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发展目标
时间:2022-01-13 11:24:00
导语:市工业发展目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到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7年的33.8∶39.6∶26.6调整到23:48:29,工业发展达到更高的目标。
一、工业发展现状
来宾市工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制糖、冶金、电力为支柱产业,造纸、建材、煤炭、制药、茧丝绸、农产品加工为优势产业的工业体系,涌现了一批具有来宾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企业,全市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计划任务,2005年实现了在三次产业中二产超一产的突破,2007年实现工业增加值超农业增加值的突破,工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40.2:34:25.8调整到2007年的33.8:39.6:26.6。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30.5%上升到2007年的36.1%,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2年的27.6%提高到2007年的55.1%,工业总产值由2002年的82.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32.66亿元,工业增加值由2002年的3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8.32亿元。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均于2006年实现翻番目标。
建市五年,我市工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难及问题: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小;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是工业基础薄弱;四是产品科技含量低;五是工业区建设与发展缓慢。
二、今后五年工业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以节约能源资源为切入点,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为途径,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培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优势产业和强优工业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努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加速工业化进程,为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来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到2012年)
1、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年均增长28%。
2、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1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75亿元,年均增长22%。
3、全市五年实现工业投资500亿元,年均增长23%(详见下表)。
4、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1%。
今后五年(2008-2012年)来宾市工业发展目标
单位:亿元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
一、工业总产值232.66290362452565700
其中:规模以上172.45221283363466600
二、工业增加值88.32106127152182220
其中:规模以上64.087896118145175
三、工业投资52.29647896118145
三、工业发展主要任务
通过创新工业发展模式,提高工业发展质量,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推动工业结构升级,增强工业综合实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今后五年,我市工业发展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一)在培育产业集群上取得新突破。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适合来宾实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努力推动电力、制糖及综合利用、冶炼、铝材制造加工和茧丝绸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集群的形成。改造提升建材、煤炭、制药等传统优势产业。力争到2012年,电力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冶炼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制糖及综合利用年产值超过100亿元、铝业加工年产值超过150亿元、丝绸加工业年产值达到100亿元,加上建材、煤炭、制药等其它产业累计年产值也要超过150亿元。
(二)在工业园区建设上有新突破。工业园区是促进产业聚集和工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要进一步理顺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打造好工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要加强市工业区的规划和建设,具体抓好华侨投资区、河西工业园、凤凰工业园、迁江华侨工业园的规划和建设,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要加强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努力扩大园区经济规模,为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搭建好平台。力争到2012年,河西循环经济工业园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凤凰工业园年产值超过200亿元、迁江华侨工业区年产值超过250亿元,工业区年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三)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工业化进程,必须加大工业投入,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接受国内外的产业转移,大胆引进能够带动我市工业化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抓好续建和新建项目的建设,重点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农产品加工、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出一批市场前景好、投入少、产出高、带动性强的项目,不断增强我市的发展后劲。力争到2012年,全市当年工业投资在145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3%以上,五年全市累计工业投资500亿元以上。
(四)在管理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着眼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增强国有企业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坚持以“存量换增量、以增量促发展”的方针,吸引其他经济成分增量资本的参与和重组,鼓励、支持和培育工业企业公司上市融资。到2012年力争有2个以上工业企业上市,并引进先进的经营机制和管理理念,达到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资本扩张的目的。同时,以大企业为依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合理引导中小企业走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五)在招商引资上取得新突破。紧紧抓住和用好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多区域合作、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重大机遇,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对外合作,主动融入泛珠三角、两广、桂台、湘桂黔渝等区域经济合作。切实放宽外来企业的市场准入,利用我市的资源优势及工业区的建设平台,承接涉及制糖、化工、冶炼、有色金属、建材、食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力、采矿、轻工、农产品加工等13个行业的产业转移项目,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办,强化对已签约项目、有意向转移项目的攻关,提高签约项目的履约和资金到位率,确保招商取得实效。
