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信委工作安排(共7篇)
时间:2022-02-25 08:41:22
导语:经信委工作安排(共7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2014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最关键之年,全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更加繁重的任务。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工业、旅游两大产业支撑,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三区”建设和发展,以“两化融合、民营经济”为抓手,扎实开展“企业发展服务年”活动,在强服务、稳增长、抓投资、扩增量、促创新、提质效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着力加快工业转型发展,谱写好“梦”工业篇。
按照上述要求,2014年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5%、达到165亿元,力争170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户、力争8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力争280亿元;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40亿元、力争150亿元;新增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5家、市级20家;新增智慧企业5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家;民营经济、工业节能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服务协调,着力推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加强对工业经济运行的调度,围绕全年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将目标层层分解、分级负责、联动推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二是加强预警分析与研判。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监测分析,跟踪研究区域、行业、结构等方面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为企业传递各种政策和市场信息,指导企业按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扩大产品销售。三是着力抓好工业项目建设的服务,全力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加大对建成项目的跟踪、协调、服务力度,加强生产要素供应协调,力促尽早投产、达效、入规,为2014年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四是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制,继续推行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限期加以解决,重点协调解决资金、土地、技术、劳动力瓶颈制约问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确保内生性增长落到实处。五是加快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战略、规划、政策、标准工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大力提升服务企业水平。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认真梳理和纠正工作中不符合市场规则的思路和做法,继续清理现有行政审批事项,力争2014年市级工业行政审批项目全部下放,改为事前事中事后服务监管,不断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二)强化两化融合,着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认真落实工信部两化融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启动实施市两化融合“6541”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发展。一是着力推动首位产业发展,建立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推进机制,加强首位产业招商,引导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力争首位产业新引进项目40个、建成投产20个、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二是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应用,加快数控机床、机器人、光伏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力争战略性产业产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鼓励有色、建材、化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装备智能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三是促进信息化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积极开展SCM(供应链管理)、ERP(资源计划管理)、e-business(电子商务)、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应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集成管理水平。四是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示范工程建设,以推进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发挥现有“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树立各个层面的典型和样板,辐射带动全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五是加强信息化支撑设施建设。加快宽带网络、智能化基础设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鼓励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拓展和提升两化融合手段。
(三)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工业持续发展动力。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工业发展的总抓手,实施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80个,力争年内竣工投产50个,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按期投产达效。一是围绕项目筹备、开工、建设、投产等环节,实行全过程动态跟踪服务。二是强化项目建设调度推进机制,突出做好与项目业主的沟通对接工作,加大协调力度,全力突破土地征用、环境容量、项目报批、资源配置、企业融资等制约项目推进的关键因素,创造良好的项目建设环境,确保工业项目建设高效有序推进。三是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工作,指导各地围绕本地特色产业谋划储备一批产业链大项目,编印指导招商项目目录;深入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合作,力争合同项目早开工、意向协议项目早转化。四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扶持资金,确保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份额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四)强化环境保障,着力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一是认真落实省、市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充分发挥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引导作用,进一步放宽注册条件,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创业兴业,力争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63%以上。二是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道路,通过股份制改造、同业重组等形式加快发展,实现做大做强。三是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物流、中介、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创业成功率,力争新增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个。四是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增加对中小微企业信贷规模,鼓励小额贷款公司及担保公司放宽条件,放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积极探索企业互联互保,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或上市融资发展。五是加强民营企业培训工作,利用好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现有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对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及员工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六要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形式的洽谈会、展销会、博览会,加大产品和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我市民营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五)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增强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购买科技成果和专利,实现产业化。二是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大力开展名牌创建活动,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三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省级诚信企业5家以上。
