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工作规划

时间:2022-04-28 04:54:03

导语: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工作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县教育事业十四五发展工作规划

“十四五”时期,世界正面对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们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结合县教育事业发展实际,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县”,特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概况

2020年,全县共有学校82所。其中幼儿园18所(公办幼儿园10所,民办幼儿8所)),小学52所(完全小学14所,教学点38个),中学9所(其中完中2所,初级中学7所),职业技术教育中心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电大工作站1个。全县在职教职工1628人,专任教师1549人;在校学生21763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

二、规划背景

(一)“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平稳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均衡提高,普通高中良性发展,职业教育与学前教育特色鲜明,各类教育协调健康发展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改革稳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渐趋优化,教育质量节节攀升。

1.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五年来,全县累计投入3.0175亿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校舍建设面积10.868万平方米,运动场地建设1.98万平方米,其他附属设施建设项目14个,购置课桌椅6944套,图书9.1万册,仪器、设施设备2.922万件,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面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班额现象。2020年城南学校投入使用后,城区学校实行布局调整,一中新、老校区实行分区办学,初中起始年级扩容2个班,二、三中各扩容1个班,新增学位600个;一中原初中部改为实小集团总校,原实小总部改为实小书院分校,形成一总校多分校的集团化办学模式,新增小学学位1200个。新建的城南幼儿园命名为县实验幼儿园总园,原实验幼儿园作为县实验幼儿园217路校区,新增幼儿学位360个。城北小学(含幼儿园)主体工程已封顶在加紧建设,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

2.学前教育普及普惠。2016-2019年学前教育总投资4067.8万元,公办园生均经费2020年提高到600元/生.年的标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由县财政购买服务,增补200元/生.年,省补150元/生.年。6个农村乡(镇)均办有独立的中心幼儿园,近五年以来,建成6个班规模的乡镇中心园5个,加强户外游戏场地建设及多媒体功能室建设,按标准添置各类设备设施及玩教具,满足幼儿户内外游戏活动和体育运动需求。在完成对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建改建的基础上,加大对城区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实验幼儿园城南新校区,坪山幼儿园、职教中心附属幼儿园新建教学综合楼投入使用,增加学位730个;引进爱德堡、圣农小镇、欧沪3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增加学位720个;开工建设城北幼儿园,2022年建成后可增加学位360个。从2015年开始,县作为省农村学前教育巡回支教点试点县,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试点工作,省厅下拨专项经费260万元,惠及20个偏远山村学前班,656名适龄儿童受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程度明显提高。2020年全县在园幼儿4259人,3-5周岁幼儿入园率98.16%比2015年92.64%,提高了5.52%;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3156人(含村学前班243人),占全县在园幼儿总数的74.1%,排名全市第一。18所幼儿园中县级示范园8所,市级示范园3所,县、市级示范率达61.11%。8所民办园均取得办学许可证,均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普惠率达100.00%。

3.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攻坚工程,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加大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力度,加快缩小县域、城乡、校际间教育发展差距,农村小学、初中生寄宿率分别达26.9%、60.8%。采取“依法控辍”、“管理控辍”、“扶贫控辍”等措施遏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流动率为0.54%,年保留率为99.46%;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已达99.47%,流动率为0.02%,年保留率为99.98%,毕业率为100.1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已达97.1%,比2015年92.52%提高了4.58%。完成了10所“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创建工作,完成率达50%,超过省平均水平。小规模学校达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全县完成38所小规模学校达标创建,达标率100%。我县做为全省三个研究试点县之一,开展了“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试点研究”工作,五年来,连续4次接受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生学业水平均居我市前五名。通过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省级督导评估,实验小学集团化办学工作顺利实施,效果初显。

4.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全县县一中、县二中2所完中,高中在校学生共有2560人,2020年高中毕业生924人,毕业率100%。办学逐步形成特色,学校管理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办学规模也不断壮大,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优质资源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群众的需要。县二中2020年通过省二级达标高中市级复评工作,一中接受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整改省级评估验收。

5.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继续强化与闽北高级技校联合办学,实施“重点专业”带动战略,开设“畜牧兽医”“学前教育”“机电技术应用”“生物技术制药”“汽车应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数控技术”等专业;加强校企合作,与圣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办,通过订单培养,满足企业用工需求,2020年在校生共有363人,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

6.特殊教育取得成效。全县共有6-14岁在校特殊教育学生80人(其中初中15人,小学40人,幼儿园25人)。镇岭小学特教班有智力残疾生8人;福乐特教幼儿园幼儿32人,其中3-5岁7人,6岁及以上25人;小学送教上门4人,小学随班就读残疾儿童28人,初中送教上门5人,初中随班就读残疾儿童10人。

