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安全生产发展计划

时间:2022-03-03 10:20:00

导语:县安全生产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安全生产发展计划

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规划和*县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第*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安全生产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安全生产现状

多年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贯穿于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之中,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全面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安全生产活动;增加安全投入,安全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强化监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严格落实行政责任追究,认真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为我县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情况:

*年9月县政府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隶属于县劳动局。2003年6月机构改革并入县经贸局,成立*县经济贸易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2005年9月正式从经贸局分立出来,独立设置,隶属于县人民政府直属局,内设3股1室,编制10名,安全监察车1辆。

全县“*”期间安全生产状况:

全县“*”期间共发生各类事故382起,死亡178人,受伤275人,直接经济损失750.9477万元,平均每年发生事故76.4起,五年平均每年死亡35.6人。

1、道路交通:“*”期间,全县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0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80.1%;死亡148人,平均每年死亡29.6人,占事故总死亡数的83.15%;机动车万车死亡率1.11%。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整体呈上升状态。“*”期间未发生10人以上特大交通事故。

2、消防:“*”期间,全县共发生火灾事故61起,平均每年发生火灾事故12.2起,占事故发生总起数的15.97%;死亡2人,平均每年死亡0.4人,占各类事故总死亡人1.12%。

3、煤炭:“*”期间,全县共发生煤炭事故14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2.8起,占事故发生总起数的3.665%;死亡19人,平均每年死亡3.8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10.67%;平均百万吨死亡率13.57%。

4、农机:“*‘期间,全县共发生农机事故8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1.6起,占“*”期间事故总起数的2.094%;死亡2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1.12%。

5、工矿企业(不含煤炭):“*”期间,工矿企业共发生事故4起,平均每年发生事故0.8起,占“*”期间事故总起数的1.04%;死亡6人,平均每年死亡1.2人,占“*”期间死亡总人数的3.371%。

6、职业危害情况:据统计“*”期间,全县报告各类职业病累计发病零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近年来全县安全生产各类事故居高不下,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期间全县发生各类事故382起,死亡178人,平均每年35.2人。其中:*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53起,死亡34人,受伤36人,直接经济损失240.87万元;2002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4起,死亡24人,受伤58人,直接经济损失35.4917万元;2003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78起,死亡25人,受伤44人,直接经济损失153.025万元;2004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73起,死亡40人,受伤52人,直接经济损失149.152万元;2005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114起,死亡55人,受伤85人,直接经济损失172.409万元。从“*”期间全县的事故统计数据来看,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安全生产问题突出,特别是道路交通、煤炭系统等领域伤亡事故频繁发生,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

二是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未落到实处。对安全生产在实施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缺乏足够认识,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没有真正将安全生产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战略之中;“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没有真正落实;安全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量不强;公益性、基础性、关键性的安全检查、人才配备、检测检验等方面投入不足。企业安全管理滑坡,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忽视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欠帐较多,部分隐患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安全管理水平落后;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

三是监管对象点多、面广、线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任务十分艰巨。目前,*县域国道314线沿线117公里,途经四乡三镇一场,点多线长。随着我县农村道路交通基础条件逐年在进行改善,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县、乡(镇)、村公路732公里。其次我县安全生产经营单位量大面广,各类生产经营单位204余家,其中:全县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企业86家;非煤矿山企业27家。2006年我县煤矿企业9家(其中生产矿井5家,技改矿井4家),年生产规模21万吨;2006年建筑施工企业6家(其中本地2家,外地4家),从业人员800余人,在建工程项目12个,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年产值1.2亿元;个体私营企业由2005的172户发展到目前的218户,年增长率为26.74%;全县在册机动车辆共计13362辆,增加幅度为18.3%,314国道日均车流量达2600余辆,农机5300余台,客运企业4家。全县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加之安全生产基础和监管力量薄弱,监管难度很大。

