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促进新兴产业规划

时间:2022-05-25 10:41:00

导语:市促进新兴产业规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促进新兴产业规划

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的经济优势在工业,已逐步形成了门类齐全、优势明显的工业体系,拥有一定数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已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工业经历了从上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90年代出现徘徊,进入新世纪以来连年保持较快增长的过程。工业是的立市之基、强市之本。在落实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等全力加快工业发展措施的过程中,工业企业数量猛增,工业总量节节攀高,发展速度全面提升,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92.8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89.7亿元,年均增长17.2%,占全市GDP的比重由45.7%提高到50%左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规模以上432户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2.49亿元,其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关中各市前列;钛加工材、机床设备、石油钻采、钢管、铁路桥梁道岔、心脏起搏器、真空开关等60多种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名列前茅。

从产业发展基础条件、集聚程度、技术水平、带动能力、成长潜力、科技资源聚集等因素看,钛及钛合金、石油装备、航空安全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和能源化工已成为优势主导产业。按照温总理界定的新能源产业、传感网、物联网、微电子等新型材料、生物医药、海洋工程等五大新兴产业领域,我市钛及稀有金属合金、航空安全装备、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传感器、专用机械、生物质工程、生物医药等相继集群式快速成长,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兴产业排头兵。

我市新兴产业呈集群配套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产、学、研、金紧密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支撑和促进新兴产业集群的迅速发展和壮大。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首批技术创新示范城市、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及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在西部地区唯一荣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称号。

关中—天水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作为经济副中心,被赋予了重要发展建设任务,也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相比而言,我市工业领域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一批产品市场范围狭窄、本地自主配套性差、核心产品产能过小、高端引领产品少等问题,对加快工业化进程形成明显约束,严重影响了产业整体发展能力。所以,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已成为市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壮大经济实力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迫切需要。

一、新兴产业发展概况

1.钛及稀有金属合金。钛及钛合金作为国际公认的第三战略金属是国家大飞机、新型战机、载人航天、探月、海洋、石化、核电和国防安全等战略领域的关键材料,其产业链的构建与发展直接影响国家大战略的实现和国际核心竞争力。我市是我国钛及钛合金产业链主要分布地区,已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研发和生产企业约400余户,从业人员约4万人。宝钛集团是该产业体系核心,也是该领域国、军标主要起草制订的主要单位。目前产业链具备了从钛矿、海绵钛、钛熔铸、钛及钛合金加工材及钛设备制造等完整的生产工艺环节,能够生产世界钛材75%的牌号钛合金材料及应用产品,代表着我国钛工业体系的发展水平,初步呈现向高端产业链延伸的发展态势,中强损伤容限型、高温高强、阻燃等特种钛合金前期预研工作已经展开。2008年我国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地区占国内产量的80%,其中钛民用品和钛粉市场占有率分别为80%和66%;宝钛集团等龙头企业钛加工材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5%以上,占我国国防军工市场的95%。2008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建设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基地拓展面积33平方公里。2009年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列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商务部批准建设钛材出口基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优选钛合金产业链予以重点支持,有关申报工作正在进行。

2.航空安全装备。我国航空安全装备与飞行监测、导航、控制相关设备及组件研发生产企业主要有宝成仪表、凌云电器、长岭科技和烽火通信等公司,集中于约2平方公里范围;拥有核心技术23大类,研发生产水平处于国内第一位,协作密集畅通;产品主要涉及飞行安全CN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组合导航系统、飞行环境监测等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基本覆盖飞行安全所有领域,产量约占行业需求的80%,2008年航空安全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近临西安闫良民用航空基地和西安航天基地,区位优势明显,易于实现集群化大配套、大协作,向系统集成和综合仪表国际标准靠拢。目前在市政府主导下,委托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编制的《中国航空安全产业发展规划》初稿已形成,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规划涉及总投资25亿元,建设系统集成研发中心、总装测试生产线、验证实验场及三大生产基地,形成300套系统产能。

