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厅中医事业发展计划
时间:2022-03-10 11:05:00
导语:卫生厅中医事业发展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实
践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立足科学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础管理,提高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能力,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做出贡献。
一、“*”时期中医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期间,全省中医工作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突出专科专病建设,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努力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中医医疗、教育、科研等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专科建设,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以来,相继实施了《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建设方案》、《河南省特色中医专科奖励方案》,调整了全省骨伤科、中医儿科专科建设网络,对全省中医医院专科建设进行分类指导,专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重点专科的数量和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河南省*正骨医院成为“全国中医骨伤科医疗中心”和“全国骨伤科医师培训基地”。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建成“全国中医高血压病医疗中心”。河南中医学院儿科等3个学科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评估,*正骨医院骨伤科等8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和28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建设单位大多通过中期评估。“*”以来,全省中医医院共有各级重点专科(专病)280个,重点专科收入占医院业务收入比例达到23.5%。
(二)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医药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制定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即培养一批牢固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熟练运用中医药传统疗法诊治疾病的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培养一批精通中、西医学理论,能运用中、西两种方法治疗疾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专家;培养一批能够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常见病并有一技之长、在当地有一定影响的农村名中医;培养一批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出色、能用外语交流的外向型中医人才。截至2005年底,第一批28名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28名中西医结合型和26名外向型人才已经结业,分四批培养了300多名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共培养中医“四类人才”500余人,中医管理人才85人。
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顺利实施,全部继承
人按期进岗。截至目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批共确定我省指导老师61位,学术继承人105名。认真组织实施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我省共有19人入选,在全国名列前茅。
(三)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003年非典防治工作中,全省中医工作者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全力以赴,积极参与,为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对全省中医药参与非典防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了《从中医药学对非典的临床研究探讨其理论基础和证治规律》科研总结,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挥中医药优势,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立了省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专家指导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已基本构建起由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管理指导网络、医疗救治网络和多方互动的工作机制。为1792名病人提供免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人常见的发热、咳嗽、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减少,服用抗病毒药物引发的消化道症状和骨髓抑制症状得到缓解,病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项目的实施,为不能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提供了关怀治疗,扩大了救治范围,同时提高了病人对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得到病人、病人家属和地方政府的欢迎,为艾滋病的医疗救治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受到了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突出项目建设,农村中医药工作不断加强
全省农村中医工作持续加强。有6个县(市)成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6个县(市)被确定为建设单位,南阳市、焦作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建设试点。制定实施了《河南省农村中医工作重点县建设方案》,有5个县已经建成达标。重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在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中的枢纽作用,在全省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达标建设。全省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设置有中医科或中医管理科,24%的村卫生室以提供中医、中西医结合服务为主,50%以上的村卫生室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全省注册中医(中西医结合)乡村医生27799人。狠抓了农村中医药队伍建设,全省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500余人,农村中医人员中专学历教育招生8000余人。实施了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县级中医院急诊科9个、感染性疾病科12个、特色中医专科3个,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200名。表彰奖励河南省特色中医专科16个。中医药积极参与新农合试点工作及社区卫生服务,焦作市解放区被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命名为全国首批有中医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五)坚持临床研究为主,中医药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把中医药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上来,着力加强中医药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两个省级中医药科研院所的投入,支持*正骨医院医、教、研、产一体化,中医药研究院一体两翼的发展方向。*正骨研究所建成为河南省骨伤科工程技术中心。省中医药研究院的中药药理实验室、中药分析实验室和*正骨研究所的骨质量与骨代谢分析实验室通过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分级登记评估。“*”期间,全省中医系统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近250项,其中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含分课题)16项,“863”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8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7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专项45项,科研经费总金额40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5项,局级科技成果奖111项。河南中医学院方剂学、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中医药研究院心血管内科被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六)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和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各级政府和中医机构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房楼建筑面积近4万平方米,投资1.6亿元,已于2003年底建成投入使用,成为“*”期间中医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正骨医院高级病房楼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计划2006年下半年竣工。*市中医院、信阳市中医院病房楼、安阳市中医院新院区等一批大型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周口市中医院门诊综合楼、漯河市中医院、*市骨科医院病房楼等一批新建工程正在建设中。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医机构251个,其中医院242所,80张床位以上中医院138所,国有科研院所4个,高等院校1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所。全省中医医院共开放病床25937张,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30.7亿元,医疗设备总值9.7亿元,万元以上大型设备7018台(件),床均固定资产11.83万元,床均医疗设备值3.75万元。与2000年底相比,机构总数增加47个,中医医院增加45所,床位增加37%,固定资产总值增加58.54%,床均增加5.1万元,医疗设备总值增加59.54%,床均增加1.67万元。万元以上设备数量增加99%。
