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小幼儿课程和教学行动设计

时间:2022-08-10 03:58:00

导语:促进中小幼儿课程和教学行动设计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促进中小幼儿课程和教学行动设计

为了进一步贯彻《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推进《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化中小学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行动纲领》落实,为此。全面深化我区中小幼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我区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水平,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的纵深推进,加快基础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区的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学校设点布局日趋合理,优质教育资源不时扩大,师资队伍素质整体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明显提升,素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令人鼓舞。

把教育放在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新城的战略目标下考量,当然。还有诸多单薄环节需要进一步改革与突破,中小幼的课程教学工作方面主要表示为:学校全面实施课程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还不够扎实,重育分、轻育人的现象比较普遍;有效教学的理念、战略还未深入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局部学校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矛盾比较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乡之间的办学水平尤其在课程教学方面的差别依然较大,均衡发展任重道远;校(园)长等学校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还不能适应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需要;区域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统筹管理、指导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还有待提高。

一、主要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坚持“全面课程•校本特色”①、“人文课堂•有效教学”②理念为引领的区域中小幼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新思路;构建以学校课程方案和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教学策略研究为重点的,推进区域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内涵发展的新机制;探索以学校托管工作和办学资源联盟建设为突破口的,区内外联动推进区域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均衡发展的新路径;着力提高学校管理者(校、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改进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评价,营造有利于区域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社会氛围,努力开创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推进项目

(一)推进学校课程方案建设

1、由点及面推进全区中小幼编制实施学校课程方案。坚持国家和上海市的新课程理念,倡导“全面课程•校本特色”的区域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观,在区第十四届教学节评选优秀学校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指导这些学校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编辑《区学校课程方案选编》(暂名),展示部分学校在学校课程方案编制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方法经验。同时加大对基层学校编制和实施学校课程方案的指导培训,使其把握课程方案的基本结构、关键要素和建设要求,能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学校办学需求、发展目标和特色创建,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对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进行统筹安排、系统和有效实施,积极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具有校本特点学校课程方案。2010学年区内所有中小幼全部完成学校课程方案的编制修订并予以实施。

2、加强对学校落实课程方案的督导。结合区教育督导室对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督导评估和区教研中心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常态检查,形成对学校落实课程方案的常态检查和反馈、交流机制,促进学校在落实过程中对学校课程方案的不断改进,提升区域学校编制和落实课程方案的整体水平。

(二)推进校本特色课程建设

3、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建设,推行“一校一品”工程。对区域内中小学开展拓展、探究型课程教学在每周的时间安排上予以协调统一,以保证学校在时间、场所(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和师资等方面的到位,提高教学质量。指导学校利用外部资源、挖掘自身优势,外引与内培相结合,重点培育至少一门校本特色课程。推进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和管理,加强这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教学节评选表彰在实施校本课程方面优秀的教师。

4、加强对学校推进校本课程建设的评价激励,培育命名“百项校本特色课程”。区进修学院教研中心、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对全区中小幼开展校本特色课程建设进行全面的梳理,列出有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候选项目予以重点指导扶植,每年区教学节对成熟项目进行命名颁证和表彰,利用三年时间培育一百项具有区域特点的校本特色课程。

(三)深入开展“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5、继续办好一年一届的区教学节。要注重教学节的内涵深化和资源积累,在主题选择上要紧密围绕“全面课程•校本特色”、“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理念,更加贴近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第一线,在项目设置上要更加注重实践性和互动共享性,不断丰富教学节的内涵,不断提高教学节的成效,使之成为区域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平台和工作品牌。

6、编制实施《区推进“人文课堂•有效教学”指导手册》。《指导手册》要在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方法和评价导向等方面给予全区教师以教学理念引领和方法指导,凸显不同学段的共性教学规律,兼顾不同学段的个性教学实际,供全区中小幼教师和教学管理者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

7、修订完善《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规程》,落实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评价反馈。指导学校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的五个环节入手,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要提高教师备课的针对性,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精心设计作业、控制作业量,要重视作业批改与个别辅导,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诊断、矫正功能。区级教学常态检查要把学校落实教学五环节的情况作为主要检查项目,并做好指导、反馈和督促纠正工作。

8、深入开展教学策略研究。以“人文课堂、有效教学”为目标,积极推动学校开展改进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强调教学策略的人和有效性导向,不拘泥于教学策略名称和形式的简单统一,推出三到五所学校的成功经验并带动区域学校的全面跟进,努力形成研究教学百花齐放、寻求有效百舸争流的局面。

