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时间:2022-02-19 01:03:00

导语: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计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核心工作就是发展农村经济。而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最缺的是技术。政府虽每年举办大量免费技术培训,但也不能完全顾及。农民在本地无法致富后,更多地选择外出务工经商,造成大量农村人才流向城市。加上村集体经济薄弱,部分优秀青年也不愿担任村组干部,形成了农村人才、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状况,致使村级组织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据我镇近两年来的探索表明,推行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能够实现科技与农村生产、科技人员与农民、农产品与市场三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能够通过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农村人才队伍扎根农村,从而解决农村科技队伍和村组干部人选缺乏的问题,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一、我镇实施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我镇广大农户对东江梨的种植积极性逐年高涨。但多数果农技术缺乏,管理粗放,严重制约了东江梨产业的发展。2005年,我市组织、科技部门聘用了一批省内的农业科技专家和学者为市科技特派员,指导农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其中湖南农大果木专家谢深喜博士还在我镇创办了科技示范园与良种母本园,深受群众欢迎。但是,再好的“洋教授”也总有走的一天,能否培养出永不带走的“土专家”呢?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研,于2005年冬率先在全市乡镇中推行了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第一批特派员队伍选定10人,每个行政村一名,全部为东江梨栽培与营销特派员。主要做法如下:

(一)精选人员

科技特派员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实施的效果。为此,党委政府在把好“入口关”上下了大量的功夫。首先,制定了6条标准,符合标准方能入围。即:基地规模不能少于15亩,从事东江梨种植的时间不少于4年,种植技术管理水平过硬;东江梨种植年收入不低于2万元;有传授技术的热情和壮大自身规模的愿望;有较好的表达能力和协调能力;有一定的政治素养;不能是在职村干部,以保证其时间。其次,严格考察。镇党委派出由农技、纪检、计生、综治人员组成的考察组,并邀请市科技局参加,对入围的人选进行了深入了解。既了解其基地规模、管理情况和家庭经济实力,又了解其在支村两委及群众中的口碑,还了解其家庭成员的支持情况。考察后,又在各村公示一周才最后确定。第三,明确权责。人员确定后,镇政府与各驻村科技特派员签定了责任状,对其应享受的各种待遇予以明确;同时结合实际明确各人自身的发展目标,对所驻村群众的培训目标,所驻村东江梨产业的发展责任。实行年度考核,优者奖励,劣者淘汰。

(二)给足待遇

一是政治待遇。对所有科技特派员均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管理,纳入全镇乡土人才库并报市里备案。对表现优秀者,优先发展入党,优先推荐为镇党代表、人大代表预备人选,如遇支村两委人员缺额,同等竞选条件下可作优先考虑。同时,镇党委政府召开的所有重要会议都邀请特派员参加或列席,并且每年还不定期安排特派员到镇里或村上跟班实习。

二是社会待遇。对所有特派员,政府每月至少免费培训两次,免费发放技术资料,免费食宿。凡是上级安排的相关培训,政府都优先安排特派员参训,并承担所有的费用。镇党委政府不定期组织持派员到周边产业建设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以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三是经济待遇。科技特派员接受政府免费培训后,每月必须按责任状要求回村免费培训村民。镇财政对特派员每组织一次培训发放20元课时津贴,在年终时对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特派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还规定对所驻村的东江梨产业发展作出贡献的特派员,要在政府奖给村上的产业发展资金中领取一定比例的奖金。

通过给予多种待遇,让科技特派员感到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技术上有价值,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三)定准模式

我镇东江梨已具有一定的基地规模,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要真正形成大产业,惠及千家万户,产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通过反复探索,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民经合组织+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尽快形成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产业化格局。而这一模式能否成功,在初期如何让科技特派员发挥技术推广、扩张基地,中介传输的作用是关健。为此我们对科技特派员制度也制定了相应支持政策和发展模式。

1、领办协会,推向市场。成立于2003年的镇东江梨协会,过去以政府操持为主,且会员过多过滥,属于非常松散的组织,作用不大。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后,政府对协会实行了初步的密集型改组,提高了入会门槛,让一批基地规模过小管理粗放的会员退会。由10名特派员担任常务理事,让协会完全由以特派员为主的种植大户领办,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民自己的组织。协会对会员的产品实行统一包装、统一推介、统一价格,使会员的产品明显高于非会员的价格。此举大大提高了东江梨的市场信誉和协会的凝聚力,让非会员增强了学好技术尽快入会的积极性。今年,镇党委政府又从协会中挑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会员,筹备组建合作社,并且让特派员中的骨干领办,让协会再次向密集型过度,逐步成为拥有成熟基地、先进技术、产销一体的产业龙头。在适当的时候,还将依托合作社成立东江梨公司,打造农业龙头企业。