3.轨道交通装备。我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以中铁宝桥集团、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器材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中铁宝工、南车时代工程机械、宝光真空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为骨干,规模以上7户企业总资产31亿元,从业人员约900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090人,技术装备水平国际先进占40%,国内先进占50%。主要产品包括铁路道岔、钢梁钢结构、高锰钢辙叉、电气化接触网、城轨交通器材、轨道设施、接触网输电线路、轨道专用灭弧室、轨道自动过分相装置、轨道探伤车、电气化作业车、重型轨道车、铁路非金属配件、专用工程机械等。中铁宝桥的钢桥梁、铁路道岔的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地位,先后获得科技进步奖60余项,普通道岔产销量占国内市场的45%,高速道岔产销量占全国市场的50%;中铁宝工的探伤车国内市场占有率95%,轨道起重车、重型轨道车、电气化作业车市场占有率30%;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是我国2万多公里的电气化铁路工程交流接触网及其配套器材唯一供应商,约占全国总需求量的70%;宝光股份的真空灭弧室占国内产量22%,市场占有保持国内第一,真空断路器产销量国内第一,承担的“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研究及装备研制”七项研究课题,已通过京九铁路实验,正在进行武广高铁实验,是我国突破日本明电舍技术垄断瓶颈的核心。2008年该产业完成工业产值30亿元,增加值7.3亿元,利税1.31亿元。

4.石油装备制造。我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以石油机械有限公司和石油钢管有限公司为龙头,以住金石油、智邦石油、瑞通石油、宝石特种车辆、中发石油等11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13家)配套中小企业为集群,形成了我国最大石油钻采和石油钢管生产规模,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从业人员1.3万人,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7%。宝石机械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陆地石油钻机和泥浆泵制造企业,能够生产包括1000-12000米九大级别、四种驱动形式、全井深、全天候、全地貌、成套陆地、海洋石油钻机;500-2200马力F系列泥浆泵、井控井口设备、井田特种车辆等50多个类别、1000多个品种规格的石油钻采设备及配件等产品,产品结构合理,主导产品产量连续4年居全球首位。获国家专利88件,9项产品列入中国企业新纪录;“宝石机械”荣获“中国名牌”称号,钻机国内市场占有率为50%,泥浆泵国内市场占有率为60%。钢管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实力最强、市场占有率最高、最具成长性的专业化焊管公司,集科研、制管、防腐、套管和辅料加工于一体,拥有17项制管和防腐核心技术,钢管焊接速度达到每分钟1.7米以上,焊管产能位列全球前三,产量占国内陆上油气长输管道钢管用量的80%,产品是“国家免检产品”和“中国名牌产品”,石油钢管高端市场占有率90%。两公司先后承担国家级火炬、攻关计划项目11项,1998年至今共有64项技术获国家或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10项填补国内空白,8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目前,高新区管委会正在编制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5.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随着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秦川机床、凌云电器、烽火集团、石油机械、西北机器等纷纷利用军工优势科技资源,在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研发上取得突破,开始生产风力发电增速机、500MW太阳能晶硅切片、200MW光伏并网逆变器、110MW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及太阳灶、LED生产工艺装备及单元、ZN-40.5新型永磁机构、3MW半直驱变速恒频风电机组、节电中央空调、节能微排放锅炉、新型沼气发生器等,引进无锡尚德电力控股2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及60MW光伏电站。促进了生物质、沼气发电、秸秆气化等相关清洁能源工程的建设,如:昌大、和氏、关山、得力康、秦宝等公司的沼气利用、国电二电厂的生物质混合燃烧、省柴节煤灶炕及太阳能灶、垃圾发电机、污水余热利用等项目已初具规模。

核级锆材是核电工业发展的基础。2007年11月,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宝钛集团发起成立国核宝钛锆业股份公司,引进消化吸收美国西屋全套AP1000第三代核电核级锆材生产加工技术,整合西北锆业公司生产技术和国际认证及国内锆业资源,建成包括核级海绵锆在内的我国完整的核级锆材产业体系,实现我国核级锆材的国产化和自主化,保障我国核能政府采购需要。项目实施按照分期、分步推进,分为锆铪研发中心、核级锆材熔炼及坯料生产线、返回料处理生产线、核级锆板带材生产线和核级锆管棒材生产线等五项子工程建设。对管棒材生产线一期实现管材100吨/年和棒材40吨/年的生产目标,基本满足2013年前市场需求;二期实现管材扩能360吨/年的生产目标,可满足2020年的市场需求。目前主体工程均已开工,设备正在采购,建设进度为工程量的45%,预计2011年底前进行试生产。