9、开展以“人文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教学课题研究。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出台课题研究指南,连续三年举办三届“人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研究大赛,鼓励学校和教师开展这方面的实践研究,积极推广优秀的研究成果。

(四)提高校(园)长等学校管理者的课程领导力

10、搭建培训交流平台,提高理论素养。要把课程领导力水平作为中小幼校(园)长选拔任用和培养表彰的核心指标之一,选送优秀和有发展潜力的校(园)长参加市名校长和优秀青年校长的培养。借助区外资源与发挥现有特级校长、名园长工作室相结合,开展对校(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培训。举办校(园)长论坛,要形成学习课程教学理论、研究课程教学策略、创新课程教学实践的学术氛围,提升校(园)长的理论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结合教学节项目设置,开展校(园)长在课程领导力方面的研讨和展示交流活动。

11、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提升实践能力。不断完善对校(园)长工作的评价考核机制,发挥区教育局相关职能科室、区教师进修学院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凸显对学校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全面考量。校(园)长要经常走进课堂、年级组、教研组,掌握师生情况、探讨教育教学,贴近教育教学第一线,使得理论学习和实践探讨相结合,不断提高课程领导的实践能力。校长上课不少于2节/周,园长上课不少于1个半天/周,校(园)长听本校(园)教师上课不少于30节/学期,参加年级组、教研组等组室研讨活动不少于5次/学期,学校党支部书记参照实行。

12、提高中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的课程教学管理水平。教导主任是课程教学工作专业的指导者、管理者,首先自己要上好课,其次要深入课堂、教研组,掌握第一手的课程教学工作情况并有效指导,推出扎实有效的教学管理举措,同时为校长的课程领导提供决策参谋。中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业务副园长上课不少于所任学科专任教师规定课时量的一半,听课不少于40节/学期(其中听本校(园)教师上课不少于30节/学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等组室研讨活动不少于5次/学期,每学年至少上一次校级以上公开研讨课,学校除正职外的其他行政领导参照实行。设立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业务副园长工作沙龙,发挥沙龙多边交流的优势,经验共同分享、问题一起探讨,在实践研究中提高区域中小学教导主任、幼儿园业务副园长的课程教学管理水平。

(五)提高教研员的课程指导力

13、加强研究,提高教研员专业理论水平。组织各类读书评比活动,建立“2+3”教研工作模式,即一周中三天下基层指导、两天在学院研究学习,使教研员自学充电成为一种常态。教研员要积极开展课题研究、课例案例研究、撰写研究论文,每三年要完成一项区级以上课题的研究或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一篇。区教师进修学院要为教研员提供一定的对外交流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14、注重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指导水平。教研员要深入学校课堂和教研组了解教学、检查教学,落实教学研究、指导、管理工作,组织多层次、多形式、有实效的区级教学研究活动和区校联动教研活动。要深入基层学校兼课锻炼,蹲点薄弱学校指导,每学年至少上一次区级以上公开研讨课。

15、完善评价,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基层学校对教研员工作的评议制度,设立教研员课程教学指导奖,进一步完善对教研员的考核评价,提高教研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区域课程教学工作方面的指导引领作用。

(六)提高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6、提高青年教师课程教学专业能力。依托区教学节,将五年期教师课程教学专业能力考核作为常设项目,使全区所有青年教师在工作满五年时都要通过考核,激励先进、督促落后,形成区域青年教师自觉提高课程教学专业能力的评价激励机制。

17、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高研班培训”项目。在09年已有的6个研修班基础上,2010年增开幼教、理、化、生四个高级研修班,三年内在其他学科进一步推开。在学科教研员引领下,建立了班委会,制定研修制度,紧密依托教研活动,采用理论讲授、专家诊断、问题探讨、案例分析、观摩学习等相结合的形式,强化实践研修,为学校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力量。

18、举办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奖赛。结合区教学节工作,每年举办一届以“人文课堂•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区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大奖赛,倡导“人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科学方法,发掘培养优秀骨干教师,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带动区校两级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做好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工作,发挥区“双名三优”骨干教师群体的示范辐射作用。

19、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提高校本教研(备课)组研修质量。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修订出台合格、优秀和示范教研组的评选方案,重视教研组长培养,强化对学校教研组工作评价的过程管理,打破优秀教研组“终身制“的壁垒,以发展性评价促进相对薄弱学校的教研组建设,帮助学校一起培育优秀、示范教研组,推广示范性教研组的优秀经验,全面提高区域学校教研(备课)组校本研修的质量,让教研(备课)组成为提高教师课程执行力水平的最基本、最常态、最有效的组织。

