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年度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29 10:33:00

导语:卫生局年度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局年度工作计划

年是实施“”规划的起步年,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杨浦知识创新区建设的关键年。卫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按照“落实、聚焦、突破”的工作主基调,启动实施《市杨浦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改革促进创新,以创新推动发展,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快社区卫生发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促进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维护人民健康、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一、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当前医疗卫生改革的突破口,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机制、体制。组建“杨浦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并制定“杨浦区卫生局关于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方案”(试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思路,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管。要以“搭建平台,组建团队,落实家庭健康责任制”为目标,全面动员和布署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工作,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力争完成全科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的整合,逐步建立与完善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连续性的、综合性的、协调性的社区卫生服务要求的新机制。

积极改革和完善预防保健项目经费的投入机制。制定《杨浦区关于社区预防保健项目经费使用的实施方案》,明确考核项目、严格考核评估,做到科学合理的使用社区预防保健经费,使预防保健经费从原来按“人头”拨款为主的补偿方式,改为对社区卫生服务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及群众满意度的考核情况拨款,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相挂钩,调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二、加强重大疾病防治工作

推进公共卫生体系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的能力。制订和实施第二轮《市杨浦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救治等机构的建设。建立应急体系以及平战结合的公共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健全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形成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服务、卫生资源四类数据库。做好重大活动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切实做好重大疾病的防治工作。继续加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及其它人畜共患传染病等重大急性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医疗救治,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工作预案和技术储备。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开展乙肝、肺结核等重大慢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推进和强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职业病、环境相关疾病、精神疾病等的防治工作。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幼儿死亡率。推进婚前保健服务,提高婚检及咨询服务质量,继续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高外来人口中妇女、儿童保健管理率,完善外来孕产妇安全分娩的长效管理机制,提供适宜、有效的保健服务。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和健康促进工作。全面启动实施第二轮《市杨浦区建设健康城区三年行动计划》,继续深入开展“2211”健康示范建设(2个健康社区示范点、20个健康单位示范点、100个健康促进先进志愿者,1000个健康家庭示范户)。积极开展国家卫生区(镇)的创建工作,力争本区有新发展。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倡导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大力推进自愿无偿献血,确保安全用血。

三、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推进医疗资源区域性纵向整合,推动双向转诊,促进基本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进一步促进、完善三级医院与社区间的合作。由三级医院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导师到社区卫生服务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卫生服务。选送一级医院的全科医师和护师到三级医院跟导师进修,全面和快速提高社区全科医师和护师的业务水平。实行“双向转诊”,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建立双向转诊关系的制度与办法,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在技术、质量和管理上的优势,从而带动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的提升。

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管理,充分发挥专业质控组织作用,围绕质量、服务、安全、价格的要求,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部署实施医院评审工作,落实医院评价指南。保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强化质量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强化医院院长管理责任,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公立医院院长的首要职责。

继续完善医保总额的预算管理。按照“实时监控,按季通报,年终清算”的总控管理办法,进行结构调整,强化对“五个合理”的监管,加大对定点医院、住院高费用病史及门诊“两个异常”病人监督检查力度。对医疗费用实施“双控”,逐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

四、坚持科教兴卫战略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着力推进与高校和三级医院的合作与融合,加强与复旦、交大、同济、理工、水产大学和新华、长海医院等的合作。加大对卫生科技的投入,集中优势力量,加强重点学科和专科建设,在医疗成果奖、护理成果奖评审的基础上,召开杨浦区学科建设大会,启动新一轮区级学科建设,在原有区中心医院三个市重点特色专科的基础上,着力建设好一批市、区级特色专科和项目,构建市、区、院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探索“将才+团队+平台”的人才发展模式,提升医学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力,体现卫生在创建知识杨浦中的作用。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采取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短期培训、出国培训、导师制等有效手段,突出重点,加强管理型人才培养,加强高层次技术人才培养。以“名医生”培训计划和“学科带头人”造就计划为抓手,以建立具有杨浦特色的医学科研创新体系为目标,力争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造就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杨浦卫生人才的整体素质。

加强公共卫生、全科医学、临床护理、卫生管理等薄弱领域的队伍建设。以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合理分流为补充,探索人才管理体制改革,促使人才流动,尝试二、三级医院之间和一、二医院之间的人才柔性流动。

五、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建立区公共卫生应急医疗救治中心。建设“非典”、禽流感等急性、突发性传染病定点发热观察病房和发热门诊,用于公共卫生应急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

建设区征兵体检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和《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的有关规定和市征兵办公室的相关要求,建立征兵体检站,做好全区应征公民的体格检查工作。

新增5个、改扩建7个社区卫生服务点。在本区已有49个社区服务点的基础上,今年再新增5个,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点覆盖全区。根据市卫生局的文件精神,对已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点进行梳理,对7个硬件条件不达标的服务点予以调整,在方便群众就医的同时,保障医疗安全。

六、探索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

推进实施区域卫生规划。进一步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引导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功能互补。加大政府对基本医疗的投入。深化医疗服务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多元化办医,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层次服务的营利性医疗机构。

积极稳妥,推进控江医院改革。根据目前有关卫生政策,坚持事业性公立医院性质不变、医院公益性医疗性质不变、医院产权性质不变、原有职工的事业单位身份性质不变,实施购买医院经营管理权模式,促进协议履行中各项措施的落实。

促进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合作与合并。为充分发挥市级医院的优势,积极探索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提升专科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合作签约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落户杨浦。

七、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

深入开展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和医德医风建设,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和卫生系统先进典型,提高职业道德素质。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进医疗服务流程便捷化、环境温馨化、服务人性化,巩固和深化“优化就医环境、优化管理服务”十项措施。深入开展诚信医疗服务活动,建立和健全向社会公开医疗服务承诺制度,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建立健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并重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坚持“纠建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集中开展打击商业贿赂专项行动,坚决遏制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医疗收费价格管理,制止滥检查、乱收费行为。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营造廉洁行医、诚信服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医疗服务和质量水平,着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促进杨浦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八、加快转变政府的职能,强化卫生全行业管理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切实加强基层工作和基础工作。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加强卫生全行业管理。严格医疗资格准入,规范医疗秩序,强化医疗质量评价,打击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行为,保证群众就医和用血安全。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积极作用。

深化卫生政务公开,努力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善区域性医疗卫生信息网络,强化信息统计和信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服务和监管能力。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公开办事制度。围绕卫生工作的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培训和普及。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卫生行政管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