热核聚变反应堆用铍小球。热核反应堆是下一代最具潜力的核电前沿技术。铍金属小球具有球径小、球形度好、单分散性好的特点,是用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ITER)设计的固态氚增殖剂产氚实验包层的特殊功能材料部件。ITER项目中国部分TBM由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承担,2007年8月与市海宝特种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现有生产工艺技术基础上,研发成功一种特定规格的金属铍小球,通过了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项目相关检测,使该公司成为世界上继日本某公司之后唯一能够生产热核聚变反应堆用铍小球的供应商。2009年8月该公司计划建设年生产200千克金属铍球生产线,该项目已列入科技部“973”计划,按照科技部ITER中心规划要求,2011年底建成投产,保障国家ITER研究需要。

6.传感器。随着传统硅技术的成熟和MEMS工艺、量子、分子器件等微电子技术跨学科融合,传感器已成为主导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基础和关键器件。我市传感器生产企业约30户,2008年产能70万只,产销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实现销售收入约5亿元。秦明电子、恒通电子、渭河工模具是国内少有的具有规模化芯体产能的核心企业,已形成“麦克、恒通、渭河”三大品牌,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多项国内技术空白,产业形态已初具集群效应。主导产品主要有植入医疗电子产品,压力传感器、汽车电子传感器、精密角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基础元器件、变送器及工业电子控制仪表等。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中国第一。如:心脏起搏器、半导体压阻压力传感器、OEM与高精度高可靠压力传感器、中低端压力传感器出口等。传感器芯体支撑全国约2000家传感器生产企业的应用延伸,汽车传感器占国内市场约40%,压力传感器占国内市场的35%,出口占全国行业总出口的70%以上。

7.专用机械。专用机械是我装备制造业的特色,形成配套能力的主流的主要集中在前纺及砖瓦行业。长岭纺电、宝成精密制造和恒鑫纺机组成了我国较为完备的前纺装备产业链。条干均匀度分析测试仪打破了国外垄断,数字式电子清纱器世界首创,新型高速并条机、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及喷气织机已形成10大门类、40多个品种系列,已成为纺织行业更新换代、生产效率提高的首选。“宝花”系列高速并条机已占国内中低端并条机市场30%、高端双眼并条机市场50%份额,条干均匀度分析测试仪国内市场占有量40%,HXFA299精梳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接近国际前沿的瑞士力达E62的水平,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约6亿元。宝深建材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皇城建材机械集团、皇城玉全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等7户规模以上企业及70多户配套企业组成了砖瓦装备产业链,主导产品是各类真空挤出机及配套的挖掘、供料、破碎、搅拌、输送、切割、摆渡、运坯、窑车等80多个系列品种,基本涵盖了我国砖瓦工业装备的需要。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市场占有率30%,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产销量的15%。2008年,实现总产值9.2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

此外,钛合金领域产生了钛关节、钛牙、人工肺、钛体育器材以及熔铸装备真空炉及配套设备制造等;电子领域产生了针对卫星应用的多模式兼容天线、授时系统、用户接收机、射频模块等;生物医药电声领域产生了骨传导接收器、电子耳蜗、飞行受话器等,道地动植物药材繁育领域产生了规模秦艽种植、林麝、梅花鹿养殖等,衍生一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在农业专家大院的支撑下产生了花椒籽仁油、辣红素、大豆异黄酮提取等;其他领域还有高精度公路轴重仪、PDC模具材料、LCD背光源电极、铝钼钛中间合金等。随着国家创新战略的推进,将很快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三)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现状

我市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主体在企业,90%以上企业设有研发机构,集中了95%以上的研发人员,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占总投入的95%以上,企业职务发明专利占全市发明专利的96%,专利成果转化能力较为显著。

(一)企业创新投入及成果。2009年全市企业实验与研发投入17.9亿元,占相关企业销售收入的2.2%,已形成关中—天水经济区继西安之后的第二大科技资源聚集区。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5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各1个、省级重点科技产业园区10个;高新技术企业88户,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7%;民营科技工业企业132户,创新型试点企业27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3户)。成功创建“钛及钛合金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石油钻采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等三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高新技术产品中国名牌产品6个、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名牌产品53个。2008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323.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7.9%,其中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8.5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2.1%,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8%。2009年市本级科技投入达1.94亿元,扶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3项,实现国际先进16项、国内领先23项、国内先进118项,填补国内空白6项,开发新产品170个,获得专利授权309项,其中发明专利32项。自主研发的“1.2万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X80高强度管线钢φ1219×18.4mm螺旋埋弧焊管”、“VTM260/5精密、数控五轴联动复合机床”、“大规格磨齿机”、“高速铁路道岔”、“磁悬浮轨道”、“城轨交通接触网”等产品形成了多个国际、国内第一。扶持的航空结构锻件、铝钼钛中间合金、PCD模具片材料、纳米钯炭催化剂、地铁钢铝复合轨等52项中的44个产业化工程已初显成效。