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工业化建设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间,是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紧紧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保证中石化30万吨合成氨/48万吨尿素和东辰3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的开工建设,东辰二期甲醇、凯涟捷2万吨顺酐和祥瑞轻烃扩能项目投产运行。东辰工贸4万吨聚甲醛项目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促进北京华油与哈里伯顿公司的合作,海泰环保与中石油化学总公司联营。大力扶持中海石油、通奥公司一批石油堪探开发服务企业做强做精,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优势互补、科技含量高的石化产业集群,增强石化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华隆杏酱、杏宝果品扩大了生产规模,开发了新产品,德恒公司小白杏深加工项目已开始试生产,鸿泰棉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我县杏子产业和棉花产业的迅速发展。这些行业在*县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支柱作用更加明显,同时这些行业也是安全生产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的产生点,不仅增加了安全生产监管网点,更增多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事故隐患,加之随着新型工业化建设步伐加快,各类生产活动大量增长,就业人员增加,安全保障措施低下、安全不足的中小企业迅猛发展,增大了事故发生率,对全县安全生产造成压力,目前的监管手段和水平难以适应全县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安全生产形势日益严峻。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差,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的工人大多为外来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安全技能较差,成为企业工伤事故发生的主体。职业教育基础薄弱,产业工人整体素质不高。监管人员、从业人员和社会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不强。

“*”期间,我县经济将进入持续快速发展时期,从我县目前的情况看,安全生产工作即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安全生产基础较为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种局面若不能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我县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防止不出现新的安全生产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深刻剖析安全生产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遏制事故增长和高发态势。同时,提出*2010年我县安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重大工程和2008年的阶段性目标及2010年远景目标,以指导我县安全生产工作及各乡镇(场)和有关单位制定本行政区域和行业安全生产发展规划,尽快实现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的逐步好转。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生产与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倡导安全文化,严格执法,落实安全责任,加大长效机制,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管、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努力实现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规划目标

总体目标:到2010年实现*县安全生产状况基本好转,全县安全生产各类伤亡事故起数和残废人数比“*”末逐年下降,道路交通、矿山、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领域事故多发得到改善,坚决杜绝一次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较大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的发生。了解和掌握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使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逐步得到有效控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网络,提高安全生产文化建设,推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到“*”末,全县事故总量下降,全县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率、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职工10万人死亡率指标接近或低于自治州平均水平,亿元生产总值(GDP)死亡下降到1.75以下。

分类目标:

1、到2010年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目标

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下降到17以下。

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2.5以下。

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从业人员万人死亡率控制在2以下。

火灾: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10万人死亡率控制在0.19以下。

农业机械:死亡人数控制在零增长。

特种设备:年万台事故起数控制的0.4起以下、万台死亡人数控制的0.5以下。

2、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建设目标

到2010年,全县安全监管、监察人员力争达到全社会人员的每万人1.5人,安全监管、监察工作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企业监管人员力争达到企业职工人数的2%,重点行业3%。

3、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目标

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推广和服务平台,提高全县安全生产及其监管的科技含量,基本满足新型工业化进程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为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好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建立县、乡、村、三级监控网络系统,到2010年,建立起全县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重大危险源得到有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有效治理。

5、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目标

加大职业危害监督检查力度,提高企业的职业危害现场监控手段,职业危害因素项目申报率达到85%,重点行业职业危害监督检查率达到100%,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率达到100%,有毒有害作业环境卫生监测率达到100%,放射卫生监督监测率达到100%,改扩建工程项目职业危害的评价率达100%。

6、安全生产专业人才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类安全生产专业人才满足当时安全生产的需要:

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人员的学历层次,到2010年底,全县40岁以下的安全生产监管执法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以上的人员达到总人数的80%左右。

到2007年底,高危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到100%,工矿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工作人员的持证率达到100%。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制度。

7、安全文化建设目标

把安全生产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和学历教育中,每年安全生产教育时间不少于24课时,坚持大力普及全民安全教育。到2010年全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8、社区和各乡镇(场)安全建设目标

到2010年,各乡镇(社区)等基层组织建立专兼职安全监管机构,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力争完成对辖区内安全隐患(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普查建档工作;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农牧区、进家庭”活动。

9、到2010年,建立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和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基地,2支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建立和完善乡镇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建立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讯、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三、主要任务

