浪费,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的反腐倡廉惩防体系,以清新廉洁的政风推动各项工作全面进步。
- 上一篇:财务部创优个人工作报告
- 下一篇:教师创先争优经验交流发言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