(二)公共创新平台建设。结合电子政务、数字、数字城管等工程,建成了大中型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信息网、农业信息巷等门户网站,形成了科技文献查询服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专利技术产业化服务、技术转移服务、农业科技信息综合服务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加盟会员近300户。先后建成投用先行大厦等6个科技孵化器和10个省级专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钛专业孵化器在建,累计孵化企业380多户,形成产值规模近20亿元。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为主体、以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为载体的区域自主创新新格局。

(三)创新人才培训。人才培训能力建设初见成效,“技工”国内著名。文理学院、职业技术学院、省电子工业职工大学等6所大专院校年均毕业9400人,省电子工业学校、省第二商贸学校等8所中等专业教育学校年均毕业4650人,1368个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教学点2317个)年均结业学生23.8万人,13个劳动力转移再就业培训基地和38所企办专业技工学校年均结业19万人。

截止2008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9.62万人,占总人口的5.2%,其中创新型科技人才6.2万人(含工程技术7021人,农业技术1729人,卫生技术1.2万人),占人才总数的31.6%,占全市总人口的1.6%。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中,高级职称人数3410人,占总数的5.3%;中级职称人数19644人,占总数的31.8%。高、中、初级人才比例为1:5.36:11.5,接近国际公认的1:6:14合理比例;省部级专家166人,其中突出贡献专家省部级34人、国家级4人。市级突出贡献拔尖人才及中青年拔尖人才18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员47人。

二、新兴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规模偏小,产业链不配套,产品链不完善。产业链过短,链条单一,相关龙头企业主导产品深加工不足,配套生产派生不充分、不系统;当地配套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且同质化,导致主导产品生产成本偏高,质量管理控制困难。如:钛及钛合金产业链,海绵钛在外,加工材在本地,从产业链看带材及复合材加工能力严重不足,从配套链上看使用板材废料多,复杂结构件及大型锻件成型工艺技术落后,加之低成本钛合金制备工艺技术研究能力不足,制约了国家大战略的发展需求。

(二)核心技术与主导产品生产不配套,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缺乏基础配套产品支撑。我市产销规模相当大的部分产业核心技术在外,部分产业我市具有核心技术,但主要产销在外。如:机床产业的电控关键件技术配套主要源自天水、深圳等地,高性能伺服驱动单元、主轴驱动单元、定位检测部件等技术和产品还没有形成本地化产业规模及整体解决方案;汽车产业的汽车发动机、专用IC、高档传感器、微处理器等核心部(组)件也主要源自西安及外地配套,本地配套率不足20%,而支撑整个亚洲的纺机制造的纺织电子关键技术却在我市。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优势主导产业高效生产组织协作模式的形成,是产品同质化问题的根源。

(三)公共创新服务能力不足,统筹不到位。除钛及钛合金产业实施了科技部批准的公共综合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方案外,其它产业的公共综合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方案还列入议事日程,资源统筹滞后,政府引导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导致支持行业科技创新的平台少,造成公共创新服务基础能力支撑不足,制约了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

(四)近几年形成的PDC模具材料、医用钛合金材料、LCD背光源电极以及新型传感器、卫星应用、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等多以单产品发明专利成果转化体现,形成的配套产业有限,尽管多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但尚处于市场开拓初级阶段,要发挥在创新发展、替代进口等支撑国家大战略方面的作用,仍需解决工程化和市场认知度等制约发展瓶颈和克服生产规模偏小、应用领域偏窄等问题。

