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委工作计划(共3篇)
时间:2022-03-13 09:34:10
导语:经委工作计划(共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2014年是“十二五”的关键一年,也是扎实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我市“125工业振兴计划”的重要一年,工业经济发展有挑战更有机遇,有压力也有希望,我们将按照省经信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部署,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努力促进全市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抢抓融入中原经济区和加快皖北发展历史机遇,围绕“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这一中心,抓住“结构调整、转型发展”这一主线,以“125工业振兴计划”为抓手,突出工业投资、园区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四大重点,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企业帮扶帮办、工业项目谋划、企业上市融资、促进地产品销售、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招商引资等七大工作,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发展质量,奋力实现全市工业和药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任务目标: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同比增长18%左右;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50家左右,亿元企业数量达到120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2万家,中小企业2100家;31个乡镇工业功能区新入区项目100个,新增规模企业60家;完成工业投资240亿元,同比增长25%;药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有5个(项)产品或技术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
(二)具体工作举措
1、突出提速增量,促进工业健康运行。立足市“十二五”时期“125工业振兴计划”、工业三个“翻两番”任务目标和年度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实现,进一步提高对宏观经济形势和微观经济环境的研判能力,提高分析预测水平。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加强煤电运综合协调调度,继续加大政策宣贯力度,完善驻企帮扶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资金、土地、销售、上市融资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突出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发展后劲。立足我市的产业特色和发展潜力,本着科学严谨,适度超前的原则,扎实做好项目谋划实施工作,建立完善项目调度机制,加快推进在建工业项目实施,确保实施工业项目突破400个,投资200亿元以上。
3、突出园区建设,努力打造平台支撑。紧紧围绕打造五个百亿元园区的奋斗目标,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工业园区快速发展。同时,切实加大全市31个乡镇工业功能区的督查调度力度。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方案,严把项目准入关,确保乡镇工业功能区入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促进乡镇工业功能区发展与美好乡村建设相促进、相协调。
4、突出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引导企业加大同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市的农产品加工、白酒、中药等传统特色产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产品质量和产业层次的提升。
5、突出结构调整,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探索建立节能、清洁、循环、低碳的新型生产方式,努力形成工业领域日常监管有序作为、能效保持持续提升、发展向着低碳推进的工业节能降耗新格局,确保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5%以上。
6、突出督促考核,确保各项目标实现。着力加大督促考核力度,把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园区、乡镇和有关企业,按照序时进度,加强调度通报,层层传递压力。完善工业经济及全民创业考核办法、乡镇工业功能区考核办法、上市培育企业考核办法等,充分调动全市上下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顺利实现各项任务目标。
第二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培养、选用、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形成适应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层级结构分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结构配套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为打造“三大城市”,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2015年达2万人左右,2020年达3万人左右。实现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总量较大幅度增加。
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的平均年龄有所下降;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精通战略规划、资本运作、项目管理、通晓国际惯例和商业规则的专业人才比重进一步增加;知识结构进一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明显提升。到2020年,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80%。
人才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基本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等方面制度体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使用的规范化、制度化、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保障措施更加完备。
(三)总体要求
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企业。发挥市场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流动,逐步建立起机制健全、功能完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
坚持整体开发、岗位成才。坚持开发与引进并举、培养和使用并重的策略,着力在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等方面下功夫,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提供机会、搭建平台,提高人才资源开发效益。
坚持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工作。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提升企业综合实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为目标,讲求工作实效,使人才真正发挥作用。
坚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对国有企业,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实现出资人代表和经理层分类管理和培养,造就一批能够驾驭市场经济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对非公企业,注重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拓宽发展思路,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具有职业化素质、现代企业意识、国际化眼光的优秀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
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改进培养模式
1、创新培养理念。围绕企业人才履职和成长的个性化、差异化特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内容,加强基本素养培训,突出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关的专题性深度培训,满足企业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人员的学习需求。鼓励企业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高校的合作,通过开设专题班、研修班等,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搭建好平台。开办“企业家沙龙”,举办企业家论坛,邀请资深学者、专家教授等开展专题讲座,强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现代管理理念,拓宽国际视野,提高战略思维和改革创新能力。健全教育培训的考核激励机制,将教育培训情况作为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