(六)在品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品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着力抓好品牌战略,把打造品牌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作为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重要举措,树立品牌意识,走品牌经济之路。要通过抓产品质量,增强老品牌信誉度,通过抓产品包装宣传,培育新品牌。力争到2012年,全市工业品牌中有:中国名牌产品2个以上,国家免检产品3个以上,广西名牌产品总数达到8个以上。
(七)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上取得新突破。依靠科技,加快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2008--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6.1%。
(八)在强优企业培育和中小企业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力争到2012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80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2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为10家,主营业务收入10-20亿元的工业企业为10家,主营业务收入5-10亿元的工业企业为30家,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的工业企业为30家。这批强优工业企业到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以上。力争到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达300家以上,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0家。
四、工业发展布局
我市目前仍处于“打基础、兴产业”的艰难爬坡阶段,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今后五年工业发展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今后五年是我市工业发展的加速期、项目建设的聚集期、特色产业的提升期和跨越发展的关键期。为抓好这一重要的发展期,必须调整优化来宾市工业发展布局,促进工业发展重心向工业园区和县(市、区)工业集中区集聚,形成以工业园区为龙头、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群化发展的工业空间组织结构,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按照来宾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我市资源、产业特色,形成“一区四园五带”的工业布局。
(一)一区四园
按照“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来宾市工业园区的建设走一区辐射,四园功能独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动的“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使全市产业联动、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建设好四大园区(河西工业园、凤凰工业园、迁江工业园、华侨高新园)为重点,以做大做强五大产业(电力、冶金、制糖及综合利用、铝业加工、以茧丝绸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为支撑,推动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1.河西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力、冶炼、造纸、化工、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
2.凤凰工业园重点发展铁合金、汽车零部件加工、机械电器制造、建材等产业。
3.迁江工业园重点发展铝材深加工等产业。
4.华侨高新园重点发展轻工产品加工、电气、五金、电子信息及高新技术等产业。
(二)五带
以来宾市城区为中心,向五条交通干线延伸,连结各县(市、区)支线,利用交通优势和集镇现有的基础设施,形成五条工业经济带,依托各要素优势布设地方特色的工业。
1.合山迁江工业带:沿来宾至迁江--合山二级公路带,依托现有的电力、煤炭、制糖等工业基础,向迁江—合山沿线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电力、煤炭、冶炼、建材、机械制造加工等工业。
2.忻城红渡工业带:沿来宾至红渡—忻城二级公路带,依托乐滩电站龙头企业优势,向红渡—忻城沿线聚集发展。重点布局发展电力、冶炼、制药、以茧丝绸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3.武宣工业带:沿来宾至武宣二级公路带,依托现有的制糖、建材等工业基础,向武宣城区集聚发展。重点布局发展制糖、酒精、建材、农产品加工和制造业。
4.象州石龙工业带:沿来宾至象州,象州至石龙二级公路带,依托现有的制糖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工业基础,向象州城南石龙工业集中区集聚发展。重点布局发展制糖、以茧丝绸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化工、冶炼、造纸、轻纺等工业。
5.金秀桐木工业带:沿象州至金秀桐木二级公路带,发挥金秀“大瑶山生态民俗文化旅游区”的优势,依托金秀桐木现有的工业基础,向桐木中心集聚发展。重点布局发展冶炼、化工、农林产品加工业、民族特色医药、旅游工艺品加工等工业。
五、工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工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来宾经济现阶段发展的主要矛盾和中心工作。加快来宾工业化进程,是迅速提高来宾综合经济实力,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来宾市现有的工业基础条件、资源、区位、政策和基础设施,为加速发展工业经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市委二届四次全会和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要求,切实增强加快工业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性和危机感,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工业,真正把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强化工业的主导地位,以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更扎实的工作,千方百计推动工业发展,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调整优化结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1.调整产权结构。继续深化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以产权制度创新为先导,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进行经济合作,为民营资本投资工业和参与国企改制提供更多的机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企业在新的体制下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2.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培育强优企业,促进各类大中小型企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并从政策、资金、融资和协调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加快培育糖业集团、铁合金集团、电力企业集团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公司、企业集团。支持和培育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及优势的中小企业。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和产业优势,以“专、精、特、新、配”为方向,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产品,促进技术转移和新技术产业化,推动一批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以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为突破口,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通过延长产业链,形成一批配套型企业。巩固发展电力业、冶金业、制糖及综合利用加工业,全力打造铝材制造加工业,精心培育以茧丝绸加工为重点的农产品深加工,到2012年,真正形成五大支柱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振兴县域工业,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工业经济
