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

时间:2022-02-23 09:29:00

导语: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社团联合会工作总结及工作展望

大学社团联合会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校团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服务于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服务于广大学生的全面成才”的工作宗旨,积极响应团中央“校园文化社团化”的号召以及校团委“社团活动精品化、规范化、阵地化”的要求,立足引导广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方针,转变工作思路,锐意改革,在内部建设、制度完善、机构调整、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集思广益、创新工作思路,相继开展了社团文化周末广场、社团会徽设计大赛、社团精品活动展评大赛、社团板报大赛等一系列社团文化活动,开创了新学年我校社团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年度工作回顾

一、以“三自教育”方针为宗旨,精简机构、加强干部梯队建设,增强社团联合会的生命力、组织力和战斗力。

1、整合资源、拓展职能,机构设置更加科学。

新学期社团联合会在校团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下,本着“精简机构、务实高效”的工作原则,经过网络调研、集中讨论,最终制定了《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改革方案》,正式确立了五部室、四中心的组织机构设置,将原宣传部、文讯部合并组建文宣部,全面负责社联、社团的宣传和网络信息平台的维护工作;改组成立了审核考评部和培训调研部,完善了社联对社团的监督、服务和培训体制;取消原有的五中心设置,将新校区78个学生社团按照理论科技、艺术爱好、实践服务和运动休闲四大门类重新归类,进一步明确了社团性质,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和资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副秘书长直接兼任重要部门的第一负责人的制度也有利于准确掌握和反馈社团工作信息,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2、理论学习、培训激励,干部队伍更加成熟。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干部的自身理论水平和整体素质,强化学生组织的内部建设,社团联合会全体成员以及新校区74个社团主要负责同学参加了由校团委主办的学生干部理论培训班。通过聆听团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以及长期从事社团工作的学生干部的讲座,通过社联学生干部论坛的交流互动,使广大07、08级学生干部逐渐理出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同时坚定了在社联服务好、管理好社团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3、加强管理、合理定位,运行机制更加完善。

立足新学期社联工作和发展现状,为更加有效地服务社团工作,引导社团良性发展,社团联合会在本学期继续推进和完善内部建设月工作,并先后提出了以“学习”、“思考”、“执行”、“总结”为主题的内部建设周,做到周周有主题、有落实、有总结。各部(室、中心)依据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进一步完善了部门工作机制。其中包括:规范日常值班制度,制定办公室工作手册,建立值周副部长制度,安排各部(室、中心)08级委员列团扩大会议,学习兄弟部门成功的工作经验。建立全面的财务制度和社团工作活动考评制度,对社联、社团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细致的监管。健全社团年度评优细则,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优秀社团申报提供参考依据。推进社联、社团相关部门部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并完善社团通讯员制度,倡导并实施社联人进社团、社团人进社联的制度,从而促进社联、社团工作的良性互动。此外,对于社联网络信息平台也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和更新。通过以上措施,初步实现了社联、社团工作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同时使社联学生干部熟悉了内部工作的开展方法,便于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团工作动态。

二、以“两个服务”要求为目标,举办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社团的知名度、凝聚力和影响力。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服务学校党政工作大局稳定、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熟成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社团联合会长期坚持社团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协调、组织新校区学生社团开展了郑州大学2010-2010学年社团招新工作、社团文化周末广场、社团理事会全体会议、“阳光体育之球迷嘉年华”、社团精品活动展评大赛、社团板报大赛等一系列重点工作和大型活动,将亭云长廊、泊月长廊打造为社团文化活动的长期阵地,并通过网络、广播、海报、条幅、展板等多种渠道对社团活动进行广泛有力的宣传,切实提升了社团活动在广大学生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社团活动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同时,培训调研部同期展开的社团活动调研工作也为社联更好的指导社团工作、把握社团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活动举办形式等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以“走出去、引进来”战略为指南,走出校园,发挥社团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团的发展需要“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作为高校学生活动中最活跃的分子,社团是联系学校与社会的纽带,是学生走向社会、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的桥梁。随着社团规模日益扩大、组织机构日益健全、社团活动日渐成熟,越来越多的社团开始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服务社会基础事业的发展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广大同学也通过参与社团实践活动,经受了历练,丰富了经验,增长了才干,在参与社会服务的同时找到了步入社会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契合点。