三、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

(一)钛及稀有金属合金

1.建筑用钛材料技术主要研究解决表面着色均匀一致、大晶粒化、表面不易污染等问题。

2.体育、汽车等精密铸造用钛材料主要研究解决浇满率、表面气孔、沙眼、阴极辊焊接技术等问题。

3.新型飞机发动机等用高温钛合金材料主要研制解决600℃及以上温度高温新型钛合金设计、加工工艺、热处理制备技术等问题。

4.多层复合板主要研究面积大于20平方米以上钛-锆-钢多层复合板爆炸工艺技术,解决大面积贴合率及焊接强度不够等问题。

5.钨(钼)渗铜技术主要研究解决渗入均匀性、骨架强度等关键技术。

6.型材批量生产挤压技术主要研究挤压工艺、润滑技术、表面处理技术、板式换热器板材热工及形状设计等关键技术。

(二)航空安全

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电综合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通用模块、高速数据传输总路线、软件、数据融合与仿真和综合化设计等技术的集成研究。

2.组合导航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各种组合组合方式下的系统综合导航通信计算机设计及软件开发。

3.综合飞行环境监测系统技术主要研制解决综合处理机研制、S应答模式功能、告警模式模型及算法、气象雷达回波杂波抑制、风切变特征参数提取、仿真测试等技术的集成研究。

4.微惯性器件研发解决温度漂移、微电容检测电路(ASIC)研制、微结构芯片成品合格率等关键技术,建立微机械加速度计装配、封装、测试和实验条件,研究GJW-15微机械加速度计批量生产和测试技术。

(三)轨道交通装备

1.更新装备,解决设备老化制约产能扩张问题。

2.引进牵引变生产企业及技术,整合资源,组建国家铁路供电装备工程中心,引领行业发展。

3.加速铁道自动过风相装置及磁浮技术研制与实验研究,替代进口,增强国家基础产业自主化发展能力。

(四)石油装备制造

1.石油钻采机械500-3000米海底水下防喷器及控制技术,主要解决防止钻井时井喷事故的壳体承高压结构、高压密封、阀件、加重剪切及变径闸板、电液控制、防腐设计、大变形、耐高温、耐高压的环形胶芯胶料配方及硫化工艺。3000米以下,还涉及监控系统、蓄能器组、系统集成等工艺技术研究。

2.石油钻机刹车系统性能决定钻机钻井安全,液压盘刹故障率高,维修困难。气控刹车系统用较低的气压实现较大的刹车力矩,结构设计、摩擦片材料研制及试验已取得突破,比液压盘刹容易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受到了用户的欢迎。但超大型钻机还需要盘刹来完成刹车,技术研究需建立摩擦系数检测实验台和钻机刹车模拟实验台,解决刹车气缸增力和高摩擦系数摩擦材料两大难题。

3.石油输送管道技术主要研究解决ERW油井管制造相关技术、石油天然气输送用焊接钢管焊道形貌控制技术、前摆式短流程机组钢带纠偏控制技术。

(五)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电材料

1.大功率LED单元制造工艺技术,成套LED生产装备技术。

2.风电、太阳能储能技术及输变电技术。

3.建设国家核级锆合金工程技术中心,加速引进、消化、吸收步伐,形成我国自主核级锆工业体系。

(六)传感器

1.加快微机械加工技术生产工艺技术应用,形成规模化生产技术路线。

2.扩大医疗植入产品规模,深化智能仪器、仪表应用,进军传感网和物联网产业。

(七)专用机械

1.研究开发高可靠性模块化设计及可重构制造技术,在前纺装备上优化技术路线,依托长岭纺电形成成套装备供应能力。

2.研究解决节能高效砖瓦成套装备,优化技术参数并形成系列标准,引领集群良性发展。

四、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新兴产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生产要素整合,加大国内外战略合作,围绕产业链优化组合,完善重点产品链规模,加快构建以高附加值、高市场容量、高技术含量、强竞争力的高端精尖产品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基础配套本地化、科技支撑服务公共化,提升工业经济整体发展实力,形成“产业分带、集群布局、基地支撑、项目带动、集团引领、园区承载”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1.钛及稀有金属合金。(1)优化产业链发展环境。一是建设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二是建设中国钛谷钛材料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材料基地创业服务中心;三是设立新材料基地创业投资基金。(2)强化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一是建设省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培养高端人才,研究新品种、新工艺、新装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组建一批专业性工程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在优势企业建设若干特种材料工程研究验证生产线。(3)实施一批产业链优化和提升项目。按照《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规划(2008-2015)》总体要求,实施一批产业链优化项目,计划实施项目26个,总投资39.2亿元。