(六)强化节能增效,着力引导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强化企业节能主体责任,加强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加强新建项目环评能评和排污总量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以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为抓手,组织实施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对重点用能企业涉及的28项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以及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重点推广普及和应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推进重点用能企业对主要用能设施、装备实行数字化监控,建设能源管理和控制中心,完善能源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实施能源系统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加强对工业能耗和工业用电量的监控、预警、分析、调度,及时准确掌握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对全市能耗水平的影响;积极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确保电力平稳安全运行。
(七)强化主体责任,着力确保企业安全平稳运行。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宣传指导工作。做好煤矿关闭后的管理工作,推进2014年非煤矿山关闭计划的落实,规范非煤矿山建设行为,加强生产能力核定,积极引导企业延展产业链,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尾矿库管理,统一规范民爆销售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力争全年完成4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扎实开展非煤矿山企业开展对标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回头看”活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争取在问题和隐患的整改验收销案上取得更好成效,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安全生产目标任务。
第二篇
下半年,我们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再鼓干劲、再添举措,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完成。一是抓好工业运行调度。咬紧全年工业发展目标任务,主攻三、四季度,坚持月度分析调度会,按完成进度倒排各县区下半年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县区、落实到园区、落实到企业,定期督查跟踪问效,确保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增长16%,力争达到138亿元、增长17%以上。二是抓好预警预测分析。针对当前工业经济紧运行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监测分析,及时了解各项指标进度情况,及时为企业传递各种政策和市场信息,引导企业加大马力满负荷生产,确保工业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增长。三是加强对各地工业发展的考核。根据各地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制定2014年度全市工业发展和民营经济发展综合考核办法,年终考核表彰,激励各地加快发展。
(二)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大发展。坚持委领导联系县区、联系企业、联系项目制度,扎实开展帮扶企业活动,组织一次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大调研,对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分类指导,一企一策,采取切措施加以解决。根据当前宏观经济“紧资金、活市场”新形势、新情况,进一步发挥政策的引领与导向作用,一方面积极宣传从国家到地方支持企业发展的已出台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的宣传,扩大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和市扶持资金,组织一次对省、市出台的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特别是对工业转型发展若干意见和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实施意见落实情况的督查,切实让企业享受惠企政策的扶持,使政策效应最大化。继续协调有关部门做好银企对接、用工对接、产销对接工作,做好要素保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发展难题,引导企业参加各类展销会,拓展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着实开展企业减负工作,调查摸底全市企业负担情况,形成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轻装上阵,获得更好的发展。力争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0%以上,新增民营企业1238户。
(三)加强工业项目服务力度,着力培植工业增长新潜能。进一步完善重大工业项目日常调度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督查机制。对在建项目加大服务力度,促进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对未开工项目加大调度力度,千方百计促进项目开工建设;对落后时序进度项目进一步强化责任,促进项目达到预期目标。重点实施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21个,力争60个竣工投产,确保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力争完成230亿元。同时,加大对上报国家、省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确保项目资金争取份额超过全省平均增长水平。
(四)培育发展“两高一首”产业,促进工业加快转型升级。重点围绕“两高一首”产业,搭平台、强招商、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集中力量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推进首位产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年首位产业引进项目50个以上、完成投资60亿元、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指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20个;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20亿元,新增万家“数字企业”和万家“智慧企业”100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4户;指导企业努力开发新产品,增强名牌创建和标准化意识,实现做大做强,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2家以上。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发展,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个以上。