“*”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监督管理

进一步深化道路交通、煤矿、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等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坚持“依法整治、标本兼治、突出重点”的原则,防止反复,提高整治效果。在整治的基础上,引导生产经营单位逐步向规范化管理。

道路交通:建立县、乡、村(站、所)三级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协调机构。开展“平安畅通县”活动。强化机动车辆报废制度、机动车安全认证制度、保险制度;建立道路设计、新建和改扩建的道路交通安全审核机制,加快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和危险路段整治工作;建立道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完善驾驶员考试、登记、注册等制度;加强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立与行车记录仪等装备相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以有效控制和遏止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落实“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体系。强化对煤矿的安全监管。严格安全生产准入,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采煤方法改革为中心,全面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应用先进的地质手段,提高地质保障能力。加大瓦斯、水灾、火灾的隐患治理,开展质量标准化活动。针对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共性和关键性问题,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对煤矿灾害事故的控制能力。

非煤矿山:强化对非煤矿山和石油天然气单位的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非煤矿山建设“三同时”监督管理,依照安全标准进行设施建设和操作,重点治理和消除地下开采矿山的竖井提升运输、片帮冒顶和炮烟尘毒事故隐患;重点规范露天矿的设计和建设,监督其按设计组织生产。加强非煤矿山企业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及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推进安全标准化管理。

危险化学品:强化危险化学品各环节的安全监管,建立和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协调机制,落实监管责任。严格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认真执行化学品危险性鉴别与分类、一书一签登记等制度。在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推广使用安全监控装置,建立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及运输过程实时监控系统。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关停、治理、搬迁、转产、限产等措施进行整治;对石油项目区开展区域风险评价和安全规划,提高项目区的科学布局和安全水平。

烟花爆竹:严格落实烟花爆竹安全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加大对超量储存和超能力生产行为的监管力度,整顿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依法查处非法经营烟花爆竹的活动。推行集约化经营,实行集中配送。

民爆器材:规范民用爆破器材储运领域爆炸危险源的管理,提高民爆器材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危险物品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民用爆炸物品使用单位硬件和技防设施的建设,完善民用爆炸物品单位记录台帐,出库和领用记录,严格“五双”制度。

消防:编制实施城镇消防规划,加强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和消防能力建设。建立消防社会培训体系,提高全民消防意识。重点开展对商场、市场、学校、医院、网吧和歌舞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易燃易爆设施、耐火等级低的密集建筑区的消防安全、建立重大火灾隐患销案和挂牌制度。加快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治理,解决严重威胁公共消防安全和重大问题。

建筑:健全完善安全监管机构,转变监管方式。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确保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的投入。严把建筑市场准入关,严格实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积极推行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突出治理高处坠落、施工坍塌、触点和机具伤害等多发性事故。

农机:以基层管理网络建设为重点,完善农业机械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及驾驶员和其它农业机械的管理;建立农业机械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农机监理装备建设,开展农机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农机安全村”活动。

旅游:加强对旅游景点的安全设施、警示标牌等的安全检查,督促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足够的救护人员,加强对旅游景点各类娱乐设施安全性能的检查和检验。

城市地下公用设施:加强供排水管道、通讯线路地下管道、水井及其它密闭区域检修、施工的安全监管,严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

(二)配套规范性文件和监管机构建设

以《安全生产法》和国家、自治区、自治州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形成适合县情、比较完备的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体系。

按照"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建设目标,大力推进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县、乡(镇)两级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队伍;乡镇(社区)建立隶属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专兼职安全监管机构;行政村(社区)配备兼职安监人员,做到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形成较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和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监督执法机制。

(三)提高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基本建成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依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建立*县及各乡镇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与当地生产经营单位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衔接,形成政府统一协调、各部门(单位)密切配合的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系统。

基本建成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各级人民政府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结合地域特点,整合社会救援资源,建立*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

通过监督执法,督促和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制定和实施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有效防止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实施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建立县、乡镇两级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生产经营单位要对重大危险源全面进行登记、建档、检测、评估、监控,制定应急预案。

