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工作计划

时间:2022-11-17 10:04:00

导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工作计划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制定本计划。

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导向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8%,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9%,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

约束性指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减排任务。

总体工作目标: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主战略,整体推进绿色转型,着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八大功能区建设,着力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和民生事业发展,着力加快自主创新和改革开放,着力加快文化创新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经济圈和“服务全省、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新上实现新突破。

一、扩大投资优化结构,推进八大功能区建设

要把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作为扩需求、保增长、惠民生的首要任务,加大投融资力度,千方百计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尤其要围绕八大功能区建设,加快制定各具特色的功能区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全力做好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协调配置工作,重点抓好96个在建和新建项目,确保八大功能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强重大项目建设。铁路、公路、机场项目投资87亿元,重点抓好铁路南站、铁路枢纽西南环线、-古交高速公路、太谷-连接线、县乡公路、武宿机场改扩建、轨道交通等项目建设。城建项目投资120亿元,在抓好南客站、长风商务区两大片区和南中环桥、滨河西路南延等32个续建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新开工建设太行路、滨河东路北延、城南污水处理厂等118个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30亿元,着力抓好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困难群众住房以及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农林水项目投资13亿元,新建蔬菜大棚2500亩,加快推进农场、牧场、农田水利、水保综合整治和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通道绿化等项目建设进度。工业投资230亿元,实施52个煤矿技术改造、大唐二电七期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古交电厂2×60万千瓦坑口电厂等项目建设,推进铁路装备、晋能新东方铝业年产10万吨高精度铝板带、长安重汽、双喜子午轮胎二期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新型材料、高新技术、信息产业领域和轻工食品等示范带动强的项目建设。服务业投资600亿元(不包括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重点抓好蓝海国际汽配城二期、晋祠环境综合整治二期、高新区动漫谷、太报传媒印务园等服务业重大工程和万达广场、星河湾广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教育投资40亿元,重点实施“百校兴学”工程。省城十大建筑项目投资40亿元,全力协调推进中国()煤炭交易中心、体育中心、省图书馆、省科技馆年底前竣工,美术馆等项目今年全部完成主体工程。

(二)积极引导全社会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鼓励社会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和推动从煤炭行业退出的民间资本转型发展,鼓励民间资本转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新兴产业项目、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的项目上。发展一批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政策性、商业性、互助式会员制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搭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引导企业积极开展发行债券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等多元化融资工作,多渠道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完善市级投融资平台,加强金融服务,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进一步规范中央扩内需投资项目管理,项目按期开工建设率、落实配套资金率、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到位率均要达到100%。

二、大力实施“双百”战略,推进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

(一)构建省城绿色工业体系。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工业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七大产业集群发展。依托太钢和不锈钢园区,整合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做强不锈钢材料生产体系,做大不锈钢深加工制造体系,着力构建不锈钢及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长安重汽为核心,做大做强重型汽车产业,着力构建载重汽车及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依托太重和煤科院分院,大力发展煤机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建设集掘起、开采、提升、运输、洗选、焦化为一体的煤机成套设备生产供应体系,着力构建煤机成套设备产业集群;以北车、太重、晋机和智奇集团为主体,充分发挥铁路装备制造的技术优势、原材料优势和配套优势,大力发展铁路货车、铁路工程作业车和铁路装备关键部件制造业,着力构建铁路装备产业集群;依托太重、汾机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力发电关键零部件,加快风力发电增速箱、风电电机等零部件生产,实现风力发电装备规模化发展,着力构建风力发电设备产业集群;依托煤炭、电力、太阳能利用等领域重点企业,继续抓好煤炭、焦化、电力等传统能源的清洁生产和节能降耗,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光热等新型能源产业,着力构建清洁能源产业集群;以炼镁、镁合金开发应用、镁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发展镁及镁合金产业,着力构建镁及镁合金产业集群。抓好太钢、西山煤电、太重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培育100个产值10亿元至100亿元以上的“绿色百强”企业。继续加快高新区、经济区、工业开发区、不锈钢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先进制造和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资金扶持列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项目的龙头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帮助优质企业或潜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继续推进煤矿重组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重点抓好煤矿复工复产,加快保留矿井的升级改造,确保煤炭经济健康运行和煤炭产量较快增长。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着眼于建设“四大中心”,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服务业发展新趋势,深入研究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等瓶颈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具有体制突破意义的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投资引导,支持各类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着力培育和壮大技术研发、产品设计、现代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实施服务业绿色百项工程,在现代商务、物流配送、文化创意、科技信息、服务贸易、体育健身等18个服务业重点领域,筛选支持“1+10”旗舰企业和示范带动重点项目,抓典型树标兵,带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开展“旅游优质服务主题年”活动,着力打造“唐风晋韵·锦绣龙城”旅游品牌,举办“中国锦绣龙城文化旅游节”。实行绿色旅行社服务质量等级评定,继续实行旅游“一卡通”,推出四省六市“一证通”旅游活动,加强区域旅游互动。全面实施蒙山二期、古县城开发等文化旅游工程,以晋祠环境综合整治为龙头,推进天龙山、汾河公园等A级旅游景区景点建设。