2、加大培训力度。以加快培育我市国内和省内知名品牌,鼓励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为目标,实施本规划期间,每年选拔300名市内骨干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选送到国内知名企业学习、聘请国内经济管理专家和知名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来亳讲座等方式进行企业管理相关理论和业务短期培训;每年组织50名左右市内骨干企业的研发人员到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进行培训;每年选拔200名市内骨干企业的营销人员,通过选送到国内知名企业学习,聘请国内营销专家来亳讲座等方式进行营销方面相关理论和业务的短期培训。力争到2020年,为我市企业培训3000名企业管理人员,培养500名研发人员和3000名营销人员。积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开展自主培训。大力实施非公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每年组织或推荐我市较大规模非公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参加国内外著名大学的MBA或专题研讨班培训,组织非公企业优秀中青年经营管理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著名企业进修学习。
3、丰富培训形式。精心设计班次和课程,定期向企业公布培训信息,由受训人员根据公布的信息自主选择,培训机构组织实施培训。充分发挥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的优势,鼓励和引导企业员工选择不同学习培训形式,自学成才,使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培训突破校园的局限,拓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环境和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培训的覆盖面。
4、加强岗位锻炼。积极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跨岗位交流,注重推荐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岗位任职。加大企业后备领导人员轮岗交流力度。建立党群工作者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党群工作者与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之间合理流动。进一步丰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工作阅历、积累决策经验、增长管理才干。
(二)进一步创新选用方式
1、建立完善人才市场体系。探索建立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荐中心,担负起全市经营管理人才培训、评价、推荐、市场化配置等职责。鼓励社会力量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努力形成全市统一的分级管理、功能健全、政策配套、资源共享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体系。
2、加大人才竞争性选拔力度。坚持按照市场化机制选人,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以岗位说明书为主要内容的岗位标准,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市场猎取等方式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内部竞聘机制。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和人才需求计划,加大向社会公开招聘或通过人才市场选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比重。
3、坚持以市场化机制用人。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人机制,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契约化管理。坚持重品行、看业绩、听公论,对考核结果达不到岗位目标要求的,视情况及时予以调整;对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按照规定及时予以解聘。通过强化绩效考核,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有序更替和优化配置。
4、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作用。贯彻落实党的统战理论和方针政策,加强企业党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使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他们将实现个人价值与促进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做到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鼓励派无党派人士参与企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鼓励和支持他们在科教兴企、改革强企、依法治企、文化塑企中发挥积极作用。
5、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建立融人才交流、人才信息分析等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的人才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信息的分析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和现代信息技术,及时、广泛地收集高层次人才信息,建立以业绩档案、诚信记录为主要内容的高层次企业人才库,逐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信息共享,定期向社会公布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供求信息,为企业选拔和使用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提供服务。
(三)进一步加大引进力度
1、创新人才引进方式。把招才引智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统筹开发国际国内两种人才资源,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引用理念,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业为牵引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打破体制性障碍,积极为企业引进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创造条件,提供服务,着力解决企业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高端人才问题。注重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猎头公司的作用,围绕省“861”行动计划、市“125工业振兴计划”和现代中药产业规划,积极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为培育壮大现代中药、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汽车制造、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提供人才支撑。每年组织1次急需人才招聘活动,从国内科研院校、知名企业引进20名左右经济发展急需的财务、研发、特殊技术岗位、高级管理等专业人才。计划到2020年引进200名我市企业急需人才。积极开展留学人员引进工作,逐步加大从国内知名院校接受优秀毕业生的力度,充实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2、落实好人才引进政策。切实为引进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解决好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方面的特殊政策措施。在政治上爱护他们、在事业上支持他们、在生活上关心他们,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研究建立人才流失的防范体系,加强人文环境与服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展的企业文化氛围,确保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的好。
(四)进一步健全激励机制
1、完善物质激励方式。深入推进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以岗定薪、按绩取酬、岗变薪变。完善经营管理人员薪酬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层次经营管理人员在不同岗位上的责任、风险和实际贡献,合理确定薪酬水平,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薪酬收入与企业其他人才职工的薪酬分配关系。积极探索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办法和途径,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的多元分配体系。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制度,重点对为企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经营管理人员实施激励。