对矿山及危险化学品、建筑、交通运输、水利、烟花爆竹、消防等行业与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治理、跟踪监督。对采空区、高压硫化氢油气田、仓储区等重点部位进行跟踪监控,依法实施治理。以人员密集场所和乡镇公共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重大火灾隐患治理。

加快乡镇消防规划编制和落实工作,加快城市消火栓建设。到2010年底前,按照国家标准完成城市消火栓的增补工作,消火栓完好率达到100%。推进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建设步伐,配齐配足消防装备,优化消防装备结构,逐步配齐消防监督技术装备,充分发挥特种消防装备和检查仪器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提高消防监督的技术含量。

(五)强化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推进对乡各镇(场)、村(站、所)领导干部的安全培训。强化重点行业、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到2007年底,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的培训率达到100%;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培训率达到100%、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率达到100%;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加强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安全培训的组织指导和监督检查。重点抓好矿山、危险化学品和建筑等行业进城务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加强培训大纲、考核标准、教材和考试题库建设。

建立舆论监督和公众监督机制,完善规范安全生产信息制度,发挥新闻媒体安全生产宣传和舆论监督作用,加大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媒体普及安全生产知识的力度。广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倡导安全文化。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安康杯”、“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氛围。

(六)加强职业危害监督检查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职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加快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督检查队伍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落实经费,配备必要的专业监督和检查装备。依法加大对职业危害场所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安全卫生工作协调机制和重大事项通报机制,开展职业危害普查登记,建立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申报登记系统。

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认真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治理和防范措施,加大投入,及时整治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要求的工作场所,改善劳动环境和条件。突出重点,加强对矿山、化工、煤炭、建材、轻工、纺织等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管理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不断改善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对职业病危害严重而不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严肃查处,按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严格审查,对不符合安全卫生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坚决不允许投入生产和使用。

(七)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设

基本建立适应*县经济发展需要的安全评价、认证、咨询、培训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动态监管,采取培训与考核相分离、评价与评审相分离、规范收费标准等措施,进一步增强中介服务机构的工作透明度,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效能。

(八)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安全生产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安全生产信息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运行质量,疏通各种信息沟通的渠道,加强信息统一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数据调度和统计的效率。5年内力争实现我县与自治州安全生产信息联网。

(九)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整合安全科技资源,培育安全生产中介机构,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发展与安全生产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搭建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推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

四、保障措施

只有统筹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引导,切实保障资金投入,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意识,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式从行政直接管理向依法管理转变,从经验性向技术型转变,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转变,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和主要任务的完成。

(一)把安全生产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安全生产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各级政府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责,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各乡镇(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及投资计划,纳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建立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综合决策机制。

*县将安全生产与人口、资源、环境纳入全州的基本政策体系。将反映社会安全状况的指标、各类事故死亡率、安全投入比重(占GDP)等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中;安全生产发展规划纳入*县国民经济和社会总体规划;安全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安全生产科技发展规划纳入*县科技发展规划;各部门应将安全生产纳入本部门发展规划。

(二)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建设

加快安全生产工作法制化的进程。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依法惩处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落实安全生产许可和建设项目“三同时”。对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个体防护装备等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加强安全生产行政处罚和复议工作。

(三)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将安全生产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建立强有力的安全生产协调机制,完善*县、各乡镇(场)、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保障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人员、装备、资金投入到位,及时解决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发展规划。

(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全面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按各乡镇(场)、各部门年度安全生产考核指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层层分解,逐级签订责任书,制定实施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各级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作为干部考核特别是县、乡镇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逐级抓好落实。

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行业、本领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责,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检查的职能。

强化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落实安全保障的各项法律法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积极采用安全性能可靠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积极开展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认证,定期进行安全评价,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建立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建立*县生产安全事故及事故隐患和有关案件举报奖励制度。

(五)实施科技兴安战略,推动技术进步

制定和落实加快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的措施,鼓励技术创新,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真正把安全生产事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安全技术人员素质上来。

加强综合安全生产科技管理和协调工作,努力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做好安全生产科技规划;加强安全生产科技发展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充分发挥安全检测检验机构的作用和安全生产专家组对安全生产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作用。