三、统筹做好“三农”工作,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好有机蔬菜、标准化养殖、优质粮三大绿色产业基地,实施农产品加工“513”龙头企业工程,不断增强清徐老陈醋、蒙牛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带动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实好各项惠农强农政策,增加“三农”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土地流转,推广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其上规模上水平,增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建制村通水泥(油)路、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村级卫生室、村通广播电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推进力度,确保实现农村五个全覆盖。认真实施《市绿色村庄要求与评价》、《市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与使用规范》等绿色标准,继续推进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秸秆集中供气工程,积极推广使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照明路灯等新能源。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圈建设和与榆次同城化进程,统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项目引领、强势推进、协调发展,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城和小城镇快速集约发展。统筹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抓紧城中村改造片区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报审工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区级负责、部门联动、成熟一个、改造一个”原则,确定重点改造村,加快城中村改造。

四、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一)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完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对年综合能耗超过1000吨标准煤的新建项目进行合理用能评估,强化节能审计;大力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利用、建筑节能和绿色照明等重点节能工程,搞好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行业节能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建立节能先进技术和产品推广平台,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

(二)实施污染减排工程。按照西山地区企业搬迁规划,完成狮头水泥和锅炉集团搬迁项目,加快推进太化、煤气化、西山水泥厂等企业搬迁工作。在电力、焦化、冶金等重点行业实施一批治理改造工程,达到年减排二氧化硫1万吨能力。加快国电第一热电厂六期改造和城南第二热源厂等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对汾河两侧3公里范围未实现废水零排放企业实施污水深度处理工程,对东曲矿等煤矿企业实施矿井水处理及回用工程。

(三)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重点抓好西山、太钢、美锦等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项目实施。推进煤层气、煤矸石、脱硫副产物、大宗工业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研发和推广低碳生产技术,建立低碳经济引导促进机制,构建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减少煤炭等能源消耗,引导低碳消费。

(四)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全面整治水泥行业和涉煤企业,年内完成西山地区所有型煤生产企业和煤焦发运站的关停整合。按照淘汰类、限制类、允许和鼓励类实行差别电价。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加价政策,严格限制电石、铁合金、金属镁等行业新上项目,对佳佳洗煤有限公司等工业企业和小火电机组实施关停淘汰。

(五)开展生态治理工程。制定并实施西山综合整治实施细则及相关配套政策,继续推进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一湖六河”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年内完成西山万亩生态园三期、西山经济林建设,启动太山植物园、晋商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西山旅游公路、西山地区排污系统、货运专线、集中供热、煤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德汇无缝钢管、太重万吨水压机等项目实施,形成产业转型示范工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加快矿山生态恢复。对重组后保留的53座煤矿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植被恢复。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启动碳汇造林项目。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抓好滨河西路南延风景林带等重点绿化工程,提高绿化覆盖率。