(五)扎实抓好工业节能降耗,着力推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进一步加强新建项目环评能评和排污总量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以电机能效提升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为抓手,组织实施节能与绿色发展专项行动。对重点用能企业涉及的28项国家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以及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情况进行定期监督检查。重点推广普及和应用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节能技术。加强对工业能耗和工业用电量的监控、预警、分析、调度,及时准确掌握重点用能企业能耗对全市能耗水平的影响,积极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冬)工作,确保电力平稳安全运行。
(六)加强矿山行业安全监管,推动工矿企业安全上台阶。进一步落实政府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行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贯工作,开展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强化安全年活动方案执行和落实情况调度,全面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堵塞安全监管漏洞,强化安全生产措施,抓好安全检查回头看工作,有问题的及时补缺补差。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重点做好林新煤矿的关闭,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关闭小煤矿任务。继续推进非煤矿山对标检查和隐患整改行动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争取到年底在问题和隐患的整改验收销案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规范非煤矿山、民爆企业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指导促进企业合理、有序发展;认真做好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加强尾矿库管理,推进2014年非煤矿山和小轮窑关闭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民爆行业安全意识,开展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工作,规范民爆危险品运输管理,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安全目标任务。
(七)扎实开展“两大攻坚”活动,推进机关作风效能提升。围绕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深入开展“两大攻坚”实践活动,加强群众路线教育,提高机关办事效能,清正廉洁为民服务,保障工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认真开展“三查三比”活动,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要求,推进机关作风效能建设,重点做好委机关行政审批项目和服务项目进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规范标准服务流程,减化办事程序,公开、透明为企业做好服务。二是加强群众观念教育,以“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为主题,以“四比四看”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着力打造“企业娘家”品牌。三是加快“六五”普法步伐,重点抓好法律进机关、进企业工作,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四是认真做好企业维稳工作,积极办理好企业人员来信来访,妥善化解矛盾,确保企业和社会的稳定。五是继续抓好文明创建、双拥、政务公开、老干部和联系村等各项工作。
第三篇
(一)以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为重点,注重做大“存量”,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全力抓好工业运行调度。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重要生产要素和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波动大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运行监控,对突出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工业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时序进度的跟踪分析和调度,强化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着力抓好企业入规工作。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对接,重点关注、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技改扩规、拓展市场、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力争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0家。三是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困难。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帮扶企业活动,实行分类指导,一企一策,加强与财税、人社、国土、金融、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增强部门政策的协同性,发挥好政策的组合效应,狠抓政策落实的跟踪问效,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四是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内外发力的文章,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现有“种子”企业发展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一批高成长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发展成为行业的“小巨人”。瞄住重点,加大对国内外500强企业招商,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力争2015年新增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规模企业10家。
(二)以发展首位产业为主导,注重“新老”结合,着力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制定实施加快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发展政策措施,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着力实施首位产业培植一批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产业基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等“六个一批”行动计划,扶持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建立首位产业推进机制。提请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首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首位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协调解决首位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县区、管委会发展本地特色首位产业,建立市、县两级加快首位产业发展联动有效的推进机制。三是推进首位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四英寸晶园、微电子射频前端芯片、智能触摸一体机等一批大项目建设,确保明年早日建成投产;加强对引资落户首位产业项目服务力度,简化审批手续,保障用地需求,加速平板电脑二期、视频监控、零距离平板电脑、传感器等项目建设进程,千方百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力争长城计算机、同方数字产业园、中科电十四所等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四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实施百户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倍增计划,以改造提升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为重点,推动传统产业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实施技改项目80个,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资100亿元,新增两化融合企业4家;加快发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站发展致高点,迅速做大规模,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五是积极发展高端服务业。