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服务工作计划

时间:2022-06-26 09:42:54

导语:人社局服务工作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社局服务工作计划

2011年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局的指导帮助下,坚持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中急需人社部门支撑的领域,作为全局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职能、创新机制、改进方式,努力在服务中心、服务发展、服务大局中体现部门价值,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人才中谋求更大作为。具体围绕“一二三四”的思路开展工作,抓好落实。

一、围绕一个中心

坚持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大局中找坐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努力使人社工作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一致,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相吻合。

二、实现两个目标

本着点面结合、内外兼顾的原则开展工作,既注重横向拓展,也注重纵向延伸,确保事业发展与队伍建设同步推进,服务质量与人员素质同步提升。

(一)对外预期目标

精心打造以“崇人敬事”为核心理念的服务品牌,加快实现由常规服务、满意服务向感动服务的转变和跨越,力求让市的每一个家庭,都能享受人社部门最优质的服务。

(二)对内预期目标

继续落实靠文化引领行为、靠创新推动发展、靠实干历练作风、靠团结凝聚合力、靠学习提升素质、靠机制激发活力等六项措施,力求让人社局的每一名同志,都能赢得人民群众最真诚的尊敬。

三、突出三个重点

适应统筹兼顾各方公共利益和关注民生的要求,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以公共性和公益性为前提,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在人社领域中最现实、最根本的利益问题。

(一)完善两个体系

1、城乡就业体系。坚持困难群体与重点领域并重,全面扩大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努力促进城乡统筹就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比去年增长10%以上,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去年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

一是搭建就业平台。结合启用新的人力资源市场,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体系,努力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公共就业服务阵地,促进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发挥大学生农业、文化产业、影视创业基地带动示范作用,不断提升就业吸纳和创业孵化能力。尽快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机构网点下沉到镇(街、区)和重点村居,切实抓好基层人社所建设,确保人员、机构、制度、经费、场所、工作“六到位”,打造“数据集中、服务下延、全市联网、信息共享”的新型社区就业服务平台,确保基层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人社部门的优质服务。

二是扩大就业规模。充分发挥我市“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以高校毕业生、“4050”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就业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继续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等五大主题实践活动,定期举办春季、夏季大型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帮助各类就业人群实现就业再就业。继续开展创业“1+3”行动,通过落实减免相关税费、兑现各类补贴等激励政策,促进重点群体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人实现就业。

三是提升就业技能。面向全市广大城乡劳动者,通过确定定点就业培训机构、发放免费培训卡等多种方式,扩大就业培训覆盖面,大力开展新增城镇劳动力、在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切实解决用人单位需求与求职者技能水平不匹配,导致劳动用工结构性短缺的问题。立足市情拉长“创新创业服务中心”优势,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提高创业成功率,营造全民创业的良好氛围,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2、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围绕确保退休金发放和社会保险待遇落实,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依托电视、报纸等媒体设施阵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政策法规知识覆盖面。在继续办好电视宣传专栏、报纸信息展台的基础上,尝试采取编排文艺节目等寓教于乐的形式,侧重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业务、新生儿落地参保制度等社保政策,力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留“空档”。

二是抓好扩面征缴。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报请市政府建立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联席会议制度,争取将任务指标纳入对相关部门、各镇(街、区)工作考核,定期在有关媒体公布参保情况,接受社会各界和全体职工监督,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同时,报请市政府尽快出台我市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妥善处理新农保制度与老农保制度及其他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准确甄别政策覆盖对象,积极争取上级新农保试点市,尽快建好三级经办服务机构和信息平台,集中梳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切实完善经办流程等相关制度建设,适时开展试点工作。点上经验成熟后,及时在全市面上推开。

三是突出基金监管。严格执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基金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制度覆盖社会保险所有业务、经办机构所有人员。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各项待遇的支付工作,确保全市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及时兑现。落实网上实时监控措施,确保各项社保基金在国家规定的标准、范围、项目内征收和支付,半年一次向社会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采取居住地出具健康证明、当地社保经办机构协助采集指纹比对、网上视频等方法,对异地居住的70岁以上离退休人员进行资格认证,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加大医疗保险审核稽查监督力度,医疗保险与定点医院结算医疗费用,尝试采取总量控制、项目结算为主,单病种结算为辅的办法进行。规范社保基金银行帐户,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存储制度,执行优惠利率,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

(二)健全两个机制

1、人才开发机制。坚持第一资源与第一要务相统一,年内新培养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1400人,吸纳高层次人才200人以上,帮助企业引进外地劳动力5000人以上。

