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时间:2022-01-14 09:37:03

导语: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计划

2014年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工作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市、县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保位惠民,增亮补弱”的指导思想,全面推进卫生计生改革融合,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健康城市等卫生计生工作重点,以加强疾控体系建设、提高疾控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主线,以履行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为核心,以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全面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为目标,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促进全县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一、继续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强基工程”

(一)进一步推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落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机构编制标准指导意见,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工作机制。继续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完善疾控工作制度、程序和标准,努力实现服务模式从单一服务向全过程服务转变,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责任型转变,形成日益完善的属地化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和管理网络。

(二)进一步加强疾控机构实验室管理,强化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干预。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利用率,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样品量较2013年增长15%以上,强化检验检测技术支撑能力。继续加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科规范化建设,强化全科型公共卫生医师指导团队和责任团队的建设,加强社区和村级疾病预防控制服务网底建设,增强城乡社区健康管理功能。继续做好区域绩效和机构绩效考核的同时,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疾病防控项目开展绩效评估,形成常态管理。

(三)进一步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岗位练兵大比武活动,全方位开展全员岗位培训,大力推广疾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着力推进疾控人才培优工程,将学历教育、专业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注重现场流行病学、实验室检验、公共卫生管理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二、全面实施健康管理创新工程

(一)加快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以县健康管理中心为核心,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健康管理科为骨干,乡镇卫生院健康管理门诊为基础,健康危险因素干预专科为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将健康管理服务的技术手段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紧密结合,建立工作规范,完善管理机制,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统一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全人群提供覆盖生命周期全过程、全程动态的系统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签约式健康管理服务。

(二)创新健康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以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科、健康管理门诊为专业管理机构,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精神卫生等高危行为干预为主要措施,以社区家庭互助组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社会体育运动指导员共同参与的城乡互助管理机制,以慢性病、结核病、肿瘤疾病防治为抓手,探索医保资金总额预付、费用前置和签约式服务的办法,推进健康管理。

(三)推进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的健康管理。开展以职业人群、中小学生、老年人健康管理为重点的群体性服务与个性化干预相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开展以家庭护理为主的老年人家庭保健,全面推动健康养老。启动中小学生健康管理,切实落实中小学生的预防保健措施。组织开展健康单位创建活动,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流动人口用工单位开展员工健康管理。推进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机构合作,不断提高参保人员健康服务水平。

三、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重点工作

(一)加大艾滋病综合防治力度。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意见》,全面推进“五扩大六加强”和“四免一关怀”措施,进一步加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发现和管理力度。继续实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目标场所干预覆盖率达到90%,目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安全套使用率达90%以上;孕产妇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检测率达95%以上,对发现的艾滋病阳性孕妇全部实施免费阻断传播措施;全县无偿献血率和血液艾滋病抗体检测率达到100%。做好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治疗和医学监护工作,提高抗病毒治疗等工作的可及性和规范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大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生活救助力度。加强医务人员反歧视宣传教育。

(二)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按照市《结核病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推行结核病医防合作综合防治模式,创新结核病综合防治工作新体制。全面落实中盖结核病防治项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全球基金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任务,探索和创新“三新一加强”(新技术、新手段、新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的结核病综合防治模式。以乡镇为单位保持DOTS覆盖率达到100%,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各级医疗机构肺结核患者和可疑肺结核症状者的报告率和转诊与追踪总体到位率均达到95%以上,加强疑似病人的追踪和治疗管理。

(三)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落实一类疫苗免费接种政策,以村为单位接种覆盖率达100%;实施消除麻疹行动,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开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的素质。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接种知识,规范接种行为。加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调查和诊断工作。全县以乡镇为单位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5%以上,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90%以上。加强全县二类疫苗规范管理,推进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及时掌握本地流感、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完善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加强不明原因肺炎、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病例监测工作及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法定传染病实验室诊断率,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和早治疗。完善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严防登革热、布病、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在本地扩散蔓延,全面落实消灭疟疾行动方案。加强学校、托幼机构的呼吸道与肠道传染病突发疫情的预防控制与应急处置工作,指导督促教育部门落实托幼机构及小学晨检制度。

(五)加强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切实做好《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实施工作。强化地方病防治监测体系建设,有效落实防治干预措施,巩固地方性碘缺乏病、地氟病等地方病防治成果,迎接国家和省级考核。推进消除重点地方性疾病防治的工作进程,做好儿童、学生等重点人群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完成2014年消除疟疾达标任务。

(六)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首诊测血压制度。组织开展以高血压、糖尿病为重点的慢性病普查行动,加强重点慢性病及其高危人群普查普治;继续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七)加强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精神卫生法》,完善重性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网络建设,网络覆盖率达90%。逐级开展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继续推动精神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尽快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认真落实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提高患者规范管理率和治疗率。进一步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排查和随访工作,及时为辖区内诊断明确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率达到8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到95%以上。

(八)加强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做好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积极参与创建最佳食品安全放心城市工作。确定县人民医院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增强监测数据的属地化管理综合利用能力。加大食源性疾病流调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能力。

四、及时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在做好2013年国家卫生应急核心能力评估自评工作的基础上,查找全县卫生应急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全县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卫生应急组织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卫生应急“一案三制”建设,进一步修订完善卫生应急预案,重点推行卫生应急预案的“程序化、图表化、数字化、简明化”四化建设。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医疗紧急救援网络。做好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和处置以及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达到100%。

(二)加强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建设。规范管理卫生应急队伍,按照省卫生应急队伍管理办法,加强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及时调整补充卫生应急队伍人员。以开展传染病防控和中毒事件应急处置技能竞赛活动为抓手,按照上级卫生应急培训规划的要求,开展覆盖全员的卫生应急培训,提升卫生应急队伍处置能力。

(三)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工作,每季度开展一次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完善风险评估工作方法,加强风险评估结果运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和风险隐患排查工作机制,继续联合教育、食药部门做好学校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从源头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加强网络舆情监测工作,利用国家舆情监测平台科学监测分析舆情,充分利用舆情评论手段为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进一步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

五、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活动

按照“健康”全民行动、基本公共卫生健康教育项目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疾病管制、卫生应急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教育,努力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