(七)行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中医系统高度重视行业作风建设,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医院文化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积极参与“廉医、诚信、为民”医院创建活动。涌现出了以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河南省*正骨医院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单位和以“人民健康好卫士”郭春园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人物。河南省中医院等一批中医机构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称号。举办了郭春园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和全省中医系统文艺汇演,筹资拍摄了反映郭春园同志先进事迹的电影《苍生大医》,在社会上树立了中医系统的良好形象。
同时,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河南省中医条例》,依法实施中医全行业管理,加强对中医机构、人员、技术的准入监管,强化对全省中医机构的业务规范管理和指导,组织专项治理行动,打击非法行医,中医医疗服务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和净化。进一步加强对中医医院财务管理物价执行情况的监督指导,规范中医医院收费行为。组织全省中医医院股份制及产权制度改革情况调研、民营中医医院发展情况调研,引导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格局。
总体上看,“*”期间我省中医事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制约中医事业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渐趋弱化,与人民群众对中医医疗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集中表现在:中医事业发展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一是缺乏促进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政府对中医事业的投入严重不足,中医机构基础差、底子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中医事业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中医工作重视不够,少数中医机构生存和发展存在困难。二是农村中医药服务领域有萎缩趋势,农村中医人才缺乏。三是有些中医医院发展中医事业信心不足,办院方向存在偏差,缺乏中医特色优势。四是中医整体队伍素质亟待提高,出现人才断档现象,高层次临床人才及中医事业管理人才匮乏。
二、“*”期间我省中医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省情,以事业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突出特色优势,注重继承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健全服务网络,理顺管理体制,强化保障措施,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服务。
(二)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省中医事业发展要实现以下目标:建成覆盖城乡、服务功能完善、中医特色突出、基本满足人民需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的长效机制;建成一批优势学科、专科,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建立基本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从业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初步建立符合中医自身规律的方法和评价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优势病种临床诊疗规范和优化诊疗方案,争取在重大疾病防治上有所突破;研发一批中药新药;努力建设中医药强省。
三、“*”期间重点中医工作及对策措施
(一)切实推进中医工作全行业管理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和《河南省中医条例》,依法实施中医工作全行业管理。坚持对各级各类中医机构依法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卫生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自觉接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规范执业,做到机构合法、人员合法、行为合法,杜绝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强化医院基础管理,围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等核心制度完善医院管理各项规章并认真落实。切实提高医院基础管理水平。突出特色管理,保证中医医院特色优势的形成和不断提升。
加强对民营、合资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的行业监管;制定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管理暂行办法。
(二)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中医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继续实施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中医管理人才培养,尤其是抓好高层次继承型中医药人才和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好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中的中医药人才培养计划,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医药继续教育体系。组织编写各级各类中医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考核大纲和相关培训教材;规范中医药继续教育考核办法;抓好中医药继续教育基地和项目管理。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监管。继续做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和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加强中医药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和基地建设,建立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基层中医药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对不同层次的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在职人员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三)加强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
进一步加强全省中医专科建设。“*”期间,每个中医院至少建成1个疗效突出、效益明显的重点专科。建成10个省级重点中医专科,3-5个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达到本学科国内先进水平。继续加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内涵建设,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切实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将现有的重点专科做强做优,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专科;进一步明确专科发展方向,建设合理人才梯队,推动专科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并努力向重点学科方向发展。在全省建成一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专科协作网络,提高中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
(四)切实加强农村和社区中医工作
全面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基本形成完善的农村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建成5个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和10个省级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县级中医院全部设立中医指导科。乡镇卫生院全部设立中医门诊科室和中药房,其中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科达到《河南省乡镇卫生院中医(管理)科建设标准》的要求。制订《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基本规范》。全省80%以上的村级卫生所有中医中药,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培训率达到100%。协调制订中医药参与新农合的具体政策措施,将中医药服务全面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
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制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服务基本规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科室、中药房、中医药人员和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推广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充分发挥中医药家庭医疗服务和老年保健护理的作用。
(五)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实施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
