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厅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时间:2022-03-10 10:52:00

导语:卫生厅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卫生厅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20*年,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要继续按照《河南省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2*0年)>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总理20*年11月30日考察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时提出的九点要求,提高认识,常抓不懈,坚持依法防治、科学防治,实施综合防治,使工作规范化、管理精细化、宣传多样化、知识普及化,营造良好防治工作环境,有效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和蔓延。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坚持依法防治

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艾滋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这些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决不可以麻痹和松懈,要从维护人民健康、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努力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各地要继续完善防治工作责任制和“一把手”负责制,将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健全以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帮扶救助三大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防治模式,明确责任和任务,强化监督,狠抓落实。要坚决贯彻《艾滋病防治条例》,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预防控制艾滋病的职责分工和要求,制订本地区、本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加大督导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督导评估体系,开展经常性的明查暗访,定期深入基层,对防治和救助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突击检查,并将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认真研究依法防治当中涉及的打击、打击贩毒和综合治理吸毒、婚检特别是艾滋病高发区的婚检等法律问题。

二、坚持不懈地抓好宣传教育,实施综合防治

要继续按照“预防为主、教育为本、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要把防止艾滋病的性传播、进行全民健康教育作为目前艾滋病综合防治的两个重点。以各级党校、团校为平台,积极开展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和政策培训,继续广泛深入开展公众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营造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反对歧视、人人参与支持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新闻单位要认真落实新闻媒体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社会责任,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条例》、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和“四免一关怀”等政策的宣传。广电部门要督促落实省和市级主要广播、电视媒体积极刊播《艾滋病防治条例》、防治艾滋病和性病以及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的公益广告。加强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出入境口岸、公共交通工具、招待所、旅店、宾馆饭店等公共场所的艾滋病预防和宣传工作。影剧院、青少年宫、文化馆等文化、科普场所在节目开始前要播放艾滋病防治科普宣传片或公益广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团校要将预防控制艾滋病策略纳入培训课程,加强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的宣传和培训。各省辖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要继续组织艾滋病防治政策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确保2*0年年底,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00%接受过艾滋病防治政策和相关知识培训。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省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和《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方案》要求,广泛开展农民工和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红十字会、工商联等团体要充分发挥自身工作网络优势,继续深入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全省职工红丝带健康行动”和“青春红丝带”行动等专项活动。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的宣传活动。利用新婚学校、孕妇学校和产前检查、婚前咨询等,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被监管人员的常规教育内容。普通中学、技工学校、中等专业学校、高等学校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三、加强疫情监测,掌握流行态势,实施科学防治

各地要进一步完善自愿咨询检测网络,提高自愿咨询检测的可及性。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的免费自愿咨询检测点要认真落实国家免费自愿咨询检测任务,进一步提高自愿咨询检测服务水平,实施检测结果告知制度,提供规范的检测前咨询与检测后咨询以及相关健康教育信息和转诊服务。

进一步完善省、市、县、乡、村疫情报告网络和监测系统,提高监测和干预能力,规范高危人群综合监测工作,提高检测质量。落实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任务;艾滋病流行严重地区要根据有关规定为新婚人群和孕产妇免费提供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和咨询服务;对手术病人、性病病人等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对应征入伍青年免费实施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进一步规范艾滋病疫情报告、调查、信息管理与通报工作。认真落实艾滋病疫情分析报告制度,每半年对全省艾滋病疫情进行一次疫情分析,提高疫情数据利用率,及时掌握流行态势,完善相关措施。

各地要按照《艾滋病防治条例》和《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加强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的管理,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不具备建立筛查实验室的要设立检测点,开展快速检测。要按照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对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进行配置,加强实验室建设和人员培训,健全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并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理制度。

四、推广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阻断艾滋病的传播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配偶的管理工作。落实预防艾滋病婚内性传播的干预措施,推广实施预防艾滋病单阳家庭预防婚内性传播的服务模式,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的作用,落实责任,对阴性配偶每半年进行一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加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配偶的随访与报告,发挥感染者互助组织作用,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最大限度预防艾滋病病毒婚内性传播。

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全面开展母婴阻断工作。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母婴阻断工作网络,落实母婴阻断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对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育龄妇女采取责任到人的管理方法,确保各项目标和干预措施落到实处。积极发挥基层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作用,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其婴儿免费提供相关咨询、检测、产前指导、阻断、随访和营养指导等服务,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免费提供抗病毒药品,指导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对婴儿进行人工喂养。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专家组要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并定期巡回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大力推广使用安全套,积极开展性传播艾滋病的预防干预工作。充分利用同伴教育宣传员开展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鼓励高危人群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和规范化性病诊疗服务。要在有关公共娱乐场所以及高危人群中推广100%安全套项目,在公共场所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在流动人口集中场所增设安全套销售点,提高安全套的可及性与使用率。加强性病防治管理,规范性病诊疗服务。加强性病疫情监测和性病患病率等相关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性病诊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健康教育,将推广安全套作为性病门诊规范化服务内容,配合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对男男性行为人群,要科学开展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工作。