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形成集研发、设计、检测、物流、咨询等于一体的全方位工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加快空港物流园、江口港区三期、沪九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站前区现代物流服务业集聚发展,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工业旅游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态,推进金融服务业创新,大力引进私募基金,支持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以首位产业为重点,建立创投基金、产业基金,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三)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注重扩大“增量”,促进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工业项目日常调度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督查机制,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落实亿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120个,力争60个竣工投产,精心选择30个投资额亿元以上甚至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列为市政府重点调度,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按期投产达效。围绕“三区突破”,突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力招商引资,从单纯项目招商向产业链、产业基地、总部经济招商转变。充分发挥江南产业集中区工业首发区作用,聚焦“两高一首”产业,与市开发区、高新区主导产业形成融合集群发展,力争引进龙头项目形成引领集聚效应。出台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引导民营资本投资实体经济,鼓励小企业为大企业作好协作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深入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和皖粤经贸合作,力争合同项目早开工、意向协议项目早转化。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确保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份额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四)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注重质量和效益,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引导和支持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力争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购买科技成果和专利,实现产业化,力争全市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个。二是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大力开展名牌创建活动,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2家以上。三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省级诚信企业5家以上。四是积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启动实施首位产业“十百千”培育引进人才计划,为首位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以企业节能为基础,注重抓住关键,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工业转型发展腾出环境容量空间。严格准入制度,切实加强新建项目环评能评和排污总量管理,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0户重点用能企业,进一步强化节能管理,通过开展能源管理绩效评价,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工业用电量调度力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六)以煤矿安全为首责,注重安全管控,力保工矿企业安全平稳运行。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关闭小煤矿任务。认真做好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加强尾矿库管理,推进2013年非煤矿山和小轮窑关闭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民爆行业安全意识,开展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工作,规范民爆危险品运输管理,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安全目标任务。
第四篇
明年工业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开展“绿色低碳工业推进年”活动,以“保企业、稳增长、快转型、促发展”为主线,着力培育发展首位产业,着力强化项目建设,着力加快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着力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加快发展。
明年工业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工业增加值达到135亿元、增长1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40户;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9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90亿元;新增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3家、市级8家;工业节能、非公经济发展确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围绕全年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落实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为重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一是全力抓好工业运行调度。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重点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骨干企业、重要生产要素和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波动大的重要工业产品的运行监控,对突出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加强对工业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时序进度的跟踪分析和调度,强化责任,强化措施,加强督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二是着力抓好企业入规工作。认真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强与统计部门的对接,重点关注、重点培育、重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技改扩规、拓展市场、资产重组等方式,促进小微企业快速成长,努力培育新的规模企业。三是切实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认真落实国家、省和市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帮扶企业活动,重点做好促增长、保企业、稳运行工作,协调好财税、人社、国土、金融、工商等部门提升部门政策的协同性,发挥好政策的组合效应,确保把政策落到实处,提振中小微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二)以发展首位产业为核心,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着力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发展。一是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启动实施加快全市首位产业发展指导意见,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着力实施首位产业培植一批领军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打造一批产业基地、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建设一批创新平台等“六个一批”行动计划,扶持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加快发展;认真做好2012年度工业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兑现工作,精选一批发展势头好、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加以扶持、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建立首位产业推进机制。提请市委、市政府成立市首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首位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协调解决首位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指导各县区、管委会发展本地特色首位产业,建立市、县两级加快首位产业发展联动有效的推进机制。三是推进首位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正威半导体整机、铜冠铜箔电子二期、安芯科技四英寸晶园等一批大项目建设,确保明年早日建成投产;加强对引资落户首位产业项目服务力度,简化审批手续,保障用地需求,加速磊鑫平板电脑二期、康汇视频监控、零距离平板电脑、柯力传感器等项目建设进程,千方百计确保项目尽快投产,力争长城计算机、同方数字产业园、中科电十四所等项目提前开工建设。四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实施百户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倍增计划,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确保全年技改投资达100亿元;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力争在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确保新兴产业增加值增幅超过规模工业8个百分点以上。