2、兼并联合,率先发展。一是鼓励科技特派员承包租赁其他种梨户无力管护的基地,以扩大规模,滚动发展。春牛村的科技特派员许光仁,去年跨村到下江村承包果园50亩,使个人基地规模达到了近70亩,带动了周边一批果园的规范化管理。建设村的科技特派员贺小雅,跨村承包了黄旗洞村的40亩果场,并以技术参股的方式捆绑果场附近李文模的10果园共同发展,不仅自身年收入过10万元,还使李文模的年收入由6000元提高2万元。二是支持特派员以技术指导或技术参股的方式,联合技术力量差的农户共同发展。大有村特派员吴汉雄在抓好本村技术指导的同时,被白筱村聘为技术顾问,负责该村东江梨的技术指导。通过这些灵活方式,既让科技特派员得到率先发展、壮大实力,又促使特派员与全镇160多户缺技术的果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65户果农走出了贫困。

3、内部分化,各领风骚。根据10位科技特派员各自的特点与志愿,政府在对其培训时十分注重针对性,对吃苦耐劳的以侧重种植技术培训为主;对经营意识强的以侧重市场营销为主。逐步对其实行内部分化,一部分人成为种养大户和技术带头人,一部分人成为中介人和营销大户,培养同一产业链中不同环节上的土专家、土能人,使产销有机结合。

通过近两年的运作,科技特派员制度已在我镇初见成效。一是产业发展迅速。全镇东江梨面积新增2000亩,总面积突破5500亩;科技特派员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50期,培训人数达12000人次;一大批果农走上了致富路,东江梨每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由以前的16户增加到60多户。今年全镇还利用果园兴办年产10万羽的土鸡养殖场两个。二是科技特派员成长迅速。10名特派员中,有1名已被补选为村支书,3名发展为中共党员,另有3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是逐步解决了我镇农村技术力量薄弱、科技服务“缺位”等问题,全镇形成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今年,镇党委政府根据农户要求又培养了5名养殖技术特派员和2名沼气技术特派员。四是拓宽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途径。由此,也让我们对如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层次的思索。

二、几点思考

(一)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培育乡土人才和农村经济能人的有效模式。农村中有实践经验、有吃苦精神但不懂精深技术的人不在少数,经过专业培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能成为优秀的实用型人才。过去,我镇每年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由政府培训农户,但因政府技术人员少,收效并不明显。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后,政府只重点培训有一定实践经验和技术积累的大户。然后由特派员到所驻村去培训广大农户。这既为政府节约了人力和物力,又因为特派员本身的成功,他们去培训农户比政府更有说服力和亲和力,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科技特派员是政府发展产业规划与农民具体实施的中介人。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后,政府不再以抓具体的培训为主,而是搭平台、创环境、定政策,在后台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科技特派员,有了“帽子”、利益、保障,大胆地在前台唱戏,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通过有偿服务、承包租赁、技术参股等方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组织和引导农户发展产业,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成为了政府发展产业规划与农民具体实施的中介人。其本身也在开展服务中扩大了影响、壮大了实力,逐步成为新型农民。

(三)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落实“1+2”模式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良好途径。“1+2”模式是我市首创的村级组织建设模式,非常符合农村实际。但是,当前农村懂技术、会经营且有一定政治素质的能人缺乏,是落实“1+2”模式的最大制约。我镇把科技特派员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并优先发展入党。那些表现突出、成效显著的科技特派员,通过政府推介与自身服务,在群众中具有非常强的公信力和号召力。因此,推行村级科技特派员制度,可以为农村组建经济合作组织提供人才保障,为村级组织建设培养一批自身能致富又能带领大家富的“经济能人+党员”的优秀后备队伍,是开展“双培双带”工程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1+2”模式的良好途径。我镇大有村科技特派员吴汉雄在该村支书因病辞职后,被党员一致推选为村支书就是典型的事例。同时,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第一线,进百家门、知百家情,成为党委政府和支村两委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将对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