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区经济计划
时间:2022-05-16 06:10:00
导语:发展县区经济计划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关注民生民利,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05亿元,增长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6亿元,增长20%;地方财政收入4.1亿元,增长32.7%,一般预算收入3.38亿元,增长2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6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增长18%。
(一)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预计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8.5%;农业增加值13亿元,增长7%。全年粮食总产37.2万吨,增长2.5%。
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新增设施大棚5091亩,设施农业面积突破5万亩;新增户太葡萄3510亩,总面积达到2.1万亩;规模养殖示范场达到30个。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31万吨、1.05万吨、3.1万吨。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完成招商引资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
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培训农民经纪人205人次。新增农业信息服务站点162个。发放农机补贴800多万元,推广农机具1749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投资3700万元,建成农村供水工程59处,解决了8.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79个重点村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100万元,硬化街道98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涵16.4万米,建设广场8.7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800盏,新建垃圾台(池)167个,改厕1.27万座,新建沼气池2000口。58个农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投资754万元,正在建设。
(二)工业经济较快回升
预计工业增加值52亿元,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16%。
沣京工业园引进项目17个,合同引资额45.7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投产企业达到5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税金6000万元。
亚澳农机5万台变速旋播施肥机生产线、大唐第二发电厂供热改造工程等技改项目竣工,完成投资100万元以上企业技改项目13个。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户。
(三)第三产业对县域经济拉动作用增强
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32亿元,增长13%。
太平和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晋升AAAA级景区。草堂寺景区新招引项目2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民航空管中心等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农家乐示范村建设顺利,发展农家乐专业村1个,新增农家乐接待户64户。举办了紫荆花节、牡丹文化节、养生避暑节、设施果品采摘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4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19.2%。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进展顺利,农村商品流通网络日臻完善,发展日用连锁网点126个。销售家电、摩托车下乡产品69756台(部),发放补贴1825万元。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
城区建设加快。世行贷款“四路一立交”建设工程渼陂路、吕公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城路、东城路已完成征地和地表附属物清理,累计完成投资1.19亿元。古城路、钓台路、北极路、兆丰路西段、朝南路人民路小学段、北关医院十字、北转盘等城区道路及沿街立面改造工程完工。滨河新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5亿元,小区、新城和新校区项目进展顺利。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余下、草堂省级重点镇及大王、祖庵、庞光等“关中百镇”建设累计投资3190万元,乡镇商贸示范街建设投资4524万元,镇区环境明显改观,功能不断增强。
县乡道路建设成效显著。西太一级公路建成通车。投资8700万元,完成县乡道路改造81公里;行政村班车通达率达到98%,顺利通过省级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验收。
(五)发展改革取得新成效
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草堂、秦渡、蒋村、大王等发展改革试点镇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完成县属企业改制2户,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有序推进。组建了投资控股公司,投入8000万元,储备土地1000亩,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
招商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24个,总投资额157.1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引进内资17.65亿元。
区域合作步伐加快。与高新区合作建设的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快速推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比亚迪汽车二厂、宝得自动化、基地加速器等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与市水务局合作共建的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启动建设。沣渭新区覆盖我县大王、渭丰等地区,为我县北部加快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六)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就业与再就业工程:全年开展免费技能培训2.2万人,落实就业补贴和创业贷款1100万元,城镇新增就业472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7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
社会保障工程:城乡低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发放低保金、医疗救助金、五保金4006万元。五竹区域敬老院基本完工,中心敬老院主体竣工。城镇养老保险扩面749人,医保参保4.6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4个扶贫重点村建设全面完成。
住房保障工程:落实农村危房改造1000户,完成投资7786万元。投资1295万元,建成廉租房186套,面积9300平方米。发放廉租住房补贴82.9万元,144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进廉租房。
(七)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事业持续发展。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9个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55项专利获得授权。县级财政投入科技经费420万元,扶持科技项目40个。
教育事业全面提升。积极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投资1126万元,对4所学校的12个单体建筑进行了整体加固;13所学校校舍安全工程正在按计划实施(5所在建,8所正在招投标)。完成12所学校生活设施改造项目。人民路小学和庞光、玉蝉中心校建成投入使用。八中、渭丰中心校等第二批灾后重建项目正在按计划实施。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高考二本上线2319人,职校完成招生2300人。免除中小学生教科书及公用费用3489万元,为29458名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费、助学金1092万元,为6819名学生申请贷款649.5万元,19789名学生享受蛋奶工程。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第九届民间鼓艺术节,我县被授予“中国民间鼓舞之乡”称号。建成标准乡镇文化站8个,村级文化室10个,农家书屋70个,群众健身工程45个。
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投资6556万元,改扩建3个县级医院和19个乡镇卫生院。中医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即将投入使用,县医院住院楼主体竣工,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全部完工。在447个甲级标准村卫生室开展门诊统筹,基本实现群众小病不出村。落实491个规范化村卫生室补助资金626万元。为547480名参合患者报销医疗费用5099万元,为43710名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不断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3.82‰,符合政策生育率99%。