(三)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完善协调推进机制,促进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工业项目日常调度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督查机制,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精心选择一批投资额亿元以上甚至1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列为市政府重点调度项目,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确保全年20个开工建设,10个按期投产达效。加大工业招商选资力度,深入推进与央企、知名民企和皖奥经贸合作,力争合同项目早开工、意向协议项目早转化。积极与国家、省有关部门对接,确保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份额比上年增长15%以上。
(四)以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企业技术进步,着力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建研发机构,购买科技成果和专利,实现产业化,力争全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二是引导企业增强名牌意识。大力开展名牌创建活动,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新产品5个、省级自主创新品牌示范企业2家以上。三是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体系建设,通过诚信体系、标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力争全年新增省级诚信企业5家以上。四是积极培养引进创新人才,启动实施首位产业“十百千”培育引进人才计划,为首位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五)以企业节能为契入点,抓住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全力促进工业节能上台阶。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重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和普及应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工业发展。严格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继续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进一步强化节能管理,通过开展能源管理绩效评价,督促企业完善节能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加强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工业用电量调度力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六)以煤矿安全为首责,强化安全管控措施,力保工矿企业生产安全平稳运行。以煤矿为重点,实行“人亡矿关”政策,强力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关闭小煤矿任务。认真做好非煤矿山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加强尾矿库管理,推进2013年非煤矿山和小轮窑关闭计划的落实。进一步强化民爆行业安全意识,开展隐患排查和打非治违工作,规范民爆危险品运输管理。按时做好煤矿防汛防署工作,确保完成省、市下达的安全目标任务。
第五篇
(一)围绕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体系。把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作为工业转型发展的主攻方向。一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按照“首位产业、首位支持”的原则,制定首位产业培育计划,全力推进正威半导体产业园一期、勤上光电60万盏大功率LED、浩群平板电脑、勤上光电二期、四通光电二期等一批电子信息项目,加快把打造成为省次位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二是聚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机遇,加快发展适合于我市的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中建材新能源新材料、颐和光伏电站控制系统、普洛康裕医药、安腾药业、艾可蓝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等大项目建设,聚力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全市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三是加快传统产业新型化改造。围绕建设全国重要新材料产业基地、中部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长江经济带新型化工产业基地,深入实施百户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倍增计划,通过招商引资、嫁接重组、技术改造和推进信息化应用等形式,推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机械装备制造、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自主创新、工艺装备水平提升和产品换代升级,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向高端化、品牌化、信息化、低碳化发展,进入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开发区3万吨电子铜箔、贵航特钢二期、西恩新材料、贵池区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开发区中恒天30万台发动机和特种车、三一重工机械、替克斯阀门、富莱茵汽配、广信农化30万吨离子膜烧碱、华尔泰30万吨硝酸技改扩规、中山化工农药中间体扩规以及贵池区“两酒”、东至华孚色纺、海螺四期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大项目建设,努力建成与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配套、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二)围绕发展大企业,着力推进产业化进程。着力实施工业“3331”强龙工程,通过外引内扶、培新育小,促进产业化加快发展。以选择行业龙头企业作为目标,着力扶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按照“引进一个龙头企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的思路,有方向、有重点地精准引进一批世界500强、中央大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加快百亿元级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培育进程;着力推进全民创业,培育新的企业发展源,重点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与区域内大企业之间协作配套,不断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内配套率。力争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超30亿元企业1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过亿元企业87家。
