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3篇

时间:2022-05-19 10:39:48

导语:卫生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局卫生监督工作计划3篇

第一篇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综合执法能力

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工作指南、工流程,强化约束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执法过程和依法办事的监督管理。认真落实卫生监督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稽查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强对卫生监督员的监督考核和稽查,实现卫生监督作风的根本转变。开展全员法律法规和业务技能培训,不低于40学时/人,提高全体卫生监督员的专业技能和公共法律法规知识水平,增强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进一步优化卫生许可审查、审批、发证及监督执法工作程序,规范监督执法行为,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不断加强卫生监督文化建设,落实便民措施,提高服务质量,丰富卫生监督内涵。

二、突出重点,提高卫生监督效能

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建设,加快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不断充实、稳定队伍,提高卫生监督能力,树立公众良好形象。统筹安排日常监督和应急任务,编制经常性卫生监督流程,强化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与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相结合,卫生监督覆盖率100%,监督检查文书化实施率>95%,加大查处无证经营行为力度,积极探索卫生监督新方法、新手段,夯实基础,在监管中求创新、显特色。深入开展公共场所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公共场所,要采取有效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全年对辖区内公共场所分行业进行专项卫生监督检查,全面推进公共场所、医疗机构量化分级管理工作。

加强消毒产品的监管,落实索证制度,推广集中配送,保证消毒产品安全,防范群体性中毒事故的发生。加强对放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做好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突出饮用水卫生监督重点,以夏秋两季为重点,加强集中供水、二次供水卫生监督,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每季度不少于1次,扎实开展2013年饮用水卫生宣传周活动。4月、9月联合教育部门,加强学校卫生监督。

继续加大医疗市场监督力度,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效,狠抓长效机制建设,完善医疗服务日常监督制度,加强日常监督执法。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管理、传染病防治、非法违规医疗广告、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业等查处力度,实施违法违规医疗机构及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

三、强化业务,保障卫生监督规范

(一)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行为。严格遵守卫生行政许可规定,进一步规范卫生行政许可审批行为,履行承诺,优化卫生许可申请审批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严格卫生许可申请、现场审核、审批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积极开展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星级创建活动,依法实施卫生行政许可事项,程序合法,行政许可文书规范率>95%。

(二)继续抓好法制稽查工作。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稽查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文书、信访投诉处理等专项稽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卫生监督队伍的执法能力,促进卫生监督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重点抓预案建立和学习,提高监督员应急处理能力,举办相关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为预防和快速处置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充分准备。认真做好重大节日和重大活动的卫生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各项卫生保障任务。充分利用快速检测设备,加强技术监督能力建设。

(四)进一步强化专项整治工作。把专项整治作为突破工作难点的抓手,并努力把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要围绕社会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卫生监督执法中遇到的难点,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针对性的专项整治工作,以整治除隐患、促发展,推动卫生监督水平的提高。

(五)积极开展多形式宣传工作。利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多形式广泛宣传《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细则》、《传染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知识,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法制意识。

(六)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工作。做好卫生监督信息平台的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报送卫生监督信息,报道卫生监督工作动态,树立卫生监督社会形象。完成各项卫生监督抽检工作,及时上报有关工作信息。

第二篇

1、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综合改革,继续深化四院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强化绩效考核,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深化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

2、继续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和省基药增补目录,药品品种拓展到520种;执行基药定补准逐年增长机制,村医定补标准由13000元/人提高到16000元;增加政府举办的村级医疗机构运行经费标准,力争由原来每年10000元调整到12000元。鼓励和引导非公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执行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四院积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增加基药品种,提高基药销售金额比。

3、继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条件。2014年计划改造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楼和病房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防保楼;实现80%村卫生室(站)达到省级示范建设标准目标。

4、加快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大招聘力度。每年为基层医疗机构招聘15名医学专科院校的毕业生进编制、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招聘比例不低于20%;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全面开展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以及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培养10名全科医师和为村级医疗机构培养10名执业(助理)医师,让每个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12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每个村级医疗机构开展6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基层群众;三是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协作服务机制,严格执行二级以上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晋升高一级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1年以上制度,接受和妥善安排好城市医务人员到基层和农村交流或支援,有助于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医疗能力和水平。

5、强化服务内涵,推动服务转型。继续开展医疗机构“三好一满意”活动,落实24项措施,深化“医院管理年”和推动优质护理、规范护理工作。进一步降低门(急)诊和住院次均费用,提高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收治率,杜绝住院病人空挂床现象。落实国家卫计委《进一步整顿医疗秩序,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规范医疗市场。

6、继续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一是加大医改推进力度,健全区级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逐步配齐配足专业技术人员;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实行乡村医生统一招聘,夯实网底人员建设,提高乡村医生整体素质;二是进一步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项目基金监管、考核,提高项目基金运行效率;三是巩固血地防工作,一旦发现螺情及时扑灭;四是争创省、市卫生村,完成市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五是积极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亿万农民健康促进活动。

7、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以迎接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复查验收为契机,贯彻落实市政府印发的《加强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见的通知》文件,加强与市中医院技术协作联动,加强人才队伍培训、为基层广大群众提供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同时,积极将2-3家村卫生室创建为市级中医药示范点。

8、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和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全年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加强卫生监督人员培训,提高监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大公共场所执法力度,加强医疗市场日常监督执法,加强对放射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做好对职业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工作。

9、进一步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加大卫生信息化经费投入和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使卫生信息化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全部进行实施。推进健康小屋建设,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

10、继续抓好卫生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医务人员教育,加强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电子考评。巩固“无红包医院”创建活动成果,全面推动和规范院务公开,促进诚信服务。健全卫生行风监督体系。以深化推进“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主题活动为契机,以规范执业行为、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强医德医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为全面深化医改,促进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