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西厂已正式投入运行,投资6300万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开工建设,完成污水管网工程投资4480万元,建成管网21323米。全年共削减二氧化硫4959吨,化学需氧量减排1647吨,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5.5%,政策性关闭了热电厂。
2011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下一步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经济平稳运行面临形势复杂。国家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信贷规模将紧缩,发展资金瓶颈矛盾更为突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增长缓慢。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投资结构不合理。
——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基础不牢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粮食稳定增产制约因素多。农业优势产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农民工就业困难等因素严重影响农民持续增收。
——资源环境约束强化。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土地资源及环境约束强化。
——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面不宽、量不大,医疗服务、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低收入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
二、2012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目标
(一)2012年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五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方略,突出一个龙头,抓住三条主线,打造八个增长极(一个龙头即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三条主线即产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管理;八个增长极即“两园五区一基地”:沣京工业园、草堂工业园,渭河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草堂寺景区、滨河新区、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沣渭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做强产业、做靓城市、做实民生,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二)2012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2012年计划
绝对值增速(%)
1生产总值亿元12213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0
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918
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00015
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26016
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3920
7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1000
8实际引进内资亿元17
9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
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1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省市要求
三、2012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妥善处理加快经济发展与优化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不懈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县域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
1.强化项目建设,发挥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高起点谋划一批支撑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项目。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项目建设,保证项目接替有序。年内落实重点建设项目不少于80个,当年计划总投资30亿元以上。二是配合省市抓好西成铁路、西宝高速南线建设工程。
2.扎实推进园区带动战略,拉动经济快速发展
加强园区联接互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园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推动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开工建设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水厂及供水网络。加快比亚迪、基地加速器等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沣京工业园。创新招商模式,做好入园企业的运行监测,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全年招引项目10个以上,实际进资10亿元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财税收入60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以上。规划建设草堂工业园。年内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力争启动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草堂寺景区建设。继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民航空管中心、建科大新校区、亚太学院新校区等项目的落实与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以上。加快滨河新区发展。加快滨河大道及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竹馨园小区、荣华水岸新城、西科贸新校区等项目建设,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以上。加快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完善示范区总体规划和详规编制工作,推进福缘农庄、裕兴现代农业示范园、海航配餐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00万元,招商引资4000万元。开工建设天桥水生态修复示范区项目。综合治理涝河出山口段堤防,修建天桥平原水库,提高涝河防洪标准,改善涝河流域生态环境。
3.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土地整理和复垦,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新增粮食工程,确保粮食安全。投资6800万元,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投资850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全年粮食总产稳定在35万吨以上。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挥渭河现代农业示范区作用,围绕粮食、果业、畜牧、蔬菜四大产业,调整优化结构。新发展无公害蔬菜3000亩,设施大棚3000亩,户太葡萄3000亩。积极推动养殖业小区化,加快30万头优质瘦肉型猪、百万只家禽、万头奶肉牛3个“万字号”养殖基地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壮大龙头企业,培育知名品牌,促进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培训农民经纪人200人以上。
4.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构建优势特色产业体系
坚持大项目支撑、园区化承载、大企业引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内完成工业总产值230亿元以上,增长25%以上;工业增加值60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
扶持骨干企业,确保工业快速增长。发挥工业振兴专项资金引导作用,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展产业集群,发展汽车配套产业。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以上;完成15个投资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技改扩建项目。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民营企业成长培育、创业创新、素质提升“三项计划”,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担保制度,健全创业投资机制,引导信贷资金和民间资本向工业实体经济进入,促进民营企业壮大规模和转型升级。