(三)围绕经济运行,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围绕年度目标任务,按照“稳中求进”的总体要求,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和监测,认真做好工业经济主要发展指标时序进度的跟踪分析、调度和督查,确保责任到人、工作到位;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突出对重点产业、企业和重点产品的监测和分析,对突出问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继续开展企业帮扶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当前工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意见》,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四)围绕项目建设,切实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工业项目日常调度机制、联动协调机制、考核督查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一企一策”服务机制,切实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围绕首位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精心选择一批投资额亿元以上甚至1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业项目,列为市政府重点调度项目,加大协调推进力度。认真做好工业项目的谋划、储备和政策争取工作,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投资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项目策划、编制、申报工作,精选一批前期基础扎实、获批可能性大的项目,提前与省、国家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确保争取中央、省项目资金超过全省份额的5%。
(五)围绕自主创新,着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企业技术中心、中试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平台,确保全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10家。大力开展品牌创建活动,鼓励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目标,瞄准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实施一批重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项目,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与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技术、新产品。
(六)围绕降耗增效,全面提升企业节能水平。严格准入制度,切实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从源头上遏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发展。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投入,大力推广节能新技术、节能新产品、节能新设备和节能新材料的运用。对年耗能2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广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降低产品单位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七)围绕政策兑现,营造加快转型发展良好氛围。启动实施《关于加快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我市科学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认真组织开展企业争先评选活动,重奖对工业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单位、组织和个人,大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掀起新一轮工业发展热潮。
(八)围绕目标任务,统筹做好其他工作。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严防责任事故发生。认真做好企业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围绕“提升服务素质,提高指导水平,当好企业娘家,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这一主题,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把经信委机关打造成一个思想、作风、业务都过硬的优秀团队。
第六篇
1、着力加强防汛抗灾和工业经济运行调度,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一是抓好防汛抗灾和即期工业运行调度,加大对宏观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的影响分析,抓好全市重点样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预警预测分析,结合当前防汛抗灾,把工业企业帮扶活动引向深入,健全工业防汛抗灾应急机制,强化开展“一对一”帮扶,指导受灾企业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及时通报工业防汛抗灾和工业发展情况,及时下达问题调度通知单,及时落实工作计划,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完成。二是抓好骨干企业培育和现有产能发挥,通过实施企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培育百亿元企业、10亿元企业和亿元以上企业,进一步做大工业总量。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要千方百计保证生产要素供给,全力做到满负荷生产,努力实现“以丰补欠”。三是抓中小企业发展,出台《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意见》,指导中小企业发展,注重企业纳规工作,帮助企业解决融资、土地、用工等生产要素难题,进一步做大工业体量。
2、着力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重点推进投资百亿、十亿和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一是全力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继续抓好贵航300万吨特钢生产线技改、白鹰集团数控机床产业园、海螺三期两条生产线、东至广信农化一期、富莱茵汽配、中建材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在建大项目建设,确保按期投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力推进成熟项目开工。重点对四通光电产业园、凯尔特纳米碳酸钙、九鼎环保纸、中国恒天专用车、3万吨铜泊铜杆等已签订协议的一批大项目推进提前开工,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全力推进项目谋划和争取工作。谋深谋细做实20个产业链招商项目库,充实一批投资百亿、十亿和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对接,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工业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扶持计划,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扶持资金。四是全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通过技术改造,坚决淘汰一批落后装备和工艺,淘汰一批高污染、高消耗、低产出项目和产品;推进高碳产业低碳化改造和低碳技术应用,引导使用高效节能减排高新技术和产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利用信息化改造我市传统产业,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产业集群高效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真正实现我市的产业转型升级。
3、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增效,确保煤矿等企业生产安全运行。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国发[2014]12号、省政府皖政[2014]38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坚决实行“一票否决”,采取坚决措施,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2014年和“十一五”节能责任目标和淘汰落后任务。要围绕预期节能降耗目标,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关,从严控制新开工建设的高能耗项目;加大对小水泥、小煤矿、小化工、小轮窑等退出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狠抓节能技术改造,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清洁生产。推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重点抓好工业节能、建筑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和流通服务业节能,推进农村新能源应用。深入开展节能全民行动,强化全民节能意识,使节能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同时,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工作,保证电力供应安全、优质、高效。强化安全责任和企业维稳,重点做好煤矿、非煤矿山等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落实企业维稳工作责任制,确保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稳定发展。