进一步提高对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做好阿片类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不断发展。不断扩大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门诊规模,吸收更多的吸毒人员接受治疗。未开展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工作的地区,要结合当地实际,遵循积极稳妥的原则,积极申请,逐步开设门诊点。同时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抗病毒治疗、心理矫治和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工作,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降低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要进一步加强血站规范管理,严格质控,实施血液集中检测,对所有临床用血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巩固无偿献血成果,继续保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100%检测合格。建立和实施采供血机构、医疗卫生机构输血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制度和执业资格制度,上岗人员100%实行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加强对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生产、流通、临床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监督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制造、回收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的行为。完善临床科学用血评价体系和监督处罚制度,严肃查处医疗卫生机构非法自采和自供临床用血。

五、进一步规范医疗救治,提高救治水平

进一步完善以就地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为主的医疗救治体系和救治模式建设,以规范救治、提高水平为重点,推动艾滋病医疗救治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所有艾滋病现症病人都要纳入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抗机会性感染治疗范围。各地要认真执行艾滋病诊疗技术规范、药品管理和治疗信息管理规范。对定点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的免费抗机会性感染药品,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要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严格用药程序和用药手续,确保用于艾滋病患者。要加强对专家、一线医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救治队伍的政策和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规范抗病毒药品发放程序,加强治疗、随访、督导服药、心理支持、转诊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管理。要建立制度,保证流动人口和被监管人员的艾滋病治疗需求。加强艾滋病医疗救治信息管理,确保救治信息的录入及时,资料完整,信息准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完善艾滋病病毒耐药性监测网络,开展新发感染人群耐药监测,科学指导治疗和评价抗病毒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加强说服教育,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尽量较少耐药问题。科学总结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继续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方剂,及时将出现耐药的患者纳入中医药治疗,尽力延长耐药患者的生存期。

加强机会性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做好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对所有已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进行结核病筛查,提高结核病/艾滋病双重感染诊断水平,加强预防、转诊、治疗和关怀工作。对发现的结核病病人,要纳入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及时治疗。

六、进一步健全救助体系,落实救助政策

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艾滋病致困人员救助安置工作的意见》(豫政〔20*〕62号),加强对艾滋病致困群众的救助和对艾滋病致孤人员的安置工作。以政府救助为主渠道,整合社会资源,为艾滋病致困人员提供生活救助和生产自救条件,为艾滋病致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提供教育救助,为有劳动能力的艾滋病致困人员提供就业帮助鼓励,帮助其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就地发展一些加工业,包括农副产品或者手工产品加工业,为艾滋病患者在本地就业创造条件。

各地要认真按照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以及艾滋病致孤人员、艾滋病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艾滋病患者家庭成员的登记、上报和随访制度,加强部门信息通报和协调合作,完善各类救助资金发放程序,保障各项救助措施落到实处。

积极探索和不断完善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救助安置方式,在阳光家园和阳光家庭建设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推广家庭化的儿童养育模式,为致孤儿童提供人性化服务。健全艾滋病致孤儿童安置抚育制度。坚持“分散供养为主,集中供养为辅”,尊重本人意愿,采取“收养”、“家庭寄养”、“机构供养”和“模拟家庭养育”4种途径妥善安置孤儿,使所有艾滋病致孤人员都能得到妥善照料和抚育。继续积极按照政策要求做好艾滋病致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

落实艾滋病致困人员中未成年人的教育救助政策。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艾滋病致困人员免收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处于高中阶段的艾滋病致困人员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公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录取的艾滋病致困人员,要纳入现有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对已经完成9年义务教育但未能上高中的未成年人提供职业技能教育补助。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艾滋病预防、救助工作。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个人的作用,帮助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自救,参加艾滋病关怀护理和救助工作,并对参加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提供培训和支持。

七、增加财政投入,完善防治工作保障机制

各级政府要设立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各市、县按照分级负责的救治救助机制,落实配套经费。享受中央和省艾滋病防治专项补助的县(区),自身安排经费不得少于省补助经费的20%;艾滋病家庭孤老、孤儿的生活费和学杂费等救助经费,由省级财政分担80%,市、县两级财政负担20%,集中供养的艾滋病致孤人员生活费不足部分,由市县财政补足。进一步改善农村定点机构救治条件,加强253所定点村卫生室和577所定点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落实运转保障经费,保障防治工作持续稳定开展。要按照《河南省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承担示范区和国际合作项目的地区,要加强项目经费的管理,统筹使用,发挥最大效用。

八、强化人才培养,提高防治工作水平

积极通过短期进修、委托培养、出国培训等途径,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献身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医务工作者。全面、及时、足额落实艾滋病防治一线医务人员政策规定的待遇,落实职称晋升时给予优先的政策,以稳定队伍,激励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成效,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持续稳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