20、改进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利用绩效工资实施的有利时机,采用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思路,改进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坚持发展性评价,重点突出对教(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转载请注明)师课程教学工作绩效的激励导向作用,开发出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兼顾的评价软件平台,以科学的评价提高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七)提高学校托管工作成效

21、加强学校托管工作的过程管理。依托区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区8所受援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内生性发展;建立托管学校群体的定期工作交流机制,资源经验共同分享,问题困难共同研讨,切磋专业、联络感情,提高学校托管工作的整体成效,促成与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长期交流互动。

22、建立与市中心城区优质学校的联动机制。借助学校托管工作,举办专题研讨活动,为其他非受援学校与市中心城区优质学校的联动搭建平台,促进我区所有中小幼学校文化和课程教学工作的理念更新、方法创新。

23、推进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继续做好与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合作的学校优质化工程项目,积极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和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的专家资源,拓展区域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的理论视野。

(八)推进办学资源联盟建设

24、建立紧密型办学资源联盟,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现有两轮城区与乡镇学校结对交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以城区义务教育学校为主体与某一乡镇的义务教育学校结成紧密型的办学资源联盟,即:A+模式。所谓“A”是指南桥城区1-3所优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般是指一个乡镇的几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同时包含该乡镇的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办学资源联盟为三年一轮,要强化联盟内管理,对结盟学校实行团队捆绑式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优势学校的积极性、责任性,提高联盟工作的实效性,使联盟内管理互动、教师流动、教研联动、课程走动成为常态,积极推进联盟内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交流换岗,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互动共享,推进优秀学校文化的交流传播,使其成为促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25、加强对办学资源联盟工作的管理。区教育局联合区教育督导室和各镇教育行政部门组成本项工作指导小组,编制《区办学资源联盟工作手册》,《工作手册》要以课程教学工作为重点,指导各联盟做好各项工作。落实有关交流换岗教师的政策待遇,加强对各办学资源联盟工作推进的管理、指导、督查、评价和考核,对办学资源联盟实行团队捆绑式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优势学校的积极性、责任性。筹措专项资金每学年评选表彰先进的联盟或个人。

(九)改进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和评价

26、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常态检查与指导。由区进修学院教研中心负责,完善《区学校课程教学工作常态检查工作指引》,进一步加强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常态检查与指导,公开检查流程、规范检查项目,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尤其要加强对所检查学校“教师课程教学工作状态”、“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提高调查和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并将此作为指导、评价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督促学校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推进有效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27、运用“学校内涵发展评价记录平台”,完善对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评价。依托市重点课题《运用科学评价手段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落实“学校内涵发展评价记录平台”的应用,重点加强对学校课程安排、作息制度、学期初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拟订以及学期末推进成效的评价,保证学校规范有效实施课程计划。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促进区域内学校之间在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拟订和推进成效等方面的开放式交流互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校自评、互评和上级职能部门评价相结合,以全面深入的发展性评价促进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8、建立对课程教学工作优秀学校的表彰机制。严格按照市教委文件控制考试次数和科目,每学年末由区教育局基教科牵头,联合区教育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中心等部门,对全区中小幼过去一学年中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区进修学院教研中心教研员评议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机制,既要关注教学成效,更要考量课程建设,注重发展性评价,评选出优秀的学校授予“课程教学工作奖”,并在下一学年的区教学节开幕式上予以表彰。

(十)营造有利于区域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社会氛围

29、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指导学校要把家长作为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合作伙伴,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组织机构的作用,引导家长积极支持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相关学习要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30、建立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常态机制。开发建立家长和社区成员了解学校、评议学校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学校能够定期、及时、全面地了解家长和社区成员的意见建议。推进学校网站建设,及时向家长、社区反馈、学校课程教学工作的推进情况和成绩。

三、工作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

区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由区教育局基教科牵头,联合区教育督导室、区教师进修学院和各镇、开发区教管办,协调各方力量,全面加强对本行动计划实施的领导,保证各项工作的如期保质完成。

2、保证经费投入

区教育局在每年的年度预算中要保证本行动计划实施所必须的经费安排,并多渠道筹措资金增加投入,落实对工作推进优秀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努力形成区域所有中小幼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工作,全体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的好局面。

3、增强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上海教育》、《报》、教育网、区教学节专题网站、《教育》等报刊媒体,宣传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宣传我区中小幼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有效做法和优秀成果,宣传我区中小幼教师积极投身教改的好风气,使我区课程教学工作的理念思路、项目举措和优秀成果渗透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并让我区社会各界了解,进而辐射到全市,成为全市推进中小幼课程教学工作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