2、强化精神激励措施。社会荣誉更多的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倾斜。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宣传力度,扩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社会影响和声誉,使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价值和贡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得到社会尊重、业内认可。计划到2020年,由市经委、财政、税收、统计、工商等部门对我市企业的销售收入、税收、就业人数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评选出200名我市优秀企业家。弘扬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奉献崇高的良好风尚,激发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自我提高、实现价值的内在动力。
3、建立事业激励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舆论环境,形成支持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使用、流动的机制,搭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充分挖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积极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通过科学合理设计,使其沿着最优发展路径发挥个性、开发潜能。
三、组织实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各级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社会力量有效参与、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的人才工作格局。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经委、市国资委、市工商联等部门重点抓好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对企业贯彻落实规划的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地要把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二)做好规划实施的基础性工作。有关部门要探索制定人才开发投入与企业销售收入、资产规模、经济效益挂钩的具体办法,鼓励企业适当加大教育培训经费提取的比例,确保专款专用,形成渠道畅通、持续稳定的人才工作投入机制。研究设立企业人才发展专项基金,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基地建设以及奖励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保障制度,制定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办法,消除人才流动障碍。推进企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人才保护机制,切实保护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合法权益。
(三)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在贯彻落实本规划的过程中,要深入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规律研究,及时总结经营管理人才工作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强人才资源统计分析,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完善本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规划与具体措施,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方法,努力开创企业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篇
一、2014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一都一城一基地”建设,积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稳中求进、好字优先、好中求快。以实现工业三年翻番为目标,促进工业经济上台阶;以推动“125”行动计划为重点,促进规模工业做大做强;以项目建设为关键,促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企业改革为突破,促进资产盘活和资源整合;以节能降耗、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为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全民创业行动为抓手,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上总量;以开展企业帮扶为契机,促进服务手段的完善和管理效率的提升。不断加强经济运行调节,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二、主要经济目标任务
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达到11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达到83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新增60家,亿元以上企业个数新增10家;
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10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性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其中技术改造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25%以上;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新增2家,达到10家;
单位规模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4.5%;
新增个体工商户15000家,新增中小企业1200家,新培育创业基地10个,新发展产业集群专业镇3个,非公经济占GDP的比重由50%提高到55%。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为实现上述目标,2014年全市经委系统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和重点企业邦办工作,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全市经委系统要继续加大经济运行调节力度,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分析的时效性和质量。加强县区级经济监测分析平台建设,健全经济运行监测工作体系。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监测调度机制,以重点企业、园区、产业集群为联系点,完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分析制度。健全工业经济运行预警机制,增强经济预测分析的科学性、前瞻性、准确性和及时性。及时掌握骨干企业和规模以上经济运行走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加强经济运行中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应对措施。
要重点抓好60户“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调度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一企一策,分门别类,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保持骨干企业的快速发展。要加强银企之间的合作。紧紧依托市银企对接会和银政联络员制度等平台,加强对企业资金需求情况的摸排,并及时向金融机构推荐,努力缓解企业资金紧张问题,各县区要明确专人负责。同时,加大对煤电运的综合协调力度,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做好电力供需平衡。积极开展电力行政执法,保持电力平稳运行,下大力气查处一批破坏电力设施、盗窃电能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电力正常运行。
抓好21户重点企业的帮邦办工作,指导督促帮办人员,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特别是需要政府和部门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稳健运行,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扎实推进“工业三年翻番计划”和“125行动计划”,推动工业经济上台阶
市政府在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基础上,提出“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原则同意市经委起草的《关于工业经济三年翻番计划的实施意见》,并以2014年一号文件印发。全市经委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量化任务目标,强化工作措施,真抓实干,确保到2010年,主要工业指标翻一番,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0亿元,年均增长29%以上。