7.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持续提升。

我县已逐步提高到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的2%核拨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保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免费接受继续教育。利用省教育厅帮扶机遇,每年对接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送培下乡来我县,对我县教师队伍的高水平提升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我们还与师范大学签订培养计划,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组织骨干赴师大进修,赴师大附属学校跟班学习)等多种办法,帮扶培养我县高水平教师人才。五年来,全县共招聘录用大中专毕业教师334人,其中本科学历161人,硕士生3人,确保全县紧缺学科教师配备到位,保障各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大力开展从城区学校和教师相对富余的农村小学选派教师到偏远的农村中小学支教及选派农村中青年教师进城跟班学习工作,实行城乡教师交流互动。2016年-2020年,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775人次进行了城乡轮岗交流。

(二)当前教育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十三五”期间,我县教育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

1.随着城镇化推进和二孩开始入学,学龄人口每年呈递增趋势,未来几年城区学位依然不足。城区扩容势在必行、“十四五”教育建设项目要尽早规划实施。

2.我县地处边远山区,工作生活条件相对艰苦,每年教师招聘完成率较低,2020年计划招聘80人,实际招聘51人,完成计划数的63.75%。而随着城区学校扩容的推进,教师需求量在增加;农村学校生源急剧减少,但小班化并不能减少教师配备,两方面原因造成学校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经费用于临聘教师,挤占了学校的其他建设经费,影响到学校的全面发展

3.招聘的新教师中师范专业类少,多为综合类学校的毕业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2020年招聘的51人中师范类有18人,占比35.3%;新入聘教师整体素质偏低,教学质量难以突破,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亟需开展多层次、多渠道、高效率的教师培训工作。

以上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县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我县创建教育强县的目标。解决这些问题,关健是进一步优化资源组合,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我县各类教育的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三、指导思想

“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县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解决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加快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为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特色经济强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为全面建设“教育强县”开好局、起好步。

四、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谋划县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工作目标,加大教育投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现代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管理,促进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与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规模适当、结构合理、教育质量和效益较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初步形成运转协调、灵活高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育运转体制,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二)具体目标与任务。

1.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师生惠及面广、公认度高、效益显著、符合教育发展方向、有积极影响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养成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加强法制教育,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持续开展“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诚信、有理想”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继续推进《市朱子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实施,加强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丰富和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研学旅行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依托校外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开展自然、历史、地理、科技、人文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高质量推进各类教育发展。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专门教育保障机制。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有效提升劳动者技能和收入水平。一是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民办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全县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数占比达7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5%以上;县实验幼儿园完成省级示范园评估,实现省级示范园“0”的突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占比达20%,各级各类示范园总数达40%以上。二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十四五期间校际差异系数逐渐缩小(小学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彻底消除大班额,实现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100%,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2%以上;在国家及省级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低于0.15;中小学《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率达到100%,合格率达到90%以上,优秀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参加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学生体育竞赛、学生艺术展演、评比的获奖数量占比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三是改善高中办学条件。夯实县一中省一级、县二中省二级达标校硬件,努力打造普通高中优势资源,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三年按时毕业率达到93%以上,高考本科上线率(不含艺体生)排名逐年提高,力争在全市排名中游水平。四是打造“二元制”现代职业教育。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圣农集团、闽北高级技工学校合作联办,积极探索学徒与学生二元身份、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合格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五是完善终身教育机制。办好广播电视大学,立足电大特色,开齐开足各类本、专科课程,力争在招生人数和办学规模上有新的突破。完善终身教育网络,认真落实“十百千”、“百千万”工程,社区教育学习网点覆盖80%以上乡镇、60%以上的村(居);城市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到65%以上,农村居民社区教育活动年参与率达到45%以上。

3.加快实现教育资源优化。要着力调整城区学校布局,努力抓好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扩容增量工作,推进教学信息化。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城北小学(含幼儿园),计划2022年投入使用;同时,提早规划“十四五”项目计划,计划新建城西小学、华圣幼儿园、城西幼儿园、武林幼儿园,城南学校二期综合楼(含运动场)、二中教学综合楼,预计可增加城区中学学位1800个、小学学位1080个、幼儿园学位1080个。二是推进初中扩容。完全实现片区布局优化后,一中初中每年级将从10个班扩大至12个班,二中将从6个班扩大至10个班,三中将从11个班扩大至14个班,将增加城区初中学位1350个(单个年级为450个)。扩容工作采取逐年稳步推进,使我县初中平均班生数可达教育部规定的50人标准,基本解决全县农村中学生进城就读问题。三是努力实现教育装备标准化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实行学校精细化管理,切实发挥教育装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分别达到2000元、2500元、3000元标准。全县所有的中学、中心小学校图书馆(室)建设及图书资料配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农村完全小学达到二类标准,中学生均图书40册以上,小学生均图书30册以上,实现数字化管理,学生借阅率达到100%;所有教学点至少建有多功能教室一间,电脑配备满足班生额2人一机要求;所有学校配有专兼职技能学科教师,充分利用各功能教室,大力开展技能学科教学教研活动。完成“城域网”、“班班通”、“视频监控”网络工程的千兆骨干网升级整合改造,城乡完小以上所有学校“校校通”实现100兆宽带接入学校,“班班通”实现100兆带宽进教室。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所有中小学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学校普遍配备各类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软件,开通省平台“人人通”空间,广泛运用教育云平台;开展“智慧校园”、“班班通”、“互动课堂”、“微课”、“慕课”等新媒体、新技术的信息技术应用的三级培训;对鸾凤、止马、三中的“网络同步互动教室”、“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试点进行评估推广,总结技术方案,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筹建城南智慧校园、全县智慧教育平台等信息化项目,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中职学校设有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能满足10%的在校学生同时使用。