2.航空安全。打造组合导航系统、飞行环境监测系统集成产业链,建立以系统集成为核心的工程中心及总装生产基地。(1)集成控制、传感器、显示、通信、网络等技术,将航电仪表系统、火控系统、机上传感器、电子设备及信息融合为一体,促进向CNI通信、导航和识别航空电子综合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通过对卫星导航、无线电罗盘、微波着陆、无线电高度、大气数据、多普勒雷达等导航技术和产品进行组合,促进向功能完备、信息综合的机载新型组合导航分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将惯性和卫星导航系统的组合实现全航程精确任务导航能力;将惯性、无线电和大气数据的组合,实现高中低空飞机高度的准确感测;将惯性、卫星、无线电罗盘、微波着陆系统的组合,实现起飞、进场、着陆(着舰)的引导导航,保证飞机安全;增加多普勒雷达的系统配置,形成一套更适合水上飞行的机载组合导航分系统。(2)集成增强型近地警告、空中交通防撞、气象/地形探测、空—空、空—地、地—地数据链、信息显示、语音提醒及告警、灯光提醒及告警、飞行包线、音频视频和飞行参数记录、三维航迹显示等技术,在已有的组合导航系统、增强型近地告警系统、液晶显示器、气象雷达、TCAS研制以及无线通信等技术基础上,促进向综合飞行环境监测系统等高端领域延伸,填补国内空白。(3)加快去偏技术光纤陀螺产业化,在飞行器、航行器姿态测量和定向导航领域及相关民用领域,应用低成本、新型惯性导航器件,促进向系列化光纤陀螺等高端领域延伸。

3.轨道交通装备。打造轨道交通装备供电设备为核心的制造基地。(1)依托轨道交通交流接触网成套设备产销市场和设计权,加快铁道自动过分相装置科研进程,引进牵引变龙头企业相互配套,培育绝缘支撑、防护、工程扣件等配件配套集群,全面系统支持国家电气化铁路、地铁、城轨、轻轨等轨道建设,形成产业配套基地。(2)继续做大轨道专用车辆生产规模,重点发展探伤车、重型轨道车、电气化作业车、轨道起重车等产品,同步扩大集装箱专用门式起重机、电动大型养路机械、轴温报警器、机车空调器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支持国家大铁路建设。(3)重点发展大号码道岔、客运专线高速道岔、无砟轨道高速道岔、货运重载道岔等,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向磁浮交通轨道装备延伸。(4)规划建设铁路网电器材产业园、铁路车辆及配件制造产业园、铁道电器研发和产业化基地,促进中国西部现代铁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

4.石油装备。围绕做强石油机械厂和石油钢管厂两大龙头企业,积极促进配套产品生产和配套中小企业发展,打造石油钻井装备和钢管制造两大产品体系,建设西部石油钻采设备制造和石油钢管加工制造基地。(1)做大做强主导产品。一是在石油机械领域加快提升全井深系列、全地域系列、全气候系列的石油钻机等装备;二是在石油钢管领域加快提升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钢管防腐、钢管辅料四大系列产品生产规模。(2)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关键技术产品生产。一是加快推进新型石油钻井装备及全系列泥浆泵,以及相配套的设备、工具和配件等产品的研制。二是强化钢铁、铸管、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上游基础产品的生产或外协,强化对主导产品生产的支撑力。(3)加快建设“两集群一中心”。两集群:一是以石油机械厂为龙头,联合航天动力泵业有限公司、矿山石油钻采机械公司等四家企业,建设石油机械产业集群;二是与中石油油田专用管加工业务实现联合,建设钢管产业集群。一中心:以油气输送管、石油专用管制造为主业,重组资阳钢管厂、辽阳钢管厂,组建国家焊管技术中心。

5.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打造风电增速机、并网逆变器、大功率LED单元及生产装备、太阳能电池、节电中央空调、节能微排放锅炉等生产配套基地,着力研究或引进成套新能源装备生产工艺技术,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建设中国核级锆工程研究中心,形成我国自主核级锆工业体系,扩大铍小球生产,保障国家热核聚变反应堆研究需要。当前要加快总投资37亿元的21个项目的实施进度。

6.传感器。主要引进微机械加工技术,对心脏起搏器等医疗植入电子产品,主要解决国产化率低、规模小等问题;对压力传感器、变送器及工业电子控制仪表产品,主要研究解决半导体硅片设计制造技术和不同应用领域原理相同结构不同条件下的规模化生产工艺技术;对汽车电子传感器、精密角度位移传感器产品,主要解决国产车型上的配置应用,开拓德国BOSH及其中国合资机构空缺市场,开发低成本产品,并逐步实现出口配套。当前要加快总投资为5.6亿元5组11项1100万只产能扩张项目的实施进度,形成与国际同步的“MEMS”和“ASIC”技术能力,建成中国压力传感器技术试验中心和省级检测认证平台。