今年7月,思源之家、青春红十字协会、农乡建设研究会等社团纷纷组织“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奔赴甘肃、贵州以及省内贫困地区开展支农、支教、医疗服务等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其中思源之家组织的赴贵州社会服务队被贵州团省委授予“优秀志愿者宣传服务队”荣誉称号。环保协会参与绿色长征活动,深入社区、农村和企业调研并徒步72公里在黄河沿岸宣讲环保知识,同时积极撰写长征日记和调研报告、拍摄dv和大量图片资料,为传播环保理念积累了第一手材料。今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微笑北京绿色长征”2010全国青少年绿色长征环保接力总结表彰大会上,我校被授予绿色长征优秀组织高校奖,同时荣获优秀dv及活动图片评比一等奖。在提交的绿色长征活动作品中,我校获得论文类一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日记类一等奖一篇、二等奖一篇,绿色长征优秀图片奖图片两张。我校绿色长征活动因组织得力、成果丰硕受到主办方的高度评价。社团自身也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其凝聚人、教育人的功能。

(二)工作展望

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大学社团联合会组织机构日益完善、管理体系、财务制度日渐成熟、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社团工作、社团活动也朝着“精品化”、“规范化”、“阵地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的工作仍亟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社联内部的组织、管理、执行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社团的工作延续、内涵建设引导不足,对于制约社团发展的瓶颈缺乏深入的研究,对社团活动的宣传报道力度不够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管理社团工作、服务社团发展的学生组织,社团联合会应重视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服务学生社团,明确社联的核心工作是社团发展,社团是社联存在的基础,要在工作中为社团争取资源,搭建平台。

一、立足社团发展现状,把握四个发展方向。

1、服务化发展

自新校区建立伊始,社团就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并在繁荣校园文化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的学生社团呈现出广泛的群众性、种类的多样性、示范的群体性等特点的同时也暴露出结构松散性大、会员流动性大、发展不均衡等不足,因此社团联合会要坚持社联人深入联系社团的原则,整合资源,扩展社联各部门服务社团发展的外延职能,社联干部要深入社团开展“对口服务”,建立和完善社联、社团人才交流体制,吸纳优秀的社团干部充实社联的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发挥服务职能,促进社团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2、品牌化发展

下阶段,要继续推进社团品牌化战略,进一步优化社团结构,大力扶持理论科技类社团,热情鼓励艺术爱好类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类社团,正确引导运动休闲类社团,同时重点扶持与国家发展以及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社团,加大对明星社团和品牌活动的扶持力度。力争建设一批内部制度完善、结构合理的学生社团,形成示范效应,实现更多社团进入省优乃至全国百强社团的行列。

3、规范化发展

要进一步完善社联、社团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制度、章程在工作中的作用,使日常办公、社团活动日趋成熟和规范化。要继续推进社联的组织健全、日常工作固定化,活动流程化,使社团工作实现文字化、数字化,并能够自主整合相关资源。同时要建立完善的社团干部培训、激励、传承体制以及社团民主考核、奖惩机制,实现社联对社团“监督---执行---反馈”完整循环的运作模式,让社联和社团工作得到学校和同学的认可。

4、集中化发展

作为社团工作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社团联合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充分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整体活动的优势。要积极寻求社团活动的契合点,大力推进社团联合组织各级各类文体活动,最大限度的达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克服单一社团活动规模小、影响小、收效少的弊端,推动社团的整体发展。

二、关注社团发展趋势,加强三个基础建设。

1、思想建设

团十六大着力强调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青年,作为青年自组织,社团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阵地,社团团建工作势在必行。下阶段我们要大力推进团组织的“组织覆盖”,引导和鼓励社团建立团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形象化,具体化,为社团会员的成长提供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2、制度建设

目前,社团的发展普遍暴露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社团内部民主化建设不足,社团发展不均衡、活动形式单一、水平不高等弊端,因此在工作中要坚持“一个建立”与“四个完善”,即建立一套完整的“赞助商管理机制”,根据活动规模、档次设定最低外联标准,避免社团间的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