5.提升旅游商贸服务业,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提升商贸服务业,积极扩大消费。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增强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加快城区专业市场和商业街的规划、建设及改造升级,培育新的消费市场。稳定发展住房和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积极拓展旅游休闲、社区服务等服务消费,发展现代物流业。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社区商贸“双进工程”,完善农村商贸网络,农家店商品配送率达到60%以上。继续做好家电、农机具、摩托车下乡等惠民工程,促进农村消费增长。全年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以上。
进一步壮大旅游产业。理顺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开展秦岭北麓旅游环境整治提升,全力打造秦岭山水游、宗教文化游、绿色乡村游三大旅游产品。加快农家乐旅游村建设,建成农家乐接待示范户30户以上。积极参加省旅博会、世园会等旅游宣传活动,组织举办好紫荆花节、天然养生避暑节、设施瓜果采摘节、牡丹花会等活动,以会兴游。全年接待游客155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1.3亿元以上。
(二)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
1.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加快世行贷款项目建设,渼陂路、吕公路竣工,新城路、东城路、吕公路跨铁路立交开工建设。启动南北七号路城市大道工程。加快旧城区道路、人行道、给排水、城区绿化等市政综合改造和主要街区两侧的低矮房改造,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县城供水网络,筹建县城集中供热等综合配套设施,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农技中心、人民路小学原址等综合开发。
2.完善小城镇功能,加快城镇化步伐
做好建制镇的规划,完善配套设施,增强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宜居环境,提高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加快推进余下、草堂2个省级重点镇和大王、祖庵等关中百镇建设。统筹解决小城镇布局、配套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土地利用等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向小城镇倾斜力度,统筹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向城镇集中,年内实现农转居1万人。
3.加快新农村建设
统筹移民搬迁、农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资金,有序开展村庄合并,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完成57个重点村建设任务。新建沼气池1330口,改厕4500户。
4.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建设支撑县内、辐射周边的高效便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做好市二级公路网化段“四路一桥”工程。建设单村供水工程30处,新增农村安全饮水人数5万人。提升电网能力,加快沣京工业园330千伏变电站建设,启动余下变电站110千伏升级项目。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稳妥推进农民宅基地、承包土地、林地等经营权和使用权依法自愿有偿合理流转,增加农民土地增值收入。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及措施,增加农民政策性收入。积极引导、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就近就业和有序外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
2.扩大就业鼓励创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发社区就业和公益性岗位,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优化环境,强化服务,推进全民创业、家庭创业、自主创业。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00人以上,劳动力转移就业7.7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做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民政救济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正常生活。新增投资800万元,建成廉租住房6000平方米。新农保参保率达到80%以上。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参合群众受益率。投资680万元,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
(四)加大投入力度,推动社会事业繁荣
1.加快科技事业发展
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示范、推广和科普工作。力争6个以上科技项目列入省市科技计划,培育市级科技示范园1个,科技示范村(镇)1个,科技示范户10户。推广应用新技术10项以上、新产品16个以上。专利申报量达86件以上。
2.推动文化体育事业繁荣
建设县图书馆、文化馆和农民画珍藏馆,全面启动新体育场建设工作。建设3个乡镇文化站、20个村级文化室、190个农家书屋、16个农村健身广场。开展公益电影下乡活动,全年电影放映不少于6200场次。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任务。做好文物保护开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3.推动教育事业全面提升
调整优化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学校条件。落实国家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20所农村公立幼儿园。巩固小学适龄儿童、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和初中毕业升学率,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扩大蛋奶工程覆盖面。创建“平安校园”20所以上。
4.加快发展卫生事业
健全县、乡、村三级保障网络,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应急处置工作。县医院住院楼、中医院住院楼和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保健中心投入使用,加快森工医院和济仁医院改扩建工程建设,完成乡镇卫生院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推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
5.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巩固省级计划生育先进县成果,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力度。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96%以上。
(五)深化改革开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深化各项改革
推进统筹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扶持创新型科技企业。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和企业改制,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和重点镇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和集体林权改革,促进现代农业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加强区域战略合作,积极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和市内企业外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年内新签约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引进内资17亿元以上。
3.优化生态环境
完成大绿工程造林2300亩,全民义务植树56万株。加强重点行业节能降耗和污染控制,完成第二污水处理(东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开工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草堂科技产业基地)。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量达到省市要求。
4.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服务,坚持依法行政,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行政机关办事效率。着力解决行业不正之风和吃拿卡要等问题,切实保障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强拉强卖,强包工程等影响投资环境的人和事,全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 上一篇:黑龙江林业经济发展策略
- 下一篇:旅游资源及发展视察汇报