进一步充实调整“125行动计划”,按照动态管理的原则,重新对骨干企业成长情况进行摸排,确定60家2014年“125行动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名单。对今年“125行动计划”60家承担企业给予更大的支持,在争取资金、项目规划、协调服务上倾注更多的心力。并加大指导力度,加强政策支持,继续实行分包联系制度,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金、技术、人才等难题,有效地集中优势资源,加快推进“125行动计划”,促使在企业规模上进一步做大、在企业核心竞争力上进一步增强。
3、着力加强工业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后劲
一是要抓住国家、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机遇,拉动工业投资和重点项目实施。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资金作为支持工业项目建设,做好项目组织和谋划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确保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进步含量高、建设形象好的项目得到中央和省市的支持。我们已经排定了2014年我市的工业投资导向计划,项目总数达387个,总投资198.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个,1000万元以上亿元以下项目302个。我们将通过加强调度和协调,力争工业投资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50%。二是要完善定期调度制度,强化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统计。对重点项目实行月调度和季通报。建立推进指导组,对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实行分包责任制;三是要做好主导产业规划,以规划引导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重点做好现代中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省经委支持,上升到省级规划。同时,围绕农副产品加工业、现代中药工业、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能源和煤化工业等四大主导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做好2014-2010年、2014-2012年的工业项目储备。并提前谋划“十二五”工业和技改投资项目;四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与市外及国际合作,新落地一批项目。加大对聚龙捷众项目、豫皖纺织与上海合作投资10万锭精梳纱项目、深圳波顿与七里香合作投资的香精香料项目的跟踪和服务,促使项目尽快落地投产达产,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工业投资总量;五是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步伐。继续滚动实施“115技改提升工程”,做强现代中药产业,做优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做大煤电煤化工产业,支持发展汽车产业。发展中药提取、配方颗粒、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支持华佗国药、九方制药等制药企业研发新药和主导产品,通过改造升级,培育支柱企业。加大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指导力度。争取全市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有5个(项)产品或技术通过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项,实施38项技术创新项目投资导向计划,实现技术创新项目投资6.8亿元。加强省级技术中心的管理,提高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4、着力全民创业开展,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非公经济大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非公30条”的实施意见,落实《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等办法》(亳政[2008]58号),加大考核激励力度。二是充分发挥市、县区两级全民创业辅导中心的作用,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模式,开展创业培训辅导,力求年内培育各类创业人员达到2000人。三是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重点培育10个创业基地,发展一批产业集群和专业镇,争取年内新发展3个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同时,在全市选择80家成长性较好、具有“专精特新”潜质的非公企业,纳入省市项目导向计划,重点扶持,重点调度,争取年底有6家企业进入省“专精特新”企业的行列。四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市担保投资公司的指导,加强与省担保集团的合作,开展再担保业务,扩大担保额度。加快小额贷款公司建设,推动2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开展,争取三县一区都有自己的小额贷款公司,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坚持定期督查调度制度,编发《全民创业快报》、《全民创业简报》,对全市全民创业工作进度进行及时通报。
5、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加快资产盘活和资源整合
一是深化古井集团改制,实现职工身份置换,加速所属企业资产的整合、剥离,优化股权结构,引进战略投资合作伙伴。二是积极指导双轮集团、康达制动器公司等大中型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抓紧置换职工身份,加快国有产权出让。三是稳步推进冷冻机厂政策性破产工作,集中精力和人力,合理调度,周密安排,广泛寻求合作伙伴。四是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想方设法筹措改革成本,加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一企一策,各个击破,全面推进改革进程,盘活国有资产,加快资源整合,激发企业新活力,实现新发展。
6、着力推动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2014年我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4.5%以上;二是做好政府奖励项目和国债项目调度工作。加大17个国家扶持节能减排项目的监管力度。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申报;三是抓好节能监察中心软硬件建设,尽快完成相关资质认证,提供节能技术服务,做好承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价等工作准备;四是做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工作。争取更多企业获得省经委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启动市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产品认定,力争2014年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企业达到10家以上,利用减免税等优惠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发展,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
7、着力加强经委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和执行力
经委系统肩负着发展工业的重任,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的参谋与助手。市县区经委要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系统建设,共同推进工作。市经委将在省经委的支持下,尽最大努力帮助县区经委解决办公经费不足、办公条件不完善的困难,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要继续加强经委工作人员的学习和培训,督促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宏观经济和国内外市场的变化,钻研金融、资本、产业、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全面提高我市经委系统各级工作人员服务企业的本领和能力,更好地指导企业发展。要通过制度建设,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明确任务目标,落实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加强考核与监督,促使各级工作人员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按时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 上一篇:高新区工作计划
- 下一篇:市经委工作总结(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