4、着力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快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一是科学编制好“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加大“十一五”工业发展成果宣传力度,谋划“十二五”工业发展思路,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把握产业转移重点,争取年内完成规划初稿报市政府审定。二是着力谋划九大产业集群发展,做好九大产业发展规划论证工作,确保产业集群规划的顺利推进和实施。加快打造好两个世界级基地,加快培育好九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好四个示范园区承接品牌,积极吸纳长三角等沿海地区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努力形成科学承接、示范转移的体制机制和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着力推进工业招商引规工作。按照三运省长“争分夺秒抓招商”的要求,加强对接江浙沪闽等有关行业协会(商会)、开发园区、大企业和央企,宣传我市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为目标,大力开展园中园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领导招商等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由此引进一批工业大项目,壮大工业投资规模,助推工业加速发展。四是加强工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发展目录,明确支持重点,引导各类资金投向,防止盲目投资,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健康发展。
5、着力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围绕培育主体、促进一体、夯实载体,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不断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产业升级转型。一是加强创新型企业建设。按照“有核心技术、有研发项目、有市场效益”的原则,加大投入,进一步扶持20户重点自主创新企业做大做强,重点推进光伏新能源、新材料、高档数控机床、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型化工等方面高端产品示范工程建设,由此引领工业跨越发展。二是推动企业产学研合作。制定实施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意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权责利关系明晰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力争全年对接成功10个以上产学研合作项目。三是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省级技术中心5个、市级技术中心20个。四是加快创新基地建设。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开发区高新技术园中园以及其他园区高新技术板快建设,使之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示范区。五是抓工业人才培训。围绕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引进工业企业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推进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进程。完善培养人才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家培训工作;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多形式、多途径为建设“工业强市”培养大批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和技工人才。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以发展的眼光理性对待工业人才的创业行为,鼓励、支持工业人才放心放手发展,在全社会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6、加强机关政风效能建设,着力打造“企业娘家”品牌。一是认真落实“三定方案”,增强机关协作干事能力;二是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扎实开展好“创先争优”活动;三是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抓好纪检监察工作;四是提高机关办事效能,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努力打造“企业娘家”品牌,五是加快“五五”普法步伐,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六是继续抓好文明创建、政务公开、信访、联系村等各项工作。
第七篇
2014年全市工业经济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和市关于2014年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工业率先追赶”这一主调,深入开展“工业发展促进年”活动,着力夯实新材料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基础,紧紧扭住经济运行、工业投资和节能降耗三个重点不松劲,不断完善提升全民创业、政策规划、两化融合和效能建设四个保障措施,努力推进工业的“三个转变”,即总量扩张型向数量质量并重型转变,从粗放加工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从相对分散型向产业集聚型转变。
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工业增长点分析,建议2014年全市工业主要发展指标安排如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确保实现80亿元、增长30%左右,力争实现100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实现180亿元、增长38%左右,力争实现200亿元;技术改造投资确保实现65亿元、增长25%,力争实现75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确保达到160户左右、力争达到200户;万元GDP综合能耗完成省下达控制目标任务。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夯实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基础。积极打造千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千亿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一是强化产业承接转移。围绕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加强与、分工合作,认真做好我市范围内经济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宣传、政策争取等工作,争取列入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区,重点承接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方面的项目,形成集聚优势,错位发展,共同打造铜池枞产业组团。
二是强化“十二五”工业规划前期工作。全方位谋划“十二五”工业发展蓝图,根据我市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用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将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重化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生态发展样板区、商贸物流集散区、清洁能源供给区,力争“十二五”末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在“十一五”末基础上翻两番、达到340亿元。
三是突出四大产业板块发展。突出三高三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的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发展特种材料、新型化工、装备制造、新型能源等四大产业,重点推进四大产业链条上的铅锌铜钨钼、特殊钢、硝磷煤生物医药化工、高档数控机床、电动车、船舶制造、光伏新能源、核电等切入点大项目建设,力争“十二五”末四大产业发展成工业支柱产业。
四是突出园区产业聚集发展。抢抓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机遇,以沿江开发园区为载体,不断提升我市五个省级工业园区、八个乡镇工业集中区承载能力建设,推动企业、项目向园区集中,以产业链或产业配套方式聚集发展。2014年,力争招商引资项目80%落户园区,园区招商引资固定资产转化率达到50%以上,确保园区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亿元以上、竣工投产企业户数达200户(每个园区40户)。