(六)制定和完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

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和提升需要基础设施的保证。要制定和完善财政、金融、税收等有利于安全生产的经济政策,拓宽安全生产投入渠道,形成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投入引导、金融和保险参与的多元化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安全生产,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各级政府要把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同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计划,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经费作为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加大对安全生产科技研究、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事故隐患治理、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宣传教育培训和安全监管监察等工作的投入。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依法对工矿、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用于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

全面实施工伤保险制度,建立工伤保险和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机制,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状况与工伤保险费率挂钩,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从上一年度征缴的工伤保险费中提取一定的费用,主要用于事故预防和公益性、社会性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安全奖励、安全文化建设以及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建立生产经营单位提取安全费用制度。安全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按标准税前自行提取,计入生产成本、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安全费用主要用于安全生产技术措施、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整改、监控等方面。

加大安全生产队伍建设的投入,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用于改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条件。一方面用于培训监督管理人员、加强监督管理方面的宣传教育和交流学习、改善监管部门办公条件及监察专用装备等;另一方面用于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社会公共安全设施的完善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以及奖励对安全生产做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要在税收、信贷等方面,对生产经营单位科技进步、采用先进工艺装备、治理重大事故隐患、预防职业危害等方面给予支持,促使和保证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方面投入资金,并且要监督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和使用的落实情况。

生产经营单位要保证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使生产经营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改项目的安全设施要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

(七)严格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严把市场准入关

对建筑、煤炭和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许可,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设备、材料,关闭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企业,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增加安全投入,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准入和退出机制,尤其是严格煤炭行业、高危行业准入制度。“*”期间继续提高门槛,鼓励引导小煤矿通过联合改造,改扩建、技术改造后矿井单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30万吨/年。继续安排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对瓦斯抽采和利用实行税收优惠。

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查、验收及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建设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特别是招商引资企业,要杜绝“先上车后买票”以牺牲环境和劳动者生命为代价的行为,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本质化安全水平。

(八)推进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及标准化建设

按照国际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标准,进一步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建设。5年内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生产经营单位重点推广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并逐步向其它类型生产经营单位拓展。

按照国家颁布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质量工作标准,在矿山、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九)加强公众和舆论监督

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宣传安全生产工作深化改革的新进展、新经验。对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隐患及时揭露和曝光,对重大事故的查处情况及时予以公布,对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五、重点安全工程

“*”期间,在政府主导和市场推动下,下大力解决安全生产投入不足,以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带动安全生产“*”规划全面实施,把规划确定的安全生产目标落到实处。

(一)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与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工程

开展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重点建设1个县级、1--2个重点乡镇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以及重大危险源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

(二)*县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县生产安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1个,生产安全应急救援基地1个,危险化学品生产安全应急救援队伍2支,乡镇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12个,建设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演练、通信、信息和技术支持系统。

(三)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程

重点对金属非金属矿、危险化学品、消防等严重影响社会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四)煤矿主要灾害治理重点工程

推进瓦斯、水灾、火灾治理和采煤方法改革,完善煤矿基础设施,进行矿井安全技术改造,推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

(五)道路交通隐患治理工程

1、*县域国道314线公路隐患治理和危险路段设置闪黄灯;

2、乡路和通村公路整改,加宽路肩,设置交通标志;

3、剧毒、爆炸专用运输车辆强制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

4、所有客运车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旅游车辆等强制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

5、交通管理装备投入,国道314线*重点路段设电子警察,交警大队普及电子测速仪、称重仪等。

(六)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工程

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安全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建设1个县级、13个乡镇(场)级节点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局域网,并联入广域网。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和煤矿瓦斯远程监测系统等。在条件成熟时,可将网络扩展到重点监控企业。对现有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政务信息系统进行扩容,形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数据库群和应用系统。

(七)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进一步完善1个县级、13个乡镇(场)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装备。

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凡涉及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重点项目工程实施前,要根据本规划编制项目专项规划,对建设目标、内容和进度进行周密安排,确保安全生产“*”规划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