7.专用机械。整合现有资源,完善生产体系及产品配套方案标准,形成规模化生产配套能力。对砖瓦机械主要开发节能成套装备,治理产品同质化问题;对前纺成套装备,整合长岭纺电和宝成仪表装备体系,优化成套技术标准和用户解决方案,形成最优成套配置能力。同时大力发展医疗用伽马刀,平板显示器专用对合机等专用机床,支持特殊行业共同发展。

五、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其中钛及稀有金属合金600亿元,航空安全3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100亿元,石油装备200亿元,新能源装备关键零部件及核材料30亿元,传感器10亿元,专用机械及其它30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规划引导及用地供给

支持产业体系建设,按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各专业规划与国家高技术产业专项政策,为优势产业、重点产业园区及产业集群的重大项目和综合配套项目实施有效引导。

切实国家示范项目建设用地需求。优先将符合国家高技术产业政策的示范项目用地列入年度国有土地使用权公开出让计划,严格执行《市产业体系建设用地指南》和建设用地规划技术标准,促进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大胆借鉴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换社保以及以农村建设用地入市等流转模式,积极推行土地年租制,建立工业用地地价成本补偿机制和多样化的供地方式。

2.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立体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连接资源开采地、产业园区及物流园区的交通通达能力。整合内外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创新服务模式,促进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升级和发展,构建以陈仓物流园区为主,以西部集装箱、东岭金属材料、秦川机电设备、陕汽加工等五大配送中心为辅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形成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加强产业园区、基地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专业园区、汽车零部件孵化园、新材料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钛专业孵化器)、中国钛材期(现)货交易中心、中介大厦等项目建设,强化专业化配套服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特色经济规模。积极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强化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高度重视园区科技、教育、物流、金融、设计、律政等综合服务能力配套建设,构造优质企业服务“社区”。

3.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最大限度调度发挥财政在科技三项费、项目前期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节能奖励很有成效资金效率,用足用活高新区创投资金,注资设立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科技含量高、自主创新性强、市场竞争力强的企业项目,申报市“6333”工程、中小企业创新,申报省产业引导资金、省装备制造业引导资金、“13115”工程,申报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支持民生、中信等商业银行在市内设立分支机构,参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支持县区积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中小企业和社区,促进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解决。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现有西部开发、高新技术、研发费、资源综合利用等财税优惠政策。对于二十个行业的重点项目,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自投产之日享受1年的试生产期市、县(区)收入流转税全额返还优惠,对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享受2年相应优惠。

创立专业分工明确的产业引导基金。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企业、银行及社会资本共同注资,以专业基金理财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建设基金,重点设立新材料创业投资基金和市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推进钛产业链和具有重大带动作用项目建设。同时引导国家、省上各基金,对全市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实施包装上市计划,搭建融资平台。

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统筹科技资源,努力构建产业链自主创新平台。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集中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加快钛材料应用研究院、国际钛材料检测中心和一批服务行业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和科技资源中心、农业专家大院等项目建设,鼓励企业认定省级、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强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升级引导,提升新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检测能力,形成梯次结构合理的产学研结合促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程。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在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积极引导企业改善内外部管理,增加科研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鼓励企业与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形成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创新投入模式,努力攻关、掌握一批关键集成技术,建设一批引领行业发展服务的专业工程技术中心和产品公共检测平台,全面提升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和落实国家各项鼓励自主创新政策,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按照国家关天规划和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总体要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落实,制订相关地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若干政策,通过推行名牌带动、知识产权保护和标准化战略,提升优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关联性和区域带动力的形成,壮大经济实力。

5.加强组织体制保障

组建市级决策咨询委员会。拟定产业体系建设战略,制订相关促进政策,监督落实考核目标责任。统一匹配财政支持政策措施,继续执行领导包抓项目责任制,形成统一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的监控、评价的合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

建立相关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筹推进产业标准化、信息化、统计指标、监测和评价体系、人才培养、产业安全预警应急、策反馈等基础性工作;指导区(县)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园区工作;协调设计相关部门,促进协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