1.各县(市、区)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突出产业特色,积极发展自己的主导产品和特色产业,重点抓好一批中小型工业投资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小巨人”,促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集中区,壮大县(市、区)经济实力,促进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加快发展非公有制工业经济,提高非公有工业企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使非公经济成为我市经济领域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制定和完善放宽民营经济市场准入等相关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和发展民营工业。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业,突出发展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结构调整,提升民营企业的规模水平,形成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企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3.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帮扶、银行配合,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的贷款担保工作,逐步出台补贴及补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各类民营商会、行业协会,建立健全民营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服务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四)以项目为核心,抓好工业重大投资项目建设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基础。要认真做好工业资源、市场和建设条件的调查,做好工业和具体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前期工作,做到“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关键性项目、高尖端项目的建设、竣工投产及产后协调服务工作。重点组织一批有重大带动作用的核心项目,建立市、县(城区)、开发区、重点企业各层面工业项目库,动态调整,滚动实施。对竞争性项目要强化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防止投入的盲目性;加强项目管理,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增加资源深加工产业投入,做大总量,做强后续深加工。增加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投入,加快产业升级;抓住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吸纳产业转移项目;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拓宽吸引外资渠道,充分利用国内外资金投资我市工业项目,激活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积极投入,充分发挥银行的主渠道作用,协调好银企关系;建立市领导、部门领导、项目业主三级责任目标,确保每年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投产项目尽快达产达效,奠定工业发展的基础。
(五)加快工业区和工业集中区建设,推进工业园区化
突出抓好一批重点工业基础设施及配套项目。进一步调整完善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实工业区的区域规划,落实好土地,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高新技术、高附加值和民营经济为主,抓好重大项目,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园区。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要加快建设步伐,理顺管理体制,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县、市区发展工业的主要载体,调整优化县、市区工业经济结构。
(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宽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博览会、西部大开发等机遇,主动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积极参与国内有影响的招商引资活动,全面扩大与国内外的区域合作与交流,建立招商项目库,集中力量抓好重大项目、关键性项目、高端项目、产业链项目的招商引资,创新招商方式,以我国东部地区和东盟、台湾、港澳等为招商重点区域,积极引进有利于来宾市工业发展的项目,争取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公司落户来宾工业园区;以每年在南宁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为重要平台,积极开拓东盟市场,营造声势,扩大影响,加快我市工业产品进入东盟的步伐,提高来宾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鼓励和支持条件成熟的企业与国外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各种经济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扩大工业企业自营进出口贸易,增大工业产品出口产量。鼓励支持有比较优势、有竞争力的企业跨地区、跨国经营,到境外投资发展加工贸易或开发资源,扩大经济技术合作的领域,带动产品、设备、技术和劳务的出口,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建立人力资源体系,推动工业持续发展
努力做好对工业管理人才的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加快培育人才小高地;要根据工业发展的需要,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协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特别是能带动工业发展的企业家、高层管理人员和高科技工程人员。加快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适应国内外竞争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一支能担负起我市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重任的各门类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一支具有较高技术素质、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工人队伍;要建立与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的管理制度,营造一个有利于人才生存、安居、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同时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作用的社会氛围和政策环境,构建人力资源的支撑体系,培育工业人才基地,推动全市工业的持续发展。
(八)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府工业强市的战略决策上来,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到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加强对工业发展的领导。加大对全市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查力度,建设督查和汇报制度。要加大对已投产和在建的重大工业项目的服务工作力度,重点做好东糖纸业二期工程、桥巩水电站、迁江铝项目一期工程、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使之能够尽快竣工投产并达产,尽快产生效益,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县(市、区)要组织精兵强将,落实抓好工业经济工作,要把加快工业发展作为繁荣经济的重点,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加快出台工业发展目标及政策措施。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全力支持,积极参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转变职能,改善服务,确保目标实现,共同推动来宾市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九)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每年年初将各项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市工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县(市、区),年终组织相关单位进行考评。
- 上一篇:失业保险条例规章制度
- 下一篇:农村聚餐申报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