一是积极引进人才。立足我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一批硕士以上高层次专业人才。举行孚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揭牌及现有3名在职博士进站仪式,促成东华大学(中国纺织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与孚日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着手筹划豪迈科技、银鹰化纤、康地恩生物酶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申报工作。结合我市纺织产业发展需要,规划建设“半岛()纺织人力资源市场”,争取建成乃至全省最大的专业化市场,集聚全国各地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全力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短缺问题,巩固与重庆、河南等地劳务输出单位的合作,进一步扩大网上对接成效。将云南、贵州等地部分在高务工人员确定为省外招工联络人,变季节性输入为根据企业实际随时输入。

二是集中选拔人才。进一步突出技能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办好第二届“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更多技术工人脱颖而出。指导具备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举办各种类型的技术比武活动,加快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有计划地在市内重点产业和行业,选拔一批在科技创新、技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引领作用显著的高层次人才,确定为行业领军人才,逐步形成以高层次行业领军人才为带动、专业技术人才为支撑的人才队伍发展格局。组织举办“创新创业成果展”、“优秀创新创业大学毕业生表彰”等活动,表彰创新创业典型,弘扬创新创业新风,交流创新创业经验,进一步激发全市工作在各行各业上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热情,激励籍在校大学生心系凤城发展、回乡建功立业,引导应届高校毕业生转变择业观念、坚定创业信心。

三是精心培育人才。以技师学院分院为阵地,争取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支持,加快建设我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技师学院分院作为省“金蓝领”项目培训基地的作用,组织好车工、钳工、电工、焊工四个工种的“金蓝领”培训,为企业培养急需的青年技师。认真组织技师、高级技师考评,扩大工种人员覆盖范围,试点设立企业技师工作站。继续组织城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服务基层活动,精心实施“名师带徒”人才培养工程,进一步缩小城乡专业技术力量之间的差距。着力打造“凤城大讲堂”培训品牌,聘请国内资深培训专家,结合发展需求选择前瞻性课题,举办“管理类”、“成功类”等系列专题讲座。举办文秘写作、会计电算化、SYB创办你的企业及社保知识培训等培训班。会同民政部门开展退伍军人培训,联合芙蓉家政公司开展家政保洁技能培训。组建宣讲团到重点企业和部分镇街,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现代农业知识等内容培训。加强与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的合作,选择一批30岁以下就业转失业人员进高校学习。完善继续教育学分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拓宽技工学校办学空间,进一步加强与青海海东地区和重庆石柱县的联系合作,突出技能特色,扩大办学规模。

2、军转安置机制。立足维护社会稳定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军转干部工作的新规律,积极探索符合县域实情的军转安置新路子,务求军队、地方和军转干部“三满意”。

一是落实安置任务。科学应对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民营化进程逐步加快等趋势,充分考虑军转安置渠道变窄、安置难度增大等问题,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凡上级下达的军转安置计划,不管任务多重、困难多大,都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同时,积极探索与服役期间德才表现、贡献挂钩和考核选调、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分配方法,既照顾在部队职务高、军龄长、资格老的同志,也为职务低、军龄短的年轻同志提供显示能力、公平竞争的机会。

二是改进服务方式。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的实际困难,作为开展服务的切入点和优化服务的着力点。以建设“军转干部之家”为己任,开展自主择业军转干部专题调研活动,加快完善档案管理、年终登记、定向联系等多项管理服务制度,着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重点从接收、落户入手,跟踪做好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岗位选择、本人自主创业、医疗保险缴纳、住房补贴发放等工作,积极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三是扩大稳控成效。会同各主管部门、企业单位,坚持不懈地抓好教育转化工作,进一步建立包括思想开导、生活帮扶、政策解释、小组包靠、亲属劝导等在内的工作机制。不折不扣地抓好政策落实工作,进一步健全标准明确、运转协调、执行到位的工作机制。用心用力地抓好稳控包靠工作,进一步完善责任明确、反应迅速、步调一致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市企业军转干部面上不发生大的问题。

(三)推进两个建设

1、劳动关系建设。以两网化建设为抓手,切实构筑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及用人单位自我规范相结合的劳动者维权保障格局,确保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是加大执法力度。坚持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职业资格证书办理及非法用工问题为重点,扎实开展包括房地产和餐饮业在内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检查活动。认真落实24小时投诉举报值班制度,确保信箱、网络、来电来访等投诉举报渠道畅通无阻,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全面实行案件调查、审核、处理三分离制度,行政处罚一律实行集体讨论决定,实现监察方式由被动执法向主动预防转变、执法形式由单纯维权向维权与服务并举转变、监管范围由城市为主向城乡统筹转变、监管内容由劳动标准向劳动关系运行全过程转变、监察进程由依法处理为主向柔性行政指导方式转变。继续深入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监管,在三、四级网格的街道(镇)、社区(行政村),全部安装使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确保互联互通。全面提升两网化运行标准,年内案件处结率确保达到100%,全市性专项检查不少于3次,社会保险实地稽核不少于100户,年审企业不少于1200户。