五是突出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大力引进外部优势资本和央企等强势企业,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热潮。在建项目抓进度。继续抓好贵航年产300万吨特钢二期(高炉项目)、年产60万吨铅锌等一批投资额过10亿元以上大项目建设,以落实项目要素为重点,实行节点控制,倒排工期,层层分解落实,及时分析,排除影响工程进度的问题,确保按期投产;成熟项目抓开工。重点对开发区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基片玻璃、东至广信年产30万吨离子膜烧碱、石台建材产业园、青阳县无尘环保纸等与央企合作对接签订协议的一批大项目,抓紧完善各项审批手续,搞好项目设计、土地征用、资金筹措,认真做好开工准备工作,确保项目按要求准时开工。前期项目抓报批。全力推进主导产业切入点项目预可研报告书编制工作,加强与国家、省有关部门的联系,主动出击,使更多的切入点项目进入落地开工程序。做好项目库建设。围绕八大产业链和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继续谋划一批新的工业大项目,使我市的重点项目能够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保持工业大项目建设的连续性,不断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六是突出科技创新平台支撑。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建设,大力开展企业产学研活动,引进工业企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突出抓好企业自主创新,重点扶持“有核心技术、有市场需求、有税收贡献、有在建项目、有可能做强做大”重点工业企业,分类指导,分层次推进,着力破解一批自主创新项目的融资瓶颈,用股权换资金,以担保融资实现市工业发展基金的倍数效应。同时建立政企银三方共同发展的双向约束机制,全力为工业发展提速创造条件。2014年,力争全市新增省级(含省)以上技术研发机构5家,市级6家;省级(含省)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6家;企业专利申请150件以上。
(二)紧紧扭住三个工作重点不松劲。
一是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调度水平。加强工业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分析,建立完善工业发展重点指标预测调度机制,变事后调度为事前事中调度;继续开展企业帮扶活动,引导企业促进产品营销,重点搭建地产品销售平台;引导金融向工业企业倾斜,建立融资担保联席会议制度,创新金融产品,试点“金融超市”,确保全市工业贷款、企业担保总额均比上年分别增长30%以上;帮助企业制订发展规划,加强管理,完善治理结构,配合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谋划企业上市;继续实施工业企业“三年倍增”计划,摸排全市行业重点骨干工业企业,集中资源扶优扶强、做大做强;配合统计部门做好企业纳规工作,联合统计、交通、税务、供电等部门理顺工业增长与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货运周转量等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强化安全管理,重点做好煤炭、非煤矿山等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二是着力强化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加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改投资的分析调度,建立和完善直接调度和网上调度相结合的项目调度体系。加强与国家、省相关部门衔接,争取我市有更多的工业项目进入国家、省重点扶持计划。认真排定2014年市政府重点调度的投资额过亿元、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大项目,集中调度,确保项目早日建成,达产达效。重点推进贵航金属年产300万吨特钢二期10亿元、大型数控机床基地2亿元、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铅锌冶炼二期项目10亿元、三期后两条生产线5亿元投资等16个投资额过10亿元以上和80个投资额过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建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全年完成技改投资65亿元以上,建议安排1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100个投资额3000万元的工业技改项目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进行奖励,以助推明年工业保持高速增长;全力以赴确保五个省级工业园区、八个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通过与央企对接,促成一批大项目。据统计,我市与央企签约项目有10个以上,总投资150亿元以上,按30%计算,当年要完成投资50亿元;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大项目。预计明年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投资额达200亿元,当年实现投资按40%计算,要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以上。通过以上各方面努力,力争实现全年180亿元的工业投资目标。
三是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增效。抓好年度节能降耗目标分解,加强工业节能工作,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管理,推进节能设备技改、推广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围绕预期能耗目标,严把能耗增长的源头关,从严控制新开工建设的高能耗项目;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标准,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加大对小水泥、小煤矿、小化工、小轮窑等退出力度,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促进清洁生产,加强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日常工作,落实《关于规范全市工业企业电力工程施工及设备采购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维护电力市场公平竞争。
(三)着力完善提升四个保障措施。
一是围绕创业抓服务。围绕非公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台《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意见》,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引导中小企业在八大产业链上聚集发展。加强对创业典型的宣传,指导中小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项目。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壮大各级担保公司实力,改善担保服务;支持各县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创业咨询、培训等中介机构;创造条件,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和风险投资基金,完善创业基地的孵化、培育功能;指导企业和企业家联合会正常开展业务活动,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各类会展,完善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分析。
二是围绕政策求活力。精心梳理近年来我市出台的一系列指导工业发展政策,对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条款进行修改完善,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重新制订一些新的指导工业发展的政策,创新体制机制,打造政策洼地。一是完善工业企业帮扶政策,为企业更快走出危机、做强做大创造条件。二是组织实施《市九大产业振兴纲要》、《市铅锌铜钨钼镁特钢产业链发展规划》,并做好与“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衔接,建立科学发展长效机制。三是修改完善工业发展30条,出台更加优惠的工业经济发展综合激励政策。
三是围绕两化抓融合。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利用信息化改造我市传统产业。完善我市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目录;着力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精细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积极争取国家、省“两化融合”试点工程、“倍增计划”项目等,扶持推动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指导全市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通信、计算机等三网融合手段,向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
四是围绕服务抓效能。坚持把政风、效能建设作为立委之本,与机关党的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贯穿机关建设的始终,努力在解放思想、更新知识、创新工作方面取得新进步,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强化服务方面形成新抓手,在构建和谐、保持廉洁、勤俭节约等方面取得新成绩。加强与县区经委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协调,主动为企业搞好服务,规范办事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合力解决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围绕全年工业发展目标,加强责任压力传导和定期调度督查。围绕机构改革方案,加强机关职能转变,完成向经信委职能过渡,为工业的跨越追赶发挥更大作用。
- 上一篇:科技局重点工作安排(共4篇)
- 下一篇:监察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