五、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后续工作,保证政府各部门行政运转高效、职能履行明晰、内设机构合理。完善政府绿色标准化管理机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绿色标准制定和实施,健全“绿色十佳”政策激励机制,推进绿色转型项目建设。通过调整、剥离、转移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巩固国企改革成果,推进重组改制企业项目建设,不断健全国有资产出资人和国有产权代表制度,完成改制企业验收和收尾工作。以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为重点,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事业单位、艺术院团、广电部门体制改革。全面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管理体制。公务员之家

(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落实和完善稳定外需政策措施,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和研发关键环节,严格限制高污染、高能耗和消耗资源性外资项目。积极组团参加能源博览会、上海世博会、中博会等重要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和会展活动,努力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外资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认真做好引资项目前期工作,提前落实用地、规划、环保等条件,搞好项目对接,重点抓好一批合同外资达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的审批与跟踪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完成利用世行贷款建设城市交通项目审批工作,促进太行路开工建设。继续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加快出口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产品。出口企业要在力保传统市场份额基础上,积极开拓巴西、印度、东盟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发展路子。

六、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扩大就业;着力提高农民收入、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优抚对象待遇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物价上涨与困难家庭临时性生活补贴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体生活质量。

(二)多渠道扩大消费需求。加快农村市场流通网络建设,新建100家连锁农家店,建设改造12家放心粮油配送中心,升级改造和新建10个标准化集贸市场,推进“双三十市场工程”建设。加大“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推广力度,合理布局农村家电销售网络。继续推动住房和汽车消费,积极培育节假日消费和会展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积极争取国家实施早餐工程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放心便民早餐工程。鼓励生产和零售企业开展“收旧售新”、“以旧换新”,促进城乡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把扩大消费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教育体制、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缓解居民消费后顾之忧,增加即期消费。加强对粮食、猪肉、钢材等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和成品油市场监管,搞好市场供应,确保城乡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价格基本稳定。

七、高度重视民生,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一)优先发展教育。按照“保续建、保危改、保重点”原则,扎实推进“百校兴学”工程,确保已开工和已拆除项目顺利竣工,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寄宿制小学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改造任务。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保障全体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制定农村学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加快大学、师专新校区建设。

(二)加大科技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开展“科技创新促进转型发展年”活动,狠抓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自主创新,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符合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科技含量高的自主知识品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孵化和产业化进程。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型材料、新能源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技术联盟。

(三)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认真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鼓励和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标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抓好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空白点建设,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疫情防控体系,提高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四)着力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实施“五大惠民工程”,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免费职业培训和职业介绍等各项扶助政策;开展国家级创业型试点城市工作,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切实做好以就业困难人员、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3个群体为重点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实施“五缓四降三补贴”就业扶持政策,规范劳动用工行为,落实企业裁员报告审批制度。进一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低保救助体系建设,对贫困残疾人实施康复救助,落实好优抚抚恤、救灾救济等社会救助政策。

(五)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突出抓好廉租房规划建设,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房租金审核。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354万平方米,建设经济适用房183万平方米,配建廉租房18万平方米。

(六)大力发展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加快美术馆、湖滨广场、县(市、区)“三馆一院”、农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设施建设,搞好省会展中心、大剧院等省属重点工程协调服务。积极发展新媒体,开发网络广播、移动电视等新兴业务。抓好文物旅游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扩大文化旅游辐射力。加快滨河体育场、省体育中心建设;承办好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协调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

八、加强全局性重大问题研究,编制好“十二五”规划

根据国家和省“十二五”规划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我市“十二五”规划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要充分考虑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体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全面反映建设新的要求。要坚持开门搞规划,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提高规划研究和编制工作社会参与度,围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重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在专题研究基础上提出《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完成“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