第三篇

一、背景分析

市是多年的霍乱老流行区,七十年代后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等里下河地区以及高港等沿江地区都曾发生过高强度的霍乱流行。近几年,由于防控措施及时有力,未造成疫情的流行和扩散,但影响霍乱流行的自然和社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去年其他地区发生O139型和O1型霍乱的散发疫情,在我区随时都可能发生霍乱疫情的暴发或流行。

近年来我区虽然没有霍乱疫情,但是在霍乱防制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霍乱疫情监测方面存在差距,疫情管理存在侥幸心理,个别单位肠道门诊设置流于形式,防控措施不到位,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样品采集后不能及时上送检测等现象;二是疫情报告不及时,信息反馈和资料上报不规范;三是少部分农村群众防病意识不强,饮食饮水卫生管理难度大等等。

二、防制目标

2014年,我区霍乱防制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三、对策措施

霍乱是我区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主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防制措施。

(一)流行期前

制订各镇街的霍乱防制工作方案或计划,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1.制订方案或计划。各镇街要根据我区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历史上的疫情发生情况和规律,科学分析今年的疫情发生趋势,提出适合本镇街实际情况的霍乱控制目标,并制订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完善霍乱应急处置预案或方案。

2.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应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业务熟悉、有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3.提高认识,强化培训。各医疗卫生单位要针对不同对象,包括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防疫人员、检验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举办各类培训班,对《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更新的技术内容和工作要求进行专项培训,统一思想,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各项工作,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4.药械准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储备一定数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各级医疗机构应从4月1日至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根据防制工作的形势和需要,也可以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省卫生厅印发的《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开诊之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明确专(兼)职医、护、检人员,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以及采集粪便标本的棉签和放置标本的碱性蛋白胨增菌液,制订严格的工作制度及隔离消毒制度,设置一定数量的隔离治疗病房,开诊后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区防保办要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

6.免疫接种。根据省疾控中心的工作意见,在霍乱的高发、易发地区,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流行早期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医疗卫生单位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内容,以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

各医疗机构应采取预检分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分诊到肠道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肠道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附表2),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5%,年终总人口数的1.5‰。各单位按要求应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附表3)。

检索要求:检测方法除了使用传统的分离培养外,应积极推广采用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PCR方法作为初筛。对于初筛阳性标本需进一步作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病菌经当地疾控中心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例。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但初筛数作统计上报。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的同时,必须作常规细菌培养法。所有病例标本要同时检测O1群和O139的病原。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要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今后,规模较大的乡镇(中心)卫生院要逐步开展霍乱常规细菌培养和检测。

(2)霍乱疫情处置

①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区防保办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我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卫生局负责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及时按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直至疫情解除,同时相互紧密配合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②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防保办报告疫情。防保办接报后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任务,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填写“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1)、“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结合个案调查信息同步进行密切接触者的判断(判断依据主要是在病人发病前5天及其病后或带菌者被发现前5天内,与病人或带菌者具有共同的饮食暴露史、共同居住生活史来界定),填写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对密切接触者应实行持续5天的医学观察、卫生宣教和开展粪检霍乱弧菌等工作,填写“密切接触者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一旦接触者出现腹泻等相关症状或粪检检出O1/O139群霍乱弧菌,应尽快予以核实诊断和实施隔离治疗。对粪检阴性且无腹泻等相关症状者无需采取服药措施。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乡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及时调查处理,村级卫生室不得截留霍乱疑似病人,应及时护送至乡级卫生院或中心;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调查结束后2天内应填写《霍乱病例个案调查信息一览表》(附表1)。

疫情解除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辖区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局领导将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首例病人由省、市、区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家组共同参与调查处理。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镇街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和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指派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要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各有关单位要做好农村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区防保办和四院要派出工作组或医疗队,协助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要与辖区防保组一起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3、进一步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可对分散式给水开展饮用水消毒,要加大食品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将严肃依法查处。

(四)暴发疫情

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四、进度安排

3月份,区卫生局制订全区霍乱防制方案、召开防制工作会议和开展业务培训;4月份区防保办对腹泻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督导,督导覆盖面不低于乡、镇数的1/4,流行期不定期检查肠道门诊运行情况,全年不少于2次;4月下旬市疾控中心将组织对我区部分医疗机构的霍乱防制工作和肠道门诊运转情况进行督导,9月份进行二次督导;2014年11月中旬各单位完成防制工作总结并上报全年霍乱资料。

五、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一)实现霍乱控制目标

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区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流行期前的准备: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医疗单位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5%、总人口数的1.5‰;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置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上述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规范。

5.病原检测与菌株管理:按时采集、检测标本。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表4),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各医疗机构实验室分离的霍乱菌株,应送交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首发病例或暴发疫情的霍乱病例菌株完成分离检测后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其余菌株在一周内逐级上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与保存。各级医疗卫生单位未经批准均不得保存菌株。所有菌株在上送的同时,须按要求提供菌株来源信息(表4:霍乱菌株登记表)。

6.业务资料:有关霍乱防制工作的报表、疫情处理过程中相关报表要填写完整,按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对霍乱疫情要及时进行初次报告和结案报告,当发现新病例、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以及病例进行诊断修正等情况下要进行进程报告。“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表1-2)确诊后于6小时内,以传真形式报至区防保办;“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表1-1)、“疫点、疫区相关人群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疫点随时、终末消毒记录表”(表11-1、11-2),于疫情结束后5日内报至区防保办,“霍乱菌株登记表”(表4)随菌株逐级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表3)每旬上报;2014年11月中旬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上述报告资料电子报表发送至防保办,纸制资料加盖公章后送至防保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