二是落实防范措施。扎实开展“阳光仲裁”、“一步到庭”、“仲裁导诉”和“仲裁建议”等便民服务,建立健全案件合议、疑难案件会审、案件评查和内部监督纠错制度,切实加强与法院的沟通协调,实现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的有效衔接。逐步建立人社部门主导,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及主管部门共同参与的应对突发性、群体性劳动人事争议应急调解协调机制,将调解作为一个独立结案程序,加快推行“调审分离”的模式,着力构建立案前调解、庭前调解、开庭调解、庭后调解“四位一体”的调解体系,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进一步修订完善基层调解组织工作制度,提高用人单位自主解决劳动人事争议的能力,力争规模以上企业调解组织建成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强化用工管理。加快完善劳动用工备案数据库,实现对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环节的动态化管理。对规模以上企业,组织力量进行指导,通过开展劳动合同集中签约行动,推动企业全员签订劳动合同,着力提高劳动合同的履行质量和管理水平。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合同文本审查等工作,帮助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年内,企业新增人员劳动合同签定率要达到99%以上。

2、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法制型、效能型政府的要求,以教育培训和科学管理为手段,大力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干部队伍。

一是规范干部行为。全面落实《公务员考核规定》,总结市直部门(单位)绩效考核经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办法。加强对新录用公务员、基层实习锻炼公务员的管理考核,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现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切实发挥好考核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进一步探索公务员横向纵向交流制度,继续落实新录用公务员到基层锻炼、镇街公务员到市直部门挂职措施,确保下得去、呆得住、上得来。深入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出台《市直机关公务员交流轮岗暂行办法》,引领全市公务员积极作为、奋勇争先。结合学习《市公务员行为规范》,印发公务员礼仪手册,扎实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新形势下公务员群体良好社会形象。

二是增强干部素质。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分别设计安排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途径和培训要求,构建相应的学习教育框架。紧跟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制定全市干部在职培训中长期规划,以提高干部政治鉴别能力、公共服务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为重点,创新培训的方式和内容,尝试引进能力拓展、心理训练、室内团体体验等科目,争取用五年时间,将全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考录人员、军转干部等轮训一遍。

三是严格干部配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中层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落实中层干部轮岗制度,严格按照“三定方案”控制中层干部配备,规范任免备案程序。探索开发“市干部调配系统”,建立干部调配信息数据库和增人计划卡,调动时实行一次性告知,实现工资介绍信、社保关系、住房公积金等同步转移。

四、强化四个关键

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机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着眼人社事业发展需求和干部自身成长需要,积极营造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机关氛围,努力打造求实进取、务实高效的干事团队。

(一)坚持文化引领

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市场意识改进工作、用法制精神规范行为的学习思路,努力将团队中每一名成员,锻造成为清醒的管理者、坚定的改革者和优秀的执行者。从实着眼、从细入手、从严要求,切实抓好已有学习制度的贯彻落实,继续保持每周集体学习、每月集中交流、领导带头讲课、全员参与研讨的良好习惯,通过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科学发展研究会”,出版职工及其子女作品集,用好局内自动化办公平台等载体,发挥好“每月亮点工作展示栏”作用等,推动由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

(二)优化服务锻造

倡树服务为先、服务为责、服务为本精神,请人民评判、对人民负责,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把人民群众当作享受部门服务的“顾客”,切实将“顾客”的需要作为运行发展的“轴心”,时时刻刻以“顾客”需要不需要、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用“顾客”满意度来评估检验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坚持以服务对象“背后说好、心里说好”为追求,引领全员说“是”有依据,说“不”讲艺术,既要做对的事情、又要把事情做对。全方位提高服务效率,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如对事实清楚的工伤案件,要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结论;医疗、生育保险审核及拨付,10个工作日内完成;就业困难群体只要不挑不拣,保证48小时内上岗等。

(三)持续创新推动

坚持用新的理念认识部门工作,用新的思路谋划部门工作,用新的举措落实部门工作,用新的突破推动部门工作,逐步实现对传统模式的改革和扬弃,对现有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对矛盾问题的发现和化解,对先进经验的借鉴和传承。紧紧围绕群众不满意、不明白、不放心、不方便的环节改进工作,加快推动由思想层面向实践层面、由“共识”向“共为”转化。如要研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查询系统”,探索工伤保险医疗费用联网结算新模式,尽快实现医疗保险个人帐户余额网上查询等。

(四)丰富活动聚力

精心组织系列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着力营造宽松融洽、团结和谐的大家庭氛围,进一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认真落实好包括生活关怀、谈话谈心和成长规划在内的全员成长和关爱制度,深入开展评先树优、拓展训练、成立兴趣小组、搭建建立创新服务擂台、职工父母生日送蛋糕且本人休半天孝亲假、评选职工眼中最佩服的领导干部和干部心目中最优秀的员工等活动。本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注重实绩的原则,在适当时机推行竞争上岗,全出竞进,双向选择,真正让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