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全面加强县级中医医院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特色中医专科建设。“*”期间,完成100家县级中医医院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特色中医专科建设,使其成为区域医疗救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完善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临床技术方案,加强技术培训,有计划的扩大项目病人数。协调指导各课题组做好艾滋病相关科研项目研究工作。组织专家开展前瞻性研究,为中医药参与重大传染病防治做好技术准备。
配合全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临床基地建设,加强中医药治疗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六)强化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建设
完善中医机构基础设施和城乡中医药服务网络。到“*”末,基本完成县级中医医院房屋设备的改造和建设任务;所有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或提供中医药服务;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能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乡村医生。
积极争取政府投资,探索引进市场机制,项目带动,加快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尽快改变中医医院基础设施不完善、装备水平比较低的现状。利用各地制订“*”规划的机会,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积极争取将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当地规划。建设好省级和省辖市重点工程项目,积极争取新的立项。开展贫困县中医院基本情况调查,积极争取贫困县中医院建设项目。规划实施好全省县级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做好设备招标采购和人员培训工作。
(七)努力提高中医药科研水平
把中医药科研工作的重点转移到高水平临床研究上来,促进中医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建成2-3个国家三级中医药科研实验室。集中力量,组织协作攻关,进行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和中医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诊疗技术研究,力争在3-4个病种上有所突破。完成10种以上中医成熟诊疗技术的整理与推广。
(八)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扩大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发挥文化在事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弘扬中医药文化丰富内涵和品质,大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围绕我省重点中医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新闻宣传活动,以树立行业形象和宣传典型人物先进事迹来弘扬中医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实施“三名”战略,开展名医、名科、名院创建活动,扩大河南医圣张仲景故乡的知名度,广泛宣传河南中医。
组织举办中医药国际学术研讨会,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境外合作开办2-3个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中医医疗机构。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做好“三网一库”建设,推进信息公开。
四、重点项目
(一)农村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县级中医院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特色中医专科建设。支持100所县级中医院重点建设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科、特色中医专科,完善县级中医院服务功能。每个科室补助30万元,共需投资9000万。申请中央及省财政解决。
2、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建设。“*”期间建成一批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按卫生院总数30%计算,建设586所乡镇卫生院中医科,每所卫生院补助10万元,用于人员培训、购置中药柜、建设炮制室、添置必要仪器设备。共需投资5860万元。申请中央及省财政解决。
3、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期间建成50个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每个补助20万元,共需投资1000万元。申请中央及省财政解决。
4、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期间,我省建设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3-5个,省级中医工作重点县10个。
(二)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
1、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在做好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出有满意疗效的治疗方案,研制出2种中药新药。
2、重点专科(专病)建设。一要将现有的专科做强做优,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专科;二要强力推动各级中医医院专科建设工作,以专科建设带动医院发展。每个中医专科必须确定一个明确的学术发展方向及3-5个特色病证;建立合理的专科人才梯队。省级重点专科要形成学科优势;市级中医专科建设统筹规划,明确市、县专科发展的具体目标,省局奖励扶植建设成效显著的重点专科和为专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
3.中医药防治疑难病种研究。选择肝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4种疾病,整合我省人才、设备、资源,深入研究疾病的发病原理,制定出中医药诊疗方案、疗效评价体系,优化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三)人才培养
1、万名乡村中医培训。对乡村中医药人员开展以县级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贯穿县、乡、村三级的人才培养项目。培养出1万名乡村中医,每人补助2000元,共需投资2000万元。
2、中医“四类人才”培养计划。到2010年,培养中医临床人才500人。每人补助1万元,共需资金500万元。
3、中医管理人才培养。到2010年,重点培养500人。
4、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建设。建立一批省级培训基地和基层培训基地,以形成中医药继续教育网络,开展对各个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
5、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到2010年,在原有的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建设基础上,争取增加3个建设单位。
(四)基础设施建设
1、贫困地区省辖市级中医院建设。规划投资2000万元,改造3-5个省辖市中医院。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建设项目。“*”末全省80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中医科,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3、省直中医单位基础设施建设上规模。确保*正骨医院高等
级病房楼的投入使用;争取河南省中医院高等级病房楼、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门急诊楼和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综合楼的立项开工建设。重点建设一所省级综合性中医医院。
4、省辖市级中医机构建设。争取利用“*”规划的有利时
机,将中医医院的基建项目立项,各地(市)建设好一所地市级综合性中医医院。
5、县级中医医院基础设施改善。按照《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与发展规划》整体部署,中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贫困县,对400余所县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期间,我省规划改造100所中医院。其中,我省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县中医院的建设申请中央投资。
(五)中医药自主创新体系研究专项
1、设立河南省中医继承与创新科技专项。省中医管理局每年从中医事业费中拿出100万元,资助中医科研人员围绕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和临床技术,开展专项研究活动。
2、加强中医药创新体系条件建设。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争取建设1-2个国家级中医临床研究基地、3-5个国家级中医药重点研究室。
3、强化中医药临床研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争取建设1个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中心,1个中医诊断信息客观化研究中心。
4、积极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研究,
促进科研突出中医特色并更好地为临床服务。建设1个省级、2个省辖市级、10个县级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研究推广示范单位,开展50项农村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六)中医药新闻宣传及对外交流
1、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建立河南省中医管理局英文网站;
制作有医圣故乡特色的中医药系统宣传材料,在海内外有影响的媒体广泛宣传;建立*正骨医院与俄罗斯骨伤医疗中心和2-3个国外的医疗合作点。
2、中医药文化基地建设与品牌宣传。建立南阳国家级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与省内或国家强势媒体和报刊打造“*正骨”品牌;实施三名战略。
3、中医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出台《河南中医条例》(实施细则)》。制定《河南省综合医院中医科建设标准》、《河南省中医保健按摩管理办法》。
4、信息化建设专项。配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中医药信息骨干数据库、建立中医药信息网络、健全完善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测系统。到“*”末,我省完成平台的搭建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