4.努力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一是加大新进教师招聘力度。认真落实“国标、省考、县管、校用”教师补充新机制,积极参加“人才·校园行”招聘教师系列活动,做好“紧缺学科人才储备”和“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到2025年,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达到5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达到90%,高中阶段教师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比例达到5%以上。二是完善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每年优质学校教师到乡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每百名学生拥有的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均达标优质均衡标准要求。三是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县名师培养工程”和“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以教师聘后管理工作为抓手,督促教师按所聘的教师职务要求相等的工作量,认真履行相应职责,聘期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岗位聘任、职务晋升、绩效工资发放、表彰奖励等的重要依据,引导教师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采取骨干教师培训、农村教师教育提升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学历进修等形式,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提升。于2022年前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确保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教师年工资总额的2.5%,全县教师五年45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2025年同步完成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四是依法保障教师待遇。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文明奖、班主任津贴费用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政策。灵活岗位设置,对农村学校教龄满25周年、城区学校教龄满30周年且仍在编在岗的教师,可不受学科岗位限制直接申报评聘。继续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补助原则,按时足额发放乡(镇)中小学教师生活补贴。

5.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基础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着力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一是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优化教学方式,加强与省内外名校结对共建,加快校长、教师专业化成长;县域内强化对口帮扶,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改进教育评价,从注重“单向度评价”向“立体式评价”提升,分学段、分学科制定质量指标体系,开展统一评卷和质量分析;发展“教育+互联网”,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智慧教育项目建设,构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新模式,汇聚互联网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适切的学习资源服务。二是加强县教育教学科研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县教研室(组)和教研网络作用,进一步完善县级“名师工作室”的教研组织,深入推进“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试点研究工作,全力实施“高效课堂”建设行动,开展“学案导学、自主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活动,以“增效”促“减负”;研制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三是推行中、高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行初中毕业、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中招录取总分将提升至800分。按照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将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下同)、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以下简称信息技术)等13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门课程,避免过早过度偏科,确保达到初中教育的基本质量要求。按照《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高考从2021年起实行“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这样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文理交融,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6.优先保障特殊学生权益。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继续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民办)生均公用经费拨付,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作业本。为寄宿制学校的寄宿生和困难寄午生提供营养餐补助,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补助生活费。对全日制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含民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学费。对学前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补助国家助学金。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不漏一校、不漏一人,做到应助尽助。

五、保障措施

1.加强教育工作领导。一是进一步落实政府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责任,协调政府各部门齐心协力支持教育发展,动员和争取社会各方面关心支持教育事业,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切实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教育管理特点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三是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促进校园民主,推进校务公开。

2.全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一是县委县政府推动学校与相关部门和乡(镇)村的合作,及时化解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联动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学生犯罪。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强化各种防范演练,保障全区学校正常教育秩序和全体师生的安全。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培训行动,彻底消除校园安全隐患,营造和谐稳定校园环境。

3.优化教育法制环境。一是积极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提高依法行依法治教的能力和自觉性。二是完善县人大检查教育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的工作机制,充分听取县政协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保障教育顺利发展。三是加强教育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及时查处各类教育违规违法办学行为。四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校,依法保障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

4.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一是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教育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二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加大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持“三个增长”。三是完善学生资助体系,保证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四是进一步规范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制度,完善监督机制,预防和查处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确保经费安全。

5.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制度。一是加强乡(镇)政府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督导,完善义务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乡(镇)政府及职能部门解决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促进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加强教育督导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观念现代、素质全面、专业精良、品行高尚的专兼职督导队伍。

6.加强考核评估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考核评估体系,建立学校考核业绩和劣迹档案,建立教育实施状况的监测体系。对考核优秀的乡镇、学校、教师,分级予以表彰奖励。根据考核结果分级兑现校长、教师绩效工资,适当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切实鼓励和激励优秀教师乐于从教、安心从教、终生从教。进一步完善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评选办法,对评选的各级各类学校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长予以重奖,经过考核测评,成绩特别优秀的可以破格提拔在县教育局或城区学校任职。

7.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和教学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对日常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县教育督导室对问题学校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督办人,限期整改。对情节严重、整改不力的学校和个人,坚决予以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